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再现大唐荣耀 » 第一百零四章 刘继业二伐蜀国 偏锋剑只痛难死

第一百零四章 刘继业二伐蜀国 偏锋剑只痛难死

    昌武军第一次伐蜀根本不能称为战争,连战斗都算不上。几万昌武军等于跑到剑阁看了看风景,除了折子悦骂了个痛快,什么也没干。

    自剑阁返回后,刘继业和折子悦冥思苦想,这剑阁难以突破,该怎么办呢。阶州的部将也劝说了,山南小道比剑阁之路更难走,蜀军也是做了布防的,再折腾一把还是无功而返。恰在节度使夫妻两人无计可施的时候,昌武军都统胡立上书,建议既然西川防范森严,朝廷大军可以从汉中进攻蜀国的巴州(今巴中),再取通州(今达州),进而攻取东川重地渝州。如能攻下渝州,成都必然震动,争取在东川与蜀军决战。

    正愁没有什么好办法的刘继业立即召见胡立。胡立本是汉中之人,详细介绍了一条隐匿于米仓山中的古道。通过这条古道能够到达巴州,而且其间主线和支线众多,防不胜防。当年孟知祥从西川入蜀,对东川没有那么熟悉,所以胡立猜测,蜀军在东川防御可能不强。胡立还提到,听说三国时期的魏国名将张郃就曾经从汉中一直打到巴州。

    刘继业采纳了胡立的建议,又因为汉中是昌武军和怀德军共管的地域,遂写书信给怀德军节度使邱衡。不待邱衡回信,刘继业已经率领一万八千昌武军向汉中进发了。也就是即使怀德军不支持,他也要打。同时,有了长进的刘继业还在阶州设下了埋伏,防止蜀军知道东川被攻后,从西川攻打昌武军,也算是做了万全的布置。

    胡立这个人也是个半吊子,他只知道张郃就曾经从汉中一直打到巴州,可是他不知道张郃打到巴州是被蜀国名将张飞引诱入巴州的,结果张郃大败。即便如此,胡立的建议还是可以一用的。他的意思是朝廷大军进攻。什么叫朝廷大军?至少也该有个十万八万吧。

    胡立的建议却被刘继业理解偏了。巴州、万州乃至渝州都远离蜀国统治的中心成都。单单以昌武军的力量进攻这些地方,一旦被攻,蜀国都可以从容地调兵遣将以应对。即便攻下了巴州乃至万州,也难以久守。阮豹伐蜀时,蜀国宰相母昭裔就建议蜀国的秦州军回撤,放弃西秦四州,理由就是秦陇之地远离川蜀,就算一时能顶住汉军攻击,也难以为继。反过来也是一样的道理。秦陇之地乃至汉中,到巴州之路都难以行进,就算攻下来也难以久守。

    昌武军到达汉中之后,稍作休整。刘继业和折子悦并没有闲着,遍访山民找到两个愿意带路的向导。这两人经常往返于汉中和巴州做些生意,对路比较熟。

    等了十日之后,邱衡也派了怀德军一万人在一名都统的率领下驰援。两路军队回合后,大军整军出发。

    一路山野古道,行军才有一百多里就走了三天。沿途人烟稀少,毒蛇猛兽众多。有一日,刘继业竟然射杀三只猛虎两只豹子!这哪是行军打仗呢,成了为民除害来了。夜间也要加强戒备,防止野兽吃人。

    行军数日之后来到一处,只见山峦叠嶂,峰回路转,颇为壮观。向导指着远处山峰对刘继业说,“将军请看,这里共有相互拱卫的九座山峰,此地就叫九角山。”

    向导介绍,现在有两条小道,往西南可以到达剑阁,而往正南可以达到巴州。刘继业当然不想去剑阁,于是大军向正南方向行军,路上依然是打虎打豹打蛇。

    又行军四天,中午时分,探子和向导向节度使禀告,离巴州城不到二十里地了。刘继业下令全军休息,只允许吃干粮,不准烧火做饭,准备夜战。加强戒备,如遇路过乡民一律抓起来,避免暴露。

    黄昏时分,天色已经暗下来了,刘继业下令全军整装出发。二更天(约晚上9点半)到达巴州城下。乘着夜色,士兵以抓钩攀上了并不高大的巴州城,击杀守城士兵,领队的军官指挥昌武军士兵打开巴州城门。

