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宇宙正传 » 0053 钟鸣鼎食

0053 钟鸣鼎食

    星文中还记有众多不同的乐舞名,如卜辞有云:

    丁丑卜,在从乐,子其叀舞戉,若。不用。

    子弜叀舞戉,于之若。用。多万有灾,引从乐。(《花东》206)

    “舞戉”,戉为斧钺类兵礼器,执钺而舞,当是武舞的一种。《礼记•乐记》:“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东汉郑氏注:“干,盾也,戚,斧也,武舞所执也。羽,翟羽也,旄,旄牛尾也,文舞所执。”从乐是祭歌名。“多万”是主事舞乐者“万”的群称。子舞戉,多万“引从乐”奏唱,是知武舞也有歌乐。武舞力量外露,或如“万舞”喝声顿促齐猛,或如“舞戉”手执盾钺,步态腾挪,都带有行仪习武的性质,其初可能与军事训练有关,在常规训练中有可能演变为各类套路式的武舞,其与尚武尚勇的社会习尚也是相关联的。

    下面祈雨卜辞中的几个词,也与乐舞名有关:

    己丑卜,舞羊,今夕从雨。于庚雨。

    己丑卜,舞[羊],庚从雨。允雨。(《合集》20975)

    戊申卜,扶,舞从乐,从[雨]。(《合集》20970)

    “舞羊”“舞从乐”,为两种不同的乐舞名,“舞羊”似指妆扮成羊或戴羊面具的祭舞,“舞从乐”,似指戴面具模仿某种蛇虫动物的化妆舞蹈。从乐

    商代乐舞有面具之用,此类的面具在各地不少商代遗址中时有发现。

    星文又有云:

    叀祖丁林从乐用,又正。(《合集》28209)

    今日乙从乐,亡雨。

    其从乐从乐,有大雨。

    于从乐,有大雨。

    于丧,大雨。(《合集》30031)

    用“林舞”祭祀先王祖丁的舞字写作从乐,象一舞者足踩双干,今日民间有妆扮古装而足踩高跷之舞,疑即此类舞。“从乐从乐”之从乐字从雨从舞,读如雩(yú),乃专指祈雨之舞。《礼记•月令》云:“大雩帝,用盛乐”,东汉郑玄注:“雩,吁嗟求雨之祭也。”从乐字从止,似为头戴双角面具的跣足舞,也可能是一种手持双角形舞具的跣足舞。从乐、丧,地名。谓在从乐或丧地举行“从乐从乐”的祈雨之祭。

    殷商青铜彝铭还有称作“九律带”的乐舞名,辞云:

    己酉,戍从乐从乐宜于召,置庸,带九律带。赏贝十朋,万从乐用宁祊宗彝。在九月,隹王十祀从乐日五,隹来东。(《戍从乐彝铭》,《集成》9894)

    从乐有置放、陈设之义,“从乐宜”是向先王陈设肉案之祭⑭。“召”即“召大庭”,星文中或称为“召庭”(《合集》37468),后两者乃召宫内殿前之有围墙圈起的露天大庭,此单称“召”,又记置庸钟而举行曼舞,则不在大庭里,应在召宫的殿堂内。出场人物有戍从乐、万从乐等,万从乐也是前述从事舞乐工作的“万”人之一。带字从蔡哲茂释⑮。带为编织物,《诗•曹风•鸤鸠》“淑人君子,其带伊丝”,东汉郑玄笺云:“其带伊丝,谓大带也,大带用素丝,有杂色饰焉。”“带九律带”,前一带字疑舞字误摹。“九律带”可能指一种有多重音乐伴奏且以钟乐为主旋律的宫庭文舞。《山海经•海外西经》有云:“大乐之野,夏后启于此儛九代。”清郝懿行云:“九代,疑乐名也。《竹书》云:‘夏帝启十年,帝巡狩,舞九韶于大穆之野。’《大荒西经》亦云:‘天穆之野,启始歌九招。’招即韶也,疑九代即九招矣。又《淮南子•齐俗训》云:‘夏后氏其乐夏籥九成。’疑九代本作九成,今本传写形近而讹也。”此铭舞“九律带”,可能类似“儛九代”,为宫庭乐舞,代者带也,郝氏疑“九代”为乐名,大体得之。九律揆奏,舞带曼扬。《史记•赵世家》云:“广乐九奏万舞,不类三代之乐,其声动人心。”“九律带”大概也如“九奏万舞”,有“其声动人心”之壮观场面。“隹王十祀从乐日五”的“五”当是“隹王十又五祀,从乐日”或“隹王十祀又五,从乐日”的漏字加补。“隹来东”指东伐夷方,以事系年,类似《小臣艅尊铭》“隹王来正夷方,隹王十祀又五,彡日”(《三代》11•34•1)。《戍从乐彝铭》记帝辛十五年九月在东伐夷方举行“从乐日”祀典期间的己酉日这一天,在召宫“从乐宜”的仪式中置镛钟,九律曼舞,以乐侑食,飨功行赏。

    殷商王朝的乐舞,每有其人负责教授。有一片卜辞云:

    丙戌……多万……入教,若。(《英藏》1999)

