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云别传 » 第五章 走白陉

第五章 走白陉

    赵云一招击败杨丑,众人欢呼祝贺。

    那县丞十分激动,心中连道:自己捡到宝了。忙下高台,走到赵云跟前,说道:“你叫什么名字?我一定荐你做曲军侯,以后便是同僚!咱俩可得相互照料啊!”

    赵云虽然对之前该县丞的举止颇为不屑,却还是抱拳行礼,说道:“小子唐突!还请大人上座,容我再比试几场,不能坏了规则。”并没有告知姓名。

    那县丞毫不经意,喜不自禁道:“好!好!”说罢小跑登上高台,居高临下站着喊道:“可有挑战者?快快上台吧!”心里想的乃是,只要赵云再胜两场,便破格提拔。

    赵云一时热血上台,此时已然悄悄后悔,心里想的则是:只待下一个人上台,我便输了他去,下台了事。于是便在台上安静等候。哪知底下人佩服赵云武艺,又因赵云打败杨丑大快人心,皆不愿上台。

    赵云左等右等,心里渐渐焦急,脸上不显,往台下左右看去,只盼有人上台。那台下人接受到赵云的目光,全都微笑点头致意,还有人对赵云摇摇竖起大拇指。

    赵云彻底无奈了,不知如何是好,僵在台上,只盼着太阳落山,然后以未胜三场为由搪塞过去。那县丞循规蹈矩,想必如此如此,这般这般,自己尚能脱身。可现在太阳仍高高挂在天上,离落山只怕还有一个多时辰。赵云瞅了眼太阳,心里一叹:害!硬着头皮等吧!

    又等了少许时间,终于有人上台了,赵云惊喜地看着他,目光随着他的脚步登上阶梯,愈来愈上,心里越发开心。

    那人来到台上,与赵云相对。只见那人面如紫玉,目若朗星,相貌堂堂,着一身短褐,看起来二十来岁。来人抱一抱拳,朗声说道:“在下雁门张文远,敢问小兄弟大名?”

    原来张杨见赵云轻松胜了杨丑,爱才心切,却不知赵云到底有多厉害,便让张辽上场较量一番,试试水准。张辽本就跃跃欲试,欣然同意。此时张辽名不见经传,大方报名,周围人也不以为意,只当他是普通百姓,无甚稀奇。

    赵云对他颇有好感,抱拳答道:“在下常山赵子龙,请兄台赐教!”说罢,摆开架势,单手前伸,做了一个“来”的手势,心理想的乃是,稍稍过两招,便诈败认输。

    张辽微微一笑,大喊一声:“看招!”然后前冲两步,高高跃起,一个侧踢就飞踹了过来。

    赵云往张辽身后一侧移动两步,趁他尚未落地,从后出拳。

    哪知张辽忽而坠下,稳稳落地,撩起脚后跟就后踢了过来。

    赵云变拳为压,用手臂挡住这自下而上的一击。

    张辽借势换腿,贴地一个后扫就攻了过来。

    赵云双腿跃起,凌空一个侧翻,拉开距离。张辽须臾间就连攻三次,如火如电,迅猛非常,赵云不禁兴起,想多对几招再输不迟。张辽连番抢攻,赵云必须拉开距离,重新对过,才有出手的机会。

