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再现大唐荣耀 » 第七十三章 燕王尽灭太子党 君臣调侃江南斗

第七十三章 燕王尽灭太子党 君臣调侃江南斗

    唐国公主李芳仪不甘心,几次想去见大哥一面,都没有成功。燕王李景达来找侄女好言相劝,意思是皇帝陛下正在气头上,你别没事跑去见弘冀,我这做叔叔的也不相信弘冀会毒害二哥,你且放宽心。李芳仪还傻乎乎地问,“皇叔也不相信大哥害二皇叔吗?”

    李景达神秘兮兮地说,“从道理上来看,弘冀有做此事的可能,可是还有另一种可能。”

    李芳仪赶忙问皇叔,“还有哪一种可能?”

    李景达说,“此人想把你二皇叔和弘冀一同干掉。”

    李芳仪瞪大眼睛,“六哥?七哥?不可能吧!”

    李景达说,“如果两个哥哥不可能,那就是你大哥了。”李景达一再跟李芳仪强调,不准再来见弘冀,一切听皇叔的。如果不是弘冀害你二皇叔,干这件事的人现在一定在想方设法害你大哥。现在叔叔也是精神紧张怕出岔子,你别添乱,也别把自己扯进去吧。

    李芳仪信了李景达的话,心想再等等吧,还好有三皇叔帮着大哥。皇后、公主的不断追问,现在就是在加快李弘冀的死。李景达感到,现在这么麻烦,已经有点后悔当初是不是该直接用明计,鼓动皇帝把各路节度使都召来,然后在蹴鞠场上直接把大臣们一锅端了。杀掉李景遂、李弘冀,逼着李璟退位,自立或拥立六侄子李从嘉当皇帝。

    李景达已经想好了处死李弘冀的方法,现在他只需要等待一个时机。在等待时机的这段时间里,冯延巳一干人等都没闲着。他们向皇帝进言,萧俨、张晟、孙晟等人跟皇太子走的很近,皇太子都是给这几个奸人带坏的。请求皇帝严惩太子党骨干,甚至要求严惩林仁肇等太子一派边缘人物。这也正是这帮人的狡猾之处。李景达一面劝说皇帝应该安抚林仁肇等人,另一方面对于要求严惩萧俨等人不闻不问,后来又改为支持,从而不让皇帝察觉他与冯延巳等人已经勾结在一起。

    李璟反复听说萧俨等人的坏话,又想到就是这几人,每次有说话机会,就是请求改立皇太子。定是自己要离开了,李弘冀怕再改立景遂,在这帮狗东西的教唆下,才对齐王痛下杀手。皇帝到最无能的时候就是忠奸不分,李璟此时就是这个水平。于是,他向李景达下令,罢免张晟、孙晟和萧俨,彻查是否是三人教唆皇太子干出这种人神共愤的事情。

    李景达非常高兴,立即派皇甫继勋办这件事。皇甫继勋得此美差,把张晟等三人的家全抄了,全家人全部关到大牢。李景达还向皇帝上奏,抓这三个人的时候,这三人还有御史大夫罗经都聚集在一起,罗经也一并抓了。李璟大怒,命令一并抄了罗经家。其实,这四人根本没在一起,罗经和常梦锡是好朋友,当年也是告倒冯延巳等人的骨干。李景达这么干就是先还冯延巳等人一个人情,卖一个好。

    大牢里隔着牢墙,张晟老泪纵横,对萧俨说,“当初汉国皇帝刘承讯欲留我在汉国,还当尚书右仆射,我知道他是想向我套取大唐的军力分布。我是中原之人,感恩于烈祖皇帝的知遇之恩,又居江南已久,一心向着大唐,不肯在大唐危难之际弃我主而去,更不肯用出卖大唐的秘密来换取荣华富贵。现在,我是死了都怕被人家嘲笑啊!心向大唐、却换得如此下场,如此下场啊!上不能救皇太子出困境,下不能救家人出牢狱。呜呼!“

    此时,负责此案的魏岑,以及负责看守的皇甫继勋,都非常希望这几个老家伙赶快死了算了,竟然还往牢房送白绫。孙晟、张晟和罗经都以为这是皇帝要他们死,唯有萧俨头脑清醒,说:“我们不能死啊!我们死了皇太子就没有希望了!”然而另外三人早已心灰意冷,萧俨苦劝也没有用,都上吊自尽了。

