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再现大唐荣耀 » 第二十八章 攻城攻心齐施展 悲情宰相终投汉

第二十八章 攻城攻心齐施展 悲情宰相终投汉

    中京纳入囊中后,皇帝刘承讯欲下令尽斩契丹宗室,这次萧淑妃没有等到哥哥萧干说话,就劝承讯:“陛下,现在契丹燕王耶律齐正带领宗室多名将领应该是与董、柴两位将军作战去了。此时您将他们的家属子嗣全部杀了等于绝了他们的退路,他们会拼死作战的。”

    萧淑妃又道:“耶律青州降汉的意义,不只是一个残破的中京城,陛下在幽州尽俘契丹皇帝耶律阮及诸王的壮举早已盖过封狼居胥,杀尽宗室俘虏们已无意义。更主要的是,契丹重臣们会觉得有第一个契丹宗室之人被接纳了,就会有第二个、第三个。这就是千金市马骨啊!另外,虽然耶律青州本是汉人,可契丹与大汉都是炎黄子孙,萧氏本就与耶律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都可以成为接纳耶律宗室降汉的理由。”

    说到动情处,萧淑妃单膝跪地,接着道:“陛下在云内州用仁爱征服了那片土地,也深深地触动了臣妾的心。臣妾恳请陛下,适时收纳宗室请降,攻城为下,攻心为上。”

    听萧淑妃这么一说,承讯想了想,问萧淑妃:“契丹耶律宗室会真心降汉吗?”

    萧淑妃答道:“可以先把他们关着,如若燕王等人不降,再杀不迟。”

    “好吧,那就依你。”承讯说道。

    此时,汉军主力与西路董羽和柴荣部相距不到三百里。韩华兴请为先锋,承讯令其和阮虎为先锋,率军直奔上京。主力已经绕道,因此攻击上京之路不必经过松山州,行军速度非常迅速。四天长途奔袭五百余里兵临上京城下,上京一片混乱。

    大军行至中京与西京道边时,探马向皇帝报告,阮虎和韩华兴将军已经在降将萧平喜的帮助下攻入上京城。此时,情况就像耶律德光第三次伐晋时的晋国一般,只不过掉了个个,轮到契丹国降汉之将一个接着一个。张浦向皇帝献计,暂缓向上京进军,皇帝亲率三千骑兵先期抵达上京,大军休整三日再向上京进发。承讯看看张浦,心领神会,于是带领萧淑妃、萧干、郭威、王波先往上京,留下张浦、阮龙等人暂留休整。

    二日后,承讯率军抵达上京,他那沉默的激情再一次被点燃。“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功名利禄尘与土,三千里路云和月。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承讯又在篡改诗词了。

    萧淑妃笑道:“陛下真是豪情满怀啊!从中原汴京行军三千余里,征战上京,所有功名皆可视为尘土。”

    承讯心想,我本想借用一代英雄的诗词抒发情怀,看淡功名利禄,倒被萧妃解释成了把别的功绩视作尘土。“哈哈哈,好,朕就喜欢萧妃的解释。”承讯说道。

    “陛下,契丹不是胡人,同是大汉子民。我们愿意效忠大汉,为陛下剑指贺兰山。”萧淑妃恳切地说道。

    承讯心想,难怪萧妃要先把我猛夸一通,原来她是要提醒我,皇帝首先要把契丹人看成说成自己人,民族全面融合,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胡汉分治迟早有一天还是会导致矛盾激化。“萧妃说的对,契丹不是匈奴,我们有着共同的祖先,同是炎黄子孙,同饮黄河水,流着相同的血。有朝一日,我等当齐心协力、踏破贺兰山缺,再次打通河西走廊。”承讯说道。

    萧淑妃和萧干同时说:“陛下圣明。”

    此时,阮虎、韩华兴带着诸将前来拜见皇帝,并引见萧平喜。小伙子长得挺帅的,承讯非常给萧干面子,说道:“爱卿比朕年长不了几岁,真是年轻有为。你是萧宰相家的人,就继续跟着萧宰相吧。萧妃,你说朕给萧爱卿封个什么职务好呢?”

