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缘逢一三七 » 第一百五十一章 考前

第一百五十一章 考前

    在乡试之前的三个月,县学里就通知参加秋闱的考生不用来学宫了,可以在家里自行复习。

    有些要回原籍考试的考生也可以早些赶路回家备考。

    林川之前顺利通过了科考,并不负众望的获得第一等一第一名,同样获得第一等的还有老少二位曾秀才和陈有良等。

    这一年,陈有良和小曾秀才,秃秀才跟林川还是不大对付,不过是他们单方面的对林川有妒意。

    有妒意归有妒意,也不妨碍他们请教林川问题,占林川师父王山长寄过来的资料便宜。

    不得不说,这三人不仅仅是脸皮比较厚,而且确实勤奋,在林川这些同窗面前也是不耻下问。

    就拿骑射技术来说,陈有良居然还能拉下面子去向元沐阳兄弟俩请教,他们互相顶杠不是一二回。

    好几次,林川见元沐阳看着去向他请教的陈有良都是一副不可思议的表情。

    由此可见,元沐阳的见识还是太少了。

    生活中,可是有不少这种一边在嫉妒人,一边去占便宜的人了。

    这种又当又立的人,让老油条林川都不得不佩服。

    二世为人的他,都没有修炼到那种境界。

    甲班的学生基本上通过了今年的科考,令人意外的是秃秀才,他平时成绩还算可以,故而傲气。

    但这次,他却挂在了第二等的末尾,差点失去参加乡试的资格。

    林逑和林江都没有通过科考,只能继续留在县学读书。

    林川和林潭科考完获得乡试的资格后,就一起结伴回了黔州省府的林家,开始专心致志准备乡试。

    也通过了科老的林大伯不舍得离家离幼子太长时间,准备临近乡试之时才到省城。

    林川和林潭兄弟俩同住一个小院子,方便互相鼓励监督学习。

    林三柱吩咐段淑坤早早为县上的考生另准备了一个大些的院子。

    如果有考生找上门来,方便他们借住在林家。

    这就是此时代之人的纯朴,很讲究同乡之情。

    林小兵与之前一样,负责打探外面的消息。

    段淑坤这个当娘的,天天亲自下厨,为儿子、侄子准备营养餐,补养身体,照顾饮食起居。

    监督厨娘实验考试时所需的方便食物,准备驱蚊熏香,笔墨纸砚等等,还花银子买了常用中成药。

    她信不过林川这个毛头小子,又说医者不自医,请了个郎中等到十天一诊脉,而且预定了考试完时的看诊。

    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段淑坤为儿子侄子忙里忙外的,可把林川和林潭感动坏了。

    二人半点不敢偷懒,生怕辜负了段淑坤夫妻和几个家下仆人对他们的苦心付出。

    乡试是在布政司驻地的一省府城举行,黔州在林川的认知里就是前世的贵州。省城就是贵阳市。

    林川他们当初的院试也是在此参加的,至于为什么不是在真义府举行院试,他也不知道。

    当然,他思索过,大概是这个时空大清的科举还借鉴了一些唐朝的科举制度,同时又有明朝制度。

    官学分社学(蒙学、小学),县学、府学、州府学,相当于前世的普通中学和国家重点中学,师资力量不同。

    私学分为私孰,相当于蒙学、小学,而书院,相当于私人中学,学费比官学贵五成至一倍左右…

    私学的教员更多,文化程度更高,而且更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六艺八雅之类的都得学,还年年有一次去外地游学的项目。