    正如萧俨所料,魏岑立即向皇帝上奏,张晟、孙晟和罗经三人畏罪自杀。张晟、孙晟和罗经以死报主固然是令人敬仰的,可真正的英雄是萧俨。死并不可怕,死其实也是一种逃避问题的方式。萧俨选择了勇敢的面对,面对他所熟悉的数十套大理寺刑具。萧俨态度非常坚决,皇太子是被陷害的,他也是被陷害的。大理寺所有刑具都用完了,萧俨也没有招供,魏岑没有办法了。李璟此时已昏庸之极,可是他不是坏人。李璟的意思是,既然这么多刑具都用完了,萧俨也没有招供,那他是无辜的,贬为舒州副史,伤好了就让他去赴任。

    一个月之后,萧俨伤还没好,就急急忙忙带着家眷离开了金陵这个伤心之地。不少同僚前来劝说萧俨,养好伤再走,萧俨都坚决回绝了,托辞说皇命在身当早行。冯延巳等人劝李景达派人路上截杀萧俨,李景达坚决不同意。他问冯延巳,“为何萧俨连伤都没好就急着走呢?”魏岑连忙点头,“燕王说的有道理。萧俨就是要让我们派人去杀他。如果此时有人截杀他,御史们就可借此推断李弘冀是清白的,要求重审此案。”

    萧俨安全抵达舒州,他想以死想救的李弘冀就没有那么幸运了。李景达终于等到了机会。李弘冀在被关之处大吼大叫,表示要见母后、王妃,侍卫报告给李景达,李景达表示不予理睬。没多久,魏岑来找李景达,说内侍报告,昨晚皇帝梦到了齐王,今日心神不宁。明日皇帝陛下要带皇后、陈王、七皇子和公主去紫金山下的宝公院(灵谷寺)烧香祭拜齐王。

    李景达一听此话,立即跟魏岑商量,机会来了。魏岑早已摸清了皇帝的品性,请燕王亲自入宫。于是李景达亲自进宫去向李璟报告说,弘冀有些癫狂,似乎在说皇叔饶命,又求父皇、母后见他。李璟本来心情就不好,就训李景达,以后不许再帮逆子通报。李景达故作恳切地看着皇兄,李璟挥手让他离开。

    一切准备妥当,等到李璟等人出了皇宫,李景达护驾跟着去了。皇甫继勋和赵刚带上四名健硕的心腹进了李弘冀被关押之处,将其四肢牢牢控制住。皇甫继勋捂住李弘冀的口鼻,将李弘冀活活闷死了,又将李弘冀头发披散,撕扯李弘冀的衣服。等到李璟等人回到宫中,皇甫继勋连忙汇报,说吴王大呼饶命,闹了好几个时辰,气绝身亡。

    李璟虽然痛恨儿子杀弟弟,终究不希望他死。现在弟弟和长子都死了,悲痛欲绝。皇后不相信勇武的儿子会被吓死,找来太医和仵作来检验,结论都是受了过度惊吓、气绝身亡。大唐的将相和,以完完全全的悲剧做为了结局。

    让李璟更加悲痛的是,三日后,女儿李芳仪留下书信告诉父亲,大哥在二叔被害前几日都在大宴群臣。大哥还亲口告诉妹妹,二叔向大哥承诺绝对不会再当皇太弟。大哥虽然不孝,希望父皇早去洪城,一直想要父皇的权利,但是妹妹绝对不会相信大哥会在此时干这种蠢事。大哥肯定没有害死二叔,又怎么会被二叔的魂魄吓死呢?口说无凭,可是一想到大唐的皇宫竟然如此阴森与恐怖,父皇、母后珍重,我决定离开这里,远离皇家的尔虞我诈、骨肉相残,去过草民般无忧无虑的生活。

    李璟赶忙命人去找公主,可是发觉为时已晚。金陵到润州很近,李芳仪从润州过江,已经进入汉国领土,派去找的人望尘莫及,当然也找不到了。

    从洛阳回到汴京的承讯稍事休整、处理国事,然后通过垦田司江南署二部的情报“观看”江南的斗争大戏。先是天策上将、齐王李景遂中毒身亡,皇帝、皇后、太傅和两位枢密使猜测到底是谁毒杀李景遂。由于没有深层次的情报,只能从常理和片面的情报来分析。旁观者清,又全当看热闹。承讯猜李从嘉、萧淑沂猜李景达,张浦更是随便,既然陛下和娘娘把两个嫌疑最大的猜了,我就猜李从善吧,王守成还煞有见地,说会不会是李璟本人?