    哪知张辽得势不饶人,扫腿之后,也不起身,双手前扑,撑着地面,以手代足,头下脚上,双腿大开,旋转着踢来,居然是以腿长缩短了距离,又将赵云笼罩在攻击范围之内。

    赵云抬腿过顶,踢中张辽的脚腕,拆了这一招。

    张辽受力飞起,空中一个翻转,背对赵云落了下来,转身兴奋地对赵云说道:“再来!”竟又是抢攻而来。

    赵云早已收起了轻敌之心,见其抢攻,也迎着张辽攻去。

    二人相对而站,俱都抬起一只脚,变线对踢,由低到高,连踢三下。双方都没有占到便宜,脚落地站定。

    赵云伸出右拳向张辽轰去,被张辽左手以爪扣住,复又伸出左拳挥向张辽侧脸,被张辽右手曲臂格挡。

    张辽右拳伸直来打,又被赵云左手挡住,二人你拆我挡,单手斗了三四招。

    忽然赵云趁其不备,右手用力绕着张辽左手旋转一周,反扣住张辽的手。

    张辽同时也用自己右手抓住赵云左手手腕,而后往二人中间,自己左手的方向压去。

    张辽右肩与赵云左肩撞在一起,四只手也扣在一处。二人侧着相视一笑。

    而后赵云伸出左脚,从后勾踢张辽右脚脚踝。

    张辽提右脚闪过,趁势跺踹赵云小腿。

    赵云左腿前迈一步闪过,伸右脚从身后踢张辽侧面。

    张辽弯曲自己右腿,以膝盖抵住。

    这时锁扣已松,赵云忽然大力挥动左手,带动张辽右手,从上到下挥了一个扇形,二人相对,中门大开,便同时抬腿踢向对方,正中胸口,随即分开。

    双方站定,歇了一下,而后又斗在一处,真可谓:“棋逢对手难相胜,将遇良才不敢骄”。二人龙腾虎跃,风流云蒸,不觉已过了百余招,难分胜负。

    二人斗得难分难解,台上县丞与台下众人俱都瞧的呆了。短暂愣神后,擂台四周哄然炸开,县丞手舞足蹈,众人鼓掌喝彩,纷纷叫好。

    过了良久,终于再次分开,二人心中痛快,相视而笑,神采飞扬,英雄相惜,还要再斗。

    这时张杨走上台来,县丞慌忙来拜,一鞠到底,引的台下众人纷纷俯身下拜。

    赵云亦拜。

    张杨亲自扶起赵云,而后让众人免礼,对赵云说道:“子龙若有意从军,来日与我回郡治,我表你为别部司马。”

    那县丞本想要说话,此时听了,只是嘴巴半张,话到嘴边,却无论如何说不出来了。别部司马,秩比千石,官位已在他之上。

    赵云抱拳推辞道:“多谢太守厚爱!只是云有事在身,实不能留下从军。”

    张杨询问:“所为何事?”

    赵云回答:“此事说来话长!”

    “既如此,随我去酒舍,慢慢说来。”

    接着张杨指着被抬到擂台旁的棚舍下,依旧昏迷的杨丑,对亲信说道:“任命那人为曲军侯!待其醒转,带来与我,明日一起回郡治。”说罢便带着赵云张辽走下擂台。

    那县丞听了,只觉心里黯然,嘴里发苦,无甚乐趣,拉着一张脸,垂头丧气,若是张杨不在,只怕便会捶胸顿足,跌坐于地。

    张杨走到擂台边缘,忽而想起什么似的,对那县丞说:“你,做的不错!”然后便头也不回地离开。

    县丞听了,复又眉飞色舞了起来,对着张杨大礼拜别,等到张杨走远后站直,昂首阔步地走上高台,继续主持招募事宜去了。

    赵云随着张杨来到酒舍二楼,备说自己下山去贺师伯寿之事和一路行来的经历。

    张杨听了,连连感叹“后生可畏”、“少年英雄”,并且理解了赵云一片孝心,表示愿意成全。而张杨张辽这两个并州人听说赵云要去并州后,不仅给他大略介绍了并州的风俗地貌,张杨还写了一封信让赵云代为转交孟门关守将,好放其过关。

    赵云谢过。

    事情都已说完,张杨便在酒舍二楼张罗宴席,招待张辽、眭固,本也想留赵云吃饭,赵云以怕喝酒误事为由,坚决请辞,张杨也就没有强留,却派人去厩置送了一顿饭菜,让赵云享用,又带领一众人送赵云出了酒舍,方才转回。张辽还特地与赵云相约,若是下次相遇,定要分出胜负云云。

    赵云告辞回到厩置,吃了饭菜,便休息下了,一夜无话。

    隔天一早,赵云收拾行囊,提长枪,跨白马,向着白陉而去。一路行来,并无意外,中午时分,赵云便到了白陉入口,孟门关下。

    只见两侧山峰高耸入云,中间一条细窄山谷狭长而望不到头,仿佛被斧子从上劈下而形成。越往上两侧山峰距离越远,而底部又太过狭窄,从远处看,整个山谷好像是一个喇叭口从侧面剖开,倒着放置的形状。

    一座雄关便横在山谷底部,关门正上方石刻“孟门关”三个大字,清晰可见。关墙上满是战争留下的痕迹,可见这里经历了多次大战,也是无数士兵的埋骨之所。关门日常紧闭,易守难攻。

    赵云上前叩关,关门上一人探出头来,问赵云何事。赵云言明事由,并说太守书信在此。然后关上那人便用绳索吊下一个篮子,让赵云将张扬的书信放入其中,而后又提了上去。

    赵云无聊地抚摸白龙马,与马说话,静候消息。

    不多时关门开了一条缝,那人走出来,对赵云说道:“你进来吧。”

