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姜齐往事 » 第八章 齐候 : 从中央到地方

第八章 齐候 : 从中央到地方

    面对新增加的广袤领土,周王朝决定采取分封制,即把全国分成若干个侯国。

    除了承认既成事实的侯国,周王朝新封的国君都不是外人,要么是姬姓亲族,要么是在灭商过程中的功臣。允许封侯世代承袭,并可在封国内分封卿、大夫。

    周武王分封的候国和商朝的方国有很大不同。商可以说是众多方国中最大的一个,其他的方国尊他为长兄。大家都是自由发展起来的,你最厉害,你就是天下共主。

    而周朝的候国要尊周为父,这些诸侯国,要么是周朝分封的,要么是原有的诸侯国被周朝承认的。

    所以,周朝对诸侯国的掌控要强。

    各诸侯必须听从周天子调遣,定期向天子纳贡、朝贺;天子对诸侯有赏罚予夺之权,对封国中分封卿、大夫也有权过问。

    毫无疑问,武王实行分封,目的在于“以藩屏周”,虽然后来诸候国尾大不掉,连周天子也不放在眼里,但相对于商朝那种原始小邦林立的现象来说,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上向前迈出了一大步,起到了巩固和加强全国统治、促进边远地区的开发的作用。

    西周的分封,类似于一种现代企业管理的“矩阵”结构,后来齐国灭莱、楚国向东南发展,晋国向北发展,秦朝霸西戎都是在这种结构下的意外收获。西周灭亡后东周又延续几百年也是得益于这种结构。

    在西周初期分封的大背景下,吕尚被封到了齐地。开启了新的人生历程。严格来说,吕尚现在虽然还姓姜,但不是吕氏了,应该是齐氏,吕尚应该被称为齐尚。

    至于吕尚为什么被封在齐地,《竹书纪年》给出了解释:“非鹰扬元勋,不足以弹压东方,故特封之营丘。”,把齐国分给吕尚,周王朝自然是有一番考虑,用吕尚来控制和继续征伐这个东夷势力强大的地区,是最合适的。

    吕尚带着自己的儿子们还有护卫军队,从镐京出发,往封地赶去。他们从关中平原过了黄河,又经过了洛阳盆地,进入了华北大平原,离目的地越来越近。

    因为长途跋涉,一行人十分疲惫,到了旅店一觉就睡到了自然醒。可见老虎也有打盹的时候。吕尚年纪大了,觉得革命已经成功,同志不虚努力了,懈怠了。

    早上起来吃早饭的时候,旅店老板对他说:“我听说时机难得而易失,这位客人睡得这么安逸,恐怕不是去封国就任吧!”

    这位老板的话,让太公感到了害怕。

    作为最核心的决策者之一,太公比谁都清楚,周天子的分封到底是怎么回事。有画饼的成分。

    周天子册封诸侯,很少把一块现成的属地交给诸侯去管理,很多时候所谓的封地都还被周边的异族、例如东夷、百越、西戎占领。

    天子对着即将上任的诸侯说,这块地是你的。看似划拉一大片地方,但实际上并没有事先在当地建立起稳固的、深入人心的统治。

    诸侯不但要自己出兵占领自己的封地,还要招募民众,开发这些“蛮荒之地”,周王分封出去的诸侯国和后世汉初晋初分封的诸侯国并不一样,汉初和晋初年的诸侯国,基本上都是从中央政府身上割掉的肉,是中央政府用真金白银堆起来的诸侯国。周初的诸侯国,是周天子给诸侯国君主的小猪仔,告诉他们想吃猪肉,就得把这些小猪仔养大,周王还温馨提示,注意,小猪仔的周围有狼。

    如果说汉初和晋初年的诸侯国是天下共主给粮食,那么周初的诸侯国就是给种子。顺便嘱咐几句,如何种庄稼。比如唐国分封时候,就嘱咐“启以夏政疆以戎索”

    总的来说,西周的封建与后世的政权割裂是完全不同的,这是一种在当时的生产力的条件下所做出的一种积极扩张的最好方式。

    至于能否把假大饼变成真大饼,还得看本事如何。虽然从周天子那取得了合法性,但当地的土著认认不认同,还得另说。

    实际上,只有豫北豫中地区的封地是实封,由武王几个年龄较长的弟弟担任国君;

    老姜的齐国,算不上实封。

    因为当时这些地方并不在周国的实际控制范围内,这样的操作大有“革命尚未成功,同志还需努力”的意味。

    吕尚的封国东边,就是高马大善使长弓的东夷人。他们中的一个分支建立了莱国。比吕尚的齐国历史还悠久,统治中心大概在今山东省昌乐、临朐县一带。东部可以到达今山东省龙口市的沿海地区。

    如果让莱国人反客为主,那么想夺下齐国,就要大费一番周折了。到时候搞不定,传了出去。“师尚父”的一世英名,就要毁在了区区莱夷手里了。

    有了紧迫感的吕尚快马加鞭,终于赶到了营丘,然后立刻布置防务。

    莱人几乎和吕尚前后脚到了营丘,剑拔弩张,形势危急。

    这是齐国的立国之战,每一个王朝每一个国家都有立国之战,能打赢,国家根基就稳固,打不赢,就成为了对方功劳簿上的一页,自己则消失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

    人生中经历过无数次大场面的吕尚何惧莱人,何况他还打过牧野之战那样的战略决战,面对莱军的进攻,吕尚镇定自若,指挥有方。

    齐军是跟随吕尚征战天下多年的老兵,与吕尚的配合天衣无缝。当时的莱夷强大,但和齐军不在一个数量级,齐军对莱军简直是降维打击。

    很快,这些莱夷就在齐军的反击下乱了方寸,被杀得丢盔弃甲、狼狈而回。本地人一看,从西边来的这帮人,刚刚来就把莱人打败了,真有本事。人心多归齐。这位后来吕尚父子安定发展齐国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这一战打出了姜齐六百多年的江山。

    站稳了脚跟,吕尚看了看自己的家底,实在说不上丰厚。首先,人稀少。周天子除了给了他必须的军事支持之外,并无额外的人口。相比于鲁国分得“殷民六族”、燕国也至少分到了两支殷贵族。后来的卫国分得“殷民七族”,唐国(晋国)分得:“怀姓九宗、职官五正”,姬姓诸侯中的大国,在分给一定范围的封疆和土著人民的同时,分得有殷贵族和某些方国的贵族以及世袭官职的贵族。所有这些被分配给大诸侯的旧贵族,不但有宗族组织,而且有附属的奴隶。例如分配给鲁国的殷民六族,“使帅其宗氏,辑其分族,将其类丑”,“类丑”即是奴隶。这样旧贵族整族带同奴隶从中原迁移到四方封国去,无疑会传播中原比较先进的农业技术,有利于这些地区进一步的开发。同时所封的姜姓齐国,虽是大国,却是“有分土,亡分民”,没有分得旧贵族。

    其次,地贫瘠。齐国都城临淄离渤海是相当近,营丘以北的滨海地带是冲积平原,地势低洼,形成了至今存在的滨海盐碱带。那时候还没有现在东营,更没有胜利油田。总而言之,齐国先天条件并不优越。想依靠土地和农业实现国家富强并不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