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苟在小说世界当配角 » 第十二章 商业实践第一课,市调

第十二章 商业实践第一课,市调

    市场调研对于经营一门生意来说,都是最前置的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

    许多人总想着自己也能创业干点什么门道,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往往失利,其原因就是一开始市调分析就极少,甚至干脆不做市调,全凭一腔热血和一时兴趣盲目行事。

    虽然方南拥有掌握小说全部内容‘未卜先知’的能力,对于当下尚北袜类市场的基本价格情况,以及渠道可以说已经提前在小本儿里做好了梳理和掌控。

    而市调这一步,单就练摊这桩生意来说,方南本来是可以完全省略的。

    无非就是直接领方南和渠道方实现对接,接下来就是进货卖货享受胜利果实的流程。

    但市调作为一项极为重要的前置商业步骤,方南依旧打算进行下去。

    因为这次练摊赚钱本身并非核心目的。

    对方南来说,让主角齐磊快速成长,领导剧情按原本的逻辑发展下去,才是自己目前认为在这个世界的首要目标。

    这场练摊更像是一场针对齐磊和唐奕,尤其是齐磊的商业演练。

    回家吃过晚饭后,方南就匆匆回了卧室。

    伏在案桌上,按前世经验思路开始整理起明天的市调表格来。

    董秀华透过门缝看了看里屋方南,见他奋笔疾书,以为他在努力学习。

    心说这孩子总算长大了,觉着这次没考好,跟这儿学习呢,既有些心疼,又有些欣慰。

    扭头正好看见丈夫方连山不知什么时候站在身后。

    “这下放心了吧。”

    “嗯。”

    ……

    第二天一早四点多。

    齐磊家。

    迷迷糊糊中,郭丽华听到家里有动静,还以为进了贼,连忙摇醒齐国君。

    两夫妻竖起耳朵,听见齐磊那屋一阵动静,接着是外院儿铁门打开的吱呀声。

    等郭丽华起身查看,发现是齐磊这孩子竟起了个大早,也不知干啥去了。

    “跟唐奕和方南俩孩子一块儿的,估计是去方南家了,接着睡吧。”

    齐国君从窗户看到外面几个鬼鬼祟祟熟悉的身影,便知道这仨小应该是之前约好了的。

    倒也不担心几个孩子出危险啥的。毕竟都是十五六的大小伙儿了,又走不远,这方圆几公里都是熟人,没啥可担心的。

    只是两夫妻没想到,平日最多两公里半径范围活动的仨,这回却偷偷跑去了一百公里外人生地不熟的省城。

    尚北火车站。

    方南手里捏着三张火车票,给齐磊和唐奕一人发了一张。

    虽然起个大清早几人脸上都有挂着几分没睡醒的困劲儿,但这趟瞒着家长的‘远行’似乎又增加了一分刺激的色彩,内心多少有些雀跃和期待,精神头儿这会儿看上去还不错。

    此次目的地是省城哈市。

    从县级市尚北到省城哈市要坐近三个多小时的绿皮硬座火车。

    这年代的绿皮火车自然没啥舒适性可言,破烂座椅硬得咯人骨头,空气里充斥着一股夹杂汗味儿、脚味儿、厕所味儿、霉味儿综合在一起的奇怪味道,车厢拥挤得很,耳朵里全是音噪。

    还好这老式火车可以开窗,头伸出窗外感受凉风,人才稍好受一些。

    这三个小时对习惯后世干净整洁的高铁、动车的方南来说可以说是一种煎熬。

    而另外两家伙虽然一开始也极度不适,但可能因为起得太早,这会儿都困得不行,一个趴桌上,一个靠着椅背都睡了过去。

    终于熬到出站,几人都是一阵腰酸背疼。

    唐奕揉着腰说:“再也不坐这玩意儿了,以后非把老唐那辆霸道打劫来当咱出行工具不可。”

    “你就扯犊子吧。老唐一抽腰带,你屁都不敢放一个,还打劫呢!”齐磊损道。

    “我打劫你!”唐奕冲齐磊就使出一招猴子偷桃。

    几人嘻嘻哈哈打打闹闹的出了站,就近找了家车站旁的早餐铺。

    火车上体力消耗得厉害,大肉包、豆腐脑可劲儿的造,几人吃了个肚子滚圆。

    方南见两人抚着肚皮都吃饱了,从随身挎包里掏出三个提前准备好的小本儿,给齐磊和唐奕一人发了一个。

    “这是?”齐磊好奇的接过小本儿。

    唐奕则赶紧打开看了眼,念出声道:“市场调研表?”

