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君苍 » 第九章 桃源

第九章 桃源

    月下玉袍坠,误入桃花源。

    四野寂无声,天地一懒腰。

    谁人大梦醒,问今是何年。

    书接上回,玉袍少年离开鸳鸯城后,被一伙劫匪绑上山寨,机缘巧合之下,忽逢桃花林,但闻人语响。

    阿懿痴望着眼前景象,皎白月光下,少年却并没有感觉清冷,大片盛开的桃花,团团粉簇,让人心暖。

    玉袍少年轻声道:“方才是有人说话么?”循声往桃林深处走去。

    此处桃花繁多,好比天上蟠桃园林落人间,如梦似幻。

    沁人心脾的花香,让少年的脚步都有些许飘忽。

    微风拂过树梢,花间明月依稀可见。

    阿懿在如此大好美景中兜兜转转,终寻到一处闲居小屋。

    上有门匾,名为“桃花庵”。

    简陋木门并未拴锁,少年叨扰一声,推门而入。

    院落看起来许久未有打理,凌乱落英铺满地面。

    吱呀一声,里屋突然打开,一位锦衣男子,睡眼惺忪,站立其中。

    男子面容丰神俊朗,一头长发随意垂下。

    那件锦衣上刺绣着桃花满枝,经月光修饰,透着高雅之风。

    夜色之中,玉袍少年与锦衣男子双双对视。

    锦衣男子神色惊讶,仔细端详着阿懿,玉袍少年也没有轻举妄动,毕竟自己不请自来,已是理亏。

    良久,男子询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少年回答道:“先生,我叫阿懿。”

    男子继而问道:“来此所谓何事?”

    玉袍少年羞赧道:“今日折腾了一天,想找个安稳地方睡觉。”

    锦衣男子付之一笑,接引少年落塌一眠。

    阿懿倒头就睡,呼吸平稳,已入梦乡。

    云清月浓花弄影。

    锦衣男子望着月景,怔怔出神,心湖荡漾,随后高举掌心,如同托起明月。

    雾散日升枝凝露。

    玉袍少年缓缓醒来。此一觉,神清气爽。

    阿懿起身走向中堂,一处山居屏风前,锦衣男子唤他入座。

    阿懿落座后,看着案上精致的桃花糕点,作揖道:“多谢先生招待。”

    锦衣男子笑道:“不必拘谨,我自然是有事所托。”

    玉袍少年将糕点塞进嘴中,说道:“那我就不客气了,先生尽管吩咐,我必尽力而为。”

    糕点微甜,刚入口中,便绵绵化开,桃花特有的芳香在舌尖萦绕,一股暖意舒缓,笼罩全身,令人陶醉。

    锦衣男子问道:“我时常久睡不醒,不谙世事,如今外界可有变化?”

    玉袍少年答道:“懿也刚入世不久,不敢妄言,但确有一大事发生,四大雄关之一的云泥关不再设防关外游牧民族,而是成为沟通南北的枢纽。”

    锦衣男子感叹道:“沧海桑田,世事变迁,正逢大争之世,人间大同乃是必然。”

    玉袍少年困惑道:“大争之世?”

    锦衣男子点头道:“多年前,天上诸星落人间便是预兆,自那以后天下灵气日渐浓郁,机缘层出不穷,各地都有天赋异禀的修炼璞玉诞生,好似冥冥之中有股无形之力推动世间万灵尚武。”

    玉袍少年一手托腮,若有所思。

    锦衣男子指向阿懿,洒然笑道:“不过呢,这都是你们这些年轻人的事了。我就是一闲客,但看云淡风轻,从前是,现在是,将来也是。”

    玉袍少年称赞道:“先生,大雅。”

    锦衣男子从屋外取出一箩筐桃花,对少年说道:“至于交代你的事呢,你且听着,这筐桃花,你带去附近城郭里一处叫怡红苑的地方,换些酒钱,回来给我捎壶酒就行。”

    阿懿背上桃花,告辞一声,缓缓离去。

    看着玉袍少年离去的背影,锦衣男子神色恍惚,躬身一拜,喃喃道:“梦醒竟见梦中人,真是承蒙你称呼了我一声先生啊。”

    时近晌午,阿懿跨过朱红城门,重回鸳鸯城。

    城中主街上,行人来来往往,玉袍少年开口询问道:“借问一下,怡红苑地处何方?”

    行人脸色一变,上下打量了下阿懿,意味深长,将位置说与少年,便匆匆离去。

    玉袍少年颇为不解,难不成这怡红苑是什么龙潭虎穴?

