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北庆朝歌 » 第八十六章 六郎献策

第八十六章 六郎献策

    休沐第一天就被皇帝召回宫去问话,洒脱如常之杰也不能淡然相看。

    此刻,去厢房取新官服的总管还未回来,常之杰双手背后,在空无他人的书房内来回走着。门被轻轻推开时,他仅是停住脚步,头都不抬道:“怎么去了这么久?”双手随之抬起,示意身后人赶紧上前替他更衣。

    “越是这种圣心难测的时候,大人越应沉着冷静,方不会被牵着鼻子走。”

    一道女声不失娇媚的响起,常之杰赫然回首,待看清眼前是张眉目轻淡姿容娇弱的美人面,心与口皆慌乱起来:“刘杏,你……”

    与传闻中性情彪悍的形象截然相反,刘杏生得娇小玲珑,全身上下散发着江南女子独有的柔顺与多情,给眼见之人一副弱柳扶风之姿。若不是她过往有所了解者,只怕很难将眼前这个婉约柔美的女子与那个因思想狂放作风大胆而名满洛城的太傅刘家女视为同一人。

    “你,你怎么来了?”

    常之杰伸出一只局促不安的手,似要拿回官服,刘杏玉手一拍,轻松拍掉那只伸到眼前的手。

    “大人,你既已屈于命运安排,与我做了一对人人艳羡的官家夫妻,那今后就得习惯有一个循规守旧的妻子日日在你面前装贴心扮贤惠。”

    说着,刘杏已将朝服的长袖从常之杰左手穿过。常之杰对这个亲昵的举动显有几分退避,慌里慌张的往一旁倾侧过去,刘杏适时腾出一只手,将常之杰拉回原处:“若不想更加尴尬,就乖乖配合。”

    说话中,人从常之杰身后走到了正前。

    二人这样面对面,却互不相看,互不相干。刘杏继续浅勾着头,替常之杰捋着边边角角,常之杰先是将脖子高高仰起,两眼望梁,后被刘杏身上那股幽兰清香吸引,目光情不自禁的跑来偷量身高刚及自己胸口的美娇娘。

    刘杏明明没有抬头,却比抬头相看还神,只听她半是玩笑半是娇嗔道:“我身上长虱子了不成,瞧得这么入神?”

    常之杰的心猛跳了一下,目光四散奔逃,嘴上却像个偷东西被人抓了现行的惯犯,满口狡辩:“谁瞧你啦?我不过是在想,你一新妇,不着红装,不戴金银,满头云鬓仅别一支镶红玉的步摇,外人见了,怕是会要多想。”

    刘杏唇角轻扬,划出一道浅笑的弧,声音里透着几分无所谓:“是吗?”

    问完,并不给常之杰开口说话的机会,又轻飘飘道:“那就有劳夫君帮我多留神点,看是哪些人专盯着我多想。”

    常之杰觉得这个回答甚是有趣,忍不住揶揄她:“让我替你留神,难不成是要以牙还牙?”

    刘杏忙碌的玉手略是一顿,只见那步摇轻轻一晃,一双似笑非笑的俏眼露了出来:“别人编排我,我再拿些有的没的编排别人,一来二去,除了给这暮色沉沉的皇都平添几个茶余饭后的笑料外,我实在想不出,这样的以牙还牙于我还有何益?既然明知所做毫无意义,我又何必为之?”

    “那你问来作甚?”

    “我吧,最见不得虚情假意的人。可偏偏世上,最多的就是这种人。从前,我是没落的太傅府孙女,别人犯不着对我虚情假意,我落得个轻松;如今,我是新秀崛起的尚书夫人,我不请牛鬼蛇神,牛鬼蛇神也会纷沓而来。与其苦我,不如夫君先帮我留神点,直接避雷不见。”

    常之杰诙谐的眸子登时一亮,他像是此生初见自己的新妇般,对她的好奇骤然新生,一双眼睛将她又重新打量了一遍。

    刘杏虽生得一副我见犹怜的好模样,然并不出众,在常之杰所结交的红颜知己当中,如此姿色,不过尔尔。直白来说,若二人有幸相逢于酒肆琴坊,这仅是一个不值得太多留意的顺眼的姑娘。

    而眼下,因为几句没情没趣的话,阅人无数的纨绔公子对姿色不过尔尔的小娇娘产生了莫大兴趣,确切的说,是他对她脑子里那些新奇独到的想法有了好感。

    这份好感驱使他问出了一个他内心明明就深以为不妥却又脱口而出的问题:“如果昨日戚小将军依约去见了你,你会同他说什么?”

