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君苍 » 第十章 登府

第十章 登府

    当年不知何风流,玉袍翩翩抬望楼。纵目所向群花展,柔情万般蜜意稠。

    须知,折枝并非吾意。但凭,只言聊表寸心。

    书接上回,玉袍少年重回城池,怎料鸳鸯城里遇冤家,无奈再进铁窗草卧。

    秦家女率兵剿匪,大量山野贼寇被关进衙门,为公家肆业。阿懿也在其中,所幸分配的业务并不艰劳,时近元宵佳节,只是编做一些灯笼而已。

    工坊内,阿懿隐去一袭玉袍,穿上布衣,手中细长竹板穿绕,稍许工夫,搭好灯笼内里骨架,再往上糊沾红纸,便大功告成。

    屋外传来嘈杂声响,阿懿推门看去,只见一群人高马大的汉子追逐一位红衣少年。

    红衣少年被逼近一处角落,四下皆敌。

    一个粗壮汉子一拳打在少年腹下,历声道:“这一拳,给你涨涨记性,以后学乖点。”

    红衣少年哇的一声,朝下吐出一口胃水,眼神怨艾。

    粗壮汉子冷声道:“你竟敢这样看我?真是欠打。”

    随后又是一拳挥下。

    却被一玉袍少年挡住,正是换下布衣的阿懿。

    阿懿开口道:“都是天涯沦落人,何至于此。”

    粗壮汉子怒声道:“你算什么东西?还来教育我?大家伙给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上一课。”

    四下匪徒团团围上,皆使出拳脚。

    可当攻击落下,却宛若石沉大海,那件玉袍之上泛起涟漪,一一抵挡。正当众人讶异之际,阿懿拉着红衣少年一跃而起,翻过围墙,向外而去。

    红衣少年抱拳道:“多谢哥们出手相助。”

    声音耳熟,玉袍少年问道:“你是隔壁的?”

    红衣少年面色激动,说道:“天生地养的阿懿?”

    阿懿挠挠头,说道:“城隍……吕谅?”

    吕谅爽朗一笑,点头道:“正是在下。”

    阿懿打量一番,喃喃道:“和坐着的那位不太像啊。”

    吕谅羞赧道:“好不容易下凡,自然是少年身了。”

    阿懿继而问道:“他们为何追你?”

    吕谅无奈摆手道:“不值一提,这些刁民有眼不识东岳,不如哥们有眼光。”

    阿懿没有追究,看了看围墙,长叹一气。

    吕谅勾肩搭背道:“身手不错啊,咱们出来都出来了,不如去好好耍一番,鸳鸯城名吃听过没?”

    阿懿饶有兴味道:“还有这一说?”

    吕谅拍拍胸脯道:“那是,作为一地城隍,自然了如指掌。”

    二人一拍即合,决定打打牙祭。

    闹市口,一处摊位旁,二人坐上板凳,红衣少年招呼道:“老板,两屉笼包,今儿行家来了,味儿正不正,一尝便知。”

    裹巾老板笑道:“好嘞,客官放心,我家可是祖传手艺,保您满意。”

    此笼包乃是鸳鸯城的著名小吃,一屉包子,一甜一咸,两种口味。

    甜的是用豆沙掺上桂花,入口细腻,回味甘香。

    咸的是用猪肉包裹香菇,肉汁饱满,滋味十足。

    个个是皮薄馅大,恰到好处。

    二人食指大动,大快朵颐起来。

    吕谅更是一个劲地往嘴里填塞,口齿不清道:“就是这个味,自成为城隍以后,就再也没尝过了。”

    阿懿询问道:“早年间没人供奉这些么?”

    吕谅感慨道:“有是有,可是作为有灵无肉的城隍,只能吸取贡品所蕴含的信仰之力,眼睁睁看着贡品腐败变质,或被阿猫阿狗叼走,我心甚痛。”

    阿懿指了指天上,好奇道:“好端端的,下凡作甚?”

