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再现大唐荣耀 » 第七十二章 坐等黎明永黑暗 参拜小庵了前缘

第七十二章 坐等黎明永黑暗 参拜小庵了前缘

    江南唐国中,李景达听说皇兄要他护驾、前去洪城,闷闷不乐地回到家中。还没来得及召集心腹大将皇甫继勋、赵刚等人商量,冯延巳、冯延鲁、魏岑、陈处尧和李徵古都来了。冯延鲁更是夸张,抱着李景达的腿趴地痛哭,“重阳之后,估计皇帝陛下就要去洪城了。燕王保重,李弘冀肯定会把我们一个个铲除。感谢燕王大人不记小人过,能原谅我们。王爷恩德,来生再报。”说的跟生离死别一样。

    李景达把五人带到商议军事的密室,问这五人,“还有没有办法能够挽回的?”

    冯延巳说道,“圣意已明,怎好挽回。”

    李景达一付又惊又慌的样子,“从今往后,我们六个人就是同生共死的兄弟。别废话了,有什么办法只管说出来。”李景达也是聪明人啊,这五个人折腾到现在肯定有所图谋。

    刚才还痛哭的冯延鲁心中奸笑不已,说道:“燕王,为今之计,一条明计、一条暗计,只看王爷想用哪个。”

    李景达说:“你说说明计和暗计。”

    冯延鲁把计策说了出来。李景达看着五人,又陷入沉思。良久,李景达似乎还在犹豫,问:“如果用暗计、万无一失吗?”

    冯延鲁说:“如有燕王配合、绝对万无一失。您只需要记得,千万暂时推却皇太弟之位,绝对不会引火上身。到时候有我五人掌控陛下视听,绝对保护燕王安全。”

    李景达还在迟疑地看着冯延鲁。魏岑说道:“燕王,我们六个人是要生一起生、要死一起死。其中厉害关系我们五个人自然清楚。您有神武军做后盾,到时候您一旦发怒,最好的结局就是我们六个人一起玉石俱焚。我们保护燕王、六个人一起生不好吗?魏岑对天起誓,如果背叛燕王天诛地灭。”魏岑看出来,李景达怕五个人过河拆桥,所以极力劝说,道明五人完全没有必要这么做。

    随后,其他四人也对天起誓,李景达下定决心:“就这么干!”

    第二日,李景达向李璟进言,冯延巳等人爱财,唯有常梦锡正直无私,应该派遣他先去洪城为陛下安置行宫,李璟欣然同意了。随后几日,李景达表面装作收拾行装,挑选去往洪城的军士,背地里则暗自准备。这下,李弘冀这一派人的问题一下子就暴露出来了。李弘冀自认为可与刘承讯比肩天下,他的手下都是一些正直的人或有能力的人,可是唯独缺少萧淑沂、姜成信、张浦这类能够出大谋大策的人。

    此时的李弘冀欣喜若狂,宴请张晟、孙晟和萧俨等人。支持皇太子的这些大臣们都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坐等黎明。一群没有带过兵打过仗的大臣们把政治想的太简单了,没有人意识到,死亡正一刻也不停留地靠近他们。黎明前都是最黑暗的时刻,坐等黎明就等于在等死。而被他们认为即将没落的燕王李景达,将给予他们致命的一击。

    九九重阳节,李璟在冯延巳和冯延鲁的建议下举行蹴鞠大会。准备热热闹闹、开开心心地过节,然后去洪城。皇太子组成一队、齐王组成一队、韩王组成一队,皇帝李璟、皇后钟婉娘、陈王李从嘉、陈王妃周娥皇、公主李芳仪都来观看比赛,朝廷重臣们也都应邀前来。燕王李景达负责安全事宜,闲暇之余也会上台看看比赛。

    由皇太子、齐王和韩王抽签,结果是先由齐王和韩王队对决。比赛规则是上半局为半柱香(30分钟)时间,然后双方交换场地,下半局也为半柱香时间。

    比赛前,李弘冀热血沸腾地跟李景遂说,“二叔加油!弘冀等你下一局。”

    第一局上半局正式开始。齐王队穿红色衣服,韩王队穿蓝色衣服。双方各十二人,齐王队先开球。队员们依次将皮球传给下一个人,传到副队长将球停稳、再传给队长齐王,由队长射向球门。射入了!1:0!然后轮到右军。韩王队踢到第八个人,球落地,无效,本次结束。再轮到左军,队员们依次将充气的球传给下一个人,传到副队长将球停稳传给队长齐王,由队长射向球门,这一次射偏了……

