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生2003:从互联网创业开始 » 第63章 摩托车店

第63章 摩托车店

    “不,红梅姐,我要是还在燕京买房的话,肯定还找你。

    但一是一,二是二。

    500块钱买车钱,一分钱也不能少,这钱你一定收下。”

    “好吧,大兄弟,我都不好意思再收你钱了,呵呵!”

    有钱不赚是傻子,李红梅作为一个生意人,能多赚四百,干嘛去把那辆旧车卖废品呢?

    当然,马骥赚的更多。

    本以为一万五千块中介费花出去了,就没有了。

    没想到还能变成20年后的50万。

    别人找中介,花钱,马骥找中介,挣钱。

    这该死的重生,实在是太爽了。

    马骥作为一个屡战屡败的创业老兵,既然找到了发财的门路,又怎么甘心只赚一个50万呢?

    马骥也是做过老板的人,且是有着四十年人生阅历的互联网弄潮儿,不是初出茅庐的创业炮灰。

    投资500块钱,盈利50万,整整1000倍的利润。

    实在是太香了。

    摩托车报废是有年限的,挂牌之后的十五年,就要强制报废。

    很多京A牌照摩托车的车主,因为怕麻烦,懒得去车管大厅办理注销,放弃了原车牌,选择了京B车牌。

    摩托车到了十五年使用年限,就会强制报废,车牌也会在一年后,彻底注销。

    车主就是想补办,也补办不出来了。

    这些马上就要报废的京A车牌,可都是香饽饽啊!

    “红梅姐,你知道哪里有卖二手摩托车的吗?”

    “知道啊!新华大街西门就有一个卖摩托车的集散地。

    他们主要卖新车,也代卖二手车。”

    “你能带我去吗?在那放下我,你就走,等明天咱们再约什么时间过户摩托车,好吗?”

    “当然可以。”

    李红梅骑着摩托车,带着马骥来到了新华大街西门摩托车一条街。

    李红梅放下马骥后,就回家了。

    夏天的太阳,总是比其它季节落下的更晚一些。

    正规单位下午5点就准时下班了,但这里仍旧热火朝天。

    恰逢摩托车车展,经销商们加班加点的组装顾客预定的摩托车。

    每个摩托车经销商的店铺一侧,都会堆放一些被擦拭干净的老旧摩托车。

    马骥进入了最头上一家二手摩托车摩托车门店。

    老板文志松看着马骥洗的发白的T恤,油光发亮的校服裤,脚蹬即将露脚趾头的3521黑布鞋,顿时热情下降到冰点。

    不耐烦的问道:“有什么事吗?”

    他觉得这个年轻人不是来买摩托车的,倒像是来化缘的。

    八成是离家出走的叛逆少年。

    “老板,最新款的轻骑铃木王摩托车多少钱?”。

    文志松略感差异,还真是来买摩托车的。

    但左看右看马骥就不像一个来买摩托车的正常顾客。

    文志松没有回答马骥的话,而是问道:“你有摩托车驾驶证吗?”

    马吉上一世肯定有证,但现在是真没有。

    “没有证能买摩托车吗?”马骥反问。

    “能买!”文志松一脸黑线。

    没有摩托车驾驶证,根本没法骑回家的。

    耽误他的功夫,一般介绍到最后,顾客还是不买。

    但是做老板的,哪有把顾客往外撵的道理。

    对马骥道:“原价6980,现在搞活动3980,和展会一样。

    包上牌和机动车强制保险。

    市面上,这辆车的性价比已经是最高的了。

    我这里也没剩下几辆了!”

    这种危机渗透,马骥见的太多了。

    他敢肯定,要多少辆,老板都会弄来,哪怕现在从泉城的轻骑厂订货,加急的话明天下午也能到了。

    马骥只是想先虚晃一枪,再问想要的京A二手摩托车的价格。

    目的就是不让老板看出,他的购买意向强。

    二手车的水分很大,马骥虽然有钱,但不喜欢被人薅羊毛。

    他现在不骑,要等到几年之后,孩子上小学的时候。

    全家人可能才会到燕京来陪读。

    到时候才会骑摩托车。

    但过几年之后,这些款式都旧了。

    而且对母亲和妻子来说,骑踏板才是最舒服的。

    马骥也喜欢骑踏板,那跟电动车没什么两样,上手简单,也不用挂挡什么的。

    相对挂档摩托车来说,更安全一些。

    马骥不喜欢骑得很太快。

    短视频里,没少看到因为速度过快,发生交通事故的网红骑手。

    “老板,你这黄牌京A牌照的二手摩托车怎么卖的?”马骥指着门口一角的二十多辆老旧摩托车问道。

    文志松有点不耐烦,料想马骥也不会买,懒得讨价还价,实话实说道:“京A牌照96年后,就不等级发放了。

    现在都2003年了,最新的也有七年车龄了。

    我这倒有七、八辆!

    93年到96年上牌的京A摩托车,七到十年车龄的,都算十年以内,你至少能再骑五年以上,价格贵点,售价1000元。

    90年到93年上牌的京A摩托车,十到十三年车龄的,售价800元。

    88年到90年上牌的京A摩托车,还有两年就报废了,你最多只能再骑两年,售价600元。

    我给你报的是底价,你可以再去几家店问问,只会更高,绝对不会比这个低。”

    文志松只想赶快把马骥打发走,所以直接把行业内部指导价告诉了马骥。

    听这价格,马骥就知道老板没有骗他。

    现在的京A车牌还没有任何价值,老板的售价就是摩托车的使用价值。

    这个价格算公道的了。

    马骥曾经上过二手车网看过,跟二手汽车的折价差不多。

    当然,老板肯定挣点,收摩托车的价格肯定更低,能有售价的一半,都算好的了。

    1988年全国平均工资是1747元,平均每月收入也才145元左右。

    以李红梅的那辆二手摩托车的购买价1998元举例,5年折价一半,卖1000元非常合理。

    至于接近报废的十三年的摩托车,还能卖600块钱,主要是因为还能当废铁卖。

    收废品的商贩,再卖去偏远的农村去。

    马骥决定不再墨迹,毕竟还有一条街的二手摩托车在等他。

    “就按这个价,你店里的黄牌京A摩托车,我全要了,算算价吧!”

    文志松只以为听错了。

    要知道,因为他的店开在了摩托车商业街的第一家,人流比较旺。

    他收来的二手摩托车是比较多的,专门推销给那些买不起一手摩托车的顾客。

    在他的认知里,钱够的话,肯定买一手。

    不够的话,才会买二手。

    哪有一下子买这么多二手摩托车的顾客啊?

    他可是有七辆黄牌京A牌照的摩托车啊?

    这可不便宜啊?

    “老板,能快点算算账吗?我挺着急的。”马骥催促道。

    马骥早就看到这里有七个50万在等待他了,那加起来可是350万啊!

    如果按照中间价800元一辆计算的话,他的投资款也不过才区区56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