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再现大唐荣耀 » 第八十八章 李氏媳妇拜贵妃 储君之争何时了

第八十八章 李氏媳妇拜贵妃 储君之争何时了

    祝月开开心心地带着大儿媳妇、小儿媳妇求见皇贵妃娘娘,顺便带小儿媳妇来见见世面。这也是常理,皇贵妃的弟弟正月里成婚,还没来得及带过来给娘娘引见。

    临出门前,一向无所事事爱睡懒觉的李业特别早起叮嘱老婆,求赏赐可别忘了给他要一份。祝月损李业,“就你贪财!”李业刚要发火,今天祝月心情好,立即说,“好啦好啦,我错啦,我错啦!看在咱天下无三的女儿份上,我不跟你吵,我去见皇贵妃娘娘啦。”

    别看祝月平时跟李业斗嘴,跟她女儿一样也是有心人。婆媳三人穿的普普通通的,小儿媳妇心里还有点犯嘀咕,见皇贵妃娘娘穿成这样,怕是被人瞧不起吧。大儿媳妇见弟妹一脸迷茫,偷偷跟她讲,“没事,还要见太后呢!朴素点好,皇贵妃娘娘也不注重衣着。”

    三人坐着轿子来到皇宫侧门。下了轿子,小儿媳妇看到威严的持戟侍卫,有点心虚。领班的侍卫见三人穿的衣着很是普通,心想这什么人啊,毫不客气的大吼一声,“你们是干什么的?!这里是皇宫禁地,闲杂人等不得靠近。”小儿媳妇吓得双膝一软就要下跪,幸好大儿媳妇把她拉住了。

    皇宫禁军近卫司的军官,本是认识李业老婆的,也不会这么冲着她大吼。可现在不是一场大战刚消弭于无形嘛,近卫司和临时担任皇宫守卫的云内州军还没有完成交接呢!这些从塞北过来的士兵当然不认识皇贵妃家的亲戚。李业老婆心里大骂李业,怎么皇宫守卫换人了也不事先告诉她一下,一边心虚、一边声音又尖又脆、听似理直气壮地告诉军官,她是皇贵妃娘娘的母亲,带了两个儿媳妇,劳烦帮通禀一声。

    这军官听说是贵妃家的人也不敢怠慢,连忙层层禀告、通传进去。李沁听说母亲带着弟媳妇来求见,娘家的媳妇总是要见一见的,就派贴身宫女去宫门口引领。

    过了一会儿,侍卫带着秀宁宫的宫女前来领人,就这样三人被引进了皇宫后院。

    进了高大雄伟的朱墙,一片芳草莹莹如仙境般的开阔花园印在眼前,一弯绿水似青罗玉带绕花园而行,花园之中长廊如带、迂回曲折、屋檐高挑,每一个长廊的柱子上都雕刻了精美的龙凤,二、三十步就有一座小亭。

    这些在李业老婆和大儿媳妇看来虽是羡慕,可也已经习以为常了,但是小儿媳妇不同啊!把小儿媳妇愣是看呆了!她正好在李家因李业带没了齐王,差点被皇帝轰回老家最落魄那会,经人做媒许的李园。本来也不是啥大户人家、都觉得有些屈就了。从李业又得起用,再到此时,越发想来父母还是很有远见的。今天就要见到李家的两位真神了,心里更是咚咚咚激动的跟有个小人在打鼓一样。

    走了好一会,如琼楼一般高大的秀宁宫正宫映入眼帘,即便在这高楼林立的皇宫之中依然十分显眼。两边的阁楼都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由宫女引路,进了秀宁宫走进大殿。殿内由多根红色巨柱支撑着,每个柱上都刻着一条回旋盘绕栩栩如生的金龙,分外壮观。

    梁、唐、晋、汉四朝,一直到刘承讯称帝前后,秀宁宫名字虽是改来改去,其实一直是皇后住的地方。等到刘承讯出征后,在幽州封李沁为贵人、统领后宫,皇太后赶忙趁此机会搬到现在的慈宁宫,将秀宁宫腾给自家侄女李沁。在李沁被封贞妃后,正式更名秀宁宫(贞宁宫音似狰狞不好听)。在儿女之情上小心眼的萧淑沂,也有她心胸宽广的一面。萧淑沂很有风度的只是争了个皇后的名分,也把李沁当成了姐姐,其他的都归了李沁。