    萧淑妃说道:“加封卫尉吧。暂时协调管理上京各种事物。”

    承讯点头,笑而不语。萧平喜愣了一会赶忙谢恩。承讯没有接话,他的用意是,萧妃是代我说的,她说的就是圣意。现在承讯要提高萧氏地位,以此对契丹实行攻心之策。当然,回到汴京就不能这么干了。

    进了上京城后,萧淑妃突然想到什么似的,招手唤来对萧平喜一阵低语,萧平喜领命而去。来到巍峨的皇宫前,承讯感慨,竟然比汴京皇宫更加气势宏大。或许是长期呆在晋国皇宫,当年汉军重新占领汴京攻入皇宫之时,承讯只是感觉又回来了,只是之前还是寄人篱下,回来之时成了主人。而这回攻占上京城皇宫,则更有一番壮志豪情。

    细看这辽国皇宫外围,萧干说道:“陛下,是否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座皇宫和汴京皇宫都是仿大唐的洛阳皇宫而建的。”原来如此。

    一行人刚要进入皇宫宫门,但见萧平喜带着一伙被俘虏的契丹贵族和宫人过来。他们推着一辆彩车,其余人等担酒、担肉、担粮食的都有。皇帝和诸汉臣都不知道这是做什么,担任过南枢密使的王波也不清楚。萧干则无奈的对妹妹萧淑妃说:“你啊你啊!”,然后请皇帝先行。皇帝不解地说,“朕就在这先看看热闹。”

    只见萧妃带着众人向远离皇宫的方向走了几百米,在众人簇拥下上了彩车,前呼后拥、呼呼啦啦地推过来。将到宫门口,萧干尴尬的请皇帝赐酒,承讯倒是非常配合,说道“赐酒”,于是萧妃接过酒一饮而尽。萧干赶忙请皇帝进了宫门,然后由众人将萧妃推进皇宫。入门之后,彩车停下,一穿着朝服的贵妇手扶萧妃引其下车,有宫人赶忙往正道上放置一银马鞍。此贵妇人扶着萧妃跨过马鞍,萧妃对她说了句什么,她又把萧妃扶至承讯身旁。这是唱的哪一出呢?

    原来,萧妃以前曾见辽国皇后入宫的场景,非常羡慕。今日随驾占领上京,想起来了少年时的梦想,就让萧平喜把一干人等找来,亲身感受一下。承讯以手抚额,无奈地说,“要不再多找些人继续啊?”萧妃乐呵呵地但笑不语。

    看完了契丹皇宫,承讯让人安排大家先住下,然后召开会议,一面加强上京城防,一面听取萧妃和重臣们的御敌之策。从契丹人那里得知,董羽和柴荣的先锋骑军被契丹军堵在了松山州;耶律喜隐的部队还远在东京道;首先回师的可能是松山州的契丹军。承讯问阮虎这一路攻占上京城的情况,阮虎坦言颇有一些人逃跑了。于是承讯赶忙派侍卫给张浦下旨,让他率军火速靠近上京。

    二日后,张浦军队到达上京,承讯让禁军步兵接管上京,阮虎和韩华兴率领新骑兵向松山州进发。此时,松山州已经接到逃回松山的契丹兵士报告,汉军约有数千骑兵攻占上京城。

    契丹松山州内,燕王耶律齐和宰相萧括大惊,萧括更是忧虑非常,他老婆孩子都在上京呢。众人慌忙商议,是不是要准备放弃松山州,想办法返回上京。

    此时,突有小校来报,汉军送来书信一封。来人是萧括家的下人,说是被汉军俘虏了,又被放回来送信。来人报告说,宰相一家都被汉军俘虏了;听说燕王一家也被俘虏,正押往上京;另汉国宰相萧干送来书信一封。耶律齐和萧括两人赶忙看信。萧干的意思是,奉大汉皇帝之命征伐契丹,其实大家都是炎黄子孙、何必打的你死我活。只要你们投降,我萧干担保你们身家性命,家人无恙。