    “这是干嘛使的?”两商业小白同时问道。

    这表格上内容写着摊位,类别,材质、颜色、花式、价格……等,后面罗列有相应的选择项。

    这感觉就像学校考试做选择题似的。

    “这叫市场调研,是咱摆摊儿前的第一步,也是今天咱们来这儿一趟的重点工作。”

    方南接下来把要干的事儿事无巨细的耐心给两人讲了一遍。

    “等你们向摊主一样一样问明白后,在后面对应的内容上打上钩就行。”方南最后说道。

    “多大点儿事儿啊,放心吧,妥妥的。”

    唐奕和齐磊对这事毫无概念,也没太当回事儿,心说不就问人两句话打一勾的事儿么,简单。

    方南当然没指望这两孩子能一开始就能极专业的去判断信息真伪,分析数据背后的商业逻辑。

    之所以让他们参与市调这事中来,就俩目的。

    一来是让两人开始接触生意这个行当最基础的部分,学会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

    二来也通过这张表中反复调研产生一些记忆认知,潜移默化形成商业雏形的逻辑认知。

    看此刻两人明显是一副外出游玩儿心态,还完全没有产生出对待生意该有的态度和意识。

    市调这事儿哪儿会儿是他们此刻想象那么简单,光是一家家问几句话的功夫,就是个体力活。

    得让俩孩子吃吃苦,也知道做生意不是说跟家里一躺就能天上掉钱的事儿。

    “哪个,你俩谁知道奋斗路地下商城在哪儿?”方南突然问道。

    此次仨小的最终目的地就是哈市这个地下商城。

    老哈市和周边的人都知道,这地下商城就是指奋斗路地下,由人防工事改建的一处地下批发城。在九十年代昌盛了好些年,是周边县市进货的一处主要渠道。

    方南前世是三川人,对东北城市一点儿不熟悉,哈市更是从未来过,尽管知道这地下商城就是原著中齐磊进货的地方,可具体在哪儿却是两眼一抹黑,一无所知。

    齐磊和唐奕倒是每年都有不少跟爸妈进城的时候,但无非都是日常购物走亲戚啥的,两人也没去过批发市场。都摇头说没去过。

    方南无奈,只能自己张嘴问路。

    好在东北人热情,问路过程倒不曲折。

    从早餐店老板那儿就得知了详细路线,老板人还怪好勒,主动草画了路线图给标了要坐的公交线路,反复嘱托几孩子路上小心点,注意安全。

    仨人按老板在方南小本儿上画出的路线,顺利抵达了目的地。

    这会儿时间已经是上午九点半,陆陆续续有拖着编织袋,扛着货商家模样的人开始进进出出。

    一些赶早选货的客户也开始陆续进场溜达起来。

    方南领着两人,直直的进了这曾经造富一批哈市人的地下商场。

    一开始也不进店,只是顺着路挨个儿全部给大致逛了一圈儿。

    一边走,一边跟小本儿上勾勒出一个商家分布的简图。

    这地下商场的面积不小,光是逛上一圈儿也费了些时候,估摸下来也有上百个大小商户。

    等弄清地形,方南便将齐磊和唐奕召到一块儿。

    “你们俩先自个儿试试,就按着调研表上的内容,看看能不能把这头几家商户问明白。”方南指了指进口处那几家商户,对齐磊和唐奕说。

    “这有啥难的,等着看好吧。”唐奕信心满满,拿了小本儿就进了第一家店。

    而齐磊则看了几家店情况,选了一家女老板的店面,跟着也迈了进去。

    方南就在入口处,坐在楼梯坎等着两人。

    心里想着这两孩子到底谁会表现好一些呢?

    唐奕?

    性子大大咧咧,平日里也社牛不怵场,沟通上应该问题不大,但缺点是问事不一定能问道点上,容易把事扯偏,也缺乏耐心。

    石头?

