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再现大唐荣耀 » 第二十六章 布置妥当返幽州 契丹重臣欲降汉

第二十六章 布置妥当返幽州 契丹重臣欲降汉

    回到云内州,承讯开始布置采煤之事,向工部、云州和云内州下达了旨令。然后,由萧贵人陪同,审阅从幽州送过来的一批奏折。当然,承讯先看母亲的家书。比较权衡之后,承讯提笔给太后回信,苏禹的女儿最合适,最近王章的工作成绩很不错,王章的侄女也行吧。这两个人由太后斟酌决定。

    家书写完,放在一边,又看了苏禹的奏折。这一看,坏了,太后已经定了冯道的孙女。

    当初太祖皇帝起用冯道,承讯就不支持。年轻人都有一股青春热血,不管冯道这个人到底在治国还是其他方面有没有独到之处,热血青年是看不上这种毫无气节历经N朝N帝的元老的。太后不知道怎么想的,选他家孙女给三弟承勋。他又想,苏禹和苏禹的夫人同太后也是老交情了,这居然都让冯道横插一杠子,承讯越发觉得冯道这个人太厉害了。

    承讯赶忙叫来內侍太监,准备下旨,将苏禹的女儿指婚给三弟刘承勋。这时,萧贵人善意提醒承讯,现在下圣旨不太妥当。都五月二十八日了,太后的书信是四月写的,苏禹的奏折是五月初写的。现在下圣旨,到了汴京就六月份了,万一婚都结了,圣旨到后岂不尴尬。

    于是,承讯急忙又重写了一封家书,要求太后务必选苏禹的女儿。这封家书派侍卫从云内州加急往汴京送。侍卫接到皇帝的旨意不敢怠慢,日夜兼程、快马加鞭往汴京跑,六日之后书信送到了太后手中。

    太后一看皇帝的书信,心想儿子你这不捣乱吗!二日后承勋大婚,一切都准备妥当了。请柬下了,大臣们的礼物都送到老刘家了,现在你来指婚换人。太后赶忙派人去找三儿子和李贵人商量。碰巧齐王妃在李贵人那里,李贵人就拉着齐王妃一起见太后。

    齐王妃毕竟是二儿媳妇,太后也没多想,就跟他们三个商议怎么办。见三弟和二弟媳都不说话,李贵人跟太后建议,退婚换人也不太合适,叫人家女孩以后怎么嫁人?不仅如此,这还关乎皇家颜面。不过皇帝的要求又不能不采纳,要不两家女儿都娶了算了。到时候谁是王妃,等到皇帝给三弟封王的时候由皇帝定。

    李贵人当然是从皇帝的角度考虑问题,其实这个建议也算是两全之策。齐王妃连忙表示,皇嫂这个建议好。但是太后与太祖两人相守一生,特别不喜欢那种朝三暮四的人。准王爷大婚,一娶就娶两,妻妾还得等到后面分…从感情上无法接受啊。就直白地说,“婉儿,你这是个馊主意。”

    太后坚决不同意,就问小儿子,“二选一,你选谁吧?”承勋吧,可怜兮兮的跪求母亲给他做主,说他之前就选过了,非冯娇不可。太后听小儿子这么一说,头疼地跟三人说,“你们都下去吧,我累了。这件事明天再说。”

    晚上,李贵人左思右想觉得自己当初不该掺和这事。现在皇帝的意见明显是选苏禹的女儿;万一太后和三弟执意选冯家之女,也是自己的义女,往小了说是家事,但是往大了说就是抗旨不遵。

    李贵人一夜没睡安稳,早上早早起来,又去太后宫中准备劝劝太后,二选二为好。岂料太后对李贵人说,“皇帝说了什么,我怎么不知道啊?!哪里有什么圣旨。当然一切按原样,准备给你皇弟迎娶冯家姑娘。”

    李贵人心想,这下不好了,太后要顺着小儿子的心意,还假托皇帝的书信她没收到。等到六月六日后,书信到了,木已成舟,婚都结了没办法了。

    乾宁六月,四份关于上京的情报,以及三弟刘承勋选妃的事情使得承讯决定返回幽州了。皇帝远在云内州,很多紧急的事情无法及时处理,会造成贻误国事和战机。

    皇帝离开云内州之后,首先要保证云内州的安全,这里是财富所在。于是封洪瑸为归义军节度使,负责原辽国西京道长城以外区域,治所在云内州,重点保障云内州和东胜州的安全。任命三司员外郎陈涵东为云内冶炼和采矿总管。任命户部员外郎李翔和罗昆(契丹人)为云内财税正副总管,主要管理矿上财务。

