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逆熵而生 » 第21章 助农基金

第21章 助农基金

    燕平大学返聘已经退休的人员做图书馆管理员十分常见,在工作日安排上晚班,从下午2点半工作到晚上9点半。平时就是在负责的借阅室里做借阅收发,打扫卫生,工作简单且清闲。

    艾媛也顺利地成为了附属小学一年级的小学生。

    在这座大学城里,宿舍、食堂、教室也就步行穿过几个操场的距离。所以,在别人家还在为孩子上学接送,为每天的伙食绞尽脑汁的时候,苗小翠已经能轻松应对了。

    她会每天早晨和艾媛一起走到小学校门口,然后绕道去菜市场买一些菜,回家做好一顿丰盛可口的午饭等艾媛回来。

    午睡后再将艾媛送回学校,自己就来到图书馆开始工作。下午放学,艾媛会先去食堂吃饭,然后背着小书包来到借阅室自习。等到下班之后,母女俩再一起回家。

    生活平淡而有规律地运行着。

    校园里那一张张青春洋溢的面庞,会让苗小翠不禁想起自信多变的波里查,想起严屹,想起往昔的自己,暗自感叹。如果自己也能在一个正常的家庭中长大,那么现在的自己也应该会像他们一样,坐在借阅室的某个角落,享受着窗外的暖阳,与自己的同学和导师关系融洽……

    一天,在安静的借阅室里,苗小翠正坐在工位上出神,一个捐款箱蓦地递到她面前。

    “老师,请为我们的豆农助一份力吧!”眼前的大男孩脖子上挎着一个大耳机,那不是之前在杨教授家遇见的那个大男孩吗?

    “你是……杨教授的孙子吗?”苗小翠脱口而出问道。

    “哦,是你呀。杨教授是我祖爷爷,我叫杨嘉琪,那天我的确见过你。”杨嘉琪也认出了苗小翠。

    “你们这是在做什么呢?”苗小翠好奇地问。

    “在募捐啊。米国实在太可恶了!自从我国加入WTO后,兑现了向米国开放大豆市场的承诺。自那之后米国以其碾压性的低价,向我国倾销大豆,在巨大的价差面前,豆农们种豆就是亏本,所以就不愿意种大豆了。而到了2003年,米国农业部突然发布声明,说他们旱灾导致大豆减产,于是全球大豆价格一夜暴涨,翻了一倍。开始我国豆企是拒绝接受如此高价的,用库存大豆强撑了大半年。到了2004年初,米国农业部又宣布不会对大豆增产,此消息一出,让大豆价又迅速暴涨,价格逼近原来的3倍。库存耗尽,豆企当时真的慌了,纷纷和米国粮商签署了巨额的大豆长期采购合同,那采购金额简直是一个天文数字啊!但是,在我国豆企全签下高价大豆采购合同之后,米国农业部突然发出公告,说之前的大豆库存数据统计有误,而且会大力鼓励大豆生产。还假惺惺地一边安抚民生,一边给予统计失职人员警告处罚。好啊,一这骚操作让大豆价格在短短一个多月时间从天价又跌回到起点。套傻了我国97%的豆企,如果不按合同采购,不仅刚支付的保证金没了,还要支付天价的违约金。但要是按合同采购,那只会亏得一塌糊涂,而且比付出的违约金还要多。权衡利弊之下,大量豆企只能选择违约。很快,米国的四大粮商就联手起诉我国豆企,要求向他们支付近500亿元人民币的赔款。如不支付,那就要断了我们的豆粮,并在WTO起诉我国。500亿元啊!那是多少国人的血汗钱,就这么被米国轻轻松松卷走了?豆农们2004年初4月份开始散种种豆,到了6月份离收获还有2个月,就得知自己种的大豆要亏得血本无归,如果把种了一半的大豆挖出来,因为农季已过,种不了其他作物,只会亏得更惨。不难想像,豆农面对着满地丰收的大豆,竟然欲哭无泪,那是何种悲哀啊!”

    这个事件其实在校园里激起了师生们的热烈讨论,所有听到这个故事的人都在为受害者也为自己的国家感到愤愤不平。

    大家都看得清楚,米国的粮商说自己只是个普通人,签合同办事没有干涉价格的能力,是无辜的。米国的农业部也说他是按规发布公告而已,合法合规,他们都是老实人和好人。无奈那些被坑害得倾家荡产的农民和企业只能哑巴吃黄莲,有苦也只能往肚子里咽。而背后就是有只无形的黑手,把所有老实人吃干抹净,还满嘴仁义。

