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北庆朝歌 » 第八十五章 招揽人心

第八十五章 招揽人心

    依照北庆律例,官员大婚可享十日婚假。

    翌日,天刚蒙蒙亮,常之杰便按惯例命府上总管将他休沐的折本送去通政司。待到天色大亮,这位新郎官换了身素色常服,福禄立刻道:“大人,新婚第二日就穿得如此素色,外人见了,怕是会要多想。”

    常之杰一边低头系腰带,一边口气无常道:“我现在要去穆王府,穿得花里胡哨的那才叫不好。”

    福禄吃惊的望着自己的主子:“穆王府不是从今日起开始禁足吗?”

    常之杰这方记起,盛帝因盛子萧私下离洛大怒,罚其禁足半月,无诏任何人等不得出入穆王府。

    不由一叹。

    福禄赶紧又道:“大人,新婚第二日就哀声叹气,外人听了,怕是会要多想。”

    “谁爱多想,谁多想去,大人我不在乎。”常之杰陡生一腔烦闷,解开腰带,将常服脱了往福禄怀中一扔。

    福禄抱着常服看了看,没忍住好奇问道:“大人如此心浮气躁,莫不是昨夜洞房花烛夜出了什么岔子?”

    常之杰条件反射的用掌心揉了揉被地板膈应了一宿而生生作痛的脊柱,揉完,抬脚往福禄的屁股狠踹了一下:“大人我才新婚第二日,你说这么不着边的蠢话,就不怕外人听了会要多想吗?”

    福禄心疼自己的屁股,所以,即便嘴上嘟囔不止,却半个字都不敢让常之杰听见。叫人看了,只会以为他在用嘴皮子吹泡泡。

    脱了外袍的常之杰,索性将鞋子也脱人,将整个人蜷缩进软榻里。

    一早赶去通政司送折本的总管回来了,得知大人在书房,又马不停蹄的来到书房。

    这位经验丰富的总管一只脚踏进书房,便已猜到发生了什么。

    “跟你说过多少遍了,大人不喜欢这件衣裳,你怎么就是记不住呢?赶紧将这件衣裳拿下去处理了。”总管往福禄额头上戳了一下。

    福禄感激涕零的朝总管深鞠一躬,仓皇离去。

    等到书房门被关上,总管马上走到常之杰跟前,严肃道:“大人,朝上吵起来了。”

    常之杰蜷缩的四肢如活动时的八爪鱼,立刻舒张打开,面上神情亦是严肃认真:“因为什么?”

    “因为你。”

    这个回答大大出乎常之杰的意料,不禁摇头嗤笑:“倒是新鲜。”

    说新鲜,其实也不新鲜。

    北庆的用人制度中首要一条便是:一身不兼二职。常之杰一骑绝尘,空降户部,稳坐尚书之位,遵照上述制度,自他接任户部尚书那刻起,鸿胪寺寺卿的官衔也就顺理成章的被卸任了。

    今日早朝,有人惦记此事。

    “陛下,鸿胪寺事务虽比不得六部庞杂,但寺卿之职乃五卿之一,且其公务又与国邦息息相关,寺卿人选还需速速定夺才好。”

    盛帝歪了歪头,表情很是耐人玩味:“鸿胪寺寺卿人选一事,并不在今日议事章程之内,陆卿冒然提起,可是心中已有值得推荐之人?”

    陆斯哲没有马上回答,而是用余光瞅了瞅立于前位的诚王。诚王瞧得真切,盛帝态度虽模棱两可,却并无不满,遂回了陆斯哲一个继续跟进的眼色。

    陆斯哲方进而又道:“礼部侍郎饶曼青年轻有为,曾随微臣出使多国,历练颇丰,微臣以为饶侍郎可堪当此任。”

    康王一听,脖子上的青筋立刻粗了一圈。

    论分量,区区一个鸿胪寺寺卿实不足挂齿,所以康王从未放在眼里过。但户部尚书的旁落,让这位五珠亲王意识到,不管大鱼还是小虾,收为己用才是王道。

    他稍稍偏了偏头,眼角余光往人堆里轻轻瞟了那么一下,立刻就有人从中走了出来。

    “陛下,微臣以为,饶侍郎确为人才,只不过,任其为鸿胪寺寺卿,却有舍本逐末之嫌。”

    吏部尚书丛律不轻不重的话引得诚王眉心一皱。他倒也不蠢,冤有头债有主,所以,他只是冷飕飕的白了康王一眼,并未对出来搅局的丛律报以不满。

    盛帝略感兴趣的扬眉露笑:“丛卿何出此言?莫非你有更佳人选要推荐?”

