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青萍赋 » 第4章寻路之旅

第4章寻路之旅

    此刻,王宫之中,年轻的楚王姬复坐在案桌上,面对眼前高高的简牍,稚嫩的脸上满是不情愿,挑了挑眉,俯下身子继续翻阅着简牍。

    “大王,御史大夫杨群在殿外求见。”中车府令何贵,低身小碎步的走向案边,低头俯身双手执礼的说道。

    这位王宫内的宦官头头,做事情滴水不漏。从殿外到楚王跟前,约有五丈距离,越过侍卫和宫女,小碎步不仅走得很快,且发出的声响也极小。

    楚王姬复闻言,御史大夫觐见,不由得眉头一皱,放下手中的简牍,手指不停在案桌上敲着。

    “何贵,武安君之事你有何看法?”楚王姬复,眯着眼看着案旁的中车府令何贵,若有所思的问道。

    对于武安君之事,何贵心里知道,此事必须快刀斩乱麻,时间长他怕这位弱冠的楚王会有所动摇,他本就对这位武安君怀恨在心,欲除之而后快。想着想着,脸上万年不变的死人脸上,已然露出察不可微的狠辣之色。听到楚王姬复询问他对武安君的看法,刚才风变幻的脸上,此刻已经恢复到波澜不惊,抬起了头看向楚王姬复。

    “嘭~”的一声,从空旷的殿中扩散开来。见何贵没有第一时间回复他,又或者是看见了何贵脸上那一瞬间的脸色。一掌拍在案桌上,震得堆的小山一样高的简牍四处散落。

    听见楚王姬复拍案桌的声音,何贵已经吓得六神无主,惶惶不安的。来不及多想,连忙哆哆嗦嗦的匍匐在地上,将头埋在双手的衣袖中。

    此刻感觉自己已经快要魂飞魄散了,心脏好像一只手紧紧的拽着,发出哀嚎般的砰砰声。仅存的念头告诉他,这时不能发出任何声响,不能解释,不能反驳。

    楚王姬复站起身来,眼睛看向匍匐在地上的何贵。威严的脸上看不出一丝神情,仔细看,你能从他眼睛里看出端倪。那双眼睛炯炯有神,犀利且充满了帝王的威严。

    “起来吧,让杨群进来吧。”楚王姬复似乎是达到什么目的一样,转过身子看向身后的山河舆图说道。

    何贵闻言,犹如久旱逢甘霖,颤颤巍巍的站了起来,躬身执礼到:“诺!”

    然后躬身退后三步,转头快速往殿外走去。

    刚才还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好像风雨飘摇的一叶小舟,此刻已经变得波澜不惊。但是背上的冷汗隔着衣服,时刻提醒着他帝王心术的可怕之处,帝王之心不揣测。

    杨群站在殿外,看着雨中的宫殿,庄严而又威武。脑海中想起自己加冠之年,那时父亲还在,萌祖上之福荫,初入朝堂,被先王点为郎中令。那时的林幼安还不过一介布衣。

    而如今当时的宫殿还在,只是这人,这人心,早已似是而非了。

    二十年前,林幼安学有所成,背起行囊拜别夫子与诸位师兄弟,一身青衫儒衣,手持长剑下书院。乘舟沿着大江、陵江,先南下后北上,游齐国;再越过连云山到了陈国,在陈国驾马游历,燕、陈国洛阳郡(昔日天子国都)、宋国,最后回到楚国。

    一路上,风尘仆仆,众生百态,一幕又一幕,冲刷着自己的内心。

    有市井小民的自娱自乐,也有王公大臣、纨绔子弟,声色犬马,有寒门士子孜孜不倦的苦读,亦有江湖游侠的厮杀。战乱之地百姓民不聊生,饿殍遍野,易子而食。

    林幼安刚出书院时,雄心勃勃的壮志,渐渐发生了变化。

    天下分裂,列国之间相互征伐,毫无礼仪,毫无道义可言。游侠之间的厮杀,率性而为,以武犯禁。

    渐渐地找到自己的路,自己本就是贫苦出生。这些年见到国太多太多的人间悲催,无数人在这乱世中艰难的苟活着。但是天下纷争,和得康宁呀。

    林幼安拿起悬挂在腰间的印章,这是来书院之时,夫子给自己亲自刻的。

    “吾欲幼安”,寓意为我希望你幼年,安康快乐。

    想这些,林幼安嘴角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对呀,幼年安康快乐,这是天下所有的长辈最期望的事情。可是就连这最基本的温饱还有那么的人做不到,又何谈安康呢?

    有些事总要有人来做,来结束这肮脏的世界,只有让列国停息刀兵,才能实现这一切。想要做到这一切,就必须参与道列国的纷争当去,去坐执棋者。而想要做执棋者,即必须要有名,而且还最好是名传天下那种。只有这样就才能进入,这列国纷争的局中去。

    而眼下正好有这样一个时机,秦赵两国联军正在攻打楚国,楚国已经岌岌可危了。

    名传天下,这是求利;想要结束纷乱的天下,这是求义,这是圣人之道。

    在楚国国都郢都,林幼安和自己想的一样,没费什么力就见到了求贤若渴的楚王姬利。

    当时杨群站在群臣之中,看着站在大殿上的林幼安。身穿儒衣青衫,身姿挺拔秀丽,双眉修长似剑,好一个剑眉星目。年轻的脸庞带着风尘仆仆,仔细看又有一丝稚嫩的青涩。不由得在心在感叹道:“好一个皮囊,称得上陌上公子,君子如玉的美称。”

