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再现大唐荣耀 » 第四十六章 花蕊夫人封贵妃 骁勇之将受重用

第四十六章 花蕊夫人封贵妃 骁勇之将受重用

    汉蜀交兵终于结束了,蜀国出使汉国的副使赵崇祚回到都城,前去向皇帝复命。孟昶此时正和美人们填词弹琴,听说出使汉国的使臣回来了,就对侍卫说,“把两位大人请到御花园来吧。”就在御花园接见了赵崇祚。

    皇帝孟昶一看,怎么就赵崇祚来了啊…要是光赵崇祚来,皇帝还不一定见呢。但是宰相就不一样了!毕竟宰相辛苦跑一趟,孟昶要给宰相面子。

    孟昶先是问,“宰相怎么没来呢?”

    赵崇祚说,“宰相被汉国扣留了。宰相让我代他向陛下明志,绝不会出卖国家。他行将入土,也算是落叶归根。汉国会将他送到龙门老家,宰相就在那里刻书刻画,了此余生。”

    孟昶叹了口气,问,“宰相有什么要交代的吗?”

    母昭裔临别前没有一句关于家人的话,只有心系国家。赵崇祚对皇帝说,“宰相让我一定要转告陛下,现在的汉主比皇帝陛下还年轻,看似儒弱少有威仪,实际上一帮资历深厚的老臣们都怕他。还有一个被比作女诸葛的皇后,汉国日日在磨刀,还望陛下励精图治,早做防备啊!”

    孟昶问赵崇祚,“卿家,你见过刘承讯?”

    赵崇祚答复说,“臣见过。今年正月出使汉国的时候,汉国皇帝在御书房接见我。当时就只有三个人在场,其中有一个人五十岁年纪,感觉很有威严。然而,微臣能感觉得到,就是这么个人也敬畏刘承讯;只是这感觉不知道是不是错觉。汉主和陛下一样,年纪轻轻就能掌控群臣,是个英明之主啊!”

    赵崇祚这马屁拍的好,不知不觉中就让孟昶非常舒畅。赵崇祚续道,“这一次,我只在驿馆等候。宰相先是请驿馆之人帮着传信给老朋友郭威大人。郭大人不在,又请人传信给老朋友王章大人。王大人是汉国的左宰相,还亲自跑到驿馆接宰相赴宴。宰相回来后跟我说,跟王章叙了叙旧。王章的意思是他不管军事,无能为力;不过又答应帮忙通过皇后劝汉国皇帝退兵。”

    贵人(妃子以下十二级宫人的次高级)李艳娘插嘴问赵崇祚,汉国的女人还插手朝政的啊?

    赵崇祚见皇帝没有说什么就回道,“这事宰相和微臣也没有搞懂。汉国似乎是皇后参与军事不管政务,宰相管理政务不管军务,还听说是皇贵妃统管后宫。那日,宰相去找汉国宰相王章,回来以来宰相跟我说,王大人的意思是他管不了军事上的事情,同意帮忙将宰相多年的心血──木刻的美女送与汉国皇后,请皇后说情。宰相心系国之安危,除了陛下给他的钱财,自己的钱财和心爱之物都带上了。按照王大人的吹捧,汉国皇后就是武侯在世…”

    赵崇祚本想再说点什么,见皇帝孟昶挥手。赵崇祚赶忙把话锋一转,说,“不想汉国皇后接见过宰相之后,宰相就被扣留了。直到临别前,宰相方与我再见一面,留下片语,要我为陛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皇帝孟昶对赵崇祚说,“卿家,你辛苦了,这次功劳很大,朕加封你为太子太师。另外,赐金千两予宰相大人家中,你替朕送过去,好好安抚宰相家人。”

    汉国退兵了,孟昶心里踏实了,又心血来潮,想到汉国皇帝仿照唐玄宗封杨玉环为皇贵妃,给他的妃子封皇贵妃以示地位高于诸妃。孟昶搂过花蕊夫人,说道,“朕也封夫人费氏为皇贵妃。”

    花蕊夫人忙下拜谢恩。李艳娘很是不满,说:“陛下我问了半天,怎么是夫人当贵妃,我有何赏赐呢?”