    丛律谦卑的俯首行礼:“为陛下为朝廷选拔、推荐人才,乃吏部分内职责。纵观近年来各部官员考核成绩,微臣敢大言不惭的说上一句‘我北庆人才济济,堪当鸿胪寺寺卿大任者绝非饶侍郎一人’。”

    这马屁拍得极度丝滑舒适,盛帝龙颜大悦:“吏部近年确是大有作为,你功不可没。”

    丛律喜笑颜开的谢恩,连带着康王都沾沾自喜,露出一味浅笑。诚王嘴角抽了抽,面色不算难看,却绝不和善。

    最绝的当属陆斯哲,见着老皇帝开心,也跟着瞎开心了一把。若非诚王忍无可忍,投来那恨铁不成钢的一瞥,只怕咱们的礼部尚书大人便没了这番下文:“北庆泱泱大国,自然是人才济济。然朝廷用人有度,贤能之辈不能尽数提拔,是为一憾。微臣以为,弥补这种遗憾的唯一办法,恰是让胸怀报国之心又不缺真才实干的贤人被提拔重用。陛下,既然连丛尚书都认定饶侍郎乃才能不虚的可造之材,那鸿胪寺寺卿一职是否……”

    “陆尚书说得极是。”丛律突然发力,高声抢断道:“贤才理当被提拔重用。如今鸿胪寺就现有副卿两位,这二人履历虽都尚浅,但他二人系出名门,在筹办此次国宴中又都有不俗表现,堪为寺卿之选。”

    “丛尚书,昨日在公爵府的喜宴上,你我都亲耳听到魏公公宣读的陛下的旨意‘穆王盛子萧身为朝廷官员,目无纲纪,擅自私离洛城,为正国法纲纪,即日起免去穆王鸿胪寺副卿一职,禁足府中自省半月’。不知你口中的两位副卿从何而来?”陆思哲见缝插针,抓住这个错漏,当场发难。

    丛律当下一惊,抬眸瞄了盛帝一眼,果见盛帝瞬间变了脸,额前更是依稀可见三道因用力纠结而深邃如渊的横纹,不由心神大乱,面如死灰。

    诚王见状,好不得意的看向康王,康王却一派平静,上前一步,浅笑温言:“父皇,说起此事,儿臣倒想替穆王求个情。”

    盛帝口气不爽:“怎么,你觉得朕对穆王惩罚失当?”

    “父皇待下一向公正严明,岂容儿臣质疑?”

    “你既无此意,却还是要替穆王求情?”

    “父皇息怒。”康王收起笑容,眉宇间多了几分浩然之气:“儿臣替穆王求情,只因儿臣听闻,穆王此去南山皆是为庆阳公主和忠王妃保驾护航,说来也算事出有因。”

    “若不是有此原由,那逆子又怎会只是免官禁足?”

    “父皇赏罚分明,儿臣相信穆王定能明白父皇的苦心。”

    “怎么?穆王对朕处置他的旨意心存怨恨?”

    “穆王什么性子,父皇还不清楚吗?”康王一句反问,胜似千句诋毁,眼见盛帝的脸像爬满虱子般的难受,康王又皮笑肉不笑的继续拱火:“不过话又说回来,穆王在意气风发时突患怪病,好几次命悬一线,死里逃生,难免有些心灰意冷,怨天尤人。父皇就莫要怪罪他了。”

    这哪是替人求情,这明明就是打着给人求情的幌子,狠狠往那人胸口再插一刀。

    诚王心里一边可怜穆王,一边又暗道,想踩着穆王的尸体让自己蒙混过关,康王,你当本王是个摆件?