    刘杏平静以对,狡狡眸光中快速闪过一抹讥讽。

    常之杰猛然醒悟,意识到了自己的愚蠢,于是,也就有了咱们从未怕过谁的常六郎,一天之内的第二次心口慌乱:“我……我并非要拿此事膈应你,我……我真只是单纯好奇罢了。”

    解释的话,如一缕拂面而去的清风,既惊扰不了眼前女子的心,更动容不了她那张静如止水的脸。可若是足够用心去观察,其实又不难看出新妇眸中的讥讽,渐被一丝失望替代。

    常之杰眨了眨眼,以为自己看错了,等到刘杏挑衅的问出“好奇人人都有,我满足了你的好奇,谁来满足我的好奇”,常之杰便确信真是自己看错了,他重整心情,看上去很潇洒的指着自己:“我。”

    “你?”刘杏连一个考虑的眼神都不给,就忍俊不禁的摇头道:“不行。”

    言下之意,他没有任何值得她好奇之处。

    常之杰露出尴尬一笑,心里涩涩暗道:你还真只是把我当个嘴上夫君叫叫呀。

    关于情,新婚夫妇聊此打止,再开口言谈,二人已似一对志同道合的同僚,分析局势,揣测圣意,竟也可以聊得酣畅淋漓,生生让常之杰有了相见恨晚之感。

    直到书房外响起大总管的声音:“马车已备好,请大人移步。”

    二人方意犹未尽的相视一笑。

    公爵府的马车跑得甚快,魏公公赶到宫门迎接时,正是常之杰下车落地之际。

    魏公公由衷的送上几句恭贺美词,常之杰回以谢言,二人便没再做过多耽搁,一前一后直往养居殿而去。

    入崇德门时,不巧偶遇刚从寿康宫请完安出来的康王。

    新贵得势,何人敢不另眼相待?

    英俊有余身高不足的康王殿下也不例外,他一扫过去鄙于与常家六郎之流攀交的清高与自傲,像是久别重逢的挚友般,无比热情的拉住常之杰说了好一会话。

    这些话,一字一词无一提及算计,却又句句不离算计。

    与之别过后,常之杰摇头一笑:“连宁粹殿失了依靠的小宫娥,都被康王殿下惦记着,重新安排去了康寿宫当差,这康王仁义起来还真是仁义呀。”

    魏公公呵呵一乐:“常尚书慧眼。”

    常之杰继续摇头浅笑,什么慧眼不慧眼,不过就是一个为增加夺位筹码而在人前博仁厚美名的皇子而已。

    这么拙劣的手法,除了那个脑子不太灵光的诚王不能一眼识破外,整个朝堂怕是再也寻不出另一个不明真相者了。

    他仰起头,目及一飞鸟长空掠过,不禁冒出一个突发奇想,如果今日进宫的是刘杏,她会怎样应对康王?

    常之杰又开始好奇了。

    四月末的洛城,时阴时暖,昨日明明还是一个暖阳天,今日却阴凉一片。

    养居殿早在四月中便不再生碳炉,常之杰一脚踏入殿内,立感一股阴冷之风扑面而来,定睛一看,方悟出这阴风乃盛帝目光所化,赶紧上前请罪道:“微臣来迟,还望陛下恕罪。”

    盛帝微微一怔:“成了亲,果然大不一样。”

    常之杰谦虚道:“微臣从前年少不懂事,惹陛下烦心了,微臣知错。”

    “你能有如此幡悟,也不枉朕疼你一场。”盛帝眼角的阴寒渐有消融,抬了抬手,示意常之杰起来回话。

    常之杰仔细谢过恩,方以一副乖巧服帖之姿立于殿前。

    盛帝眯眼望着脱胎换骨的常家六郎,心里虽明知洛城最纨绔的贵族公子绝不会因为一场赐婚而转性,但他似乎并不介意真相如何,他乐于喜见的,好像只是这个不服驯化的年轻人终于懂得为人臣的恐惧与谨慎。

    这就是帝王的征服欲。

    老皇帝从宝座上站起来,慢慢走到低眉垂眼的臣子面前,五根短小粗壮的手指在年轻的肩膀上重重拍了拍:“六郎,你要记住,适当的谦虚可以让你重获尊重,但也不必太过妄自菲薄。因为你是朕亲手提携的户部尚书,你若一无是处,那打的便不是公爵府的脸,而是朕的脸,你可明白?”

    “臣明白。”

    常之杰简短有力的回答让盛帝很是满意。

    老皇帝背过手去,沿着殿中线走动起来,边走边道:“你既明白,那你说说,鸿胪寺寺卿一职,你属意何人?”

    常之杰没料到问题会来得如此直接。

    他定了定心,道:“官员调任,乃吏部职责,臣虽蒙圣恩,升任户部尚书,但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还请陛下恕臣无能。”

    盛帝满心以为会同以前一样,听到一个侃侃而谈的常家六郎,想不到……

    “说实话,朕也不喜欢那些口上打着忠君爱国的幌子,行僭越之实的奸佞宵小之辈。不过,朕让你说,你就不要避讳,直言即可。”盛帝深深望了一眼常之杰。

    得此恩赦,常之杰还是故作一番沉思,方道:“臣属意何人不足为道,臣以为,陛下属意谁,谁便是鸿胪寺寺卿。”

    “你呀,刚夸你长进,你就不着调了。”盛帝嘴上说着埋汰的话,脸上却看不出一丝丝不悦:“官员任免何其重要,岂能如你说的那般草率随意?”

