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海拉之星 » 第四十章:连打带骗

第四十章:连打带骗

    在烛龙撤出七川城一天后,凌舟便成功占领了七川城。

    但他也顾不上休整,只留下一部分人守城,其余大军再次开拔,急行军追击烛龙撤走的军队。

    从七川城到石双城距离一百多公里,凌舟率部众日夜兼程。烛龙前脚刚进石双城,凌舟就后脚跟了上来,并开始在城外扎营。

    凌舟的到来让石双城人心浮动,烛龙并不知道娄诏的事,只是惊讶于凌舟的举动。

    在他看来,对方率众劳师远袭,自己尚有一战之兵,只需要来日出城迎战,即可将云州军攻破。

    所以,在烛龙眼中,凌舟的举动毫无疑问是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所以才会迫不及待地准备收割下一次胜利。

    不过这样也好,这样也省得自己再派兵远征。直接将凌舟的军队在家门口歼灭,云州军的攻势必然土崩瓦解。

    回到城中后,获得喘息机会的烛龙大宴兵众,准备休息一晚明日出击,将凌舟击败,扭转自己一直以来的颓势。

    然而他并不知道的是,自己的内部早已分崩离析,人心背离。

    凌舟的急行军不但让烛龙感到困惑,更是让镇守石双城的娄诏感到极大的压力。

    对方的到来让他意识到,自己已经没有多少选择的时间了,必须尽快做出决定,到底是继续忠于烛龙,还是倒向凌舟一方。

    他思量再三,最后决定围杀烛龙和他所率精锐,为城外的凌舟献上投名状。

    于是,下定决心的娄诏拿出家中珍藏的珠宝和美酒,招待来到城中的烛龙和他的大军。

    同时,他秘密召集自己的心腹,让他们率兵把守各个交通要道,彻底切断烛龙可能外逃之路。

    北州军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烛龙也并不能完全控制所有的部曲。

    他一开始就打算放弃石双城,全面退守静江城,所以并没有在石双城部署太多的兵力。

    从七川城撤出的大军,大多在石双城休整一段时间后,就继续退往静江。这样的举动,摆明了是想消耗娄诏的部曲,延缓削弱凌舟的攻势。

    如果是以往,娄诏除了抱怨以外,也没别的法子。毕竟自己一家老小都在城中,大不了等凌舟到了就献城投降,无非是换个上司。

    但现在不一样的,既然凌舟已经大军压境,烛龙又待自己不仁,那也就不需要考虑太多了。

    城中的酒会从中午一直喝到深夜,烛龙和他的部将们全都喝得伶仃大醉。

    趁着他们无力防备之际,娄诏派兵接管了他们的战马和辎重,并以系红巾为标志,开始对城内的烛龙骑兵展开围杀。

    烛龙正在房中呼呼大睡,忽闻屋外喊杀声震天,顿时就酒醒了,慌忙起身。

    几名部将冲进房间里,架起他就准备跑。烛龙不明就里,忙问情况,这才得知太守娄诏叛变,顿时吓得冷汗直冒。

    此时城中已然大乱,他的几个部将只单单穿着甲胄,连裤子都来不及穿,看起来既狼狈又滑稽。

    几个人架着烛龙来到马厩,并扶他上马。随后一起杀开一条通路,奔向街道。

    此时大局已定,烛龙的绝大多数精锐,都在酒醉之余死在乱军之中,叛军到处搜捕烛龙的踪迹。

    几个人一边血战一边突围,烛龙到底也算是老玩家,和部将们靠着边打边捡装备的操作,凑了一身的装备和武器,这才勉强稳住局面。

    他们在城中不断遭到叛军截杀,几次奋死突围后,烛龙手下的部将只剩下了四个人。

    一行人反复寻找逃生之路,但每次都被叛军击退。折腾了三个多小时后,他们终于找到了一处防守相对薄弱的城门。

    部将们下马冲上塔楼,砍杀据守在此的叛军,在又损失两人的情况下成功赶走叛军,并打开了城门。

    见城门洞开,烛龙顾不得那么多了,狼狈地一边卸甲一边窜出,向静江方向逃窜。

    凌舟驻守在城外,但却并没有派兵游弋,截杀随时可能出城逃走的烛龙。