    好在有母亲和大嫂带着,小儿媳妇战战兢兢地跟着进了秀宁宫。华丽的宫殿中,接见她们的皇贵妃穿着却是家常衣服,满面笑容,无比可亲。

    三人拜见皇贵妃之后,李沁命人给她们赐座。

    “这就是李园媳妇啊,嗯,品貌端庄配李园正合适。”打量着小弟的媳妇,李沁边说边从手腕上捋下一只一汪水一样碧绿的镯子,又道,“初次见面,这个镯子就给弟妹做见面礼吧。”

    这小弟媳妇没有受过宫廷礼仪,但毕竟也是书香门第,“启禀娘娘,民女,程…程海萍,谢娘娘赏赐。”说的有些拘束。

    “这孩子比你还是差了些……”祝月本想提起当初李沁从河东来汴京,求见皇太后的时候,比小儿媳妇可是仪态自然多了。刚说了半句,感觉到大儿媳妇拉她衣服。别看祝月平日里和李业没有分寸、吵来吵去,其实也是一种乐趣,到了女儿这里她可不敢。祝月立即明白了,大儿媳妇这是提醒她别提以前的事情。

    祝月告诉女儿,现在李业可听你话啦,昨天跟我得意,说有个举世无双的女儿,又改口是举世无三,把皇后娘娘可也供起来了。李沁掩嘴一笑,说,“这样很好。”又命人取来两支玉钗赠予嫂子和弟媳妇,一串珍珠项链送与母亲。

    正闲聊一些家长里短呢,宫女禀告说,“皇后娘娘回复,三刻(45分钟)后有空,跟您一起去看江南的贡品。”

    李沁点头,然后告诉三人,“这倒是有些不巧了,我与皇后有约。一会让宫人引着你们去拜见太后吧。”嫂子和弟媳妇闻声起身,只见母亲支支吾吾地不知道啥意思。李沁就请两人先出去,私下再问母亲还有什么事情呢。祝月笑答,“你爹还想要一份。”祝月果真是个见过大场面的人,人前对皇贵妃说李业,私下两人之间就说你爹了。

    李沁想了一下,命宫女拿了个东西来。等礼物拿来,祝月没忍住、笑的乐开了花。李沁疑惑的看着母亲,不知道为什么送个黄金酒壶给父亲,母亲能乐成这样。祝月赶忙把昨天的事情和女儿一说,李沁也乐得大笑。“娘,那你回家再找点酒装进去,看看爹什么反应。”

    刚要走,祝月又问李沁,“对了,闺女,这都马上要到五月初五端午节了,要不要庆祝一下啊?”

    “娘这个建议不错。一会我去找淑沂妹妹,再去找皇帝陛下商议一下。”

    送走了母亲、嫂子和弟媳妇,皇贵妃李沁去找皇后萧淑沂一起去看贡品。这是江南国主为立储君送来的。两人见面后,李沁提起了端午节之事,萧淑沂边选贡品边想,是应该庆祝一下。但是,搞政治的人想法就是和搞后勤的人不一样。李沁本想摆个酒宴,欣赏一下歌舞,仅此而已,萧淑沂却还另有深意。

    选完贡品,不待李沁回宫,萧淑沂直接拉着她去御书房找皇帝。承讯此时正准备继续问江南钟氏的情况,想探究一下钟芳芳的底细呢。听到禀告,说皇后和皇贵妃求见,就暂停议事,王守成便告退了。

    说到江南,唐国皇太子李弘冀和原皇太弟齐王李景遂相继死去后,皇位的争夺没有因为这两人的死而消停,只是暂时没人敢再提立储之事。明显啊,谁关心和热衷立储之事,就有可能被皇帝怀疑是杀李景遂嫁祸给李弘冀的真凶。其间,只有一个让李璟很烦的人,就是被李景达支使到洪城的常梦锡。这人一回来就为皇太子李弘冀叫冤:皇帝将走,皇太子胜券在握,又和皇叔和解,怎么会再杀皇叔呢?李景达在李璟面前唠叨个不停,要求责成大理寺重查此案,还死去的太子一个清白。

    这一阵吧,汉朝武宁军节度使董平一直在唐国君臣心尖尖上跳舞——和州练兵,口号震天。皇帝刘承讯西征,董平都没消停。直到冬季寒冷,后来又是汉朝自己出了个大状况,董平往关中跑了一趟,又在汴京放了个假,才让江南唐国君臣消停了一阵。

    公元958年四月初,见过皇帝之后再回和州的董平就像打了鸡血,感觉要把武宁军训练得超过禁军一样,继续精神抖擞练兵了。半夜起操的声音,让李璟再一次下定决心,要去洪城睡安稳觉。要去洪城,就得留下皇太子监国。其实,这时候李璟军国大事一概不想管了,就想当个太上皇安安稳稳地弹弹琴,写写诗词歌赋。