    这封信一是劝降,二也是迷惑他们,意思是汉国占领上京的主帅是萧干。萧括心动了,这么多契丹重臣世家降汉;耶律齐则不同意。他认为,汉军占领上京也不过数千人;遂令大军乘夜开拔,快速回师上京。乘着夜色,镇守松山州的契丹军慌忙弃了州城,往上京方向行军。

    次日,董羽和柴荣发现契丹军撤退,赶忙率军占领松山州,再小心谨慎地追击。契丹军不敢长歇,日夜兼程奔逃。第二日黄昏,准备渡过西江河时,突然发现汉军从两侧杀来。左右有敌军,前面是大河,后面还有追兵,契丹军只能慌忙应战。耶律齐和萧括率军且战且退,往仪坤州方向撤走。

    此时契丹军损失过半,在离仪坤州三十里处休整。宰相萧括和燕王耶律齐正商谈下一步该怎么办,突然身后两名侍卫拔剑刺向耶律齐。耶律齐转身抵御,萧括一刀刺出,杀死耶律齐。萧任和和韩衮赶忙上前,见此情景,不知如何是好。萧括对两人大喊,“我等三人均非宗室,不在汉国必诛之列。家眷皆被汉军俘虏,前后都有汉军,到底汉军主力在哪里?现在人困马乏,就算还能逃跑,妻儿老小即便不死也必为人奴。此时降汉,还能保住性命、保全家小。我的部族兵马我带走,你们俩要走要留自己看着办。”两人一看燕王死了,宰相准备投降,韩衮先低首不语、萧任和跟着“扑通”一声跪下,两人都表示愿意听从宰相命令。

    萧括其实是个很有谋略的人。当初他就认为,耶律阮中原之战使得契丹军被打得元气大伤,与汉继续作战应该加强情报收集。汉军一来就坚壁清野,这样汉军最多打两三次,就没兴趣了,三番五次出兵没有取得任何资源还会再来吗?何况汉国只有中原之地,长期征战也消耗不起,向南攻城略地不比来北方喝西北风强嘛。等到汉军南撤了,契丹再巩固对各部统治,恢复元气,联络唐、楚等国共同对抗汉国,伺机夺回云内州和北安州之地。

    若是契丹能够全面执行萧括的战略理念的话,汉辽之争怕是没有十年八载胜负难料。但是实际上这个理念贯彻不下去,因为宗室贵族们舍不得丢弃已经到手的财富,包括城池、土地和奴隶。萧括的战略执行不下去,就被萧淑妃抓到了战机,汉军不仅拿下了北安州,还突袭中京,把几万户都强迁到北安州建立承德新城。这下,宗室大王们终于同意坚壁清野了。

    现在,应该说萧括的战术还是有效地。加强了对汉军的动向侦查后,董羽和柴荣的骑兵一出滦河就被萧任和部盯上了。邻近的韩衮迅速协助,延缓汉军进军速度。汉军进犯的消息传到上京后,萧括又准确地判断出了汉军的行军路线,认为这次汉军不会经过中京,而是直接攻上京,并且明智地选择在松山州阻击汉军。

    分析最终这次汉辽之战契丹失败的原因,大的方面是战略战术问题。远在上京的契丹人有着无比强大的自信,直到此时都认为汉辽在黄河北岸一战,汉军死伤也很惨烈。幽云十六州丢了的主要原因是萧干和耶律阮有矛盾,降汉了。所以占领幽云十六州之后,汉军没有敢立即进攻北安州和云内州,甚至连南京道的另外四州都没有立即攻取,而是在幽云十六州休整。

