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缘逢一三七 » 第九十四章 家常小话

第九十四章 家常小话

    到了肖家门口,林川和林江都跳下马车,林大兵得赶马车绕大半圈回去林家。

    肖家后院正在热热闹闹的修缮祠堂,怪不得药堂内无人。

    放下书箱,麻烦林江提着给家人们带回来的饭菜稍等一会儿…

    林川给肖家送进二份肉菜,在肖家奶奶的挽留声中告辞出来。

    兄弟二人再一起背上书箱朝着对面林家走去。

    沿途之上也能听对面林家长房也热闹的很,不知道在整什么。

    过田埂,上坡,先进了林家大院门,再进二房的小院。

    小吴氏见到了夫君和堂叔子,忙出来接着。

    林江问:“娘子,大爷爷家整什么?爷奶在上房?”

    “爷奶在上房大爷爷家,大家都在出力修缮祠堂。”

    “上次不是已经换过了大门,又修什么?”林川不大理解。

    小吴氏看看周围没人,才又笑着小小声解释道:“大爷爷和爷爷看对面肖家修缮,他们就跟了。”

    她说着,伸手先向丈夫,顿了一下,才又伸向林川,欲帮忙提书箱。

    林川拒绝了堂嫂的帮忙,迅速将书箱放到了书房,再出门绕路过去长房看看情况。

    祖宗灵位住的屋子,比任何人住的地方都好。

    前世的林川是见过罗家大祠堂的,五间座北向南的青砖黑瓦房。

    因为新社会到了,而分给子孙住了。

    林川(罗忆)爷爷占一房,分到了西边的那间大屋。

    后来又兴起编立族谱,合整族里的力量时,那五间房屋又重新修缮作了祠堂。

    有幸的是,新世纪,祠堂已经是男女可进,只要是罗家的血脉后人,都入了族谱。

    让罗忆父母亲高兴的是,罗忆的姐姐妹妹嫁的夫家,没有兴起整祠堂,聚宗族,编族谱…

    因此,父亲这一房有六个外孙子都入了罗家的族谱,让父亲这一支族谱上不至于空空荡荡。

    姐夫妹夫们也不在意自家儿子上了罗家族谱。

    反正,大家都上了的,他们以女婿身份也记了一笔,还分了罗家这一支的财产。

    林家祠堂在长房屋屋隔壁,林川转上来就见到了几个族人正在那里忙碌着。

    祠堂也是沿山脚而建,是一座坐西朝东,规模比一般居家房屋庞大的古式二层建筑。

    一条长廊连接了祠堂的北南两厢,长廊中央开有正门,正门里面是个小坝子,前方则有一大片些宽阔的道地(空坝子)。

    此时因为什么献礼在即,修缮也将完毕,祠堂的门帘和长廊都经过了一番翻新和装点。

    一条长长的红布由长廊的左侧一路悬挂到右侧。

    中间扎了几个大大的红花,则点缀在门楣处那块大大的“林氏宗祠”匾额上,以示喜气盈门。

    祠堂正门,几盏大号的红灯笼被高高的挂起。

    上联:祠焕彩,诗书贻厥孙谋。

    下联:谱生辉,神与日月同明。

    横批:“诗书传家”!

    一派耕读之家气象。

    这时,几个正在祠堂屋檐上进行装点和修缮的族人看到了林川。

    其中一个叔辈的族人便笑着探出头,朝林川打了声招呼:“秀才公,这是从县里回来啦?”

    林川听到招呼后抬起头,灿然笑着回应:“是啊十二叔,昨日刚结束授课,这到了休沐,就回家来看看爷奶,帮着做些事情。”

    “回来好回来好。”六房的十二叔朗声笑着,挥舞了一下手中的木工锤子。

    “我这边也修理得差不多了,明日开祠,保管妥妥当当的。”

    十二叔是这一片出名的木匠兼泥瓦匠。

    平时谁家修房造屋,总会喊上他和他的长子、徒弟们去出工。

    因为手艺在身,所以在村里镇上也比较吃得开,在林大柱他们那一辈中,也算是个能人。

    而他本人的性情敦厚,又比较健谈,与谁都能交好,在族中自然有着较特殊的地位。

    这回,因林川几兄弟考中了秀才,举人,族长便准备开祠堂进行庆祝…

    所以,他特地去找十二叔这位“著名大匠”过来全面修缮一下祠堂。

    十二叔听了,二话没说就带着几个人手过来了,因为是修缮本族祠堂,所以他是免费出工,没收一个铜板。

    “十二叔你们辛苦了,待明日开祠,我和江堂哥给你们敬酒!”林川笑着说。

    “好哇!有你和林江二位秀才公给我们敬酒,那我们有福气。

    顺便沾沾你们的才气,希望有一天也能够出口成章!”十二叔闻言,一脸高兴的样子。

    “十二叔的口才了得,已经可称作是秀口了。秀口一开,巧手灵动,祖宗高兴,财源滚滚。”

