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缘逢一三七 » 第九十六章 开祠堂序

第九十六章 开祠堂序

    族长走后,原本被打断的饭桌交流又继续进行。

    林家老小围坐在餐桌前,一边吃饭,一边述说着家庭日常。

    饭后,林川回到房间小憩,一觉睡醒,才发现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时辰。

    对面吹来一阵凉风,扭头,看到窗户正开着的,窗外的林奶奶见他醒了,还朝他笑成一朵花。

    “奶奶,你没午睡吗?”林川挺意外,平时奶奶会在中午歇息一阵的。

    林奶奶笑着摇头:“夏天白日长,我才会午歇会儿。现在这都已深秋快入冬的时节,晚上睡得多,白日里不犯困。”

    林川听完不禁恍然地点头,这会儿正值十月,其实已算冬季。

    不过位于西南方的黔州,四面环山,还不是太冷。

    虽然身处农村,但夏天里不太热,真热的时间短。

    高山挡了大半的阳光,周围丛林绿荫以及潺潺溪水已是最大限度的起到降温效果。

    冬日,高山又挡了自西北南下的冷空气,温度不太低。

    唯一不太好的,就是潮湿,雨水太多。

    祛湿利尿的草药水,基本上一年到晚都在饮用。

    这里的人家没有夏日里用冰的习惯,中午午睡时肚皮上也要搭着薄被,不然还担心凉坏肠胃。

    冬天,对抗湿冷,只能靠毅力和一身正气去适应。

    这一刻,林川又想念前世,前世家乡与这里的气候环境是如此类似,饮食习惯也相似啊!

    四川南部的丘陵啊,梦里常想回去的地方!只能争取以后当官,调去那边了!

    他心里感慨了几声。

    随即对上了林小兵那张灿烂的笑脸,他也不由笑了下。

    自己想那么多干嘛呢,未来太远,过去太迟,活在当下最好。

    想罢,他轻轻掀开了身上的被子,伸一个长长的懒腰,就从床上翻身爬了起来。

    既然已经醒了,林川不打算继续赖在床上。在家里睡一觉,似乎解去了所有的疲惫。

    来到院子。

    看到林大伯正带着林大兵在院边的棚子底下忙碌着。

    只见两人一人拉锯,另一人搭伙辅助,正动作娴熟地抓着一株剔干净了枝丫的青竹…

    先将其锯成合适的长短节,尔后用篾刀轻轻捻着,将圆圆的竹子慢慢劈成一根根扁平的竹篾丝。

    旁边还有二个长方形的框架…

    “大伯、大兵叔,你们这是准备编竹帘子吗?”

    林川笑着走过去,看了看框架尺寸:“这是给爷奶的房间门编的?”

    林大伯抬头看了林川一眼,笑道:“你爷奶的二道门帘子用的年身久了,都已经断了几条线,破了几个洞。

    冬天不挡风了,趁着现在天气不太冷手不僵,又农闲,我跟大兵得抓紧时间编几张新的出来。

    今年冬至之前,最好是每道门都换一张新帘子。

    腊月里你大哥娶亲,虽然不回老家办酒席,咱们也得把家装扮一下,再说新年新气象嘛!”

