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10001次 » 第十九章:记忆拼图(下一)

第十九章:记忆拼图(下一)

    看到贺蓝把“故事”讲得栩栩如生,孟梓淇在边上听得一愣一愣的,频频跟着点头表示感谢云云。

    “终于有一部拍赵充国的戏了。”越曲风显然对汉史以及赵充国本人有着深入研究。

    “赵充国在麒麟阁排名第四,段位很高,而且后世对他的评价也很高。”越曲风说,赵充国的军事思想不仅仅是对《孙子兵法》的灵活运用,更是一种创新和发展。比如,他在战争中广泛利用信息战、心理战甚至谍报战并对对手保持强大的军事压力,把平面战争进化成了立体战争,简直就是对敌军的“降维打击”。当时凶悍的匈奴军队把赵充国的军队称之为赵家军,可谓“谈赵色变”。而赵家军往往能以最小的伤亡代价获得战争的最终胜利。

    “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甚至可以说是不可思议。”越曲风说,赵充国爱兵如子,赏罚分明,在官兵中的威望极高,同时又极具政治智慧和胸襟,得以在朝中奸佞的屡次构陷中得以脱身。

    “贺总还记得当初我们逃课一起去听欧阳老师课的时候,老师说历史上对赵充国的一句经典评价吧?”越曲风和贺蓝异口同声:“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国之强大在于止战的能力而不是去发动战争解决问题。一个2000年前冷兵器时代的将军,居然具有如此先进的军事战略思想并且成功付诸实战,真是让人叹为观止!有时候我们开玩笑地说,赵充国是不是从现代社会穿越回西汉的?”越曲风说他对赵充国如何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能够不折不扣地执行自己的战略、战法更感兴趣。

    “你们都知道现代战争中的战法是依托先进的通信设备和其他辅助技术手段来完成的,那个时候根本没有这个条件如何来操作?”越曲风对自己的研究领域滔滔不绝,从建立战地指挥系统到那句著名的“百闻不如一见”,再到古稀之年挂帅出征平定匈奴和羌人的叛乱等等。孟梓淇和贺蓝根本插不上嘴但也听得津津有味。

    “越老师,我有个小问题。”在越曲风喝水的空当,孟梓淇插问道:“赵充国是不是有个儿子叫赵卬?”在得到越曲风的肯定后,孟梓淇接着问:“这个赵卬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没想是你会对这个人感兴趣。”越曲风说,赵卬可能是赵充国子女中最有成就的一个,他跟随父亲南征北战,立下很多战功,很年轻的时候已官至中郎将,本来前途光明,但后来被人构陷自尽于狱中。从现存的各类史料中,有关赵卬的介绍很少,甚至连他是哪一年出生的都没有详细记载。

    “不知道为什么,我倒是觉得赵卬这个人物有着一种近乎神秘的东西,当然这只是我自己的感受而已。”越曲风的话让孟梓淇陷入深思。

    “刚才听您说,赵充国是三朝元老,汉武帝、汉昭帝时期名将闪耀多多少少掩盖了他的光芒,直到汉宣帝时年近古稀的赵充国才一飞冲天,一举奠定了他的历史地位进入麒麟阁成为一代名将是这样吧?越老师?”

    “你总结得很到位,孟老师。”越曲风夸赞道。

    “您刚才说赵卬是个具有神秘感的人物,其实我也有同感。”孟梓淇的话成功地引起了越曲风的兴趣,他说:“你说说看。”

    “或许,这个赵卬才是真正的幕后推手。”孟梓淇的话一出口,越曲风和贺蓝就惊掉了下巴。

    公元前88年,赵充国正在自家院子里焦急地踱步,自己续弦的夫人孙氏眼看就要临盆了。赵充国一生戎马常年征战于西域,与家人聚少离多,虽然官高权重但子嗣并不算旺盛。赵充国与结发妻子生有一女一儿,大女儿早已出嫁,小儿子年幼时染风寒病早夭,妻子受到丧子打击一病不起落下隐疾,虽然常年吃斋礼佛,但未到中年就撒手人寰。结发妻临终前拉着赵充国叮嘱他一定要续弦为赵家续香火。赵充国埋葬亡妻擦干眼泪后又远赴沙场。这一仗断断续续地又打了五六年,总算把匈奴打趴了,回到长安的赵充国已经胡子一大把,他看着偌大的庭院形单影只,赵家后继无人,才动起了续弦的心思。

