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缘逢一三七 » 笫一百零六章 清华数学

笫一百零六章 清华数学

    新场县清华书局的编纂人员,数量不多,大概十几个的样子,都是些四五十岁的文人。

    事实上他们早已断了科举的念想,投身在清华书局编纂部,已经是半文半匠的状态。

    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听门道,随着九爷将林川的构想一说,这些正值壮年的编纂者们顿时有种拨开云雾见青天之感。

    一直以来萦绕在他们心头若隐若现的想法,一下子变得清晰了起来。

    一开始只是一个两个人大胆与九爷探讨,很快整个编纂部十几个编纂,全都围了过来。

    他们不断向九爷打听如何操作期刊的问题。

    而九爷也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作为与期刊打了五年交道的研究者,再根据林川的一番建议,一套成熟的期刊发布流程出来了。

    “好好好,这《清华月刊》和《清华民报》当大改!”

    “是极,天下之治,有因有革,期于趋时适治而已。”

    “论史、明算,还有医、农、工,此类都该有版。”

    “先以利诱之,待水到渠成,则刊物自有拥趸,那再以内容诱之。”

    “这是大改啊,不过九爷改得好!”

    十几个编纂兴奋地说着,很快就坐下来将改革的各项条款一一写出来。再斟酌是否有不足。

    此时负责整个清华书局的九爷正在此地公干,因而这些建议和措施完善后,由他拍板施行。

    看着不断忙碌起来的编纂们,陈九爷反倒没什么事做了。

    他笑着看向送了人已回来听吩咐的陈掌柜。

    陈掌柜也是一笑,伸手做了一个请的动作,就将他请回了自己的办公之处。

    “请!”陈九爷笑如春风,与仆从开起玩笑。

    大概是寻到人,了了一桩紧要差事,他的步履也是十分轻快。

    “爷,术业有专攻,今日请林秀才过来,想必爷已经看清他了。后续如何,请爷明示!”

    “林秀才乃是父皇要寻找的人才,我已呈上了密奏,后续如何,咱得等父皇旨意。”

    陈掌柜点头:“爷,这几年明算的修编仍旧不合皇上之意…

    而爷既然十分看好未来几年明算书籍的销量,何不试试让林秀才编纂明算一书?”

    九爷听了若有所思:“让爷想一想吧,不必急着做决定!”

    主仆刚进房间,陈掌柜便开门见山地建议道。

    “陈掌柜,林秀才虽有才学,然,年纪与资历浅,恐难服人!”

    “唉…”陈掌柜忍不住叹气。

    旁边跟随的小厮看了看九爷和陈掌柜,欲言又止。

    陈九爷瞥见了,看着小厮道:“顺子,你那是什么表情,有甚说的,直言便是!

    跟着爷这么多年了,爷是那不让人说话的主子?”

    “嘿嘿~”顺子讪讪一笑,便大胆地直言:“回爷,皇上不是教导过,‘有志不在年高’,让几位爷记着定要‘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嘛!”

    “林秀才恰好符合‘有志不在年高’这点,爷正可‘不拘一格降人才’。

    以奴才这双拙眼看,林秀才乃真秀才。”

    “他已入皇上之眼,皇上既然派爷出来寻人,咱正可结交一二,于将来也无甚坏处。”

    陈九爷边听边点头,父皇曾教过,人,各有其才,各有用处,就看上位者如何用。

    而当皇帝,最重要的能力,便是识人,用人。

    想到这里,陈九爷看着自己信任的二个门人,开门见山道:“爷是相信林秀才之能。

    没有能力,他的想法也不能让编纂部的十几个编纂激动!

    而且,爷是亲眼看过他童子三试的答卷,他的明算造诣完全可以胜过清华书局的整个编纂部。

    然,他入了父皇的眼,爷可不能跟父皇抢人!”

    陈掌柜思索道:“爷虽言之有理,然…皇上用他,至少也得是五年之后的事情。”

    “他这于考科举的五年,爷可以用用他嘛!

    修或编明算类的书,他肯定胜任。成了,爷与他皆有功。

    不成,也无甚坏处。只耽误他一些时间罢了!”

    顺子也附合:“爷,奴才也认可陈掌柜的建议!”

    “爷让他尽力即可,书局这边竭诚相待,给予他最优厚的待遇。奴才相信他也缺银子。”

    陈九爷细细思量过后,便拍板决定,让林川编明算书。

    成了,合了父皇之意,自己有功,不成,不呈给父皇,也只不过耽误他一些时间,费爷一些笔墨纸砚罢了。

    翌日,中午。

    陈掌柜又到县学寻林川,将昨儿主仆三人商定的托口话说了。

    而林川,见陈掌柜的话已说到了这份上,也就不再推托。

    当然,他也不敢再推托。

    他虽然是一个秀才,父亲是千户,然在上位者眼里,也是蝼蚁。

    “既然陈掌柜这么说了,九爷信任小子,再推托就显得小子不知好歹了。”

    林川笑着抱了抱拳:“编书一事小子倒是愿意,只是在下还有疑问,学子编书,这是否与朝廷法度有悖?”