    他们不知道的是,汉军没敢立即进攻、乘胜追击,一是因为汉国皇帝被固定思维套住了,不知道该越过长城继续北进;二是因为萧淑妃向皇帝进上策、中策,最后施行的是上策与中策相结合的策略:不进兵是怕他们跑,汉军不想陪他们玩捉迷藏。兵不定法,在这里得到了充分地体现。所以当董羽和柴荣的骑兵浩浩荡荡进入契丹领土时,萧仁和就到处通报,汉国大军主力入侵。唯有韩衮这个中级将领知道董羽部不是汉军的主力,因为他在北安州遇到过汉军主力,并差点被包了饺子。但是没有人问他这是不是汉军主力;上京和中京如何布置,也不归他管。

    再来看政治方面。等到汉国废除占领地区奴隶制的消息传到上京时,萧括已经充分意识到了,汉国皇帝能打败耶律阮不仅仅是运气。萧括劝耶律喜隐适当革新,拿出钱财并改善投下户地位,当然还是没有结果。最终结局就是曾经誓死守卫云内州的投下户被汉国安抚了,本是被迫迁去的承德新城建立之后,频频有契丹投下户往承德跑。

    这一次,脾气暴躁的耶律喜隐咽不下这口气,非要率军去打耶律璟,萧括苦劝无果。耶律喜隐跟他说,宰相你不愿意去,那就给你五千军留下守上京吧。不仅耶律喜隐没把这个宰相当回事,耶律齐也不听他的。耶律齐非要跟汉军硬打,说汉军就数千人我等可以迅速夺回上京。到了西江河,汉军却有数万骑兵。

    这一次交战中,萧括惊恐地发现,汉军骑兵不少都是原契丹的下等人模样。也就是说,汉国乘着胜利,又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方案提升契丹奴隶的地位,使得契丹人开始为汉而战了。萧括在撤退的过程中,心已经凉透了,他已经没有了再战的勇气和信心,还发出了汉军主力到底在哪里的感慨。他偷偷命令心腹属下,在自己跟耶律齐谈事之时,乘其不备,务必将其击杀。

    意见统一,大家都决定不跑了,恐惧反而没有了。萧括命令部队扎营,支起锅灶,营寨四周竖起白旗,倒也淡定。留下守卫,讲明一旦汉军来了就喊,我们投降了;然后大家该吃肉吃肉,死也不能当个饿死鬼。

    萧括主笔写下降书,交与使者送往上京。四个时辰内,董羽和柴荣部,阮虎和韩华兴部,一个在前一个在后,先后赶到。萧任和和韩衮心想,还好听了宰相的话,耶律齐的退回仪坤州固守等待皇帝耶律喜隐的援军策略,根本就是把诸人送往绝境的。同时进退,汉军追兵应该比他们先到仪坤州,到时候就是被汉军前后夹击,无处可逃。

    韩华兴来见两人,萧任和和韩衮才知道耶律青州降汉了。韩华兴安慰他们俩人说,“你们的家眷都很安全,放心吧。汉国皇帝不会为难你们的。”

    萧括问韩华兴,“汉军主力到底在哪里?”

    韩华兴告诉他,“与你们在松山州对峙的是汉军先锋。萧宰相还是厉害,在松山州把汉军数万先锋给拖住了。只不过先锋和主力走的两条道,所以先锋没有到上京,主力先到上京了。在西江河伏击你们的就是汉军主力的先头部队。”

    韩衮问道,“莫非宰相你到现在才知道被我们堵在松山州的不是汉军主力啊?”

    萧括说道,“你先前知道那不是汉军主力?!”

    韩衮无奈苦笑,“我之前在北安州附近本想骚扰汉军主力,没想遇到箭阵伺候、骑兵从两翼包抄,我差点在北安州就战死沙场了。也没人问我,在松山州的是不是汉军主力啊!”

    萧仁和说,“燕王跟我说,汉军最多四、五万军队。所以汉军渡河时,我估摸了一下有这么多,就向上京和中京急报遇到汉军主力了。”

    三人相视苦笑。人最大的失误就是低估对手,高估自己。萧括对韩华兴说,“萧某输的心服口服,难怪萧干兄妹早早另投明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