    林川和林潭等考生对贡院不算陌生,这心理上感觉舒服一些。

    根据报名时发下来的考试规章制度表,与以往林达讲述过的秋闱相差不大。

    也已经确定了乡试要考三场,九天,至于考完出来后是否会虚弱得走不动路,得看个人体力。

    林川、林潭兄弟俩一日三餐有肉蛋疏菜和大米饭、灰面馒头吃,晚上还有一顿鸡蛋面宵夜…

    天天那么辛勤读书,锻炼身体的情况之下,都已经长胖了二斤。

    想让当娘的段淑坤不要准备宵夜,可依旧小孩子的话不顶用。

    段淑坤恨不得一天八顿的喂养儿子,让他成为健壮无比的考生,考完出来还能够精精神神的。

    黔州府因为马上要到来的乡试而热闹不已,那住宿的价格也是直线的上升。

    林大柱和县学的考生终于也结伴提前了三天到达省城。

    老少二个曾秀才因为和林家长房有姻亲关系,住进了林川家。

    陈有良和秃秀才也厚着脸皮住了进来,而袁驰却依旧与其他考生一起住的官驿。

    林川觉得袁驰这人,怎么说,是个不大喜欢欠人情的人。

    邀请了他住林家,他不愿意,林川便也不强求。

    朋友嘛,互相尊重很重要。

    林大伯和林潭住一间房,与林川一个小院。

    两个曾秀才和陈有良、秃秀才住在客院。林家也管他们吃,还派了李贵为他们四个跑腿。

    城里的官驿和私人客栈基本上是爆满,特别是靠近贡院附近的。

    人多了,事情多,还有各种小道消息更是满天飞,大部分都是关于这次黔州省乡试的主考官。

    毕竟,乡试题目可就出自主考官之手。

    林小兵探听回来的消息各种各样,有说这次的主考官是朝廷吏部郎中的!

    也有说是刑部的郎中的;还有说是大理寺少卿的;

    当然,还有神秘人说这次是主考官是礼部侍郎,张良。

    老曾秀才听到最后大吃一惊,“什么?你小子可别吓我,咱们这里可没被派过礼部侍郎,如果真是这个张良张成贤的话,那咱们可就惨了!”

    “有多惨?”林川显然也是竖着耳朵在听林小兵的报道,闻言,与几个小子,林大伯一起看向老曾。

    这个不是汉初三杰的张良他是没有听说过的。

    师父王山长讲过几个翰林官,可没讲起过礼部的张良。

    “这个礼部侍郎张良是前朝唯一一个连中六元的才子。

    有人说他的连中六元有水分,是因为他家世好,前朝又快到末年之时,科举不清明。

    因此,造就张良性格乖张。

    但是,不论传言怎么说,我认为他是有真才实学的,因为他的家世没有强大到六次考试,个个考官都捧着他,点他为首的地步。

    连中六元,足以见得他有多么厉害,就是官运也不错。

    他现在大概是四十五六岁,已经是礼部侍郎,正三品京官。

    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可是无数学子们向往的存在。

    正三品京官,更是无数官宦的一辈子的追求和达不到的高度。

    按理来说这样一个人来本省的乡试,大家应该高兴才是,而结果却恰恰相反。

    人家学识渊博,出题的难度相当高啊!

    听说上届乡试他是松江府的主考官,在那文风鼎盛,人才辈出,出了无数文人雅士的地域,举人的录取人数却是创造了历史最低。

    一般来说,像松江府每届举人的录取人数大约在一百二十至一百五十人之间;

    而上一届,他却只录取了八十九人,可想而知,他出题出的有多难了。

    且他还不将就,宁愿少取,也不降低标准!哪怕因此招来了无数恨,无数怨。

    因此,现在哪个省的学子都不想碰到张成贤作为主考官,毕竟大家可都不是可以连中六元的才子。

    可张侍郎作为礼部侍郎,年纪又不算老,耐得住奔波,总有一个省的学子要摊上他。

    唯一的解决方式就是等待人家升任尚书了,到了二品尚书那个位置,他就只可能当会试主考官。

    但看来,咱们的这届乡试肯定是不可能的。”

    林川边听老曾讲张侍郎的传奇人生,边仔细的回忆了一下上届松江直辖府的乡试题目,不得不说是真的很难。

    嗯,希望这次黔州省的秋闱主考官千万不要是这个张成贤。

    林川心下暗叹道,他倒是已经成贤了,自己可还是个考生。

    不过人嘛,总是越怕什么就越迎来什么!