    “学生林幼安,拜见楚王,愿楚王万福金安。”

    “先生,不必多礼”,楚王姬利,坐在大殿之上,轻轻地挥了挥手,示意林幼安不必多礼。

    “当不得楚王,先生之名,楚王陛下唤我幼安即可。”林幼安听到楚王唤自己为先生,林幼安察觉出楚王迫切的想要解决楚国此时的危机,不禁对自己的谋划多了几分信心。

    楚王姬利闻言,微笑着摆了摆手,并未就此深入。看着这位有理有据,风姿绰约的年轻学子,不似往常所见的其他学子、名仕那般锋芒毕露。心里期盼着那他有什么过人之处。

    “幼安,汝是哪里人士?师从何人?”

    “学生乃是陵洲太和郡人士,师从陵洲苍松书院。”林幼安恭声回道。

    林幼安他只是说了自己是陵洲太和郡人,并没有说自己是齐国太和郡人。这太和郡四十前本就是楚齐大战之时,楚国战败割让给齐国的。

    王座之上的姬利,听到林幼安说自己是陵洲太和郡人,便点了点头。

    群臣听闻是陵洲太和郡而不是齐国太和郡,便对林幼安有了认同感。不少官员都朝着林幼安露出和善的微笑。这天下的人都说自己是哪国人,哪郡、哪县、哪城人士,很少有人说自己是哪洲人士的。虽然太和郡是楚国战败割让给齐国的,但是在这些文武百官面前他依然是楚国的,总有一天会拿回来的。

    “听闻幼安游历列国,到我楚国所为何来?”

    “我为名利而来,我为楚国,为这天下,亦为心中所求而来!”提及自己为何来到楚国,林幼安挺直了身体,眼神坚毅,掷地有声的说道。

    什么?为名利,为楚国,为天下而来?把我楚国当做什么啊,江湖商铺吗?好狠斗勇,争名夺利的场所吗?

    看见林幼安说的如此堂而皇之,没有一点礼仪之分,不似读书人的谦虚好学之风。不少文武百官都露出了,差异的眼神,这和以往他们所见到的学子不太一样。

    刚才还对林幼安颇有好感的百官,此刻已经相互议论纷纷。

    议论之声有越演越烈之势,朝堂之上开始变得嘈杂起来。

    “肃静!朝堂之上吵吵闹闹,成何体统。”身为楚国三公的太尉米珏站了出来,大声呵斥道。

    林幼安的这一直白,在米仲眼里满是哗众取宠,看着林幼安满是厌恶,用力挥了一下衣袖,便退了回去。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我林幼安为名利而来楚国,有何不妥?”林幼安转过身子对着百官问道。

    知道学子为实现心中所学,周游列国,游说君王推行自己学说,用来治国安民。但是,你也不会说的这么堂而皇之,读书人的风骨呢?教养呢?像你这样说的,那这朝堂之上衮衮诸公不都是名利之徒?

    “现今天下局势与楚国不利,秦赵两国联合攻楚,秦国兵锋马厉,楚国军队节节败退,三月时间楚国河西之地尽失”。林幼安摇了摇头轻笑道。

    林幼安突然向前踏了一步,似带有咄咄逼人的架势,站在面前的官员被林幼安这突然地动作吓了一跳。

    林幼安没有理会眼前的官员,继续说道:“我想问,朝堂之上的诸公,竟为我言名利之事,而愤愤不平。当秦赵联军陈兵于大河之时,楚国势必会抽调国内守军集结,依靠大河为防线,与秦赵联军形成对峙。当两军形成对垒之时,我若为秦军将领,必会派领一支军队攻打河东郡的津门关。只需两万人马,便可拿下津门关。到时候秦军便可长驱直入,河东郡就再也没有什么抵抗力了。诸公,那时秦军离郢都便只有五日的路程了,快马加鞭,急行军,三日便可到达。到那时,楚国拿什么来抵挡?留楚国就只剩离亡国这一条路可走了。”

    朝堂之上一片寂静,百官都满脸阴沉。面对秦赵联军,楚国到现在确实无力抵抗。朝堂群臣不是没有寻求列国的救援,但是这大争之世,楚国拿不出吸引列国援助的筹码。列国都在作壁上观,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势。面对眼前的局势楚国,好像真的只剩下亡国这一条路了。

    坐在王座之上的楚王姬利,刚才还摆出一副看戏的样子,此刻再也坐不下去了,满脸都沉重不安的神情。他不是没有想过楚国未来的路,诚如林幼安所说,他不是没有想过。楚军挡不住秦赵两国联军,只能退守大河南岸,与两国联军形成对峙,这是事实;另一个,面对津门关这种战略要地,楚国已经抽不出兵力来防守了。

    楚王姬利此刻内心已经变得躁动不安了,想着祖宗基业要毁于自己手里,便有些不可自拔。忽然楚王姬利想到什么,急忙从王座之上快步走了下去,双手一把抓住林幼安的肩膀,眼神中透入着期待。

    “幼安,可有良策救我楚国?”

    “学生林幼安愿为我王出使列国,游说列国出兵解我楚国之危!”林幼安见状,已经达到自己的目的,连忙拜服在地,大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