    “嗯,那确实要的!”林川听完,点了点头便走过去帮忙。

    林川前世的爷爷和大伯,就是相当手巧的篾匠。

    他五六岁时就会编小东小西的家什和玩具。比如竹蜻蜓,小虾篓子,小扇子。

    十几岁时,各种家什,大到晒垫,席子,小到箩筐背篓筷篓扇子等等,凡是竹子可制的器具,没有他不会编的。

    爷爷和大伯都说他这个徒子徒孙已经胜过了师父师祖,还笑话她本应该是个男娃的,肯定是投胎之时跑快了点,结果变成了女娃。

    当下这里的农户,家家的房间门大多是以门帘代替。

    夏天的帘子背面没有夹麻布,冬天就会夹上一张麻布,更挡风。

    可以说,在当前的农业生产活动中,竹制器具占了农户家具用具的八九成,竹子是与树木同等的重要资源。

    接下来,林川便上前给两人打下手,算上原本就在一旁看戏的林小兵,四人很快就齐心协力编好了两张崭新的门帘子。

    大伯和大兵,一人横提一张,去上房帮爷爷奶奶的房门换上。

    爷奶的房间是农村的那种穿堂房间,一个房间有北南两道门。

    上房院子的左厢房门前,小吴氏正对着箩筐里几只吃奶的小兔子发呆,不时面露微笑,伸出手去摸一摸母兔子的背脊。

    林川走过去,看了会心一笑,尔后进了书房,习惯坐在以前读书的位置上…

    从书箱里取出了那本《古文观止》,硕墨,准备边背边抄一本,送给肖雅。

    肖雅大概也是为了她的龙凤胎哥哥求书。

    这部著作收纳的文章非常多,跨越了一千多年的时间,常读常新。

    每一次看,每一次理解,都是对先哲们思想的一种淬炼,令林川受益良多。

    时间悄然流逝,这一刻,沙沙响的竹林下面,一间大大的书房,一面高高的书架,二排书桌条凳…

    一个面目平和的抄书少年,正低头认真写字,画面静谧美好。

    屋外,林江在窗口处悄悄伸头看了一眼林川,然后对小吴氏摆头又摇手…

    小吴氏嘟嘴,微微嗔怒地白林江一眼,林江脸上是讨好的笑容,二人对视,又不约而同地笑了。

    这一刻,竹梢摇曵,乡间的农家温情隽永清新。

    凉风徐徐,眨眼晚霞渲染天边落日,余晖脉脉,云烟氤氲山脊丛林,四面环山的山谷成一处胜景。

    次日,又是开祠堂的日子。

    清早,林川还在睡梦中,就听到院子中响起了轻微的动静。

    隐约是厨房门被打开,然后是打水、折柴,以及放置锅盖瓢盆的声音。

    大清早的,肯定是家里的那两位勤快人已经起来了。

    果然,没过多久,房间的门外传来了林小兵叫起的声音。

    “三少务、你醒了么,该起来了,待会儿,你还要代表千户大人去祠堂办正事哇!”

    “起了!”林川回应了一声,完全清醒了。

    唉,搞不懂大爷爷兴兴头头的样子为哪般。

    十天前才开过祠堂,虽然那时的主角是林达,但是林川不在意当配角。

    老这么惊动祖宗们,也不知道好不好!

    林川边穿新衣,边想了想,或许有自己不知道的事情发生。

    之后,他穿戴完毕,从房间走出去,洗漱完,让林小兵帮忙梳头扎髻,仪容规整后到了上房。

    因为今日又是开祠堂的重要日子,是以林家老小,无论是林爷爷林奶奶,林大伯和大伯母…

    还是林江和小吴氏夫妻,就连林大兵和林小兵,也全都换上了崭新的衣物。

    林爷爷甚至一大清早还洗了个澡和头发,美其名曰拜会祖宗前要沐浴更衣!

    还硬是让林大伯这位二房的家主接班人,也二次洗漱了下。

    这番折腾下来,时间倒是过去了不少。

    “老大、江娃、小川,你们都没落下啥子吧?”走到院门口,林爷爷不放心地再次问道。

    “父亲放心吧,只是二弟他那边的小二房少了个代表。”

    “就是啊!”林爷爷叹一声:“老二没回来,这开祠应当放在开年正月。”

    林大伯无语地看了老父亲一眼,真是的,前几天不是已经拜过了一次祖宗们么,瞧把他老人家激动得!

    林爷爷像是知道大儿子的内心想法,拍了拍手中的小布囊:“喜事可以多报给祖宗听。

    几份捷报,我又都带上了!至于烛火之类的,族长说了,他们那边会准备。”

    反正,不用二房出钱,随便长房大堂兄咋整。

    “嗯~啦~”林爷爷不知想到了什么,哼起了曲子。

    背着手走前面,儿孙家眷跟在后面,连成一串朝祠堂方向而去。

    此时天色方才蒙蒙亮,山谷似被一抹银白笼罩,显得空蒙神秘。

    左边是次第连绵起伏的高山,风吹过,朦胧晨雾中的树林和竹林沙沙响。

    右边是田川和溪涧,缥缈轻烟中细水缓流。

    被这一方土地养育的几代人,脚步轻快,到了祠堂前的道地。

    此时,这里已经摆上了六张大方桌,俱是铺上了红布,看上去一派喜庆。

    与此同时,沿川的岸堤边也用红绳拉了几道彩球如花般装饰。

    尤其是那十数盏大红的灯笼高高挂起,沿着三道斜坡,漫延至祠堂正门。

    与祠堂长廊的装点连为一体,煞是好看。

    这会儿已经有不少人聚集在祠堂前了。

    看到二房林爷爷一家到来,纷纷上前招呼寒暄,又表示祝贺。

    林川看出各房青少年眼中带着的疑惑,大家都不知道又涉及开祠祭祖的大事是什么!

    林爷爷和几位族老笑得那叫一个开心得意,几个老头子形成一个小团体,神神秘秘的小小声嘀咕。

    这次开祠堂,并非全族所有成员都到达现场,但能叫来的家庭,也都派出了一名代表出席,因而现场看上去十分热闹。

    一番开场祝贺后,林川朝人群打量了会儿,很快,族长几位族老就纷纷到正场。

    “小川…”长房的长孙林文携六房的童生林樟来到林川面前。

    “啊,二位兄长好!”