    立储之事,由李璟提出,再一次成为了御书房讨论的话题。六皇子李从嘉、七皇子李从善和燕王李景达,谁将成为下一个皇太子或者是皇太弟?不知道是自觉能力不够,还是心中有愧,抑或怕事情败露,燕王李景达第一个退出了皇位的争夺,而是选择了牢牢地抓住军权。他劝说皇帝李璟,“皇位应该传给大哥的儿子,立皇太子。”经此一事,李璟也怕再闹出骨肉相残的事情,又见景达如此慷慨,听取了李景达的建议。那么立谁当皇太子呢,李璟开始斟酌。

    皇太子还没选,李璟第一件事情就是将常梦锡罢官,一撤到底、让他滚蛋回家。要不是李景达为他求情,李璟真有点想杀了常梦锡。

    常梦锡为人正直,李璟本也是知道的。经过常梦锡的苦谏,言说太子蒙冤而死,李璟犹豫了。不是弘冀杀的会是谁呢?李璟军国大事有些糊涂,但终究不是个白痴,如果还有第三个人,杀李景遂嫁祸给李弘冀,不是李景达就是李从嘉。

    现在死无对证了,跟着太子跑的人都死的差不多了,还怎么查。李璟真是个善良的人,想到景遂和弘冀已死,难道查出来兄弟或儿子再杀一个吗?李璟想,此事不管怎么样到此为止吧。可常梦锡不识趣,永不言弃,告诉皇帝,原大理寺卿萧俨还活着呢。

    若在三弟和六儿子中选一个怀疑对象,李璟当然是怀疑三弟。三弟久历沙场,怕只有他能下得了这个狠心。从嘉?李璟相信自己会干出这种事,都不相信六儿子能干出来。

    既然有些疑虑,李璟就想再试探一下李景达。于是,李璟私下和李景达谈,提出让李景达当皇太弟。之前,在御书房就劝皇帝立皇太子,此时,燕王李景达更是一口回绝,“当初二哥在,我就觉得立皇太弟不对。现在,二哥不在了,我更不能也不想当皇太弟。”李景达很动情地双膝跪地,告诉大哥,“江山是烈祖皇帝打下来的。父亲已逝、长兄为父,景达为李氏江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然后,就是苦劝哥哥不能一错再错,父传子天经地义。

    李璟被弟弟李景达感动了,感动之后是深深的自责。当初烈祖皇帝想换三弟李景达当皇太子这件事李璟是知道的,即便在那个时候三弟也没做对不起他的事情,现在,自己反而多心,把三弟往歹毒恶人上想。以小人之心来试探三弟,这么做对得起烈祖皇帝要他善待弟弟们的遗训吗?!

    自责之后,李璟满腔愤怒。都是常梦锡这个混蛋,在这里挑拨我们兄弟和父子之间的感情!于是,李璟直接下令将常梦锡打入死牢。冯延巳、冯延鲁和魏岑这些人都叫好,还是被常梦锡“陷害”的李景达求情,常梦锡才得以免死。大唐御书房已然成了演员们的舞台。

    燕王李景达退出后,七皇子李从善做起了他的春秋大梦。本以为要和三叔较量,还真怕不是对手。毕竟,三叔久历沙场、军权在握。没想到三叔无意于皇位!哈哈,皇叔和大哥的死,我李从善成了最大的受益者。至于六哥,那是个纵情山水的主,肯定不会挡我之路。等我登基之后给他封个“天策大学士”。看吧,李从善还真是个有心人,给六哥封的文官版“天策上将军”的名号已经想好了。

    李从善在天真地做梦。三叔无意皇太弟,六哥也不会当皇太子,后面就是轮到他了吗?从感情方面来说,皇帝李璟最喜欢的儿子是志趣相投的陈王李从嘉,觉得六儿子是皇太子的不二人选,更何况六儿媳妇是知音。从理来讲,皇太子是要由嫡子来当的。皇后生下了长子李弘冀、五子李弘茂、六子李从嘉和九子李从谦。这四个才是嫡子,长子李弘冀、五子李弘茂已亡,就算六子李从嘉坚决不当皇太子,那也是轮到九子李从谦。实际的情况一目了然,轮到老九也轮不到李从善。

    李从善虽然没有自知之明,却是个实干派。当从枢密副使李徵古那里知道了父皇要立储的消息后,他一边做梦、一边就开始行动。李从善找来李徵古以及自己的亲信、大理寺少卿赵阳商量策略。知道机会难得,李从善在李徵古身上花了大功夫。在李从善看来,如果能搞定李徵古,一切都将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