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接管锦衣卫,百官慌了 » 第七十一章 李善长被关

第七十一章 李善长被关

    朱柏知道李善长此人是有能力的,加上现在还没有办法绝对能够取胜,所以为了保险起见,他还是要拦住李善长。

    于是朱柏让蒋瓛带人去拦住他,他已经告老还乡了。

    就是一个平民了,要进京城,自然是需要相关的手续的,而从欧阳伦的信上可以看到,他走的很匆忙,是没有时间去准备这些的。

    加上李善长为人,应该也不会去考虑这些小节的。

    但朱柏却可以利用这个小节,拦住他,不让他回京。

    锦衣卫动作很快,立刻就在城门处设置了哨卡,专门用来拦住他。

    费清和李善长骑着快马,一刻不停地朝京城赶去,李善长虽然年老,但这骑马技术还是了得。

    两人也就省了很多时间,原本蒋瓛是打算在路途中拦截的,可是发现他们行动速度太快了,又不能直接动手,因此还是在城门口拦住他最好。

    李善长和费清来到了金陵城的南大门,这里是李善长回京的南大门。

    当时他还回顾了一眼,说自己可能再也不会来了。

    如今他又回来了,这一次成了,江山是属于自己的,败了,那自己的人头可以就会挂在这个城门楼上了。

    李善长和费清勒着了马儿的缰绳,由费清去叫门。

    费清大家都认识,自然是可以进的。

    守城的官兵也就打开了城门,但是当李善长骑着马要进城的时候,两旁的士兵用长枪一架,拦住了他的去路。

    费清大怒:“你们两个找死啊,这是韩国公,赶紧放行!”

    这两个士兵之前就受了锦衣卫的命令,胆子自然也大了起来,说道:“韩国公告老还乡,不在凤阳,怎么会在这里,难道什么人都说自己的韩国公,然后进城吗,你们当大明的皇城是这么随便的吗?”

    两个士兵语气强硬,费清一时也不知道所措。

    李善长则是很大方地说道。

    “两个小兄弟,你们不认识老夫,也是很正常的,老夫出来的匆忙,没有带证明身份的物件,你们不认识老夫,应该是认为费将军的吧!是他请老夫来的,他可以作为我的担保。”

    费清脑子也飞快地转着,他知道守卫的士兵这也是正当理由

    自己的确是走得匆忙,没有来得及考虑这些。

    不过,这两个小士兵如此强硬,这也是让他大感意外的。

    现在就算有气,也不能撒,卫兵神圣不容侵犯,直接硬闯的话,被安一个不安好心的罪名,那可不是小事。

    于是费清顺着李善长的话,说道:“是啊,我是费清,督军千户,平凉候费聚的义子,我们都可以担保的,这位真是韩国公李善长,你们不认识没有关系,我可以担保的。”

    说着,从怀里掏出一点碎银悄悄地塞给两个小士兵。

    这些规矩费清和李善长还是懂的,所谓阎王易见,小鬼难缠,要是在平时,这些小士兵他们根本不会放在眼里。

    可是现在人家就是有权力不让你进。

    这就像后世小区保安一样,平时你可以不怎么理会他,但当你需要的时候,他会拦住你的亲朋好友,万一他要较真一点的,一定要你亲自下来接,或者开一个什么证明的,会把你弄得很尴尬。