    赵充国虽已年逾50,但身体素质一流,又是辅佐汉宣帝登基的重臣,屡立战功,薪水自然也不错,于是,老赵这“一单”居然成了婚姻市场抢手货,不过,赵充国已心有所属。在西域战死的副将曾将女儿托孤于他,他也含泪答应。回到长安城的赵充国果然说话算话,拎着礼盒果品揣着抚恤金来到孙府慰问。偏偏这位孙家小姐姐20出头模样出众,知书达理识文断字不说,还为战死沙场的老爹已守孝三年,老赵怎能不心动。赵充国一夜没睡,终于说服自己把“托孤”和“托付终生”画上等号。三天后就让媒人上门提亲,没想到人家小姐姐痛快地答应了。于是一切都变得顺理成章,老赵找了个黄道吉日把孙家小姐姐迎娶进门变成了赵夫人,二人伉俪情深。第二年,伴随一声高亢的婴儿啼哭,赵家有后了。经历过中年丧子、见惯了战场杀戮的赵充国喜极而泣。

    赵充国给儿子取名赵卬,在家中昵称为子卬。这卬通“仰”,有万人景仰的含义,可见父母对他的期许。赵子卬自幼聪慧过人,别家小儿正撒尿和泥的时候,他已经吟诗作赋,长到八九岁的时候,显然受到父亲的影响,经常出入军营的赵子卬居然将收集起来的兽骨染成红色和蓝色比作“红军”和“蓝军”,和父亲纸上谈兵和作兵棋推演,不仅在对弈中时有胜出还偶出惊人之语、警世之言。更令人称奇的是,赵子卬还文武俱通,从小跟随军士们舞刀弄棒、骑马射箭样样精通。赵子卬的事甚至惊动了皇上,汉宣帝是位“布衣”皇帝,比较亲民,时常到外面走一走转一转,可以说是看着赵子卬长大的。

    在赵子卬十五六岁的时候,看着玉树临风般的赵子卬,汉宣帝甚至当着赵家父子的面流露出想将赵子卬收为义子的想法。赵家父子双双跪倒,还没等赵充国开口,赵子卬抢先说道:“草民素闻有一药理圣书中将配药之主称之为“君臣佐使”,主治称君,辅治曰臣,相辅相成方能医百病耳!”汉宣帝何等机敏之人,闻听此言长叹一声说:“汉室之幸,麒麟之才!”据说后来汉宣帝组“麒麟阁”正源于此。

    这十几年正是汉朝休养生息也是天下相对太平的岁月,赵充国也享受着人生中难得的天伦之乐。对赵家而言,这段时间还发生了一件大事:赵子卬订婚了。这要从前朝说起,由于奉行“怀柔”政策,前朝将公主远嫁西域,成了匈奴单于的夫人。单于的原配夫人病逝,留下的三个儿子中有两个在与汉军对垒中阵亡,小儿子名为呼延风。单于对你汉室公主尊宠至极,而公主的美丽和善良逐渐同化了单于,再加上这两口子又生了一个小公主名为呼衍紫,小公主美丽聪慧,让晚年的单于大喜过望,奉为掌上明珠一般,小公主在他头上拉屎都说是香的。

    “不能让女儿输在起跑线上。”呼衍紫的妈妈在她女儿的教育问题上丝毫不敢马虎,从小就接受正统汉文学、汉语言的教育。当年陪公主出塞的有数百人之众,其中就包括当时重点学校的老师。呼衍紫沐浴着草原的雨露和汉文化的滋养,集万千宠爱下健康成长,不仅精通汉学音律还擅长骑马射箭。16岁的呼衍紫已出落成草原上最美丽动人的一朵鲜花。“人们走过她的帐房,都要回头留恋地张望。”王洛宾词曲的这首歌形容此时的呼衍紫再合适不过了。

    也就在这一年,赵子卬和呼衍紫相遇了。

    长安皇城内,几乎每年都要回长安家中过“暑假”的呼衍紫在静谧的庭院内憋得难受,她开始想念大草原的辽阔。于是,趁人不注意她溜到校练场,翻身上马,撒欢儿跑个痛快!

    骑马当然是不过瘾的,呼衍紫顺手拿了士兵的弓箭,纵马疾驰间回头望月正中靶心!

    “好箭法!”身后有人大声喝彩。呼衍紫勒过马头望去,不远处有一匹枣红色的高头大马正朝自己缓缓踱来,马上端坐一人星眉朗目,一身墨色戎装更显得高大威武。而此时的赵子卬也很意外,他没想到骑马射箭之人居然是一位陌生的妙龄女子,而“她”竟如此与众不同。

    “就是你了!”那一刻赵子卬心中万分确定,那个自己生命中等待的人终于出现了。那一年,赵子卬20岁,汉军中最年轻的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