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缘逢一三七 » 第九十一章 劳动教学

第九十一章 劳动教学

    林川林潭二兄弟和老人聊得正起劲,就看到教谕从远处走来。

    “县丞大人,您怎么又来田里了?”

    县丞,林川有些懵,眼前的这个老人竟然是新场县的县丞。

    县丞姓李,似乎是隔壁县的人过来当官的。

    在官政系统里,县丞属于县令的辅助官员。

    县丞的任免,归吏部负责,县令没有权力任免属官。

    相当于后世的副县长。

    作为一个辅佐官员,在前朝和本朝皆是正八品,算是小官了。有升职为县令的机会。

    县丞官位虽然不高,但是县衙没了他们,好多事情办不了。

    他们除了要协助县令处理公文外,还要和各乡各族的人打交道。

    在这个时代,更看重家族这个社会的基本单位。

    如果县上和族长、里长的关系搞僵了,再大的命令下去,也没人听。

    县丞就相当于朝廷的县级衙门和底层宗族的缓冲层。

    县丞发挥的作用不小,公务范围也不小。

    从秦朝时处理文书,管理仓库

    到后来管理粮食、马匹、户籍、征收税务、管理水利、缉捕等等…

    他们都是有直接管理这些事务的权力。

    甚至一些民事纠纷,他们也能够裁决或是处罚,不用交到县城的衙门处理。

    如果百姓觉得县丞的判决不公平,可以上诉,交给县衙处理。

    林川和林潭看着老人意外了,还一直以为也是在这片山里开垦了荒地,或者是看管学田的管事呢。

    回忆回忆,刚才自己有没有说什么失礼的话呢?

    林川还在回忆着自己刚才说过的话,就听县丞问道:“你就是小三元林川吧?”

    林川有些诧异,县丞怎么可能知道自己的名字!

    也许是看出了林川的疑惑,县丞笑着说道:“怎么,你见到我好像很意外?

    你可知道,这块地的麦种乃是用盐水挑选出来试验种植的。”

    原来是因为二月里自己答的卷子啊,林川恍然大悟。

    “你当时在卷子上回答的选种方法是你自己想到的吗?”李县丞开口问道。

    其实,用盐水选种,是“水选”的一种方式。

    由于种子的比重和相同体积盐水的比重不同,当把种子倒入浓度适宜的盐水里,饱满完好、比重大的种子下沉。

    瘪粒、破粒等不合格种子,因比重小,会浮在水面,从而选出优良种子来。

    用这种方法选种,要掌握好盐水的浓度,最好用比重计来测定。

    如果没有比重计,可将已溶解的盐水舀出一碗,然后放进一匙要选的种子,假如全沉下去,说明盐水太淡,应该继续加进食盐。

    而如果大部分种子漂在水面,说明盐水太浓,应加水稀释,直到大部分种子斜在碗底为止。

    另外要注意,盐水连续使用多次,盐分会被种子带走一部分,应及时加盐补充,以防浓度降低而影响选种质量。

    这种简单的选种子方法,在前世几乎大部分人都知道。

    林川迟疑了一下:“呃,其实这个方法学生并没有什么把握!

    小时候有一次在玩耍中不小心将家人在磨盘上晾晒的一些麦种碰倒在了准备腌咸菜的盐水桶里…

    我就发现有些麦种浮了上来有些沉了下去,总觉得有些奇怪。”

    “可当时由于太过害怕种子淹坏了,也大人们发现,立即就将它们都捞了出来。

    我怕浪费,就分别种在了前院的菜园。”林川解释道。

    “那后来呢?”李县丞还好奇后续,不禁问仔细。

    “因为当时就有些在意为什么有些种子会浮上来,有些种子又会沉下去。

    所以当时我在种的时候特意将这些种子分开。

    后来,我发现浮上来的种子绝大部分都没有长出苗来,而沉下去的种子基本上都已经发芽,而且长得也非常的壮实。”林川答道。

    “你后来没有和家里人提起过吗?”在一旁的教谕插嘴道。

    林川不好意思,又有一丝得意的笑了笑:“当时年龄太小没说,也生怕挨揍,哪里敢让大人发现我将种子碰倒到了盐水中的事。

    家里人还纳闷怎么菜园里还长出一些麦苗来。不过那年菜园里的麦子的确是长势喜人,收下的麦子还被家人当了麦种呢!”