    “父皇,儿臣也认为穆王就是因病生怪,既为可恨之人也为可怜之人。”诚王将他那张五官浓郁的脸往殿前一放,人便站到殿中,与康王并肩而立:“儿臣还听闻,穆王康复以后,性情暴烈,穆王府从前的下人皆因无法忍受,离府的离府,变卖的变卖,如今府里除了父皇赏赐给他的盛安,便只剩戚平带回来的几个家臣、随从在府上听差,甚是不成体统。父皇若不放心,儿臣请旨,待散朝后,自愿去穆王府提点穆王一二。”

    “哼,不用理会那不成器的东西。”

    “儿臣遵旨。”

    诚王说罢,喜气洋洋的挺身回望了一眼,这一眼,看得丛律心头一跳。而事实也确如这位尚书大人担忧的那样,五官浓郁的诚王殿下废话不多说,直接挥刀发难:“丛尚书,穆王是病久了才会如此犯浑,那么你呢?堂堂的吏部尚书却在陛下明旨罢黜穆王鸿胪寺副卿之后,仍当着陛下和百官之面口出‘鸿胪寺副卿两位’的妄言,你是何居心?”

    丛律“噗通”一声跪地:“陛下明鉴,臣绝无异心。”

    “你没有异心,却其言可诛!”

    诚王的话惊起堂下一片小喧哗。

    很快,有人站出来替丛律说情,紧接着第二个、第三个……随着说情队伍的持续壮大,诚王开始急了,他于慌乱中给陆思哲使了个眼色。

    令诚王错愕的是,陆思哲竟避开他的视线,佯装不察,气得诚王头上直冒青烟。

    一旁的康王,似乎对自己弟弟这副气急败坏的模样相当满意,他露出一个效果远超预期的表情正过身去,朝宝座上冷面冷眼的老皇帝施礼道:“父皇,请恕儿臣直言,丛尚书其言不过是尽守本分,绝非滔天大罪。”

    诚王不甘大好局面就此逝去,暂时抛下对陆思哲的怨恨,独自力挽狂澜:“本王听闻,丛尚书私下里对康王颇为敬仰,康王这是要投桃报李不成?”

    康王不怒而威:“多谢诚王好心提醒,本王方知丛尚书对本王存敬仰之心……诚王的消息还真不是一般灵通。”

    孤身奋战,没有让诚王失态,反让他有愈战愈勇的气势,只见他微微一笑:“在咱们这些皇子当中,父皇常夸你聪慧,本王这也是牢记父皇教导,才多关注了你一些,你又何必含沙射影,污蔑本王?”

    “月余不见,诚王嘴上功夫见涨不少。”

    “本王嘴笨,只懂得实话实说,哪比得上康王,三言两语就可在众目睽睽之下鱼目混珠,本末倒置。”

    “诚王慎言,父皇跟前,鱼目混珠,本末倒置可是欺君之罪。”

    “康王既然明白,那就好好替丛尚书说一说他的无罪之由。”

    “丛尚书言语有失不假,却为正直之举。”

    “强词夺理也得有个限度。”诚王冷哼一声:“父皇耳聪目明,容不得你在此指鹿为马,黑白颠倒。”

    康王闻言,面色霎时苍白,他单手撩起前袍,双膝跪地,语气坚定:“父皇,吏部对官员任免有一套完善的审核机制,昨日为贺常尚书新婚之喜,父皇下令朝中各部休沐一日,简而言之,父皇罢免穆王的圣旨是今日才被送入吏部,依照流程,少说也得明日才能正式生效。丛尚书身为吏部之首,坚持“副卿两位”之说,可见其对上对下皆有一副严谨、细致的好态度,而非违逆。”

    盛帝双唇依旧紧闭,目光持续阴沉,谁也猜不透老皇帝究竟是在意还是不在意。

    康王只当这是一种默许,接着又道:“父皇,百姓心智单纯,凡事重表面轻内由。穆王私离洛城,百姓们看到的是穆王体恤一位孤寡母亲思念女儿的慈心,并未意识到穆王是一个朝廷官员,也就更加不会意识到穆王未得圣命,护忠王妃前往南山的举动乃以身试法。父皇有所不知,如今坊间流言四出,说父皇严惩穆王,仅因穆王是戚将军唯一的外甥,旨在制衡戚家军,完全忽略了父皇想要整肃官风,严明朝纲,稳固国本的决心。”

    “放肆!”盛帝突然一声怒下,殿中群臣齐齐跪下,高声道:“陛下息怒。”

    盛帝跺着脚从宝座上跳起来,几次想要破口大骂,却又不知何故的吞了回去,如此反复后,这位被自己弄得精疲力尽的帝王嘶哑道:“常之杰呢?怎么不见他上朝?”