    吕谅一脸颓然,倾诉道:“我死后被朝廷封为灵佑候,当值此地城隍。起先香火旺盛,不足为虑。可岁月不轻绕,如今已是庙宇凋敝,惨淡不堪,连我家功曹的俸禄都负担不起。万般无奈下,这才费劲下凡,寻机显灵,以求保身。”

    世间死去生灵大多前往黄泉,投身转世。但却有个别存在被本朝或者大能看中,敕封为看护一地安宁,协调气运的神祇,如鸳鸯城城隍爷吕谅。除此之外,还有由自然孕育,受民间信仰的山灵水君,如隐闲乡土地公。

    但凡是需要信仰塑造金身的神祇,皆有一个致命弊端,倘若哪天再无香火供奉,被世人淡忘,便会金身破碎,身死道消,再无轮回。

    玉袍少年双手枕后道:“如此看来,神仙还没凡人快活呢。”

    红衣少年摇头道:“此言差矣,我生前修为也不过堪堪六重,平日在碧落天上只能勉强度日,连天市恒都不敢去逛。但是那些凭实力破空飞升的真仙人不同,他们每个都强得跟老天爷一样,遨游太虚,赴会瑶池,着实羡煞我等。”

    阿懿拍拍吕谅肩膀,意味深长道:“仙人这么厉害啊。”

    二人随口而出的无心之言,若是被旁人听取,肯定会觉得他们失了心疯。

    堪堪六重?须知这鸳鸯城城主也不过五重的修为,便可以坐镇一地城池。天下境界划分总共九重,八重即是屈指可数,凤毛麟角。九重更是仅限传说,望尘莫及。吕谅所谓的六重修为,已是这人间名副其实的大修士了。

    路口处有张告示新鲜张贴,引得行人围观,阿懿与吕谅挤进人群,一探究竟。

    其上白纸黑字写着:城主病危,现广招能人异士相助,若能解忧者,必有重谢。

    见此消息,众人不免大惊,甚至心生焦虑。

    “我没看错吧,真是秦老将军?”

    “怎么会呢,秦公身体这么硬朗。”

    一时间言论此起彼伏,俱是不敢置信,可那告示上的官府落款却已表明了事态真实。

    红衣少年无奈道:“万事皆有可能,这些百姓就是不认清事实。”

    阿懿看罢,走上榜前。

    吕谅慌张道:“阿懿,你做什么?别忘了我们如今处境。”

    众目睽睽之下,玉袍少年一手揭榜,笑道:“来人,带路。”

    城主府外,玉袍少年在众人簇拥下来到府外,正巧今日看门的便是前些日子登记官簿的小吏。

    小吏见其前来,厉喝道:“大胆!你怎么跑出来了?”

    阿懿亮出榜单,一字一顿对质道:“揭榜者,隐闲乡阿懿。”

    其中隐闲乡三字,咬字极重。

    小吏正欲阻拦,一位身着青衣的高挑女子从府内走出,皱眉道:“怎么又是你这登徒子,就凭你能治好我爹?”

    玉袍少年愣神片刻,竟险些没有认出眼前之人。

    秦鸾注意到目光,俏脸一红,说道:“喂,问你话呢?”

    阿懿回过神来,抱拳道:“女侠,是在下眼拙,方才未认出姑娘,令尊一事,具体如何我暂且不知,虽未有十全把握,但有一试之力。”

    秦鸾摇头道:“也罢,如今有一线希望,总比没有来得好,你随我来吧。”

    玉袍少年迈入府中,在高挑女子的指引下,来到一处门帘遮盖的堂前。

    秦鸾让阿懿停步,自己从堂中拿出一条丝线交于少年,说道:“家父不宜染寒,你就用这条丝线把脉吧。”

    玉袍少年不急不忙,盘膝在地,伸出三指按在丝线之上,仔细感察,随即便起身摇头道:“令尊已失脉象,我亦无能为力,准备后事吧。”

    高挑女子居然不恼,竟是微微一笑,掀开门帘。

    只见这条丝线的另一头绑在木桩上,先前只是试探阿懿是否弄虚作假。

    秦鸾刮目相看,行礼道:“还请少侠莫怪,我们这就开始正式问诊吧。”

    阿懿侧耳问道:“你喊我什么?再喊一遍听听。”

    秦鸾伸手一拧少年腰间软肉,说道:“你这登徒子,别给点阳光就灿烂,只要你治好我爹,别说一遍,千遍万遍我都说与你。”

    阿懿吃痛,心想:“怎么天下姑娘都会这招。”

    二人走进堂中,一座檀木长椅上白须老者面色憔悴,气息紊乱。

    玉袍少年惊讶道:“老人家,怎么是你?”

