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缘逢一三七 » 第一百五十三章 第一场(上)

第一百五十三章 第一场(上)

    乡试的题目由主考官进了贡院之后才亲书,再由房官誊抄。

    同考官们穿花衣补服将题纸送到内帘门,门外击云板,门内用梆声回应。

    门开后,监临、外提调、监试隔着门阈(门槛)相互作揖。

    而监试拿到考题后吩咐匠人印字印刷。完成后封门,不论主持乡试的各级官员,还是匠人们,暂时都不可以离开。

    待得乡试三场九天十夜结束之后,才允许离开贡院。

    此时,林川已经领到了试题卷和答题卷。

    正式的答题卷有红线横直格,每页十二行,每行二十五字。

    这是此大清,有幸有个疑似穿越者太祖的规定。

    书籍不再是如之前从右到左的竖着读,竖着写。

    除此之外,还配有空白的无格素纸七页,六页为草稿纸,第七页用于弥封。

    最后,草稿纸也是要一并收缴上去的。

    林川看了一眼试题,必答的时文六篇,四书三题,五经每经也是三题,根据本经选择做答。

    辅修的一经,可答可不答。

    第一题:四书义“有所不足,不敢不勉。”

    此题出自《中庸·第十三章》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余,不敢尽。

    可以解释为:

    平常的德行努力实践,平常的言谈尽量谨慎;

    德行的实践有不足的地方,不敢不勉励自己努力;言谈却不敢放肆而无所顾忌。

    万世之师孔圣人提倡的君子之道有四:孝、忠、悌、信。

    本朝的太祖皇帝颠倒了一下次序,《太祖训言》中,君子之道是为:忠、孝、悌、信。

    不论,忠在孝前,还是孝在忠前,君子之道大体不变。

    孔子名满天下亦认为自己并未做到完美君子,日常言行中时时反省,鞭策自己一直努力。

    而其他人就更应该认识到自己之不足。

    即使在日常生活中都要谨言慎行,是为修君子之道。

    而且,修德行需勤勉,务必长期坚持,不可松懈。

    知行合一,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慥慥尔。

    言为心声,以责人之心责己。

    敏于行而慎于言,以己之言,顾己之行,君子胡不慥慥尔,不敢不勉。

    林川研墨之时由此及彼的想了许多论点,最后理清思路,墨浓时则提笔在草稿纸上写到:

    “庸德自勉,则不见其不足也。不足而不免,终安于不足也……庸德之内,孜孜不倦,有所不足,正其勉之心……言之有余,不敢尽;谨小慎微,廉隅砥砺……

    第一道题回答完毕,林川望向第二题。

    “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

    此题出自《大学》,意思是只有仁德的人才能够真正的做到爱人和恶人。

    只有内心有大爱,心系苍生,大公无私,那么他爱人也好,恶人也好,好恶都能得其正。

    唯仁人,无爱无恶,亦唯仁人,能爱能恶。真正的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

    总而言之,为人得公正地评价自己和别人。

    儒家在讲“仁”的时候,并非局限于“爱人”的一面,也有“恶人”的一面。

    孔子认为,不仁之人多是心存私欲,并受此蒙蔽,他们眼中的善恶并非是真正的善恶。

    只有心怀仁德之人,才会不受私欲的影响,明辨是非善恶。

    也就是说,只要做到“仁”,就能公平公正地对他人做出评价,分辨善与恶。

    “仁”并不等同于一般的理,但其又在情理之中。

    判断是非考人心,是情感和理性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标准就会随着人的内心变化而不同。

    所谓“仁”,是合乎规律的天道,是没有偏私之心的理智,所以,仁者心正,能够站在客观立场上看待人和事。

    如果怀着一颗仁德之心,对人对事就能做到公平公正,不偏不倚。

    唐贞观年间,太宗皇帝曾让王珪评价朝中大臣,王珪说:“孜孜奉国,知无不为,臣不如玄龄;