    萧淑沂猜李景达,是因为人性问题。简单直白的一句话,萧淑沂认为李弘冀第一想得到的就是李景达手中的军权。现在李景达如果不除掉李弘冀就会被夺权,直接杀李弘冀可能更无从下手,或者容易被第一个怀疑,只好杀一个间接的,唯有杀李景遂最合适。

    为什么刘承讯会猜李从嘉呢,其实是更深层次的人性问题。刘承讯属于考试半作弊,他预先知道上次考题的答案(历史上李璟之后的皇帝就是李从嘉,称帝后改名李煜),却坚持认为标准答案是错误的、或者同时也不知道考题改没改。至始至终,刘承讯觉得,如果是李弘冀登基称帝了,或许认为叔叔的存在是一种威胁而痛下杀手,这个是正常的。但在夺储之路上,李弘冀杀李景遂是非常不符合常理的。杀一个千方百计请辞皇太弟让李弘冀上位的叔叔,皇太子李弘冀等于是在给别人铺路啊。那么到底是谁干的呢?根据利益最大化的真理,李景遂死了,第一受益者是不是李弘冀有待商榷,可以确定的是如果李景遂和李弘冀都死,第一受益者是李从嘉。

    刘承讯曾经一直在晋国皇宫做质子,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隐忍。胸怀天下要隐藏、言语谈吐要收敛、受了委屈要忍耐。就像在晋宫,只要是石延宝犯了错,挨打的都是刘承讯和杜弘章,不管这两人参与没参与。“青梅煮酒论英雄”,哪个看了《三国志》的人不崇拜曹操的纵横天下、刘备的匡复汉室、关羽的驰骋沙场、诸葛亮的运筹帷幄呢?!怕是连守住江东的大帝孙权都少有人崇拜。而承讯在石延宝面前却说要做羊祜、杜预。刘承讯崇拜的宇文邕更可以说得上超级能忍了,和登基前一直装傻的唐宣宗李忱有的一拼。刘承讯认为,李从嘉可能也是一个这样能够隐忍的人。

    在场没有一个人认为会是李弘冀。原因很简单,李弘冀有很多杀李景遂的时机,吃饱了撑的要在蹴鞠场上杀李景遂,然后成为众矢之的。王守成问,“会不会是李弘冀置之死地而后生?”太傅姜成信的话支持了承讯的想法。太傅认为根本不可能。李璟将去洪城,李弘冀就有机会掌控军政大权,杀一个坚决请辞皇太弟的李景遂完全没有必要。太傅还向皇帝建言,要时刻关注李弘冀,让王守成看看,能不能通过江南署二部把脏水往李弘冀身上泼。

    承讯表示,太傅所言极是,李弘冀不是个好对付的对手。同时,承讯说道,“太傅说的意思朕能够理解。当年在黄河北岸,即便朕有了对付铁骑兵的方案,还是希望用当‘儿皇帝’的方法换耶律阮退兵,退一步海阔天空。李弘冀军权和政权都没有牢牢掌控,他更会选退一步海阔天空。现在要是这么做,不是置之死地而后生,而是置之死地而死。朕和太傅一样,不相信一个能凭借不到万人、在润州打败五、六万吴越军的智勇双全之人会干这种傻事。还有,汉唐实际上是对立关系,可是在表面上,李璟是对朕称臣的。李景遂请辞皇太弟,李弘冀改立皇太子,这些事情李璟都是上书大汉的,是经过朕批准的。李璟跑到洪城去,朕管不着,可是李璟要想换皇太子(弟),还得再上书。一来二去能有几个月,他也就是嘴上说说。”

    还在讨论呢,江南署二部的情报又到了。王守成看后大喜,说,“陛下,有好消息。太傅的嘱咐可以缓缓了。有人帮我们搞定了李弘冀,他现在被囚禁了。”承讯却表示,一刻也不能停留,让王守成给江南署二部下命令,想方设法除掉李弘冀。

    又过一月,江南署二部又传来情报,张晟、孙晟、罗经等人自尽,萧俨被贬舒州,同时汇报,杀李景遂的可能是李景达。承讯立即提醒王守成,你们传递消息可不能这么直白的写啊。王守成请皇帝一切放心,都是用密语,然后在江南署二部译成绝密文件送到枢密使这里。承讯有些小小的伤感。张晟毕竟是个老熟人了。在承讯看来还是个正直的人。本来承讯还想把他留下,现在自尽了,真是忠臣啊!承讯还有些遗憾,很希望看到林仁肇自尽,可是林仁肇好像还没有牵扯到里面来。

    最后,收到了终极好消息,李弘冀已经被诛杀。承讯开怀大笑,在御书房写下密信,封皇甫继勋为定南大将军、明义侯,表彰他为李景达出谋划策、除掉李弘冀。还是皇后技高一筹,猜中了正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