    六月初四,承讯带着禁军侍卫和一干随从,准备从云内州返回幽州。那些昔日还在为保护辽国云内州与汉军誓死作战的战俘和部落百姓此时都纷纷来送别即将离开的大汉皇帝。

    这些百姓和他们的长辈做了六十几年的大辽子民,从未见过大辽的皇帝;做了不到一年的大汉子民,皇帝带着他们开矿、冶炼。他们不再是连生命都不属于自己的奴隶,而是有了最基本生存权利的矿工和牧民。几个老人跪在承讯和萧贵人面前,一位老人跟萧贵人痛哭流涕地说,他的四个儿子都是被征召入伍,出去作战而战死了。尤其是小儿子,在云内战死了。当初,主子跟他们讲,汉军是来夺矿的、抢牛羊的,汉军来了他们就得饿死!其实汉军没来之前主子也从来没把他们当作人看,他们也从来没吃饱过。大汉皇帝不仅放了他的孙子和孙女,还带着他们找活路,现在想来非常后悔。小儿子白死了,他和孙子、孙女愿意永远做大汉的子民。

    承讯差不多听懂了,萧贵人又把老人说的话用汉语复述了一遍,众将高呼“万岁”!承讯跟百姓们讲,他会再回云内的,希望回来的时候云内能够成为真正的商业大镇。

    与百姓们依依惜别后,承讯跨上战马率军一路向东,往幽州而去。走出约有三百里,停下来休息的间隙,萧贵人若有所思的对承讯说,“臣妾越来越庆幸哥哥和自己坚定地站在了陛下一边。如果追随耶律阮或耶律喜隐,迟早有一天会成为陛下的手下败将,甚至是俘虏。洪瑸用二万余将士的生命占领了东胜和云内,而陛下不费一兵一卒,用仁爱永远征服了这片土地。”

    吃了干粮,继续赶路,保证尽量在一天之内进入长城以南,也就是高行周管辖的范围,确保安全。六个月前来的路上冷风阵阵,又有艰巨的任务,根本无心欣赏草原的风光。现在暖风习习,伴随着凉爽,看着草原的日落,承讯诗兴大发,借用大诗人王维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妃伴我行,人生有何憾。”

    “陛下,这大漠日落的诗,有情有景有现实,此时吟来,实在是妙。不过,不知臣妾可否改一个字?”萧贵人说到。

    “啊~哈哈,朕猜爱妃是想要’日后与朕天长地久’的后字吧…”承讯戏谑地说。

    萧贵人但笑不语。承讯又调笑道,“有道是郎情妾意,没有说郎情妻意的,妻子就没意思啦,哈哈哈。”

    又行了大约一个小时,在长城内安营扎寨。次日继续行程,经过云州,在云州近郊接受了高行周的觐见,与高行周长谈了两个时辰后,又一路向东数日之后返回幽州。

    到了幽州之后,休息一日,承讯召集郭威、萧干、张浦、王波等人共同分析关于辽国的军情。第一条情报说耶律喜隐去国号辽,改回契丹。第二条军情是中京附近连续数月干旱,大批契丹饥民向承德州的滦河这边云集,驻军向皇帝请示是否驱赶。

    怎么处理往边境聚集的饥民呢?萧贵人提议,现在新建的煤矿开采场不是正需要劳动力吗,派契丹族的官员去承德招募劳动力,可以举家迁往云内州节度使洪瑸那边。这样可以一举三得:将契丹牧民收归己方是其一、解决劳动力问题是其二、打击耶律喜隐士气是其三。郭威、萧干、张浦和王波都表示,这是个好主意。于是,承讯就把这个任务交给王波,让他协调招募劳动力,并送往云内州,与驻扎在当地的工部官员交接。

    第三条军情是萧干接到了上京来的密告,耶律喜隐和耶律璟已经闹翻了;耶律璟带兵去了东京道。也就是说,现在的契丹又分裂了。上京和中京属于耶律喜隐的地盘,耶律璟管辖的东京道已经不听耶律喜隐的了。这对于汉国来说是个好消息,敌人内部发生了矛盾。张浦认为二次伐辽的机会快要来了,建议皇帝加紧备战,争取找准机会一举攻破上京。

    契丹国的军情商议完毕后,萧干向皇帝汇报,他和张浦主要负责的废除奴隶制的方案已经拟定好了,请皇帝定夺。承讯让各位重臣各负其责,他要仔细看看萧干和张浦制定的方案,若无问题,三日后正式在云内州和承德州推行。