    兼资文武,出将入相,臣不如李靖;敷奏详明,出纳惟允,臣不如温彦博;

    处繁治剧,众务必举,臣不如戴胄;以诤谏为心,耻君不及尧舜,臣不如魏徵;

    至于激浊扬清,嫉恶好善,臣于数子,亦有微长。”

    太宗听了深以为然,这些被王珪评价的大臣,听后无不大为叹服,认为王珪的评价客观公正。

    王珪之所以能对诸君子做出如此评价,在于他心底无私。

    也正因为这一点,唐太宗重用他做谏官,并感慨地说:“王珪常居谏官,朕必永无过失。”

    孔子的观点提示我们,在对他人做出评价时,不能因为个体间的差异,或是自己的喜好而对他人做出有差别的待遇或评价。

    只有从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尽量不要将个人的感情色彩掺和进去,多从客观方面入手,才能做出准确评断。

    当然,若想做到这一点,大家还应从自身做起,内心要有着强烈的道德意识,以符合道义的标准待人接物,不能戴有色眼镜去看人。

    公正评价他人意义重大,有利于辨善恶,识美丑,弘扬正义和大道。

    表彰那些真正的善行,揭穿恶人的虚伪面纱,就是在培植人间正气,能够引导社会走上正确轨道。

    同时,公正评价别人也是一种处世智慧。

    假如我们能够对他人做出正确的评价,别人就会认为我们公正,就会信任我们。

    可是,若是我们对善行给以恶评,不但会伤害别人和社会,还会遭到他人反感或反击,不利于我们的事业。

    若我们故意把坏的说成好的,将一些非常明显的缺陷当成优点进行赞扬,很可能会被别人当作阿谀奉承之辈,遭受无尽鄙异。

    第二题完了,接着看第三题,“德润身,心广体胖。”

    这题出自《礼记·大学》,原文是,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意思是,……道德可以修养身心,使人思想品德高尚;

    心胸宽广开朗则可以使得身心安适舒泰,所以有道德修养的君子一定要做心正意诚。

    这三题要求在三百字以上,结合自己的理解体会来着笔,主要考察考生们对四书五经的领悟。

    林川前面注重引经据典,后面还要体现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这才是文章的精髓和闪光点。

    定了草稿之后,又斟酌修改了一番,精炼之后在答题纸上誊写。

    等林川答完,已经到了正午时分,太阳不大,但气压低,让人感觉憋闷、潮热。

    林川出了一头细细密密的汗,感觉这是快下雨的天气。

    为了避免自己的手汗湿,弄脏卷子,他用棉布帕子擦脸擦净手。

    写完这一篇,林川停下笔,没有再誊写。

    中午又吃了一碗米糊,二个鸡蛋,才继续答题。

    感觉实在是闷热的不行,就拿了帕子沾着凉水擦脸擦颈子,也顾不得别的了,脱掉了外衣,只着里面的那件无袖单衣。

    他本来想着要是能忍着的话就忍一忍的,毕竟这个时代要求向君子看齐的读书人需要正衣冠。

    但是吧,在白天这个闷热的天气,空间又狭小,不透风,热出病来得不偿失。

    反正在号房里,不算失礼。再说,也不是他先脱衣的。

    谁也不认识谁的情况下,别人不怕,他也不怕。

    还有法不责众一说呢!