    “多万”是从事舞乐工作的“万”人之群称,他们有时兼做执教者,其身份相当于文献中所谓“乐师”。如《周礼•春官》云:“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而接受舞乐教学的则为贵族子弟,例如,星文有云:

    ……新庸至自夒,入学……(《合集》15665)

    丁卯卜,子其入学,若永。用。一二三

    丁卯卜,子其入学,若永。用。四五六(《花东》450)

    甲申,子其入羌,若永。用。(《花东》473)

    乙丑卜,子学。

    辛未,岁祖乙彘,子舞从乐。(《花东》丁亥,子其学从乐从乐。用。一(《花东》280)

    庚戌卜,子于辛亥从乐。子占曰:服卜。子尻。用。一二三(《花东》380)

    “入学”犹言就学。入有纳入、参与、进入之义⑯。“新庸至自夒,入学”,大意是卜问在镛钟奏新乐祭祀夒的场所就学。“子其入羌”与“子其入学”文例同属,广义的子是为贵族子弟,均对子就学而言,殆指学羌舞。

    上揭卜辞中涉及的舞名,还有从乐舞、从乐舞。从乐为族名,“舞从乐”指从乐人之舞。从乐,女巫兼教官。从乐,舞名,字象双人款摆而舞。BJ故宫博物院藏商代编磬有铭“夭余”⑰,夭指单人舞,大概舞时配以磬乐。“若永”,占卜用语。“若”有顺、祥、休善、嘉美、福佑义⑱。子学羌舞、从乐舞等,相当于文献说的散乐、四夷之舞乐。如《周礼•春官•旄人》有云:“掌教舞散乐,舞夷乐,凡四方之以舞仕者属焉”,东汉郑氏注:“散乐,野人为乐之善者……舞夷乐,四夷之乐,亦皆有声歌及舞。”《周礼•春官•鞮鞻氏》“掌四夷之乐与其歌声”,郑氏注:“王者必作四夷之乐,一天下也。”《礼记•明堂位》:“纳夷蛮之乐于大庙,言广鲁于天下也。”《白虎通德论•礼乐》:“兴四夷之乐,明徳广及之也。”东汉蔡邕《独断》卷上:“王者必作四夷之乐,以定天下之欢心,祭神明,和而歌之,以管乐为之声。”由此可见,商代舞乐教学具有广容性,并非是绝然排他的。

    殷商礼乐祭祀行事中歌舞和合,贵族所尚一般都是有器乐与音乐歌舞相配的,这在星文中所见颇多,再略举数例:

    庚午卜,叀从乐先舞。用。

    叀从乐舞。

    辛未卜,子其告舞。用。

    辛未卜,子弜告奏。不用。(《花东》293)

    己未卜,贞……奏、舞,至□用。(《合集》31024)

    庚午日卜问用女巫从乐舞还是从乐人先舞。辛未日“告舞”与“告奏”对贞。舞指舞蹈,奏指奏乐,有声有色,合成一气。再如:

    己卯卜,子用我从乐,若。弜屯从乐,用。永。舞商。

    屯从乐,从乐,不用。(《花东》130)

    ……雨,庸……舞……(《合集》12839)

    弜从乐

    庸、壴其眔熹、壴,从乐。(《合集》31017)

    弜飨[于]庭,从乐从乐升。⑲

    其乍豐,又正,王受又。

    弜乍豐。(《合集》31045+31180;《蔡缀》66)

    上举辞例,“弜屯”与“屯”对贞,用乐器

    与“舞商”并提;祈雨之祭中奏镛钟与歌舞相伴;甚者,大享献之祭,镛钟配鼓乐,熹鼓合奏,在庭中解析牲体,列案俎以荐,设宴飨礼,敲奏玉饰大鼓,皆谐器乐、歌、舞为一体。

    《周礼•春官•大司乐》云:“以六律、六同、五声、八音、六舞大合乐,以致鬼神示,以和邦国,以谐万民,以安宾客,以说远人,以作动物。”星文中的礼乐祭祀行事中通常以器乐、歌、舞贯穿其间,也已开启“大合乐”之先河。

    从乐,宋人画中钟鸣鼎食的“大合乐”,要言之,殷商社会音乐歌舞甚盛,乐器品类众多,殷墟星文及石器刻铭中所见,不仅有一系列乐器名(见拙撰《商代乐器补说》),还有一批名为从乐、商、美、各、嘉、新、舊、戚、从乐的不同祭歌。舞蹈亦有其名,有称为“万舞”“舞戉”“林舞”“从乐从乐”“舞羊”“舞从乐”等等的武舞、文舞及化妆舞蹈。殷金文也有所谓“九律带”,可能指一种有多重音乐伴奏且以钟乐为主旋律的宫庭文舞。还有从乐舞、从乐舞、羌舞等散乐及夷乐。

    《淮南子•泰族训》云:“有喜乐之性,故有钟鼓莞弦之音。”乐舞在殷商贵族社会生活中十分兴盛,统治者礼乐序政,不同的乐舞用于不同的场合,要以体现威仪、谐和上下、养尊处优为其要质。星文中众多的祭歌名,不同形式的舞蹈,品类齐备的乐器,以及乐师多万和众多舞臣的专事分工,正反映了商代音乐、歌舞与器乐的发达状况,已开《周礼•春官•大司乐》所谓“大合乐”之滥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