    重臣们走了之后,萧贵人告诉承讯,给萧干送密信的人是契丹宿卫将军萧平喜。萧平喜家原来不姓萧,是萧家的投下户(奴隶)。在跟随主子征战的过程中,萧平喜的父亲将重伤的她的父亲从死人堆里背了出来。没有吃的就打野物、割马肉给主人吃,自己两天两夜不眠不休,坚持把主子带到安全的地方。她的爷爷感激这个投下户救了儿子一命,就把他收为义子,让他家改姓萧。

    接着,萧贵人向承讯汇报通过自己的渠道获得的来自契丹的讯息。萧贵人的堂姐萧可写信给萧贵人,告诉她契丹国宿卫太尉耶律青州想降汉,让自己的老婆和萧贵人联络,试探一下汉国皇帝的态度。现在姓萧的想投汉已经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了,但居然有姓耶律的在战局还没有完全明了的情况想投汉,这倒是让人惊喜。

    有了前面的萧平喜的先例,承讯问道:“耶律青州本不姓耶律?”

    萧贵人笑道:“陛下英明。”

    “也是投下户?”承讯跟着道。

    萧贵人说道:“比萧平喜家地位还低。”

    于是,萧贵人跟皇帝讲述了耶律青州的家史。耶律青州的父亲原来姓韩,耶律青州是个地地道道的汉人。大约十五年前,耶律德光帮助后晋灭后唐,俘虏了大批后唐军民,作为皇帝的投下户带到了上京,耶律青州一家也是其中之一。耶律青州的父亲跟随耶律德光征战屡立战功。后来,某次耶律德光征讨中原,被晋军打得仓皇逃窜,就是耶律青州的父亲拼死殿后,才得以逃脱。回来后,契丹的一百多个只顾自己逃命的大小将军都被杖责,唯有耶律青州的父亲被赐姓耶律,列入宗室。

    承讯笑道:“朕也听说了。晋军曾把耶律德光打得从战车换骆驼,狼狈逃跑。那一战成就了一位朕心中的英雄。可是好景不长,他很快就被耶律德光俘虏了,一家都被送到了上京。”

    萧贵人说道:“就是陛下之前说过的石重贵吧。我猜想他的英雄形象一定如璀璨的星光在陛下心中一闪而过,然后消失的无影无踪。”

    承讯微笑看着萧贵人,说道:“是有这样的感觉。”

    萧贵人说道:“陛下的成就将远在这个人之上,又怎么会长久把他当作英雄呢。萤火之光岂能与日月争辉。”

    承讯说道:“有那么数日,朕也曾以为自己是日月。但是细想来,当年梁晋(后唐的前身,不是石敬瑭的晋国)吴蜀四分大唐,晋以一灭二(灭了后梁和前蜀)后改国号为(后)唐。现在,大汉的国土可能就跟(后)唐入川后的领土差不多。当下契丹国未灭,淮河以南尽归他人,河西走廊也尽归他人,朕时常用失败警醒自己。不敢妄称日月,或许算是一颗闪耀天空的星星吧。繁星众多,离日月尚远。”

    萧贵人继续跟承讯讨论耶律青州欲降之事。耶律青州的父亲被列入宗室改姓耶律之后,不仅将耶律青州的姓改了,还把他的名字改成青州,说是要为大辽打到青州去。当然,也有可能是他的父亲告诉他,你虽然姓耶律了,但是你要记住你是青州人,是汉人,有朝一日要回大汉。

    萧贵人又顺便提到她的堂姐萧可。萧可的父亲是庶出,萧可也是庶出,地位比较低。要想嫁入耶律家族,要么做妾,要么只能找耶律青州这种地位最低的宗室了。

    承讯问道:“那以淑沂这种地位,能嫁什么样的宗室?”

    萧贵人抿嘴一笑,说道:“哥哥萧干是北枢密使,这算是辽国最高的官职之一了。我们都是后族萧氏正统,正常的话当个王妃没问题,运气好点能当皇妃,当皇后那就要佛祖保佑了。”萧贵人没有跟承讯讲,她的另一个堂姐就是耶律阮的皇后。

    承讯笑道:“萧卿在我这里屈才啦。”

    “陛下圣明~”萧贵人赶忙接话道。

    这下承讯被将了一军,沉思片刻后说道:“你进献上策与中策有功,又随驾赴云内州有功,朕就加封你为淑妃吧。等到汉辽之战胜利后,朕找个合适的时机,为你举行封后大典。”

    萧淑妃满面笑容的说:“陛下就是臣妾心中的佛祖。佛祖显灵了,谢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两人相视一笑。

    承讯和萧淑妃商议后,由萧淑妃给萧可写了密信,按照约定方式,命人送到契丹国的中京,表示非常高兴收到耶律青州愿意归汉的消息,希望他早做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