    看到两位书生族兄主动过来跟自己说话,林川连忙拱手还礼。

    长房、二房和六房,都是老林家的嫡支血脉,好似天然更亲近一些。

    再加上,大家都是年轻人,比较有话聊。

    现在六房人的孙辈中,林川是最小的孙子。

    林川不见外的一声“兄长”,可谓拉近了彼此的关系。

    林文笑了笑:“小川,你知道今日为何又开祠堂吗?”

    “不知道啊!”林川摇头,好奇问道:“大兄知道?”

    林文高深莫测的一笑:“等会儿就知道了!”

    既如此,林川也不着急。

    反正总不会是全族为了自己几兄弟考中秀才的事又兴师动众。

    这开祠堂告慰先祖,说实话,这虽然确实是一件让人无比自豪的事,但是,也折腾人。

    “哈哈哈,等你们和我,将来取得了更高的成就,肯定还有更隆重的开祠祭祖仪礼呢!”

    林樟哈哈一笑。

    “当然,小川也不要有压力,读书之事,讲究个顺其自然,只要尽了自己最大努力就好。”

    林文点头,认同林樟宽慰人的话语。

    他从不给自己太大压力,有时候压力太大,往往会事与愿违。

    年轻人啊,享受年轻人的生活更美!读书只是其中一件。

    林文觉得,读书只为考科举,乃是落了下乘。

    当然,个人追求不同,在他看来,林川是适合应考的好苗子。

    他适合考场,适应那种紧张的氛围,可不能因为给了太大压力而“折戟沉沙”,那未免太可惜了。

    反正,族中出一个二个进士,全族都会沾光。

    “哦对了,趁吉时还没有到,我先带你参观一下咱们林氏一族刚刚修缮的蒙学堂吧!

    这里以后就是咱们族中小童上完社学后的补习所在了。”

    林樟一边说着,就带着林川往祠堂北边的那座建筑走去。

    林氏一族曾经也是阔过的,据族谱记载,祖地在闽省。

    主族的几大嫡支于几百年间共出过一百多个秀才,五个举人,两个武举,二个进士。

    虽然都被历史所掩埋,但毕竟也是辉煌过的。

    尤其在一百五十多年前,因为这一支出了进士,当时可谓风光无两,然…后面可以用福祸难料,人生无常作总结。

    听说,闽地那边,林氏一族陆陆续续又出了几个生意能人,翻修过几次主宗祠堂。

    如今,分宗之下,近百年未有联系,不知道那边情况如何!

    这一支的长房族长,是个爱折腾的男人。

    三十年前迁移走祠堂,现时又迁移回头,他不仅迁移了,还又重新修缮了祠堂。

    连带着在祠堂的一上一下还修建了两座三合院式的二层“道地建筑”。

    上道地被称为“明宗道地”,是配合祠堂,展现林氏一族过往成就用的。

    也说,以后当作林氏一族分支寻踪到来时的下榻住所。

    平时县里有贵客到来,也都被安排在那里,相当于林氏一族的招待所。

    下道地被称为“重祀道地”,以前也是小小族学所在,三十年前因为长房迁移到县城而荒废着。

    此次族里为了重建茶山镇林氏族学,也将它修缮一番,重新用作族里小童用功的书堂。

    林川在两位族兄的带领下参观了一下刚刚修缮一新的族学书堂,发现里面的三个大房间,采光相当不错,适合读书写字。

    甚至连双排铁锅的大灶房都有三组。这是准备干多大事啊!

    “你觉得怎么样,这学堂修得还不错吧。”林文一脸骄傲自豪。

    “爷爷他们都已经商量好了,以后凡是在学堂学习的孩子,中午都能在学堂用餐!由族里承担!”

    林川听完后点点头,赞同道:“一族之兴衰荣枯,在于家风,人心思齐,在于子孙后代是否成才。

    而祠堂作为一族根之所在,将学堂设在此处,同时承担孩童的午餐,确实是非常恰当的举措。”

    “哈哈哈,是吧。”

    林文大笑着,突然朝林川拱手道:“小川乃小三元,学识在我与志才之上,往后若得空,不妨多到此处走走。”

    所谓多到此处走走,少不了要为族里的蒙童答疑解惑。

    林川笑着点头,并不拒绝。受家族庇佑,自然要回报家族。

    作为林氏族人,那么在力所能及的地方给予家族一些回馈,自是无法推却的义务。

    况且,在古代,宗族是人的根基,血脉由来,脱离不了。

    既然生在这个时代,有能力了便让宗族越来越好!

    大家能够平平安安的生活在这里,每个族人无形中都有贡献。

    族中壮男的存在,无形中对林川都起到了保护作用。

    哪怕将来他真的发达了,家族这边也是他最坚实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