    在表面看似文明的当今人类社会里,掠夺和欺压依然不停地在发生,只是他们的形式更为隐蔽罢了。

    “那现在豆价又要开始上涨了吗?”苗小翠问。

    “没错,前段时间米国又以遭灾、大豆减产为由,不断收窄大豆出口,推升大豆价格。我们一买他的大豆他就喊遭灾,可真够巧啊!同样的伎俩还想再来第二次?那是把我们当驴往死里宰吗?!所以我们不能坐视不管,必须团结起来,支持我们的豆农,让他们放心生产,保家卫国!”杨嘉琪义愤填膺地说。

    苗小翠看了看那募款箱还很空,从侧面可见,里面只铺了小半层散碎钱币。

    为了不打击眼前人的救国热情,她认真地在兜里翻找了一下,只凑出上午买菜找回的一些零钱,全都塞进了募款箱里。

    ……

    夜晚的校园也分外欢闹,下了课的学生们加入了丰富的课余活动,只有图书馆总是宁静淡泊之地。

    闭馆铃声响起,苗小翠开始收拾,然后待人都散尽,确认门锁好之后,才带着艾媛离开。

    刚走出借阅室,就看见走廊拐角处还聚着几个同学,苗小翠上前提醒道:“同学,该回去休息了,图书馆已经关门了。”

    凑近一看,杨嘉琪正和几个同学蹲在地上数零钱呢。

    “马上就好,这就走!”杨嘉琪匆匆忙忙地把钱塞进背包,拎起箱子,在几个同学的护送下往外走,眼神左顾右盼,好像生怕一出门就要被打劫似的。

    “嘿,你们这慌慌张张的是要去哪里?”苗小翠被眼前这一幕勾起了好奇,随即叫住他们。

    “老师,是您呀!我们正要把今天募到的捐款拿去存银行呢。”杨嘉琪解释道。

    “你们这样的确危险,不然我送你们一起去吧。”苗小翠主动提议。

    经过一番询问,苗小翠才弄清楚这个募捐是杨嘉琪私下找了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发起的活动,仅凭一腔热情,却没注意到那其中布满的雷和坑。

    “你是我祖爷爷的朋友,一定不是坏人,不然你也加入我们的救助行动吧!”杨嘉琪不但没拒绝,还发出了邀请。

    “好啊,不过我得知道你们这募集到的资金打算怎么使用呀。”苗小翠说。

    “我们打算用这些钱帮农民买种子买化肥,帮助农民扩产增收。如果大豆收获的时候价格太低,击穿成本的话,我们会高于市场价格收购农民手中的粮食,为农户兜底。然后把采购的粮食送到中央储备粮仓去。”杨嘉琪说。

    “要做到这些事情得筹集不少钱哦。你们现在收到多少捐款了呢?”苗小翠边走边问。

    “呵呵,今天也就筹到两百多元吧。”杨嘉琪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身边几个同学也尽力憋着笑,但那快绷不住的表情早就出卖了他们。

    “谁说二百块就不能救国?只是我们得换个方法。你们想不想试试?”苗小翠故意卖起关子来。

    “是什么方法?快说来听听。”杨嘉琪迫不及待地问。

    “这个嘛需要一系列的操作,一句两句可说不清楚,如果你们明天上午有空,就10点来找我吧。”苗小翠说。

    “没问题,咱们可说好咯,明天见!”杨嘉琪欣喜万分,存完钱便和几个同伴蹦蹦跳跳地回去了。

    晨光中的大学城里绿荫葱葱,空气中散发着淡淡的芬芳,学子们奔忙穿梭在各个教学楼宇间,各地的游客也纷纷慕名而来。只要走进这里,总能感觉到一股向上升腾的蓬勃朝气。

    苗小翠像往常一样从菜市回来后,在家里准备中午的饭菜。

    忽然,一阵有节奏的敲门声响起,开门一看,昨晚护送杨嘉琪存钱的那几个同学已经站在门口,有礼貌地向苗小翠问好:“老师早!”

    “你们快来搭把手,别把门堵着。”只见杨嘉琪提着几盆花草和一袋文具跑过来。

    “嘉琪你没毛病吧,送盆韭菜做什么?”一个女同学笑道。

    “你说你什么眼神啊,这是兰花,开花的时候可美了,别小瞧了人家。”杨嘉琪嘟着嘴回答,引来一阵欢笑。

    于是几个同学纷纷帮忙把他手上的东西一同搬进家里。

    “你这是……”苗小翠头一次被送礼,有些懵。

    “苗老师,给您带些绿植净化家里的空气,长春藤、长寿花、还有兰花都很好打理的。您要是懒得打理,我可以常来帮您看管,种不活就给您撤走,不用您操心。还有这些是给您孙女准备的文具,都是我以前小时候的私藏,现在长大了,也用不上,给您孙女用正好。”杨嘉琪几句话说得名正言顺,让收礼的人感觉不到一点儿心理负担。

