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再现大唐荣耀 » 第一百零一章 太师审案看民苦 皇后炼丹悟神明

第一百零一章 太师审案看民苦 皇后炼丹悟神明

    周行逢审案非常亲民,一时之间传遍朗州各地,连其他州县有仇有怨的跑到朗州节度使府来告状的人还真不少。

    周太师什么案子都审,而且基本不用什么证据确凿。双方一对质,太师感觉一下哪方有理。有理的就放掉;没理的,要么是罪有应得,要么是诬告,统统斩首。

    偷别人一个南瓜,斩;骑马之人,马没拴好,撞了人家小摊贩的摊子,斩……实在是有点太过了。

    一日,有人自朗州边的县里跑来,状告本地富户收租时大斗进、小斗出,欺诈当地乡民。其实,在当下这种朝不保夕的乱世,这种行为不算是个大什么事情。针对这种情况,官府一般就睁一眼闭一眼。可这个状子深刻触动了周行逢的内心。他也是农户出身,也曾经是这种被欺压的人。

    周行逢这一次二话不说,又不对峙了,下令派人到县里将富户抄家,自然把大斗小斗全抄出来了。

    次日,大堂一过,在节度使府大堂上,这些老爷、少爷、管家们哪里还敢狡辩呢!一五一十老实交代,不敢有任何隐瞒。

    交代完毕,周太师直接定满门抄斩,一家老少全部拖到午门斩首。一时之间,大堂上哭声震天。

    还好这家老爷反应快,一边哀求太师饶命,说愿意捐出全部家产,一边又请求呵退众人,自己有要事禀告。周行逢怒斥,“你什么玩意啊,还想和我堂堂太师借一步说话?!有话摆在大堂上说!”

    这家老爷一看,再不说全家人性命都没了,只好说,“太师啊!我是您夫人的姨老爷啊!”

    周行逢自然不认得夫人的姨老爷,铁面无私地说,“别说姨老爷,就是姑老爷也没用!全部拖出去斩首。”

    事后,周行逢的老婆找他算账了。虽是远房亲戚,好歹是亲戚。就算犯了错,稍微惩戒一下不就行了,犯得着满门抄斩吗!再说了,你四处看看,现在哪个富户人家不是这样收租子的。

    老婆话音未落,第二日就有人以相同的理由再告富户欺诈。周行逢倒也执着,继续该抄家的抄家。这样一来,怕是富户都要给杀光了!富户们人人自危,气得周行逢老婆收拾行李要回娘家。

    周行逢得管家回报,慌忙回家安抚夫人。夫人堵周行逢说,“我家佃户因周太师而地位升高,不专心务农,常仗势欺民。我想亲自去看一下。太师可是铁面无私的,不然也给弄的我也被满门抄斩就糟了。”

    周行逢信以为真。不料,夫人走后多日不归。周行逢前去看望,并劝道:“我已富贵,夫人何必跑到乡下来,自找苦吃呢?”

    夫人不肯回家,还说:“太师行法太严,易被刁民宵小利用。看似一时欢喜,但谁无小过小错呢!长久下去,必然失去民心。我不想留下。一旦灾祸来临,田野之间容易逃命。”

    见夫人说的言辞恳请,周行逢让小妾们将夫人抬上轿子,并向夫人赔礼道歉,保证此后不再审理类似案件,并将斩首之刑改为打板子。

    一个月后,周行逢的断案方式通过汉朝农垦司二部传到了御书房。皇帝刘承讯召集皇后、左右枢密使和太傅听取王守成的情报汇报。

    王守成把周行逢的情报当笑话一样讲给皇帝和其他人听。皇帝听完之后倒是似有所思,问太傅,“周行逢这样做是不是也有他的道理?到他那里告状就等于是在赌命,那又为什么这么多人乐死不疲呢?!”

    太傅说,“百姓有怨难平,有冤难申啊!”

    承讯提议,建立一个刑审院,专门审理各地百姓的申诉的冤假错案。太傅听了之后,问,“这个部门与大理寺和刑部之间,权责如何区分呢?”