    “哈哈哈…咱们的小秀才公真会说。”众人高兴的畅怀大笑。

    “十二叔,你们还是像往常一样喊我小川吧,秀才公啥的,太客气了,咱们身体里可是流着同一份血脉的族亲呢!”

    “哈哈哈,小川说得对,要说起来,咱们都还是长房嫡支那一宗的呢……”

    “没错,我是嫡支二房又二房再小三房,十二叔是嫡支六房又小二房又小三房那一脉。

    而八叔则是庶支四房又第二支又小三支那边的。”

    十二叔和八叔都一脸惊讶,齐齐竖了竖大拇指:“想不到小川居然还知道这个,了不起!”

    林川骄傲大方地一笑:“以前听爷爷说起过,我后来还专门背了族谱,不记得外人没关系,不能不记得族中的亲属。”

    “那很了不起了,难为你将人和族谱对得上号。不是上了年纪的人都分不清这些关系。”

    林川也知道这个十二叔和八叔的性情,木工做得久了,他们可以一心二用,说起话来可以没完没了地聊下去。

    与他们打了声招呼后,又跟边上的同辈族兄寒暄问候了一声,接着便路过了祠堂,朝着村上头的正北方向而去。

    看着他远去的背影,站在廊楼上的十二叔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对边上的几个族中小辈道:

    “你们瞧见没有,咱们族里的这位小秀才,小三元不仅读书好,还不忘本呢。学着些!”

    “而且他还很是敬着十二叔和八叔!对我们这些族兄也和气有礼。一说一笑的,从不拉长脸!”一个族人接过话笑着说。

    “没错没错,年轻人不忘本,笑口常开福气来,难得他小小年纪懂得这个道理啊。”

    十二叔呢喃着感慨,就因林川这个小子的态度,这些天的忙活一下子变得值得了。

    林川去北峰脚下的竹林,去帮爷爷拖了一根竹子回到家。

    在院门外,就发现肖雅过来了这边,正抱着小簸箕,手里捏着半把不饱满的瘪谷子,正念念有词地撒向地面喂鸡。

    “哎,小雅好,你啥时候与奶奶喂的鸡这么熟悉?大公鸡咋不啄你?”

    林奶奶喂的鸡也守家,有生人进家,公鸡会飞扑上去啄人,母鸡就会乱飞乱跳,动静很大。

    “啊?”听到熟悉的声音,肖雅回过身抬头,一脸惊喜的样子。

    “小川你回来了?”

    说着,她便抱着簸箕几步小跑过来帮着拉开院门。

    一脸高兴,双目放光道:“上次还是我和奶奶去镇里的时候买回来的小鸡,一共十只都养活了呢!

    转眼之间,它们就已经长了这么大了。可以杀来给你吃了。

    那个卖鸡仔的大娘说她家孵出来的小鸡很好养,当时我还不太相信,没想到是真的。

    听说夫君考中了县案首,非得送两只鸡仔给咱们,十只,她只是收了八只的钱!”

    “她和奶奶拉扯好一会儿,奶奶咋个都推辞不下,也就只好占了她二只鸡仔的便宜。”

    “你看,这一只只长的多好啊!有四五斤了吧,到过年的时候,怕是要长到六七斤。”

    说着,肖雅又撒一把瘪谷子,眉开眼笑地看着它们抢食。

    退开几步,看着边吃边屙一坨鸡屎出来的母鸡道:“鸡,小时候是奶黄色的茸毛,小小只的,走起路来一跄一跄的很可爱。

    长大了,公鸡越长越漂亮,母鸡越长越丑。

    而且,它们还随地乱屙。若是像黑斑(狗狗)和大黄(猫)一样,知道出去隐蔽地拉就好了。

    “呵呵…”林川失笑:“哪里有那好事?想吃鸡肉,就得扫鸡屎。”

    林川看着肖雅和已经长大了的鸡,脑海里不由浮现出三月初,被她捧在手里的小黄绒鸡仔。

    不停地扑哧还没长出羽毛的小嫩翅膀。确实很可爱。

    肖雅捧着一只小鸡,对它脑袋吹气的样子,很是娇俏美丽。

    林川数了数笑着道:“四只公鸡,六只母鸡,奶奶可能会留一只公鸡,母鸡全留着下蛋!”

