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农家穿越生存实录 » 44.郝姑妈

44.郝姑妈

    郝姑妈这次回来,就只带了二儿子钟塘和一个小丫鬟,因为长子钟城和长媳张氏已经进京了。

    钟捕头用那盒月饼做了敲门砖,还是敲开了京城邱捕头的大门,月饼其实只是个锲子,钟城的办案能力却是得到上官推荐的,因此在钟捕头多年的经营下,总算将长子推向了京城的大舞台。这对钟家来说,是大喜事,因此,郝姑妈回来的一个原因,就是回来报喜的,可没想到还没进村子呢,就遇上了那么一出好戏。

    马车咿咿呀呀地碾着青石板,很快便到了郝家祖屋的门前,钟塘身手灵敏地跳下车辕,摆好凳子,扶着郝姑妈下车,然后对丫鬟说:“你好生扶着太太进去,我搬东西。”每次郝姑妈回娘家,总是大包小包地装满车,这次自然也没有例外。

    在屋子里做家务的桂花和躲在房间里绣花的春妮听到动静走出来,见到是郝姑妈,都是惊喜万分,赶紧上前行礼,郝姑妈看见她俩,脸上还是十分不好看,淡淡地“嗯”了一声,也不跟她们说话,便径自往郝老太太的屋子走。

    桂花主动上前去接钟塘手里的东西,钟塘笑了笑,说:“不用,这些粗活,我来干就好。”说着竟侧身让过桂花和春妮,抱着一堆小山似的东西往郝老太太的屋子走。

    郝老太太自然是听到动静了的,她看见女儿,不由得满心欢喜,一张脸都笑得像菊花了,“我估摸着你这些日子也是要回来一趟的,不过没想到会回来得这般早,姑爷那里事情多,我还以为你要应酬好了才回来。”

    钟捕头毕竟在县城里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县城里大大小小的人物也是要应酬的。

    “县令老爷家、主簿、县尉那里,还有几个大户人家那里都是送了节礼了的。”郝姑妈上前扶着郝老太太,“就剩下一些,有塘儿媳妇在,也应付得过来的。”

    “塘儿媳妇?”郝老太太看向她身后,果然没看到外孙媳妇们,“那城儿媳妇呢?”

    “这次回来,本是想向你老人家道喜的。”郝姑妈还是决定先把好消息说出来,“城儿被京城的长官看中了,已经跟着上京去了。我不忍心他们年轻夫妻分离,虽然说京城生活挺不易,但还是让大儿媳妇带着碾儿一起过去了。”碾儿是她的一岁多的孙子。

    “哎哟,是好事情,你也做得对,媳妇也是自家人,可不要为难人家。”郝老太太自认为自己是个不错的婆婆,没磋磨过儿媳妇。“这个时候天凉了,但到京城估计天就很冷了,是该早点动身的。”

    “跟邱长官说好了,先借住在他家,找到房子后,就搬出去,也算是有人关照的。”郝姑妈说得清清楚楚,让郝老太太不要担心。

    这个时候钟塘已经将东西搬了进屋,“外祖母,给外祖母请安。”

    “我的乖乖,你们又带这么多东西回来?”

    “可不是,”桂花热情地给两人端了水进来,“姑妈、表弟,你们先喝口水,阿爹和大郎去上工了,阿娘和二弟出去办事,春妮已经出去找了。”

    郝姑妈淡淡地瞥了她一眼,说:“你先出去吧,你阿娘他们回来,也先别进来,我有话和你祖母说。”

    桂花和郝老太太都很惊愕,但是也不好多说什么。桂花只好抱着花花先出去了,心里却不知道郝姑妈是在哪里受了什么气,以前从来不曾这么对待过家里的人。

    郝姑妈就让小丫鬟到门口守着,自己和郝老太太在屋子里说话,钟塘则在一旁无聊地听着,他素来脾气好,倒不介意陪着母亲。

    “阿娘,大弟是做了什么生意吗?”郝姑妈心里有个猜想,但还是核实了再说。

    “他做什么生意?还不是一直去做泥瓦工,这段时间生意倒好,几乎不着家的。”郝大伯要面子,如果他在家,肯定不会让郝大娘去茶棚闹的。

    “二弟媳开了个茶棚?”

    “她呀,你知道的,身子不好,性子也不是外向的,我听说是三郎和晓丫头开的,还卖什么点心,送了不少过来。”说着,郝老太太从桌上取了匣子过来,“你尝尝这个绿豆糕,我觉得比我以前吃过的好吃。”

    钟塘拈了一块,“是挺细腻的。”

    “那大弟和二弟媳他们有闹不愉快吗?”

    “我没听说啊。”郝老太太一脸的疑惑,“三郎和春晓都很忙,倒是小郎时不时会送点点心过来,说是铺子里做的,让我尝尝。其他的我没听说。”

    那郝大娘今天去闹这么一出,还撕破脸似的闹得那么难看,到底是为了什么?就是只想着为郝二郎出口恶气?郝姑妈是十分不高兴的,她知道自己这个大弟媳有时候很不靠谱,但是她以为这么多年了,都是当婆婆的人了,应该不会这么不识大体,谁知道竟然丢脸丢到大街上了。

    “阿娘,”郝姑妈继续问,“之前三郎他们是欠了大弟不少的钱吗?”

    郝老太太叹了口气,“你也知道,老二走得急,吃药的钱都花出去不少,手里的积蓄肯定都垫进去了,后来办后事什么的七七八八,估计也花了八九两银子,这容氏又是动不动就病一场的,吃药当吃饭一样,这花费能少么?这些年的确老大是帮衬了不少的。只不过,”郝老太太犹豫了一下,“年初的时候,老大说,家里也有些张罗不开了,不如让三郎把田地让出几亩来,一是他们耕种不过来,二来也能抵扣一些欠钱。我当时也是觉得三郎根本不懂耕种的事,便答应了……”

    “阿娘……”郝姑妈真的觉得老太太是办了桩糊涂事,“这一亩田地也要10两银子吧,大弟这样把田地拿过来,那算多少钱?”

    “也就是抵扣,没有要过来,就是,就是先由老大家的耕种,地契还是在三郎手里的。”郝老太太解释,她也有点心虚,不得不说,老二不在了,她又是跟着老大生活,要是不偏心一点老大,也说不过去。

    “要是三郎真把地契教出来,那不叫老实,叫笨了。”幸好,没有老实过头。

    郝大娘他们自然是赶回来的,看见小丫鬟在门口磕着瓜子看着门,倒也不好硬闯进去。

    没多久,郝姑妈便语气平静地说:“好了,都进来吧,别在外面杵着了。”将大家都叫了进去,然后让钟塘分发礼物,连郝大娘都分到了一匹不错的料子。

    郝大娘见郝姑妈脸色好了,以为她不生气,便张罗起来,“春妮春丫,你们陪姑妈聊天,桂花,走,我们去做饭去。”

    见郝大娘真的一副什么事都没有的样子,郝姑妈不怒反笑,如果郝大伯还任由郝大娘这样下去,这些孩子以后还有什么名声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