    当乡试的主考官已然到达了黔州省府,带着同考官们一起住进了打扫得焕然一新的贡院之时,所有得了消息的考生和家长们脸上都有郁郁之色。

    主考官正是大家都闻之色变的张良张成贤张六元张侍郎。整个黔州城是听取哀叹声一片。

    要说这十天半月里,黔州城哪处最为火爆热闹,那自然是各大书局书铺。

    每次乡试的时候,那些六部郎中、翰林侍讲和礼部左右侍郎曾经作过的文章就会大火一把。

    林川听了林小兵讲述的许多热闹,有幸得了个靠谱的师父,寄过来许多翰林的文章;

    不幸的是,王山长师父大概认为张六元张大才子侍郎应该去的是江南、江浙、江西、湖省等文风鼎盛的省府。

    所以,王山长寄过来的文章册子中,没有张侍郎的。

    林川没读过张六元张大才子的策论类文章,读过的,只有他流传甚广的一首诗。

    而且,没有进过翰林的外祖,与张侍郎也无交集。

    听说书局书铺关于张侍郎的文章,这二天都卖疯了,二十两银子一册,不够卖。

    林川本想让林小兵去排队买一份的,结果,没轮到。只能算了。

    听说有些人已经开始拿今年黔州省的举人录取名额打起赌。

    以往本省乡试的录取人数基本上会在五六十人左右。

    今年显然并不乐观,竟然有人预估录取人数在三十人以下。

    虽然是有调侃的成分,但是无异于给参加乡试的学子心中蒙上了一层阴影。

    “大哥、小川、小潭,你们可别受小道消息的影响,不论是谁主考,乡试都会很难!

    录取多少名额,朝廷基本上是有分配好的。不会因为题目难易增加或者减少。”林三柱这么悄悄告诉林家的三个考生。

    “你们只管尽力考试,不用多理会外面的消息。我说的这些,你们也别出去讲。”

    “嗯,我们明白的!”林大柱回答,林川和林潭乖乖点头。

    “张侍郎即便是主考官,他也是听陛下的吩咐。题目难易,都有陛下的意思在。”成绩拔尖的,无论题目多难,都能考上。

    林三柱估计当今陛下有打压一下黔州省的意思。至于为什么,只有陛下才知道。

    反正,他分析过,陛下善于搞平衡,需要打压哪个省时,他就派张六元、户部陈侍郎和翰林院学士下去当哪三个省的秋闱主考官。

    这三个人都是学识渊博的状元郎,也都是保皇派,百分百听陛下吩咐的臣子。

    当然,他听来的许多消息是不便直接告诉小孩子的。

    现在唯一能够告诉兄长、儿子和侄子的,就是定心,稳住状态,尽力考试。

    林家的三个考生,林川和林大柱没咋受影响的。

    他们一个是自信,一个是预备好了顺其自然,搏一次秋闱,考上了是惊喜,考不上也正常。

    比较是有压力的是林潭,但压力也没有老曾秀才的压力大。

    老曾秀才基本上是等于放弃了挨贡来参加秋闱的。

    秋闱不中,至少有三年时间,学政不敢举荐他去国子监。

    不然,学政肯定会受人致疑。

    而林川估计,老曾秀才大概是年纪太大,最后搏一把,大概也不想受举荐去国子监。

    六十六岁,即便学政依挨贡的程序举荐,他千里迢迢上京,能不能安全抵达都不知道。

    参加科考,在本省,至少不用担心有水土不服这一点。

    “六元及第!”林川很向往,心里对张侍郎很是佩服。

    “在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中都是第一名。多少难得……”

    至于张侍郎题目出的为什么那么难,大概是天才与凡人的区别,可能人家压根不觉得出的题难啊!

    就像林川前世为同桌讲解数学题,他自己觉得简单得要死,一步一步讲得很详细…

    他以为同桌听懂了,结果她还是一头雾水,用迷茫的小眼神看着他,让人感到十分无奈。

    他只好放弃,终于知道有人就是缺少了学好数学的那根神筋。

    林川进了号舍,检查完当考桌和凳子,床的木板都没有问题后,还在号舍旁边用以防火的水瓮里打了一点水进痰盂中。

    想着此时,元沐阳兄弟俩回到大概也已经进了松江府的贡院。

    不知道去边关的高亮,到达目的地没有,每个人都在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又想着林逑林江,他们兄弟之间又已开始分道而行了。

    林川也不知道兄弟中,谁会陪着他一路前行,他衷心希望林潭不要掉队,更希望林达能够一直在前引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