    现在费清和李善长就是这个处境,要是按照他们平时,就算提刀将这两个没有级别的士兵砍了,也不会有事。

    可是现在,人家是守城门的,你就不得不尊重,不尊重他,就是不尊重大明的皇城。

    因此费清还是懂里面的道道,想着用银子贿赂一下,就像贿赂大牢的守卫一样。

    可是他不这样做还好,毕竟守卫士兵也没有办法怎么样,李善长的确是告老还乡了,但他也可以来京城的,现在是以身份和手续拦住他。

    但他的关系遍布京城,只要费清先去找人,要不了多久就能拿来证明,然后李善长就能正大光明的走进去了。

    这也是锦衣卫为难的地方,蒋瓛当时收到了朱柏的信,让自己拦住李善长回京,他就有些焦头烂额,这韩国公也不是想拦就能拦的啊。

    又不能强行绑了,只能在城门口做点文章了。

    不过,蒋瓛也没有十足的把握,毕竟凡是也要将一个道理,要有一个借口啊。

    毕竟这人是韩国公,而不是诏狱的犯人,所以才让锦衣卫的人去命令守城的士兵。

    南门守城的将领恰好是韩国公他们看不上的那些武将。

    再加上之前和蓝玉等人暗中也有联系,知道李善长回京就是来者不善的。

    所以就自愿和锦衣卫配合,要强行留下李善长,让他进不去。

    守城的将军,还特意找了两个机灵的士兵去守着。

    但他们还是有所担心的,毕竟南门守城的职位很低,要是从五军府里发出命令,让他们开城门放李善长进来,那也是没有办法拒绝的了。

    五军府里就是淮西武将的人了。

    所以费清这一时心急,就将造成很大的麻烦。

    费清拿着银子往士兵的手里塞,两个士兵却不曾揣在怀里,而是笑了笑。

    费清还不明白其中意思,李善长马上警觉“不好!”

    他想退,已经来不及了。

    身前身后都是锦衣卫,将他们两个人围住了。

    这个时候两个小士兵说道:“大人,你们也看见了,小的,不曾收这银两,是费将军硬塞给小的们的,而且小的也没有放行,还请大人明鉴。”

    由于面对的是李善长和费清,蒋瓛怕其他人压不住,所以自己亲自来了。

    蒋瓛刚才就在城门后面,将刚才的事情看得清清楚楚,再一看小士兵手上的银两的确没有动,于是说道:“你们两个是清白的,而且非常尽忠职守,我会上报你们将军,给你们记一功。”

    “谢大人!”

    两个小士兵就退出包围圈,继续守城门去了。

    费清和李善长是认识蒋瓛的,见到这种阵仗也就明白了其中的含义了。

    费清连忙说道:“蒋副使,权宜之计,没有必要闹这么大吧,还请蒋副使卖给我和韩国公一个面子吧!”

    蒋瓛冰冷无比,说道:“大明律,受贿六十两就当问斩,你如今行贿守城士兵,是何用意啊?”

    费清自然是不敢说是请李善长来商量造反大计的,只说是请韩国公来讲课的。

    李善长则是非常的淡然,他知道锦衣卫会出现在这里,那就是提前埋伏好了,之前没有出手,是因为没有证据和理由。

    现在这些碎银子就是证据,小士兵就是人证,这是小事不假。

    但锦衣卫这么重视,那就是要小题大做了的,看来锦衣卫的确从上一封信里察觉到了一些风声。

    也好,退步可能是向前,自己就这么去见那些武将可能会更加引起骚动和猜疑,这样反而不利于自己的计划。

    就借他们的手,让自己有个好理由也可以。

    李善长不再说话,他知道要说也不是在这里说的,费清不明白李善长的用意,也不明白蒋瓛的用意,还在一个劲的求情,甚至搬出费聚等人,希望蒋瓛能给一个面子。

    其实这个事情真的不大,但可以把它做大,这就要看怎么说了,看话语权在谁手里了。

    蒋瓛要不是因为收到了朱柏的命令,让他一定要拦住李善长,不然的话,这种小事京城每天都在发生,去管的过来吗。

    他们锦衣卫这段时间本来就很忙,一方面郭桓案这边需要大量的人手,一方面朱柏又让锦衣卫布置他的婚礼,还要去盯梢淮西武将们。

    还要来管这种小事,那真是没有事找事的。

    但朱柏是锦衣卫指挥使,他的命令自然是要执行的,所以蒋瓛也不和他们多说什么,直接将费清和李善长带走了。

    他们两个也的确进城了,只是这进城的方式有些另类,是被押送进城的。

    淮西武将们的眼线也很多,一看到这种情况,马上就去汇报给了费聚他们。

    这帮武将们,人都傻了,怎么就被锦衣卫抓了起来呢。

    难道是暴露了吗?