    因为在他看来,烛龙死不死都无所谓,只要他手底下那支精锐覆灭,自己的计谋就算成功。

    而且退一万步来说,就算烛龙侥幸逃回静江城,也不见得就一定是坏事。

    毕竟北州需要一个领头人,无论是开战也好,议和也罢。有一个领头人,总比地方郡守自立,自己挨个处理要轻松得多。

    整个夜晚,石双城内一直都喊杀声震天。第二天,娄诏遣使来向凌舟说明城中的情况,但却只字未提归附一事。

    凌舟敏锐地意识到,对方很有可能未成功截杀烛龙,所以担心自己不认可其归附。

    于是他派长史与使者长谈,表示没干掉烛龙没关系,只要能归附朝廷就好。

    使者把凌舟的话带进城内,但很快便石沉大海,两天都不见动静。

    于是凌舟让长史写了一封很长的信,一方面肯定了娄诏的举动是在为国锄奸,但另一方面也在威胁对方。既已失信于北州,又不肯归附朝廷,天下虽大,何处安身乎?

    接着,他命令大军列阵,摆出一副要攻城的姿态。

    在凌舟的一文一武双重刺激下,娄诏终于做出了回应,单骑献城投降。

    凌舟也不含糊,扣下他两个儿子作为人质后,便允许他继续统帅旧部镇守石双城。

    至此,凌舟的第一阶段攻势算是告一段落,顺利完成了预想的战略计划。

    烛龙从一开始的志得意满,到现在郁郁难平,如同惊弓之鸟一般。

    他连丢两座重镇,失去北州接近三分之一的领土。最重要的是,他的精锐骑兵在这场战争中损失殆尽,再无力与凌舟正面抗衡。

    于是双方再次进入冷战休整阶段,烛龙遣使诣京,痛斥自己的行径,表示一定会复尊朝廷。

    不仅如此,他还给夏蝶写了信,希望她能给个面子,调停自己和凌舟之间的矛盾。

    之所以会写信给夏蝶,主要是因为他和凌舟,名义上都是夏蝶的属下,都受夏蝶节制。

    看到烛龙来信,夏蝶倒是保持着一如既往的纯粹。当即写信给凌舟,希望他能看在彼此都是同僚的份上,不要继续攻打烛龙。

    凌舟猜都能猜到夏蝶的反应,所以对于她的来信没有什么反应,一直赖在石双城不肯走。

    但让他有些生气的是,朝廷居然也来搅浑水,想让双方罢兵言和。

    明明烛龙才是反贼,被他们这么一折腾,反倒是自己成了坏人,这让凌舟非常不爽。

    既然要玩政治,那自己也索性奉陪到底。

    于是他又让长史写了一封长长的信上表朝廷,举报烛龙的一系列不法行径。

    烛龙本来就是事实上的反贼,黑料一抓一大把。凌舟的长史写了长长的一封信,列举了烛龙的十大罪状,要求朝廷予以严惩。

    除此之外,凌舟还命人携带金帛前往京城,去跟御史台的御史们搞好关系,希望他们弹劾烛龙。

    凌舟的一系列操作搞得朝廷非常为难,烛龙确实实际上独立,但他们却并不希望凌舟彻底吞并北州,觉得这样一定会壮大凌舟的声势,届时朝廷再难节制。

    于是朝廷内部经过一番权衡后,作出了一个自认为两边都不得罪的折中方案。

    烛龙改授镇军大将军,拜为司隶校尉,征召入朝,不要留在地方了。

    至于北州,也不可能让凌舟占去,于是再派一人为征虏将军,授北州牧,出镇北州。

    与此同时,凌舟被授予爵位,邑两千户。朝廷显然想靠封赏让凌舟放弃独据两州的念头。

    但是,这种方案只是看起来不得罪人,事实上是把两边都给得罪了。

    对于烛龙而言,朝廷这无疑是明升暗降,让自己离开北州去中央,就等于是让自己放弃基本盘,这是他无法忍受的。

    而凌舟就更加愤怒了。

    自己不出镇云州的时候,云北二州均不尊奉朝廷。而今自己搞定了云州,正准备解决掉北州,结果朝廷却派人来捡现成的,完全无视自己的辛劳。

    二人虽然还是敌人,但看到朝廷的安排后,他们却难得地达成了统一的共识。认为庙堂之上,朽木盈朝;御陛之下,虫豸遍地。

    于是,二人皆不奉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