    阿懿按照指引方向一路寻去,偶遇一算命小摊。

    长衫卦师招呼道:“小兄弟,你最近犯桃花运啊。”

    玉袍少年一脸无奈,心道:“可不,我现在背后还有一箩筐桃花呢。”

    走过大街小巷,绕过拐弯转角。

    一股浓烈的胭脂水粉味钻入少年鼻间,如同身处香坊,紧接着一座雕花红楼映入眼帘,挂有三字牌匾:“怡红苑”。

    一道娇滴滴的声音从上传来:“呦,好俊的小哥啊。”

    阿懿抬头望去,只见一位女子浓妆艳抹,身着开襟襦裙,趴在花窗,向下招着红绢。

    “哎呀,人家明明是个弟弟。”又有窗台冒出一位妖艳女子,同样手拿红绢在空中挥舞。

    最先那位女子娇嗔道:“姐姐,你急什么呀。”

    妖艳女子咯咯笑道:“妹妹,小郎君只有一个,奴家怎么不急啊。”

    “姐妹们,哪里有小郎君啊?”听到声音,陆续有妩媚女子从窗口探出,眼送秋波。

    暖风拂过勾栏处,满楼尽是红袖飘。

    玉袍少年虽不知何故,但不忘礼节,脸色微红道:“诸位姐姐莫急,小生难当厚爱。”

    众女子闻言,扶着身子,皆笑弯了腰。

    一个老妈子扯着嗓子从楼中走出,“姑娘们,害不害臊啊。”

    此言一出,知是老鸨来了,众女子这才安分下来。

    老鸨向阿懿宽慰道:“让公子见笑了,公子前来,有何贵干啊。”

    玉袍少年取下箩筐,露出里面的桃花,说道:“有人知会我,说你们收这些。”

    老鸨捻起花瓣,细嗅片刻,点头道:“花质不错,是做香露的好材料。”

    随后老鸨翻出一个荷包,从中取出一锭银子交于少年。

    阿懿谢过,正要离开。

    一道熟悉声音从身后传来,“站下。”

    玉袍少年缓缓转身,面色尴尬。

    来人正是巡逻至此的高挑女子。

    阿懿晃着手上银锭,笑道:“女侠,我们又见面了。你看,我们可是公平交易,诚信买卖。这下总相信我是好人了吧。”

    高挑女子眉头一皱,问道:“你在这种地方交易?”

    玉袍少年一脸茫然道:“这种地方怎么了?都是漂亮姐姐啊。”

    秦鸾扶首汗颜,摇头道:“你这登徒子,真是厚颜无耻。来人,把他押送衙门。”

    官兵一拥而上,擒住少年,阿懿叹息道:“人无留城心,城有留人意。”

    衙门禁所内,玉袍少年再次躺在干草堆上,百无聊赖,自嘲道:“看来我与这铁窗之地,缘分颇深。”

    隔壁牢房传来声响,“哥们,犯啥事进来的。”

    阿懿有气无力道:“啥事没干。”

    那人笑道:“巧了,这的人都说自己啥事没干。”

    随后那人叹息道:“我看就是这破地风水不好,都说衙门自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

    良久,看守小吏敲着锣鼓,嚷叫道:“来来来,开始核查身份了,都给我老实点。”

    官差拿着公簿挨个对照,很快就到了阿懿隔壁那人。

    官差问道:“报上名来。”

    那人答道:“吕谅。”

    官差听着有些耳熟,翻开公簿查看,质问道:“城隍爷的名讳你也敢报?”

    那人埋怨道:“我就是此地城隍啊。”

    官差气笑道:“你是城隍爷?我还是财神爷呢。”

    官差绕过那人,来到阿懿面前,问道:“你可要想好了,千万别胡说。”

    玉袍少年点点头,表示配合。

    “姓名?”

    “阿懿。”

    “籍贯?”

    “隐闲乡。”

    官差在公簿上补充一行,说道:“这又是哪的穷山僻壤。”

    官差继而问道:“父母?”

    阿懿沉思片刻,说道:“算是天生地育。”

    官差气极道:“合着你们俩一起玩我呢?”

    最终二人都被确立为无业游民,受官府雇用,编入工坊,潦草了事。

    城主府内,高挑女子褪下一身戎装,换上一袭青衣,俨然一副大家闺秀模样。

    秦鸾身旁一位儒雅的白须老者,看着院内假山流水,抚琴而奏。

    琴声平和,应情应景。

    忽然,老者如受风寒,剧烈咳嗽起来,琴弦也随之崩开,余音刺耳。

    秦鸾担忧道:“爹,你没事吧。”

    老者一边捂嘴,一边摇手道:“鸾儿啊,不用担心爹。”

    秦鸾泪眼婆娑道:“爹,你放心,鸾儿没有荒废时日,一直在用功刻苦,近日剿匪可谓大获全胜。”

    白须老者揉了揉女子脑袋,愧疚道:“当年雄关上强行破境战敌,如今已是油尽灯枯,时日无多,爹真对不起你,让你从小像个假小子一样舞刀弄枪。”

    秦鸾眼神坚定道:“我不会让咱家绝学失传的!”

    高挑女子站起身来,重披轻甲,直奔演武场。

    白须老者长声叹气,这个一生戎马生涯未曾流泪的将军,老泪纵横道:“丫头,我真想让你歇一歇,哪怕一会啊。”

    世人皆知秦公膝下虽无子,但有一千金,巾帼不让须眉,年纪轻轻便已是武道三重山,更是继承了老将军的一身本领,未来不可估量。

    可世人不知,这光鲜背后的真实事态,何其悲哉。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人人有首难唱的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