    孟昶哈哈大笑,“你帮夫人晋升皇贵妃有功,赏酒一杯!”弄得李艳娘撅嘴生气。孟昶见美人生气更是开心,笑道,”快快为朕舞一曲!”边说边坐到琴边,与花蕊夫人同奏《霓裳羽衣曲》。

    李艳娘最擅长的就是歌舞,跳得舞姿婆娑,娇柔万分。曲终舞停,孟昶大悦,晋封李艳娘为十二宫人最高级的昭容。见李艳娘又得晋升又有美人要封,孟昶开心之余大喊,朕困了困了,拉着花蕊夫人和昭容李艳娘就起身去殿中小憩,早已将刚才的“励精图治、加强战备”忘在脑后勺了。

    汉国皇宫,承讯得到了来自塞北的好消息,太傅已经找到。这两年,老人家在塞北奔走,身体越发健硕了,听到皇帝的召唤,已经起身从东域返回,让人传话请皇帝勿牵挂。

    这日,太后宴请皇叔诸子和家眷,皇帝、皇后、皇贵妃、胶东王、胶东王妃都来了,这一大家子来几十个,太后真是高兴,侄子、侄媳、侄孙挨个认,喜不自胜。最后,认到的是刘崇的养孙刘继业。刘继业这小伙子英俊雄武,太后直夸弟弟收了个好孙子,还追问,“侄孙儿,还没成亲吧?”

    胶东王妃冯娇乐呵呵地说,“太后,您又想做媒啦!人家五年前就已成婚啦。”

    太后半嗔半笑问道,“你怎么知道的?”

    冯娇说道,“周王家里这么个帅小伙,早有人到我这里打听过了!”

    太后问皇贵妃李沁,“莫非也有人到你那里打听吗?”李沁笑而不语。太后看向皇后,萧淑沂说道,“太后,您知道的,我是两耳不闻窗外事。除了淑宁宫的事情,其他什么都不知道,没人问我。”

    此时,皇帝随口问了句,“你本姓什么?”

    小伙子回道“启禀陛下,臣本姓杨。家父早亡,得皇叔宠爱收为养孙。”承讯心想,哦,杨继业,可得好好观察观察。

    三日后,刘继业正和夫人在家练剑,有皇宫侍卫来传,说皇帝要见他和他夫人。刘继业很是诧异,跟着侍卫出了周王府,才发现皇帝似乎不准备见其他人,只要见他们两口子。刘继业心里就犯嘀咕,皇帝为什么要见我呢,还要见我夫人?难道是我劝叔父不来汴京的事情被告发了,皇帝要杀我们家两口子?

    来到宫门口,侍卫和宫女对两人搜身后,把两人带了进去。来到御书房前,又有侍卫和宫女搜身检查后,将两人请进御书房。进去之后,只见皇帝坐在那里,身后站着皇后,两旁还站着四个人。

    两人行礼叩见后,刘承讯问刘继业:“这是你夫人?”

    刘继业回答道:“启禀陛下,正是夫人刘折氏。”

    承讯说道:“皇后你已经见过了。这四位是左右枢密使张浦、王守成大人,羽林大将军李洪信和董羽大人。”承讯又向四位大臣介绍说,这是皇叔刘崇的养孙刘继业和他的夫人。

    刘继业一一见过皇帝的重臣和大将。承讯又说道:“听说你夫妻都很有本领,此番,朕是想考考你们。”

    刘继业和夫人同说:“请陛下出题。”

    承讯说道:“请侍卫长丁力。”过了一会,丁力来了,承讯说道:“第一题是武试。和朕的侍卫长用木棍对打三十个回合,谁被打中头部、心口,就算输了。如你们两位能不输,就算过关。”

    众人出了御书房来到演武场,刘继业说道,“第一题微臣来吧!”

    说着拿起侍卫递上的木棍,很不服气地看着丁力。丁力也拿起木棍,舞了舞,呼呼生风,似乎不得劲。莽丁力跟皇帝请求换成铁棍。两人换了铁棍,方才开始比武。

    刘继业初生牛犊不怕虎,直接举棍劈向丁力,丁力也不躲避,双手持棍直接扛住,两人打了三十回合,互相对夯,哐哐哐打的尘土飞扬,不分胜负,把铁棍都砸弯了。

    皇帝刘承讯见两人势均力敌,惜才之意大起。叫停之后,刘继业对皇帝说,“陛下,丁侍卫长武功胜过我,如果再打二十回合,我必体力不支。”

    皇帝说:“好!年轻人不仅血气方刚,还谦虚谨慎,这是好事!”其实皇帝明白,这个比自己年纪略小的侄子还是青年,丁力正值壮年。同样的问题十年之后,再打二十回谁胜谁负也不一定呢!

    回到御书房,皇后萧淑沂说道:“我来出第二题。第一部分,昌武军的编制是什么?”

    刘继业说道:“昌武军辖步军两万五千人,骑兵五千人。步军分五部,骑军一部,由六个都虞候率领。由都指挥使、都统、牙门大将军三级高级军官,可以根据节度使的命令调动。牙门大将军最多调动两部、都统最多调动四部、都指挥使可由节度使授权统调全军。”

    皇后萧淑沂又问:“你认为昌武军与禁军、蜀军相比有什么优劣?”