    魏公公在旁小声提醒:“常尚书新婚休沐,休沐的折本天不亮便派人送到了通政司。”

    “他倒是很会挑日子。”盛帝一脸尖酸刻薄道:“你即刻派人去把他给朕叫来。”

    魏公公以为自己听错了:“常尚书正在休沐当中?”

    “休沐怎么啦?休沐就不能进宫了吗?”盛帝的心头火一秒窜上头盖骨,“啪啪”捶着案几喝道:“身为前任鸿胪寺寺卿最是了解鸿胪寺内情,朕要听他说。”

    “父皇……”

    “你给朕闭嘴!”盛帝跳起来指着刚说了两个字的诚王:“你还嫌你闹得不够吗?”

    诚王立刻偃旗息鼓:“儿臣不敢。”

    盛帝止不住的摇头,心里痛斥,朕怎么会生出这么个没脑子的东西?提到脑子的问题,盛帝嫌弃的目光渐变得阴狠,这份阴狠在康王身上停留了片刻,似是有所顾忌,老皇帝眸光瞬变,变做两眼不耐烦:“魏旭。”

    魏公公小跑上前:“陛下?”

    “朕累了,回养居殿。”

    “遵旨。”

    魏公公小心搀着盛帝,往殿外走去。

    殿中跪着的大臣们因未听到“散朝”二字,无人敢起身,全都纹丝不动的跪着未动。

    这一跪,竟跪了一个时辰,等到鄢都指挥使姗姗迟来,众人方大吐一口憋屈气。

    回到府上,诚王摔桌砸杯,大发一通脾气,心里才好受那么几分。

    欧阳淼淼踏声而来,简单收拾之后,问清原委,眉心立蹙道:“陛下训斥得对,殿下今日失了风范。”

    诚王先是怒目圆睁,见欧阳淼淼眸光清冷,顿觉凉风灌心,脖子上那颗发热暴躁的脑袋瞬间冷静下来。

    欧阳淼淼徐徐又道:“明君向来以仁心著称,丛律只不过说错了一句话,且这句话还有缝可钻,殿下却一心要对其下死手,这难免不会令人寒心。陆思哲不肯与殿下配合,定然是由此及彼,为来日可能因一时不察而说错话的自己广结善缘。”

    “他若真与本王一条心,难道本王还会对他弃之不顾?”

    “殿下以心换心不假,可殿下也要明白,朝堂不是王府,难免会出现让殿下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局面。”

    诚王一下子愣住了,冲动的眸光慢慢黯淡下来,良久方道:“爱妃说得不错,无论本王的王冠上镶嵌了多少颗王珠,这个朝堂都是父皇的朝堂,还轮不到本王做主。”

    “殿下明白就好。”欧阳淼淼愁眉略见舒展,却仍有遗憾从口中娓娓道来:“今日一事,终究还是让康王得了便宜。”

    诚王不解:“父皇虽未惩戒丛律,可最后到底也未采纳他的提议。”

    “殿下难道还看不出来吗?”欧阳淼淼眸光一闪,闪出一道冷光:“康王今日为丛律挺身而出,毫不畏惧惹恼陛下的得失,不是愚不可及,而是心机深沉。因为康王已凭此招,成功在大臣们心中树立起了一个有担当有仁爱的新形象。殿下,康王在招揽人心。”

    诚王豁然醒悟,今日种种,不过是康王伙同丛律使的一出苦肉计,为的就是让朝臣们看清熟贤熟愚。

    好个奸诈阴险的康王!

    诚王一拳砸在桌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