    随便出书,是不是违法,林川必须弄清楚。不然吃了官司可不是闹着玩的。

    前朝开国皇帝曾有诰令,天下各级学院学子,除不得参政外,同样也不得随便出书立传。

    “不违背、不违背!”

    陈掌柜笑着道:“本朝太祖皇帝虽也严令生员出书立传,但所涉范围是四书五经等经典之作。

    太祖认为,生员还在求学问索阶段,所学必然有所欠缺,故不允许妄自尊大,肆意解读先贤学说。”

    这是怕生员曲解先贤本意,整出一些歪理邪说,也是怕他们借学说聚众结党闹事。

    “但医、农、工是例外的,但凡有人在此有所长,朝廷都是鼓励出书传道的。”

    这就是本朝太祖皇帝的实用主义了,他打心底里是看不起迂腐的文人,认为文人只要按部就班跟着他行事就可以了。

    相反,对民间医者、农者、工者、甚至商者都十分关注。

    这些涉及天下百姓的衣食住行,生命健康,他的权位功德。

    他那是非常鼓励有一技之长的人开宗布道的。

    本朝太祖比之前朝太祖不遑多让,也巴不得天下所有百姓都会种地织布、都会医术。

    林川听完陈掌柜的述说后,也想了想前朝和本朝的律法,遂放下心来。

    只要不违反朝廷规定就好,当即不再推辞了。

    不就是编数学相关的书嘛,他满腹的“经论”,就等着抄写出来编成书呢。

    别人穿越写小说,玩弄笔墨附庸风雅,赚的是“俗流”的钱。

    而他编出“数学书”,虽然还是逃不出“出书”这一框架,但却是大大的高雅。

    且,林川自认,他的行为,是真正意义上的曲线救国!

    于公,他前番的出刊主意,此番的出明算书,无形中肯定帮助推广了大清朝在数学以及其他科技方面的发展。

    毕竟此时远在万里之外,西方世界已经开启了攀登科技树的大进程,若东方不再奋起发力,恐怕二百年后的落后又不可避免的上演。

    虽然那时已经没有他林川这个前人什么事了,但作为华夏人,他实在不愿意看到这种情况发生。

    所以,没有清华书局的邀约,过三五年,他也是要出数学书的。

    当昨日听说清华书局已经有了类似科技的刊物后,林川觉得只要稍加推动一下,没准就能改变历史的大进程。

    当然,他也是有私心的,如果能推动这类月刊的发展,那他的明算书是不是也会增加阅读购买者?

    那显然会的!

    接下来,陈掌柜又提供了两种报酬支付形式,供林川选择。

    一种是买断,具体价位由林川提供初稿后,经编纂部的资深编纂审阅方才定价。

    当然,清华书局这边会先给一个“五十两”的保底价格。

    即便林川写的书一团糟,最后达不到出版的要求,书局也会依照承诺给他五十两作为润笔。

    不看僧面看佛面。

    只是这样,到时林川的脸面怕是挂不住了。

    第二种支付形式,则是分成。

    即每卖出一本,书局都将支付林川一定费用,一番商议后,陈掌柜代表清华书局给出的比例为三十抽一。

    也就是书局承担书籍的刊印、运输、售卖等支出,每卖出一本书,林川都可以从中抽取3.3%作为稿费。

    这个比例不算高,但胜在细水长流。而且书局方面在这本书的全过程当中承担了相当大的费用。

    这种方式,林川也能接受。

    并且和第一种方式一样,书局也会支付“五十两”作为润笔。

    其实也就是说,无论选择哪种方式,林川都将瞬间入账五十两。

    面对这大大的善意,让林川无法拒绝。不愿拒绝。

    他原本的计划是,自己有钱以后,自费出数学,医学一类的书。

    若是再有时间,前世初中高中的生物化也默写出来,作为种子留在这个时空。

    所以,林川在估计这个时空的皇室有穿越者之后,依旧在科举时大胆露出自己的痕迹。

    就是希望这个时空不要如另一个时空那般,经历二百多年后的那场劫难。

    经过思量,最终,林川选择了第二种支付方式,他相信以他的能力以及清华书局的运作,他的明算书肯定能有一个好销量。

    赚了钱,他会继续出其他方面的理论、应用科技书籍。

    这个时空,理科方面的基础书籍依旧用的古代版,林川估计那个穿越者前辈是文科生,数学渣。

    他希望在“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的作用下,黔州省这一地区是明算一类书的销售旺地。

    就连书名他都已经起好了,就叫《清华数学》。

    以此拍拍马屁,凭吊过去,纪念先贤。

    毕竟,他是站在先贤们的肩膀上编出书的。

    就算人人都说他讪媚,林川也决定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