    “明年开春了,自己家里留种蛋,孵小鸡。

    大哥年底娶嫂子,还有二个堂嫂,明年,咱家怕是会添侄子侄女了。奶奶得多养鸡,多凑鸡蛋!”

    肖雅若有所思地点头,看来明年,自己得需要多备些小衣裳小鞋子一类的礼物了!

    又想了想,她露出一口小白牙道:“明年我自己也养几只鸡,要是母鸡,咱们就留着下蛋,公鸡的话,留一两只打鸣。

    其它的咱们宰了,给大家炖补汤喝,小川你看怎么样?”

    “那当然是好啦。”

    林川很喜欢肖雅的务实,农村姑娘的朴素。

    不喜欢矫情的女孩子。

    前世,大外甥找的女朋友,见到妈妈养的兔子,说杀兔子给她吃,她说什么,“兔兔这么可爱,怎么能杀了吃它们?”

    好吧,不杀!走的时候,非要捉二只半大的回去养,外甥怎么劝她她都不听。

    结果捉回去,养了没二天,兔子跳上沙发屙屎尿了,她主动送给卖家畜的杀了吃肉。

    这么矫情的女孩子,外甥也没能与她处下去。她家的父祖辈也是农村出身的。

    鸡鸭鹅兔这些,本来养来就是为了吃肉喝汤。

    肖雅想着养大它们后宰了炖汤喝,好过说养着当宠物。

    她这个农村姑娘合了自己的脾性,看到家禽第一个想到的绝对不只是“审美”,还有“味道好不好和肉质口感”。

    毕竟,喂饱了自己的肚子,养壮了身体。才是最优先的选项。

    哪怕留下母鸡,不也是为了它们可以生鸡蛋来吃吗?也是为了身体更健康!

    “那你明年可要多养几只,养好点,争取早日将它们养大,然后送进厨房上炖锅。”

    哈哈~,林川说着都好笑…

    这话听着,让人忍俊不禁。

    就好比前世那些养北京鸭子的人家,目的就是为了送它们去“赶烤”,主人收钱。

    肖雅虽奇怪林川的失笑,但也不疑有他,反正林川爱笑。

    不过,她听到未婚夫君鼓励的话语,当即笑颜一展:“好呀!”

    “嗯,你努力成为一个养鸡专家吧!”林川边剔竹桠,边笑着和肖雅闲话。

    “小川,啥是养鸡专家?”

    “哦,就是很会养鸡,养得很好的能手!”

    “哦~。”肖雅点头,表示明白了一个新词。

    “哎呀!”肖雅忽然一呼,连忙放下手中的簸箕,转了个身,去拿扫帚扫地。

    “扫干净,免得竹桠搅脏了,奶奶挽柴把子的时候污了手。”

    边扫边问道:“小川,县学里发了啥新书没有?你空了,抄给我读一读!”

    “好啊!这回学里发了不少书籍,我带了些回来。晚上开始抄,明天就可以先给你一册看着。”

    “我先谢谢你!”肖雅最喜欢林川的一点,就是他不会说啥女人只要会操持家务就行了的话。

    他不阻止她看书,有新书,总是会抄给她看,或者,借给她看了自己抄下来存着。

    此时林大伯给自家干田挖沟放水回来了,放下锄头又去帮忙拖竹子回来,还喊上了林江。

    大伯母袁秀英在后山收拾那片菜地里的杂草,割出来喂鸡鸭鹅。

    收拾完了回来后,林大伯母放下背篓镰刀走到前院,笑道:“我就说,看小雅今天过来在说话,肯定是小川回家来了。”

    肖雅听了,脸红红的喊了一声“大伯娘!”

    大伯娘打趣完肖雅,洗干净双手就进屋给林川倒了一碗温温的鱼腥草茶水。

    鱼腥草,性寒,味辛,归肺经,清肺热、有消炎抗菌的功效。

    虽然许多人不爱它的味道,但林川和林家人都很喜欢。

    常将它晒干后用来泡茶,与薄荷一道,可是夏季茶饮之一。还常常凉拌来作菜,或者炖汤。

    如果忽略掉它那冲鼻的鱼腥味道,抽烟的男人吃了,确实对肺有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