    苗小翠心想:这家伙口才真不错,还会拿捏长辈,要是开了窍更是不得了,得千万让他走正道才行啊。

    “那真是太谢谢你了,我很喜欢,你们快进来坐吧。”苗小翠笑着把同学们迎进来,亲手把花摆到客厅向阳的窗台上,然后给大家倒上水,也给绿植浇了些淘米水润润土。

    同学们围着苗小翠坐在茶几旁,杨嘉琪有些按捺不住地问道:“苗老师,您昨天说有什么办法能让我们尽快筹到救粮款?快说来听听。”

    “先别着急,我还没和你的伙伴们认识呢,你们不打算自我介绍一下吗?”苗小翠说。

    “那我先来吧,我叫沈碧,是法学院大二学生,我的理想就是能惩恶扬善,维护公平正义。”刚刚笑杨嘉琪送韭菜的女生留着一头干练的齐耳短发,白衬衫牛仔裤,她最先发言。

    “我也是法学院的,和沈碧一个班,我叫孟思瑶。”坐在沈碧身边的一个女生,梳着麻花辫,戴着一副黑框眼镜,有些羞涩的说。

    “我叫孙志泽,是会计学院大三学生,主修会计专业。”一个男生接着说。只见他穿着胸前有口袋的牛仔外套,搭着休闲裤,脸上架着一副银框眼镜。

    “我叫刘正豪,学国际经贸专业,家里做点小生意,我吧就是想跟着琪哥见见世面,不想回去继承家业,呵呵。”一个打扮时尚,浑身名牌的男生,说起话来有些害羞,他最后一个鼓起勇气自我介绍道。

    看着他遮住前额红着脸的样子,又引来大家一阵笑声。

    杨嘉琪拍了拍刘正豪,好让他放松一些,然后说:“苗老师,咱们早就见过,就不用再介绍了吧,我现在是计算机科学专业大三学生。现在能说说您的高招了吗?我们都等不及了。”

    大家的目光都汇聚到了苗小翠身上,只见她拿出一份大学城的采购招标通知书放在桌上,说:“你们看看这个,能找到机会吗?”

    “这不是学校在计划采购一批观光代步车的通知书吗?”杨嘉琪拿起来仔细地阅读了一遍,几个同学也传阅了一遍,都摇着头,疑惑地看着苗小翠。

    “这和募捐有什么关系?”杨嘉琪问道。

    “这几天你们一共募集到多少钱?”苗小翠没有直接回答杨嘉琪,又抛出了新问题。

    “一共是596元4角1分”孙志泽从前衣口袋里拿出一个小本子,扶了扶鼻梁上的眼镜答道。

    “这都什么年头了,还有人用1分钱?”刘正豪惊道。

    “那一分钱估计是路边捡的,要是没有募捐,都不会有人想到捡起来丢进募捐箱。”孟思瑶跟着说。

    “还不到六百块,都不够给农民买两包肥料的钱呢。”沈碧苦笑道。

    “对呀,你们都分析过这背后的原因吗?”苗小翠接着问。

    “难道是我们宣传得不够?”杨嘉琪挠了挠后脑勺自言自语道。

    “并不是,这个事件在大学城里造成了不小的反响,不用去宣传大家都能理解。”苗小翠说。

    “那是因为学生都比较穷,财力有限,自己都喂不饱,能省吃俭用捐出些零钱已经很不错了。”沈碧说。

    “而且我们是个人组织发起的,很难获得大家信任。”孙志泽也提出见解。

    “光靠我们几张嘴,就算磨破嘴皮也难有进展。”孟思瑶小声地说。

    “看来大家都已经找到问题的症结了。所以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要先织一张能开源节流的网。”苗小翠说。

    “织网?”同学们异口同声。

    “没错!但是行动之前我们必须师出有名,得到校方、广大同学和社会大众的认可和支持,这样我们的‘网’才能铺得开,事情才能顺利进行,让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苗小翠说。

    “那我们该怎么做?”杨嘉琪问。

    “突破口就在这张采购通知单上。”苗小翠并没有把答案一股脑儿地全盘托出,她想抛砖引玉,引导同学们通过自主思考找到答案,也许他们的解决方案比预想的更精彩。

    “大学城要采购300辆电动观光代步车,那是花钱的事,难道要赚差价?吃回扣?苗老师,您就别逗我们了,我都快急死了。”杨嘉琪困惑地哀求道。

    “哈哈,按常规的思维这件事可轮不到我们,而且那样做也不能财源广进呀。我的建议是找到校长,告诉他这300辆代步车不用花学校的一分钱,我们就能帮置办了。”

    “不花钱能买车?”孙志泽压了压鼻梁上的眼镜,瞪圆了双眼惊奇道。

    其他同学也张大嘴巴,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