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诸史本纪 » 第四章 夺门之变

第四章 夺门之变

    话说明朝在于谦的主持之下,打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北京保卫战,成功击退瓦剌军队,大明王朝转危为安。1450年也先放回了这个毫无价值的太上皇朱祁镇。大臣们建议迎接太上皇,朱启钰不太高兴,说皇位非我所欲,言外之意就是太上皇回来之后,我是不是得退位?退位之后,我这个小命没准就不保了。于谦说,你放心吧,我们是不会换了你的。有了于谦这句话,朱祁镇才得以回归,同样是有了于谦这句话,朱祁钰才不打算禅让,并且将朱祁镇安置在南宫,实际上也就是把他囚禁了起来。

    1452年,朱祁钰又进一步,干脆是废除了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的皇太子之位。这个皇太子之位呢,是朱祁钰继位之前由孙太后封的,其实这个意图就非常的明显了,就是告诉朱祁钰地位还是哥哥这一枝的,不管之后朱祁镇还能不能当皇帝,他的儿子肯定还是要继续当皇帝的,你只不过就是一个过渡,是一个代替品,所以我们发现之后朱祁钰的庙号就是代宗,应该就是这个代替的意思。那么此时朱祁钰废掉了这个太子,改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也就是彻底的拒绝了孙太后的这个想法。然而这件事儿却遭到了朱祁钰自己的媳妇儿汪皇后的反对,可能是因为这个朱见济不是他的儿子,或者是还有其他隐情,不过这个反对是无效的。汪皇后也因此而被废。

    太上皇朱祁镇虽然是被囚禁在南宫,但是日子过得好像还挺平静的,至少在这期间他还生了两个儿子,但是他的存在却总是让别有用心之人蠢蠢欲动。1457年,几个因为于谦而比较失意的人,比如说当初建义南迁而被于谦训斥的徐有贞,还有就是得到了于谦的厚待,想要报答于谦,结果拍马屁拍到了马蹄子上的石亨,以及素来就害怕于谦的宦官曹吉祥等人勾结在了一起,策划了一场政变。他们带兵赶到了南宫,拥立朱祁镇重新当上皇帝。历史上将这场政变称之为夺门之变。复位之后,为了巩固战果,第一个要被杀的肯定就是于谦了。不过朱祁镇还是有点犹豫。说是于谦之前保卫京城有功,这个时候徐有贞说,不杀了于谦,我们这个政变可就师出无名了。于是最终于谦被杀。当然,那个做了皇帝又不肯退位的朱祁钰也是惨遭杀害。这之后,朱祁镇又做了七年的皇帝,于1464年去世。好像经历了很多事情,但是实际上他死的这一年只有38岁。朱启镇在位的前期,由于三杨当政,所以也算是仁宣之治的一个延续吧。宦官王振乱政之后,就再也没有什么政绩可言了。但有一件事是值得被提及的,就是他废除了明朝的殉葬制度。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明朝居然还有殉葬制度,而这个制度从朱元璋开始就存在的,并且这个殉葬也不仅仅是只给皇帝殉葬。朱祁钰死的时候已经是被降为了王,但是依然也是有妃子为他殉葬的。所以结束了这样一个惨无人道的制度,也算是这个不怎么样的皇帝的功德吧。朱祁镇死后,他的儿子朱见深即位,成为明朝的第八位皇帝,年号成化。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朱见深的成长环境,三岁的时候父亲被抓走,自己在当上了皇太子两年之后又被废除,之后呢,又过了五年尔虞我诈、提心吊胆的生活,不知道哪天面临着怎样的危险。这样的成长环境呢?至少得到了这样一个结果,就是一个姓万的,从小服侍他的宫女,得到了他的宠幸,朱见深继位的时候是16岁,而这个万氏已经是35岁了,两人之后生了一个儿子,但是很快就夭折了,之后再也没有能够怀孕。这样的打击让这个万氏走向了偏激,他接二连三的杀死了朱见深其他妃子的胎儿或者是婴儿。但是朱见深好像并不太知道这些,一直在惆怅自己都已经快老了,但是还没有儿子。这个时候一个叫张敏的宦官说,其实你有儿子的,今年已经六岁了。原来朱见深曾经宠幸过一个姓纪的女官,之后这个女官就怀孕了,然后在一个宫女儿和张敏的帮助之下,躲过了万氏的绞杀,将这个孩子藏匿起来,才得以活到今天。感到时机成熟的张敏就将这件事说了出来。朱见深听说之后赶紧去探望,看了之后高兴的说,像我这是我的儿子。万氏知道之后气愤至极,说,你们这帮人居然都骗我。之后没有多久,纪氏就死了,而宦官张敏也因为害怕而吞金自杀,万氏还想要杀了这个小皇子,于是就把这个小皇子招来给他东西吃,结果这个小皇子对她说,怕你下毒,给直接怼回去了。之后万氏心灰意冷,就不再限制其他皇子的出生,于是朱见深又陆陆续续地生了十多个儿子。但尽管如此,朱见深也并没有要处罚这个万氏的意思。1487年万氏去世,这一年应该是60岁了。这个一往情深的41岁的朱见深也因为悲痛欲绝随之而去。那么接下来这个得以存活的第一个皇子叫朱佑樘,就成为了明朝的第九位皇帝,之后的庙号孝宗,年号弘治。