    这帮淮西武将也是可爱的,他们还以为自己的机会天衣无缝,还在想是不是暴露了。

    他们早就暴露了,恐怕现在京城中不知道的人除了他们以外,也就不多了吧。

    因为涉及公侯人数太多,所以很多人是不愿意相信的,就算相信,再没有证据的情况下,也只能当成是小道消息而已。

    因此没有人敢就这种路边社听来的消息去上奏折给朱元璋。

    也就有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这件事京城大多数人知道了,朱元璋却不知道,太子知道,但他不相信。

    一些文武百官知道,他们也不相信,因为没有证据,也不知道消息来源,自然是不敢声张的。

    现在淮西武将们,对于李善长和费清被锦衣卫带着这个事情,有了警觉,没有想到去赎人,而是更加紧张的开始准备着。

    锦衣卫蒋瓛把李善长和费清关入了诏狱,因为实在是没有什么理由去审,李善长一言不发,费清就说是请李善长回京教导他们的小孩子,因为走得匆忙忘记了办通关文书。

    所以被守卫士兵拦下,自己也是一时心急,才出此下策行贿了的,他愿意承担这个后果。

    蒋瓛自然是知道的,这个小事的确不能把他们怎么样,最多就是交给五军府,然后他们象征性的训一顿,或者打几军棍,这个事情也就过去了。

    这点小事是没有必要报告到朱元璋那里的,虽然现在蒋瓛有直接面见朱元璋的权力,但这点事情告诉朱元璋也没有用,朱元璋肯定不会因为这点小事就对军中的人怎么样。

    他一定还是交给五军府去训示一番,也就完了。

    况且让朱元璋知道了还有一点不好的就是,他会知道李善长回京了。

    李善长告老还乡这一次,是朱元璋特别满意的举动,这一次他回来了,朱元璋说不定还会特别招待,然后希望他将这些老兄弟一起劝回去,免得自己动手了。

    这样,李善长就有了光明正大去和五军府的淮西武将们见面的机会了,这就不好了。

    因此蒋瓛将他把李善长和费清关进了诏狱的事情告诉了朱柏之后,朱柏想到了他的为难,所以回信说道。

    “不要为难他们,也不必去管他们是什么理由,就是一个字拖,能拖多久就拖多久。”

    蒋瓛有了朱柏的命令,也就有了定心丸,他才懒得进诏狱了,每日都不见人,他吩咐手下的人,好酒好菜招呼他们,但是要想见自己,就说自己很忙。

    最着急的是费清,他每日吵闹不停,可是诏狱的人根本不理他,就是出言搪塞他。

    李善长心里明白,也就不去过问这个事情,就安安心心地在心里盘算自己的胜算,在地上用杂草排兵布阵等。

    他知道自己早晚都会出去的,蒋瓛现在是故意的。

    就是为了拖住自己。

    不过,他也不着急,因为他对于大明的政策等太熟悉了,与其去见了他们然后去布置,不如趁现在清静,提前做些打算。

    于是李善长也不去管费清就让他去每天叫骂,自己在这里安心计划也就没有人怀疑什么了。

    可是一日两日还好,慢慢时间长了,蒋瓛的压力也就大了起来了。

    刚开始一些武将下朝之后,就找到了在大殿外面等候的蒋瓛问他为什么抓韩国公,也没有个消息,到底什么罪名啊。

    这些武将一部分是淮西集团的,他们关心李善长可以理解。

    可是后来浙东的文武也开始来质问蒋瓛了。

    韩国公告老还乡了他还是公爵啊,怎么能够这样对待呢,加上这件事无论是军中还是衙内,大家都心照不宣,没有必要小题大做啊。

    他们自然不是完全为了李善长,他们是为了自己的行事方便。

    要是这种情况都要被抓进诏狱,那他们每一个都要被抓了。

    所以这个头要是开了,那就麻烦了。

    因此全部文武百官都来找蒋瓛的麻烦,他作为挡在朱柏前面的代表,可是难受的要命啊。

    压力越来越大,他也快要顶不住了。

    于是他只能将韩国公李善长和费清都给放了。

    朱柏也没有怪罪他,知道他已经尽力了,也知道这是没有办法的,不过朱柏已经为此做了一个应对的办法。

    他请回了一个重要级人物,徐达。

    朱柏让徐妙锦写信给徐达,希望他提前回京。

    徐妙锦充分发挥了她作为徐达最喜爱的女儿的优势,以一封书信,就让徐达提前回京了。

    撒娇还是其次,因为徐妙锦抓住了徐达的软肋,烧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