    对面号房的那个老兄,两条光胳膊,还坦胸,露出了半身白生生的肥肉都不怕丢丑。

    还嘟嘟囔囔的用里衣胡乱擦汗水,见到对面的林川也脱了外衣,居然露牙一笑,稳了稳心神,才又开始低头答题。

    监考的官员和小吏也从未见过这样的场景,以往就算再热也没有读书人光着身子考试…

    这考场中不仅一个,而是呼啦啦一群汉子都赤裸或半赤裸上身在那答题。

    这不禁惊动了主考官,礼部左侍郎张良,张六元。

    他年轻时就是一副极其洒脱张扬的性子,但也没干过脱衣考试的事情,虽然当时很想干。

    经过乱世,改朝换代,到了新朝,他张扬的性格已经收敛太多。

    才有之前如今受太祖和当今圣上所喜爱的张侍郎。

    虽说已经四十六岁了,可以自称老夫,但他骨子里的依旧还有三分桀骜。

    这次应陛下亲点,又通过竞争来当黔州省乡试的主考官,是他的恩师极力推荐,暗示着重留意一下上次院试的案首,名林川的学子。

    所以,自进场开始,他确定了谁是林川,就在偷偷观察。

    实在没想到,在这处于大山旯旮里的省城,还能遇到这么多有意思的学子。

    下了致远楼,走进考院,就见左右两排的考生都打着赤膊,更甚者还坦胸露~乳的,哼哧哼哧的埋头苦干。

    这里面,林川穿着无袖上衣,二条胳膊上的肌肉紧实有力,年纪才十四五岁,就特别引人瞩目了。

    张成贤问了巡考的小吏,知道是白胖秀才和林川前后紧跟着脱衣考试的,便走近想瞧瞧这个已经引起许多人注意的少年考生。

    林川隔壁的那个考生,余光扫到主考官靠近,瞬间整个身子都僵硬了一下,笔尖抖了抖,差点就污了答卷。

    毕竟刚开考,这个念圣旨的主考官,所有人都是瞧见认识了的。

    主考一路巡过,还有意志不坚地,居然写错了字,乡试是极其注重卷面的。

    若是有污渍,或者有涂改,成绩都会大打折扣,甚至可能被直接罢黜。

    张良到林川号舍门前站定了一会儿,林川感知到了人,也只是略抬头,平淡地看了他一眼…

    心里想了一下,这个左侍郎比较堪老,不像已有四十五六的人,便收回心思,低头继续写…

    这小子挺淡定,心境不错,自己看着他,他写字半点不乱。

    那笔字也颇有筋骨,能将考试专用的正楷写到如此地步,这是下了苦功夫练习的。

    的确有意思啊,值得观察!这是张良对林川的第一印象。

    等他慢慢的走远之后,很明显的,周围传来一阵呼气声,是几个考生长松了一口气。

    没有管这些动静,林川继续修改草稿,等精练完第三道题,已经是傍晚了。

    趁着气温降低了一点,人有了胃口,卖开水的过来了,赶紧开始冲米糊,泡腊肠吃。

    在相近的考生啃馒头,或者大饼时,就闻到一阵阵诱人的豆面和腊肠香味传了开来。

    稍远一些的可能不知道是谁,但是相邻的都知道是林川的号舍散发出来的香味。

    尤其是对边的白胖老兄,啃着馒头就着驴肉块,本来还算不错的方便食物。

    但是,当他看着林川呼噜呼噜地喝喷香的米糊,敲蛋壳,瞬间感觉自己手里的驴肉块它不香了。

    一天三顿的吃这个东西,林川有点厌,好在他能忍受。

    就着一个鸡蛋、三片腊肠,吃完了一大碗米糊,感觉胃里有物,不那么心慌,满足的擦了擦嘴…

    林川感觉到他人的目光,抬头就看到对面的白胖老兄一脸哀怨的看着自己。

    低头看了看自己胸前,并没有滴露糊糊,感觉没有什么不妥的,就没有多在意,将就早上的那碗洗手水洗了洗碗,又继续低头誊写。

    等把第三道四书义的题目誊写完,天已经不早了,官府发的蜡烛有限,而且熬夜做题,到明天肯定没有好状态。

    不如等今晚休息好了,明日再精神饱满的继续。

    跟林川一样心思的考生不少,都是早早入睡了。

    林川睡觉之前拖痰盂出来小解了一回。

    他今天刻意少喝水,这一天到晚上才二次。尿有些黄了。

    端着痰盂去西边的外墙处倒入大粪缸时,苦恼明早可能开大。

    心里忍不住暗叹:一切都是为了功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