    经过了朱祁镇兄弟俩以及朱见深这两代人的折腾,留给朱佑樘的已经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王朝了,如果再不来一个中兴之主的话,明朝的历史书估计也就写到这儿了。朱佑樘和朱见深从小的遭遇其实是比较类似的,都有一个朝不保夕的童年,所以父子俩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比如说爱情观,朱见深在众多的后宫嫔妃中独爱万世一人,搞得自己差点绝后。而朱佑樘呢,就更加的彻底,他直接践行了一夫一妻制,终生只是娶了一个张皇后。不过这件事儿在正史中好像只字未提,这是爱情观上的相似之处,但是两个人在做皇帝的这件事儿上却表现的截然相反。朱佑樘宽厚仁慈,宫行节俭,不近女色,勤于政事,明朝迎来了回血时刻,史称是弘治中兴,明史对他的评价也是非常的高,太祖、成祖之后,可称者仁宗、宣宗、孝宗而已。1505年,朱由樘病逝,由长子朱厚照继位。

    朱厚照是明朝的第十位皇帝,庙号武宗,年号正德。这是一位比较贪玩的皇帝,身边的玩伴也比较多,比较出名的是刘瑾、等八个宦官,人送外号八虎。不过关于明朝的这些权势熏天、扩乱朝纲的宦官们,并不是很想说太多,因为他们不过就是皇权的代言人罢了。明朝宦官问题虽然是比较严重,但是本质上问题还是出现在皇帝本身,只要皇帝们玩腻了,醒悟了,想要处理掉这些宦官,就跟捏蚂蚁差不多。比如说末代皇帝崇祯一上来就轻松的除掉了魏忠贤,这和唐朝那些能够左右皇帝费力的宦官相比,实在是不值一提。明朝皇帝好像都有一些比较有特点的兴趣爱好,比如说朱高炽喜欢美食,朱瞻基喜欢蛐蛐,后面的嘉靖皇帝喜欢炼丹,万历皇帝喜欢钱,天启皇帝喜欢做木工等等,而这个朱厚照呢,最喜欢的好像是打仗。没事就喜欢微服出关,或者是带兵出巡,还给自己封官,什么威武大将军、太师什么的,甚至还为了这个封官领赏来给自己取了一个名字叫朱寿。

    1519年,宁王朱宸濠在江西起兵造反,这可就把朱厚照高兴坏了,直接宣布御驾亲征。这个朱宸濠,他的身世也挺有意思,话说朱棣打靖难之役的时候,挟持宁王朱权加入,并许诺共分天下。而这个朱宸濠就是宁王朱权的后人。当朱厚照的平叛大军浩浩荡荡的走到涿州的时候,一个爱管闲事的叫王守仁的某人,也就是大名鼎鼎的王阳明,居然只用了一个月就将反叛给镇压了,朱宸濠也被他给抓了。一脸失落的朱厚照把这个消息给藏了起来,继续进军,最终亲自去南昌接受了这个战俘。据说在路上的时候,他还要求把朱宸豪给放了,要自己亲自去抓。此事不知道是真是假,但是还是比较符合他的性格。当年朱棣喜欢打仗,死在了行军路上,朱厚照也喜欢打仗,但是相比之下,他可能更喜欢小动物。1521年,他是死在了自己的豹房。临死前他还惦记着自己这帮小伙伴们的安危,其实我们从这里也可以看出皇帝们和这些宦官们之间的关系。另外与之相似的是明英宗朱祁镇,他虽然是因为王振的肆意妄为而被瓦拉抓住,过了几年的阶下囚的生活,而复辟之后,他却依然还是对王振思念不已。朱厚照死的时候是30岁,但是并没有留下任何的子嗣,这也就为接下来的大明王朝带来了更为严重的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