    赵云便牵马跟着他进了关。

    许是很久没见生人,这人逮着赵云就是一顿说,话匣子一开,收都收不住。原来这人名叫王献,乃是并州最北边的云中郡人,那边汉匈混居,毫无秩序,烧杀抢掠时有发生,乱的很。久而久之,那里的人都性格桀骜,崇尚武力,动不动就聚集斗殴。匈奴内部还时有叛乱发生,三日一小打,五日一大打。老实人在那里是活不下去的,很明显,王献一看就是个老实巴交的人。

    几年前,王献逃难来到河内,就一直留在这里,没有回去过。他也估计家乡村子什么的,应该是早就没了,但还是托了赵云,若是能到云中,替他去看一看家乡,写信描述一下。赵云自然是应承下来。然后王献又跟赵云嘱托了过白陉需要注意的事项,哪里哪里难走,哪里哪里有水源,哪里哪里常有豺狼出没等等。赵云谢过,便告辞过关了。

    白陉古道,果然难行。地面凹凸不平,忽上忽下,左弯右绕,崎岖蜿蜒,最窄处只能容许两个人并排通过,有些地方由于有山水流淌,常年湿滑,容易跌倒。赵云自小在山中生活,走惯了山路,也不由咋舌,感叹名不虚传!

    赵云怕白龙马折断了腿,也不骑马,只牵着马走路,一人一马就这样在山谷中行进。饿了渴了,就把干粮饮水拿将在手里,边走边吃,并不停歇。

    两侧山壁直立,一直向上,最顶头只能看到一条缝儿。赵云不由想起了,小时候自己不小心掉入了蓬莱山谷的经历:两边也是这样垂直,无法攀登,自己在那山谷里困了五天五夜,差点饿死,最终还是多亏师父找到了自己。既想到师父,赵云又不禁地想:自己下山已有月余,也不知臭老头这段时间过的怎么样了。而后又想到自己那位兄长,赵云出生后不久,父母便亡于一场大疫,自己由兄长照顾,两个孩子一起吃百家饭活着。自己六岁那年被师父看中带走学艺,已过了十年,兄长比自己大四岁,现在已是弱冠,也不知道娶亲了没有。

    赵云在这世上的亲人,也唯有师父兄长两人而已,想到深处,思念情切,赵云情不自禁地大声长啸,乃是将心中的惆怅都发泄出来,啸声在谷中传播回响,连绵不绝。赵云听着那回响,只觉心中畅快,哈哈大笑,然后那笑声也不断回荡着传播向山谷两边。不管怎么说,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自己既已下山,自然要行义助人,建立一番事业。

    赵云在谷中行了两日,一路艰难险阻,终于是于次日太阳落山之时,安全通过了白陉,来到并州。

    赵云纵马驰骋,前边最近的县城乃是壶关,这个时辰肯定已经闭门不放人通过了,赵云便寻了一个村落,借宿于老乡家中。老乡乃是一位长者,拿出胡饼热汤招待赵云,并为白龙马准备了草料。赵云谢过,询问并州风俗人情,顺带打听师伯行踪。

    赵云问道:“老丈,请问可曾听说过并州李彦?”

    长者答道:“不曾听过。”

    “那可曾听说过‘天下第一戟’?”赵云继续问道。

    长者嗤笑一声,说道:“这谁不知道,吕布嘛。”

    赵云愣住,只因吕布成名不久。前些时间,关东十八路诸侯讨董,吕布一人连闯诸侯大营,破阵杀敌,将关东联盟十万人马的攻势给硬生生逼停。更于虎牢关下,接连斩将,然后以一人之力独斗刘关张三位当世英雄。那一场杀,惊天动地,双方俱都成名,吕布获“鬼神”称号。

    说吕布是“天下第一戟”,赵云是认可的,但此戟非比戟。赵云的师伯,并州李彦,与师父童渊同门,师承玉真子,只不过师父使枪,师伯用戟。两人纵横江湖,几十年前便已成名,师父别名“蓬莱枪神散人”,师伯号称“天下第一戟”。两人晚年退出江湖,师父隐居蓬莱,师伯则在并州某处。

    见从老乡口中打听不出什么,赵云用完饭食,便告谢休息去了。

    次日,赵云留下些许盘缠,答谢老乡的留宿喂马之恩,便纵马往壶关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