    上半局结束后比分10:6,齐王队领先。众人大汗淋漓。场间休息,李景遂令下人赶紧送水,吨吨吨吨吨痛饮一阵。喝完后休息片刻,刚回到场上,肚子剧痛。李景达慌忙上前查看情况,只见李景遂疼痛难忍、哀号不断。李景达大呼“太医!”但是根本无济于事。李景遂七窍流血中毒身亡。比赛当然也就没的比了。李景达遂将在场之人全部捉拿。

    热热闹闹的比赛,一下子就成了悲剧。李璟悲痛万分,让李景达和冯延巳负责此案。两人心想,本来皇帝要让大理寺审问此案,还得进言说萧俨是皇太子一党。现在看来,皇帝第一个就怀疑皇太子。

    很快,李景达和冯延巳就把案子审完了。齐王的下人李福的儿子强抢民女,齐王将其子就地正法,李福怨恨齐王。皇太子知晓此事后,给李福重金、请他毒杀齐王。

    看完这份罪状,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有个大漏洞。不可能是皇太子本人去找李福,李福怎么确定的是在帮皇太子杀齐王呢?这么大的事,都不用查的一清二楚吗?!

    冯延巳摸透了皇帝李璟的心理。李璟第一个就怀疑李弘冀,现在审出来的结果正好和他的想法一样。此时的常梦锡已经被李景达“推荐”去洪城了,皇帝身边就剩下李景达、冯延巳、冯延鲁、魏岑、陈处尧和李徵古。皇帝的视听完全被奸王和奸相左右了。冯延巳、冯延鲁、魏岑、陈处尧和李徵古轮流进言,说皇太子大逆不道。李景达则假惺惺在那里求情。于是,李璟不待多想,写下诏书,宣布废掉皇太子李弘冀,贬为吴王,让李景达派人严加看管。

    此时,皇后、韩王、陈王和公主都闻讯而来。一见此情景,都为李弘冀求情。这一次,李璟无法面对痛不欲生的齐王妃。他没有半点犹豫,哭嚎着说,“朕对不起烈祖皇帝。烈祖皇帝千叮咛万嘱咐,让朕照顾好弟弟们。朕却教诲出如此逆子。你们不要再劝了,朕心意已决。景达,没有朕的旨意,任何人不得见这个逆子。”伤心欲绝的李璟下令,由燕王李景达暂管一切军政大权。

    大唐宫中各人愁眉不展,唯有两人内心暗喜。一人当然就是燕王李景达。齐王已死、皇太子已废,从此军政大权都归己有。当然,他心中对二哥还是有一丝愧疚的。李景达还有一件事要做。李弘冀虽然被囚禁了,但是还得想个办法不动声色地杀掉他,以免夜长梦多。另一个暗喜的人很难想到,却是周娥皇。李从嘉每日陪着父亲吟诗作赋,是很单纯的。周娥皇却不单纯。就像她当年向皇帝献舞一样,当然是希望被皇帝看中,能封个妃子。现在,她看到了夫君李从嘉登上帝位的希望。试想,哪个王妃不想自己的丈夫当皇帝呢?

    公主李芳仪怎么也不相信大哥会派人毒杀皇叔。大哥这几日都是很高兴的,等着父皇交权,完全没必要这么做啊?!可是人证物证俱在。此时,她这个最受皇帝宠爱的乖女儿也不管用了。说情、求情或者要求重查此案,父皇都不同意,还训斥她不该管的事情不要管。

    在洛阳的承讯从城中出发,向西绕行了一下,远望太傅姜成信的老家。一行人并未进村,然后折返向汴京进发。第二日接近中午,途经一个叫静文庵的小寺院。萧淑沂非要进去看看。承讯心想,这里面能有什么可看可吃的。但是配合皇后见庙就拜的作风,一行人进了庵门。寺院也比较小,一半禁军士兵在门口休息吃干粮,另一半跟着进去护卫。

    静文庵的住持听说一队官兵模样的人来了,不知是什么情况,出来迎接。怀着官兵来寺院一般都不是什么好事的忐忑心情,主持问,“施主远道而来,有何贵干啊?”萧淑沂笑说,“你这住持问的有意思哈。既是施主又进寺庙,不是参拜礼佛,还能干什么啊?”住持方长舒一口气,恭迎大驾。

    拜完佛,萧淑沂捐献了十两银子。此时白银的开采、冶炼工艺低下,按照换算关系,一两银子等于一贯钱,十两银子就是十贯钱。一贯钱是一千文(个)钱,十两银子就是十万文铜钱。偏僻的小乡村中,平日里百姓都是一文、两文的捐,捐一贯钱的都是出手阔绰。主持喜出望外,请众人到禅房喝茶。阮虎跟住持讲,“准备四份斋饭。”

    坐定片刻,一个女尼端上茶水。起初,承讯并没有注意她,但不经意的一瞥之后,承讯愣了。不由得盯着这个女尼仔细打量起来。细看了一会儿,萧淑沂就发觉了。她想,这女尼年龄看着也不小了,这也不至于能吸引讯哥啊!莫非又是旧识?只见承讯起身,走到女尼面前。女尼方才抬头看向承讯,心中一震,刚要躲避承讯的目光。承讯说:“你是香兰!香兰你还活着,太好了!”