    “陛下既已有决断在心,那又何苦让微臣跑这一趟?”常之杰赔了个委屈兮兮的笑脸:“陛下,六郎新婚燕尔,家母还盼着六郎早日传宗接代呢。”

    “哼,让你来议事,你倒拐弯抹角的怪朕不通人情了。”盛帝挑起眉尖,瞪了常之杰一眼,常之杰呵呵一笑,眸中闪过一许精光:“陛下如此说,那恕臣大胆一问,陛下究竟要与臣所议何事?”

    盛帝放下戒心,面色暗沉道:“今日早朝,康王和诚王为了鸿胪寺寺卿人选的事吵得不可开交,朕听着心烦。”

    “早朝之事,微臣略有所闻。”

    “你略有所闻?”盛帝一个急转身,吃惊、讶异、怀疑,复杂的情绪让他的口气忽然冷到叫人窒息,空气中的气流一下子凝固成块,他想对待犯了错的宫人般,冷酷无情道:“那朕刚才问你属意何人,你为何一副全然不知的样子?”

    常之杰面无惧色,坦然且坦荡道:“陛下问什么,臣便答什么;陛下未问之事,臣不敢妄言。”

    圆滑者,盛帝此生已见过无数,能圆得如此从善如流又欣然无畏的,却为可造之材。心里不由得暗道:之前还担心常家六郎不善为官之术,难以为任而坏了大计,现下看来,太傅所言果不虚,这小子实非看起来的酒囊饭袋,或许……值得期待……

    空气中凝固的气流在盛帝转瞬之间重新涌动起来:“对于鸿胪寺寺卿人选,诚王和康王持不同意见,朕细细听来,觉得他二人各有道理,所以,甚感为难。朝中百官,又多以他二人马首是瞻,朕想听句真话,竟无比艰辛,唉。”

    常之杰淡淡一笑:“陛下想听真话,那微臣便斗胆一说。”

    “你说。”

    “陛下认为二位亲王都有道理,微臣却以为二位亲王提议皆不妥。”

    盛帝肃面视之:“继续。”

    常之杰行了个礼:“陆尚书提名饶侍郎,饶侍郎贤名不假,但礼部有贤名的侍郎不止他一个,他能脱颖而出,只因他是陆尚书的得意门生。所以,陆尚书看起来惜才爱才的提携不过是任人唯亲罢了。丛尚书主张从两位副卿中择优而选,听起来公平且不失偏颇,可实情是,穆王殿下因行为不当被陛下免官禁足,已无被选择的资格,何来公平?”

    这些话,真实,更危险。

    盛帝慢慢收敛着余光,细长的眼睛里迸射出精悍有力的光,常之杰有种要被灼伤的感觉,但他知道,自己已无退路,遂心平气和的等着帝王示下。

    盛帝的沉默,不是被常之杰的大胆所激怒,而是被他的坦荡而震撼。

    他说他想听真话,却未必是这种不掺任何虚伪的真话,这样矛盾的心里让他一时拿不准该如何表达。良久,重回宝座的他决定跳开这个火山口:“朕知你同青云交好,以目前形势来看,他接任寺卿之位已是水到渠成,你竟不肯助他一臂之力?”

    “陛下要的,是一个不被人垢弊众望所归的鸿胪寺寺卿,并非是与臣交好之人。”常之杰不假思索的高声说道:“青云入职尚浅,历练不足,五卿之一,名不副实,还请陛下重新考虑。”

    盛帝的目光越来越沉,语气冷静:“饶侍郎门路不正,青云资格不够,那你说说,谁合适?”

    常之杰仍然是不假思索:“鸿胪寺前副卿莫如一。”

    盛帝顿了一下:“他不是告病回乡了吗?”

    “病可生,亦可愈,一切只需陛下一道圣旨。”

    盛帝有些不能理解:“朕记得你很不喜欢他。”

    “朝廷用人,用的是贤是才。莫如一在鸿胪寺任职二十余载,内务外交,无一不精通,若非家母向陛下讨赏,鸿胪寺寺卿理当是他。”

    盛帝按下不表,又另起话题,道:“听康王说,坊间一直流传朕苛待穆王殿下的不实传闻,你怎么看?”

    “穆王殿下是陛下亲笔御封的郡王,从前因恶疾缠身,不便参与朝政,乃无可奈何之事;如今病体痊愈,若能上朝议事,为陛下分忧解难,也不失为一种解决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