    白须老者微微睁眼,轻声道:“小家伙,我们又见面了。”

    原来这鸳鸯城城主,少年竟然早已相识,正是雨水节气那天,一同打扫城隍阁的和蔼老人。

    高挑女子说道:“爹,你们认识?”

    白须老者点头道:“是啊,他是个不错的孩子。”

    玉袍少年打断道:“老将军,事不宜迟,病不能拖,旧我们以后慢慢叙,我此番前来是给您看病的。”

    白须老者叹气道:“劳你费心了。”

    阿懿将手指放在老者腕上,心神沉浸,传音道:“老将军,请您放心将内景打开。”

    下一刻,阿懿意识来到一处玄妙之地,正是身为修士的体中内景。

    所谓内景即是在修炼途中,修士在体内搭建的天地奇观。内景大小取决于修为境界的高低。

    一片苍茫大地上,五座大小不一的山岳依次映入眼帘,对应着老者五重山的武道修为。

    玉袍少年很快看出问题所在,前四座山岳深厚凝实,山色宜人,但是第五座却截然不同,虽然最高,但华而不实,摇摇欲坠,宛若风中残烛一般。并且不断有碎石坍塌,砸向其他山岳。

    阿懿着手调动此处下丹内景的灵气,炼化第五座山岳。

    良久,这座岌岌可危的山岳被少年炼化成一团凝练灵气,存放在第四座山岳的峰顶。

    外界,玉袍少年睁开双眼,随即白须老者一口浊血吐出,吓坏了一旁的高挑女子。

    白须老者罢手道:“鸾儿,只是境界跌落而已,爹没事。”

    老者面色转好,气息平缓,他能清楚感觉到身体一轻,生机重现,像是一块悬心大石缓缓落地。

    阿懿解释道:“老将军的状况,主要还是因为境界不稳所导致,我已在内景中将其炼化。”

    白须老者说道:“此等惊人手段,孩子你的炼神造诣想必十分了得。”

    玉袍少年抱拳道:“将军谬赞了。”

    虽然阿懿表面如此,其实心中一片茫然,这很难办到么?

    阿懿想起什么,指了指自己,示意高挑女子。

    秦鸾此刻竟扭捏起来,轻声道:“多谢少侠。”

    玉袍少年得意扬扬,哈哈大笑。

    屋外,一个小吏慌张来报,“外面……不好了。”

    三人匆匆赶来府外,却见人山人海。

    “你们看,是秦公来了!”

    “秦公,您老身体可别有事啊,这是我家祖传的丹药,您试试。”

    “我家虽然没有什么宝贝,但这是我家老母鸡下的蛋,您别嫌弃,快收下补补。”

    城主府前,恍若集市,各种物需应有尽有。

    如此人情温暖,白须老者热泪盈眶道:“各位父老乡亲,我秦延已无大碍,在这里谢过各位了。”

    人群情绪高涨,一片欢呼。

    深夜,工坊一处小屋内,山野贼寇齐聚一窝。

    一红衣少年推门而入,是那下凡的城隍吕谅。

    一贼人凑上前来,低声道:“总瓢把子(老大),事已经办妥了。”

    吕谅微微点头,轻声道:“今早是谁领头动的手?”

    粗壮汉子颤颤巍巍站起,哆嗦道:“小的狗眼看人低,小的不知道是您。”

    吕谅面带微笑,招手道:“没事,人之常情嘛,我又不怪你,来来来。”

    粗壮汉子走上前来,红衣少年让他低下身子,凑在耳边道:“要不怎么说你们这些贱民蠢笨呢,吾乃是高高在上的神,怎与人相提并论?”

    汉子冷汗直冒,连忙道:“小的明白了,求您绕我一命……”

    话音未落,汉子腹部就被一拳洞穿,鲜血淋漓,倒在血泊。

    红衣少年一皱眉头,吩咐道:“啧,处理掉,这也太影响市容了。”

    月光惨白,暗流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