    女尼双手合什,“施主有礼了。贫尼玄清,俗家之事已经不记得了。”女尼没有说认错人了,显然是在回避。回避就是默认。

    承讯说道:“那么多年的朝夕相处,我怎么会认错人呢?延琪跟我说你死了。那时候,我真想把张彦济挖出来再剁几遍。没有想到十年之后还能重逢,真是太好了。”

    承讯话音一落,玄清泪都流下来了。住持出来说,“玄清,当年师傅在路边救你回来,没听说你还有亲人啊?”

    萧淑沂心想,真是活见鬼了,平时里讯哥也不是个招花惹草的主,怎么上京竟然还有认识的?连随便找个小尼姑庵都有老相识啊!这正好验证了一句调侃的话,“男人若有钱,和谁都有缘,男人若没钱,和鬼都没缘”。

    姜成信示意,萧淑沂、李沁和住持都出去了。承讯请玄清坐下,问了问她这些年的情况。之前的事情同石延琪说的一样。后来,在去上京的路上生病了,玄清奄奄一息。张彦济倒没有杀她,把她扔在了路边自生自灭。幸好师傅化斋路过,救了她一命。从此了却凡尘之事、一心向佛,祈求佛祖保佑公主和公子。

    承讯告诉玄清,“现在石延琪应该过的还行吧!”又问玄清,“你是否愿意和我们一起走?”

    玄清表示,听到公主活得很好,看着公子容光焕发,那名女子还有那个女扮男装的女子都是公子的家室吧!玄清心愿已了,从此更无牵挂。心向佛祖、了却余生。

    承讯心中的一个大疙瘩,在此时解开了。所以说不要有那么多的仇恨,很多仇恨都是被别人赋予我们的。

    因为石延琪的一句话,一天前,承讯要是知道张彦济还有子孙后代,一定会把这些人都抓来杀了;现在,即便张彦济活着,承讯都懒的去理他,因为香兰根本没被杀。

    承讯叫来阮虎,备上笔墨。萧淑沂和李沁都在想,看来这个女子和皇帝的缘分不浅啊!承讯挥笔写下“御封天缘庵玄清大法师”,又署上名字刘承讯。再对阮虎说,“回到汴京,记得提醒朕,让郑州刺史来见驾。”这是承讯准备扩建天缘庵了。

    住持没见过这个场面,还愣在那里,李沁善意的提醒住持,“大汉天子莅临,册封天缘庵,册封你徒弟为玄清大法师,还不赶快领旨谢恩。”住持如梦方醒。玄清心想,听说天子从石氏换成了刘氏,原来就是公子啊!俩人一起叩首:“叩谢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承讯扶起玄清,让住持平身,笑着告诉玄清,“如果有一天想念常悦阁了,可以来看看。”

    吃过中饭,一行人准备辞行离开。住持跪求皇帝留点圣物用以瞻仰。承讯心想,我有什么东西呢?除了一腰带的金银…见皇帝为难,萧淑沂取出随身所带的玉佛像,又跟李沁要了她的发簪,赐给住持。意思是皇帝没带随身之物,皇后和皇贵妃的也是一样的。住持谢恩。承讯跟住持,“强调三日后,方可与外人说起此事。到时候,朕会安排郑州刺史来扩建寺庙。照顾好玄清。”住持谢恩、领旨。

    回去的路上,承讯跟众人讲了玄清(也就是香兰)和自己的关系。又顺带提到在上京以为香兰已经被杀害的事情。其实也就是向皇后解释一下,让她别多心。萧淑沂看着皇帝离开也没什么犹豫,又听了承讯的话,倒是不多心。不过是主仆关系。又想,幸好当年没让石延琪回中原。这女人不仅自己装可怜,还要用皇帝贴身侍女的死来衬托自己的可怜。其实她就是父亲、哥哥都不想要了,想投靠讯哥回来中原,一肚子心计。萧淑沂不由得心中暗喜,石延琪,你的谎言被戳穿了,老实在塞北呆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