    “主要是对刑部审核存在问题的流放刑法以上的民间案件,特别是死刑案件进行审理。”

    张浦表示赞同,那这件事要再找王波商议一下了。这个部门应该放在监察使那边。另外,皇帝也决定,下文提醒各州县,严禁富户在租借和收租时小斗借、大斗收。现在就下令,如果发现此类案件,经查属实的,没收全部家产充公。

    承讯说,“现在国家刚刚安定,农户生活不易。一旦百姓生活没有着落,就像唐末时,一呼百应。江淮的事情朕开始的时候已经做错了,要及时警醒,不能让来之不易的安宁被打破了。”

    太傅不语,即为同意。王守成接下来向皇帝报告了一个好消息,呈上留从效向皇帝递交的奏折。

    留从效以检校太师、清源军节度使自居(说明他接受了汉朝的封号),言语非常恭敬,向皇帝说明,他屈从唐国实属无奈之举,绝无冒犯皇帝之意。接到皇帝命令之后,立即减少对唐国的食盐供应,同时向皇帝进献玉带一条、龙脑十斤。

    另外,代表苏宰相的使臣到达泉州之后,留从效手下大将陈洪进私下接触了使者,向大汉表示了忠诚。承讯点头,这是个双重好消息。

    王守成继续汇报。江南的李璟迁往洪城,留下了皇太子李从嘉监国,实际掌握大权的是燕王李景达。听说这次江南朝廷重臣调整的幅度挺大。宰相冯延巳以及两个枢密副使全部失势,补上的两人,一个叫周宗、另一个叫严续,还有一个空缺没有填补。

    承讯听到这个消息,又见太傅朝自己这边看了一眼,心领神会,立即让王守成向二部江南司下命令,不惜一切代价帮助皇甫继勋成为议事大臣。

    这次算是下血本了。将江南向中原纳贡钱财的一半拨给江南司用于此项公关。此事如果能成,皇甫继勋将如一把利刃插在江南的心脏。

    承讯又想到了一点,立即让江南司联络皇甫继勋,看看他的主要竞争对手是谁。对手的情况了解的越详细越好。如果有可能的话,使用个反间计,将他的竞争对手干掉。

    江南之事布置妥当,承讯顺口问了一句,“最近孟昶在忙什么呢?”

    正在问着,侍卫禀告,苏禹、王章和王波有事求见。承讯一听,一脸严肃,定有什么大事让他们三人不请自来。

    苏禹禀告,中山国公、云州军节度使高行周病逝,死前留下遗言,希望将他安葬在长城脚下,为陛下守卫北国。

    承讯感慨,九个月前还一起并肩作战,今日已是阴阳两隔。承讯悲伤自己又失去一员大将,下令追封高行周为中山王。命礼部派人去云州,传旨给归德军节度使高怀德,让他继承中山国公爵位,准许去云州探望。

    张浦借机向皇帝提议,现在中山国公已逝,从目前云州的地理位置来看,没有必要再封云州军节度使,建议改成驻军。

    承讯点头,向内阁下令,考虑接管塞北诸州之事,稳定一两年后,就准备将中书令调到汴京,撤销在承德的中书令府。

    下午,萧淑沂兴高采烈的来找承讯,按照他的方法,果真“仙丹”练成了!她偷偷尝了一个,不太好吃…

    承讯乐了,“你别搞的跟嫦娥一样哈。”

    萧淑沂没太理解,嫦娥和仙丹有什么关系?

    承讯先是讲了后羿射日的故事。上古时代,帝俊和西王母有十个儿子,就是十个太阳。帝俊给十个儿子排班,九个儿子休息,一个儿子出来照耀大地。每天一半儿子时间出来工作,一半时间休息,人间方有日夜。儿子们因此受万民敬仰。

    应元始天尊邀请,帝俊和西王母参加道法大会。临走前,帝俊嘱咐儿子们,要按时出勤,不可偷懒在家。

    等到两人走后,儿子们一开始还算循规蹈矩。过不了几日,一个儿子提议,人们都很崇拜我们,我们一个就给人间带去了无限生机;那如果我们一起出去,人们该有多高兴啊!于是,十个儿子一起跑出去,该回家的时候也不回家。结果可想而知。

    人间只有白天没有黑夜。每天,太阳们炙烤大地,成了祸害。

    这时,人间有一名神射手叫后羿,射落九个太阳。本欲再杀第十个太阳,帝俊及时赶到。他先是向后羿道歉,又劝后羿,“虽然我十个儿子都犯了错,可是都射杀了,人间就不会再有光明,就会坠入永远的黑暗啊!”

    后羿一听有道理,放过了最后一个太阳。帝俊为了感谢后羿,将太上老君送他的金丹转赠给后羿,并告诉后羿,吃了金丹就可以升入天界,从此长生不老。

    之前,萧淑沂虽然对后羿射日的故事略有耳闻,但是依然听得津津有味。听到故事结尾,她追问,“后羿成仙了吗?”