    “后来,第二年,奶奶又晾麦种的时候,我又想起来这件已经渐渐淡忘了的事情,告诉了奶奶。

    因为我从小记性好,识字早,喜欢看书,什么书都看,也喜欢听老人闲话,长辈对我很喜欢信任。

    我以在镇上听老人讲过了这选种方法为借口,以及告诉了奶奶旧年的失误。

    家里人都相信了我,奶奶当年选种因此照办的,后来,族人们也相信奶奶,也照此选种。

    县试时我是看到试题,“如何增加县民收入?”

    想着,提高粮食产量也算增加收入的一种方法。

    而盐水的确对选种有所帮助,所以才将它也写了上去。”林川细细道来。

    林潭在一边点头附合道:“是这样的。我还帮着配过盐水。”

    “原来如此,看来,明年夏收之时就知道这种方法是否可取了。若是丰收,记你一功!”李县丞笑道。

    林川摆摆手,不说话。

    已经解释完选种之事,他与林潭刚想告辞离开,就碰到了来找他们的林逑和李默。

    李默已经换上了新的衣服,头发也湿漉漉的,看来刚洗过澡。

    脸上终于是没了白天那副心死如灰的模样。

    “爷爷,你怎么在这?”李默诧异道。

    爷爷?眼前就这么几个人,年龄和姓氏能对上当李默爷爷的也就只有了县丞了。

    真没想到和自己住在同一个斋舍的腼腆少年竟然是县丞的孙子。

    这个县学看来质量很不错!

    “李兄,真没想到县丞竟然是你的爷爷!他爱种地?”回去的路上,林川又感慨又好奇道。

    “什么,你说刚才的老人竟然是县丞?”县丞这么老吗?

    林逑看看与自己年纪相近的李默,不知道他是长孙还是幼孙?

    “还请三位林兄替我保密。爷爷说过,在外面,他就是县丞,在家里才是祖父。

    而我即是学生,就当努力好好读书,不能仗势欺人。”李默还是一如既往的腼腆。

    林川三兄弟当即答应了下来。

    看看人家李默,有个当县丞的爷爷竟然这么低调。

    林川不由得有些感慨,不像某些人,家里多几个钱,就自以为是的认为自己高贵过人。

    学生们忙了将近十天的时间,才将规定的田地全部耕种完毕。

    大家再回到学里时,一个个早就没有了之前意气风发的样子。

    乙字二号房,陈金躺在床铺上不断地抱怨,这几天的摧残使得他的皮肤变黑了,手上磨出了茧子,风流倜傥的形象大打折扣。

    林川倒是觉得这几天对于陈有良来说绝对是件好事,让他接地气不少,获得一波同情和友情。

    回到了学里,林川几位就将开始他们正式的学习生涯。

    除了每月的由教谕和训导讲学外,每月还会邀请县令或县丞来讲学一次,平日都是自学为主。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就可以放飞自我,县学还是有自己的学规和学习常程,管理不松散。

    学规就相当于后世的校规,一共有七条。

    包括:孝父母,友兄弟,睦宗族,患难相恤、勿妄语等等。

    虽说是自学为主,但县学还是有课程安排。

    上午是四书五经的训释及经解参看、下午是经书策论、晚上都须读《通鉴纲目》,每月还另有六艺课、八雅课、算数课及常识课。

    居仁斋除了有学长副学长来管理日常事务,还有讲书一人,负责学生学业上的日常解惑。

    经过梳理,林川也渐渐地了解了县学的日常流程和学习任务。

    “成溪,今天这么晚了,你还不睡?不累吗?”

    经过了十来天的相处,他们两室友逐渐熟识了起来,称呼上也没有了一开始的客套。

    看到李默这么晚还不休息,林川有些纳闷。

    “明天,可是教谕讲第一课的日子,我得回忆复习一遍知识,争取被抽起来背诵时,不打嗑巴。”

    李默解释道,教谕每个月只有六堂课,因此每一堂课的讲解都显得非常珍贵。

    林川对于明天的讲学也很是期待,听到李默的话,更是准备早些睡觉。

    这样,明天才会精神满满,给教谕留下一个良好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