    性子倒是比唐奕稳一些,脑瓜子也是有急智的,但平日里交际方面不算擅长,是属于那种他看的上你,才会和你进一步有交集,看不上你都懒得搭理的社交逻辑。

    这两兄弟最终孰优孰劣还真不好说。

    而实际结果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两人在第一家市调过程中都不约而同的受了挫折。

    唐奕是被人给扫出门来的,后面还跟着一拿扫帚驱赶发火的中年大叔:“小破孩儿,跟我这儿瞎捣什么蛋,滚滚滚!”

    见唐奕耸拉着头灰溜溜走了回来,方南问你这是干了啥啊,这家老板怎么这么大气性?

    唐奕说,这店老板指不定脑子有啥毛病。

    我不过就先把小本儿给他让他帮填一下表,结果半天不搭理我。

    我就又说,你这店又没生意,反正闲着就闲着,你给我填个表,要高兴了我就把你这些破玩意儿给包圆了。

    然后他就赶我出来了啊,这人真不会做生意,活该没客,晦气,我呸!

    方南听完顿时无语,都不知道说啥才好。

    社牛是真社牛,可这说话方式,算了,人还活着就好。

    说等着石头吧,看他那边儿结果咋样。

    两人杵这儿等齐磊这会儿,唐奕突然脑子转过弯儿来,看着方南问:“咋你啥也不干?”

    “我就是一号帮咱仨管账,背后出出主意的小虾米。你想这市调的事情多重要啊,说严重点,后面咱仨能不能挣钱,能不能解决零花钱自由,就全得看你俩发挥了。所以你们才是主角,得亲自上。”

    方南又说道。“而且在这件事儿上,我插手越少越好,石头做得越多,以后这钱拿到手里他就越不会觉得心里有别扭,明白了么?”

    “那我……”

    “你得给石头打个样儿啊,你可是执行总裁,位置越高,越得起表率作用!”

    “哦。那好像倒也是!”

    说了半晌,唐奕觉得自己好像懂了又好像没懂,总之似乎是被方南绕晕菜了。

    还有,啥叫打样儿?

    唐奕也不好意思再问,觉着要开口问了,自己这总裁就显得不稳重,不聪明了。

    齐磊出来的时间也最多不过六七分钟,不过持久力比唐奕强点儿。

    表格上倒是写了几样,但也没全乎,看样子似乎也没太问明白。

    一问情况,才说是里面老板忙着上货,自己跟人说是勤工俭学才跟自己说了几句。

    方南看着两生瓜蛋子,这结果其实也在预想当中。

    “现在知道市调这东西没那么简单了吧。”方南先是看着两人说了一句。

    两人苦着脸点了点头,有了挫折,自然没了一开始那种轻松游戏的心态。

    “没事儿,这才刚开始,有一个过程,不急,多几家店就好了。”方南跟着安慰了一句。

    接着又把如何和店主话术交际的法子给两人大致说了一遍。

    无非三个核心,嘴甜,脸皮厚,死缠烂打。

    看两人现在这状态,本计划让两人分开市调,现在临时就改为两人一同进店,自己则在后边儿扫尾。

    他们搞不定的时候,自己再瞅准时机上。

    这样安排,既能让他们渐渐配合出默契,又能避免进店有可能怯场的弊端。

    而自己扫尾的时候他们顺带观摩,也就起了一个模版的示范作用。

    于是仨小只就开始这么一家家挨个询问沟通,整个一圈儿下来,二三个小时就这么瞬间过去。

    齐磊和唐奕已累的浑身散架一般,腿都迈不动了。

    不过经过这么一次洗礼,两人明显成长迅速,也有了那么点儿正儿八经工作的样子了。

    后面第一家第二家依旧还是这样那样有些问题,方南主动示范了几次。

    然后到第三家四家的时候,基本两人自行完成,好了许多。

    到后面越来越顺,两人也开始会彼此有配合,互补的声东击西的问出点东西,方南几乎就是全程陪同,没再参与了。

    而在这漫长扫街的过程中,方南则关注重点着是看那些女老板经营的店面,尤其在其中一家店铺他驻足时间明显长一些,暗暗把店铺号记在小本儿上画了个圈儿。

    显然,这家店才是这次进货唯一的真实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