    刘继业和夫人互望了一眼,回答道:“娘娘,请恕微臣愚钝,您的问题臣回答不全。微臣只在长安和来汴京的路上见过禁军,没见过禁军打仗。臣发觉禁军骑兵的马是塞北优质马,高大强壮;即便是禁军步兵的马匹也是很不错的。昌武军除了将军所骑战马找不出多少能比禁军步兵好的战马。”

    折夫人接着道:“小女观察,禁军骑兵多挂铁制机弩,此物射程远且可连射多支箭。单兵作战弓的精准度高,但是群体作战机弩的优势非常明显。小女听闻汉辽之战后期,辽军骑兵怕汉军骑兵,想必是我军多弩,而敌军多弓。”

    皇后萧淑沂听到这,用赞赏的眼光看着折氏,问她,“你叫什么名字?”

    折氏回答,折子悦。承讯笑着对萧淑沂说,“看来我大汉女中豪杰还真不少啊!”

    萧淑沂说:“还有什么想法?继续说。”

    刘继业说道:“蜀人不如昌武军这边的人恃勇好斗,而且蜀军兵士身材不如昌武军高大,同样持刀持枪,短了一截。战斗力上昌武军高于蜀军。而且,昌武军自汉立国以来,两次平关中之乱,还曾在赵州阻击辽军,这次又是伐蜀主力,也算是在战争中得到锻炼。而蜀国二十年未战,多年不打仗的部队不修兵甲,早已军备废弛。”

    萧淑沂见刘继业说到这里,便道,“将军也算是知己知彼,我的第二题也算过关了。”

    承讯问:“四位爱卿,你们谁出第三题啊?后面没有机会了啊,就三题。”

    李洪信说道:“我们四个人中,张大人最是足智多谋,我看还是让他出第三题吧。”王守成和董羽也说,“我们四人中,张大人职位最高,他出第三题。”

    出题并不难,难的是为什么皇帝和皇后要考这个年轻的小伙子和他夫人这么多问题?大汉立国以来还没有听说要选武状元啊,就算选武状元也没有夫妻俩一起上的啊。张浦快速地思索着,朔方军、伐唐、定难军、兵部左侍郎?想来想去就觉得昌武军节度使的人选问题可能性最大,不然皇后不可能问那么多关于昌武军的问题。并且,刘继业本就是从昌武军出来的,除了年龄资历浅以外,还算是个不错的昌武军节度使的人选。他的夫人还是个得力的助手。嗯,应该就是这样。皇帝陛下就是因为他年轻、资历浅不放心,所以才要在这里考察考察他。

    想到这里,张浦说道:“陛下,娘娘,我出的第三题是,如果陛下让你夫妻二人率昌武军攻蜀,你将如何攻。”

    刘继业沉默了一会,说道:“剑阁易守难攻,王景崇大将军想必是遇到了蜀军守隘高手,无法突破剑阁而重兵攻取汉中。现在攻不太好攻,当遍寻入蜀小道为佳。”这个问题吧,确实不好回答,要有答案,汉军早已入川了。

    皇帝刘承讯振声说道:“刘继业,朕把昌武军交给你,你有没有能力接?”

    刘继业虽然对问这些问题的原因心中略有猜测,但始终不敢想。他愣愣地看着皇帝。自从来到汴京,刘继业内心就对皇帝有点不满,在关中他能够驰骋沙场为国效力,来了不就等于解甲归田吗?皇帝要收复皇权,不信任周王,刘继业也能理解。大凡王爷掌军权,最后的结局不是皇帝杀了王爷,就是王爷取而代之。皇帝这样把周王请到汴京也算是最好的结局了。可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把他也困在了王府。

    折子悦赶忙拉拉刘继业,刘继业扑通一声,双膝跪地,说道:“微臣铭记陛下的知遇之恩,愿为陛下赴汤蹈火,在所不惜。”折子悦也跟着跪下。

    皇帝刘承讯说道:“封刘继业为昌武军节度使,统领秦、凤、成、阶和雍五州之地。”

    刘继业、折子悦说道:“臣谢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承讯和声说道:“继业啊,你守卫国之西门,责任重大当小心谨慎。希望朕用的是卫青、霍去病,不要让人留下朕任人唯亲的口舌啊!你去吧,三日后去秦州赴任,让王大人带你去选千匹战马。”

    刘继业再次跪谢皇帝和皇后,夫妻两人退出御书房转身离去。

    萧淑沂说道:“陛下是否于宴席之间就发现了这个夫妻档?太后招待家人,陛下顺便选将了。”

    承讯说道:“让他去历练历练吧,昌武军毕竟他熟悉。皇叔看重之人,希望朕不要用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