    承讯摇摇头,“后羿没有吃金丹。因为后羿很爱他的妻子嫦娥,如果他吃了金丹升入天界,从此就与妻子天人两隔了。”

    听到这里,结合自己尝了口金丹的事情,聪明又有学识的萧淑沂就理解皇帝的意思了。哦,嫦娥把金丹吃了,飞升到了孤独的广寒宫。萧淑沂叹了口气,都是想着,吃了仙丹能永享人世的繁华,可世上哪有长生不死之人!若真如嫦娥一样,没有朋友、没有亲人,孤独一人在广寒宫又有什么意义?!

    想到此,萧淑沂抱住了承讯,很是感动地说,“原来陛下比后羿更爱妻子。情愿与我在一起,也不愿留在人间独享人世繁华。”

    承讯抚摸着她的头,说道,“你知道就好。”

    就这么抱了良久,萧淑沂告诉承讯,“从今以后,我不再迷信佛祖和天神了。只把这当作一种寄托。啊不,寄托也不是,就算是一种信念?”

    萧淑沂有点无法用语言来描述自己的想法。承讯笑她,“淑沂也如佛祖啊,在菩提树下,领悟人世的真谛啦!”

    萧淑沂解释说,“一会天神、一会佛祖、一会道家三清、一会上天,我都快搞晕了。其实,讯哥才是我心中的神。弹指之间,辽国百万雄兵灰飞烟灭,挥手画圈就能造福人间,万尺高山飞入水中而不死,讯哥才是神。如果讯哥说没有神,那哪来的神呢?”

    说到这,萧淑沂还是心有不甘地问,“讯哥,真的没有神吗?!”

    承讯其实也无法回答这个问题,就说,“如果上天要我往东走,佛祖要我向西走,天神要我向北走,三清要我向南走,我该怎么办呢?走与不走,往哪边走,岂不都违背了神的意志。你再想想天子。现在的天子有三个,我一个,孟昶一个,刘鋹一个。再看看石重贵,你说这个天子也太惨了吧!还有李璟,天子当了一半也不当了。”

    顿了顿,承讯又道,“曾经我看《史记》,陈胜与吴广说的好,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从晋宫逃到晋阳的时候,我欲劝太祖出兵以救石重贵,这句话我还同样听太祖说过。天下唯有仁者居之,得民心者得天下。不要想太多了。就像一个苹果,究竟是你吃还是我吃?本来你刚想吃,我来了,告诉你我要吃,最后,这个苹果进了我的口。你还要把此事归结为天意,有什么意义呢?”

    萧淑沂还要再问最后一个问题,“当年契丹只有不到两万军队,对阵几十万楼兰军队。本来,父辈们都以为楼兰人不可战胜,结果打仗的时候突然刮起漫天东风,夹着风沙,楼兰人连眼睛都睁不开,才令契丹人一举击溃楼兰人。这不是天神在帮助契丹吗?”

    知晓历史、知晓地理的萧淑沂却不太懂天文,承讯反问,“哪次出征不祭天祭神?胜了算神的,输了算自己的吗?你看耶律德光四征中原,亲自来了三次,到最后一次才虔诚的祭天?”

    萧淑沂终于被说服了。“沁姐姐还想请尊菩萨来拜一拜呢,那我要不要去告诉她呢?”

    承讯说,“有时候,人需要有个寄托。就像母后,日日思念二弟承佑,想到二弟年纪轻轻死于非命,连个子嗣都没有,心中难以言表的悲伤。在佛祖前为二弟祈福,这样她的心情就平静了。你沁姐姐估计也是上次被折腾的有些害怕,觉得是佛祖保佑了我们。她想拜拜就拜拜吧。”

    承讯告诉萧淑沂,“凡事不能光靠一方面。我能够平定中原、扫平塞北算是建立起了威望,所以臣子们都认为我是天命所归的真命天子,而孟昶和刘鋹都是欺世盗名之辈。这次,我们从云内州返回京城时,守城的将军是同时感受到了天威和神威,才会听命于我。有时候皇权需要神权来护卫。因此,让臣子们对皇帝有敬畏是好事。你我同生共死、患难与共,所以跟你说心里话,其他人越是把我当神看越是好事。”

    这下萧淑沂明白了,关于神的问题,是她与承讯之间的秘密,不需要让第三个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