    见大门打开,刘继业一声令下,二万八千将士冲向巴州城。进城之后,刘继业叫来两个降兵,命他们带路去刺史府。此时,蜀国巴州刺史才从睡梦之中醒来。

    州刺史手下也就五千城防军,还是驻扎在营房,来不及调动,只好组织刺史府守卫拼死抵抗。巴州判官见势不妙,家也不管了,带上十来个军士,开了西门逃亡。巴州刺史眼见汉军已经攻入宅邸,大势已去,拔剑自刎,以死殉国。刘继业第一次尝到了胜利的喜悦,牛刀小试,终有斩获。

    汉军以绝对的兵力优势,很小的代价攻取巴州,斩杀巴州的城防军一千余人。更多的城防军见到汉军蜂拥而至,根本没敢拿起兵器就被俘虏了。刘继业也向他的爷爷皇叔刘崇学习,广贴告示安抚巴州城的文官和百姓。

    知道巴州的重要性,刘继业留下八千昌武军镇守,率领昌武军和怀德军各一万杀奔达州。路上,刘继业发现有蜀军逃跑。他心知兵贵神速,一路急行军,一百五十里路只用了一天,二万大军攻到平昌县城。

    此时天下大乱,匪患横行,县城也有几百兵士。这点兵力加上城墙低矮,杯水车薪,根本无济于事。平昌县令开城投降。刘继业在平昌县只休息了一个晚上,又迫不及待整军,两日之后汉军主力杀到了通州城下。

    本来,刘继业还以为通州已经做好了城防的准备,没料到通州城门大开,还有百姓出入呢!折子悦说,“不会是空城计吧?”

    刘继业说,“管他是不是空城计!”

    刘继业命令昌武军五千人冲向通州城门。二十多年未见干戈,又地处川蜀腹地的通州守卫城门的兵士傻到了还以为是自己的部队往西门过来呢,还在那里倚门看热闹不嫌事大,几个人唠嗑,“这是哪支部队啊,怎么乱哄哄的!”

    等到军队靠近,才感觉气氛不对,慌忙进城,百姓跟着蜂拥往城里跑。门没来得及关,汉军已经杀到。

    一见军队已经杀进去,刘继业也顾不得许多,下令全军攻城。城门守卫见敌军众多,丢弃刀兵、跪地投降。汉军头领抓了一个带路的就杀向刺史府。

    此时的通州刺史正在大堂审案呢!通州司马带人慌忙跑到刺史大堂门口就往里闯。门口的衙役啰啰嗦嗦愣是拦着不让司马进去。人家也对啊!公堂审案如此严肃,司马大人还是等案子审完再来禀告吧,要不从后院走…

    通州司马拔剑就砍,几个衙役见状、也顾不得审案庄重了,吓得四散乱跑,大呼,司马大人杀人啦!

    里面大堂之上,还在辩论呢!见衙役没头脑地冲进大堂,刺史把惊堂木一拍,“何人胆大包天,竟敢擅闯公堂?!”

    衙役哆哆嗦嗦慌忙跪下,“刺史大人不好了,司马大人杀人了!”

    刺史站起来,还没来得及反应,什么玩意,司马大人杀人?只见司马提着宝剑就闯了进来。刺史惊问司马,“何事?!”

    司马急报,“汉军已经从西门攻入啦!大人快快脱下官服从东门撤走,我来殿后。”

    刺史本想还有家眷,见司马大呼,“再不走就都死这里了!”方才甩脱官服,出了大堂后骑上马,和司马带领随从落荒而逃。

    汉军几日时间内连续攻克巴州和通州,震动了整个川蜀,唯一没有震到的就是蜀国皇帝孟昶。因为孟昶正在游山玩水的路上。

    刘继业的昌武军如一把利刃深深地插在蜀国的小腹中,虽然很疼,但是离都城成都太远,并不致命。等整顿好通州城防之后,刘继业按照胡立给他制定的策略准备进攻渝州。

    刘继业找来通州的降官准备查看渝州地势,结果一问,到渝州大约要四百五十里地;再问渝州到成都有多少路途,发现更远,五百里都不止。这下刘继业彻底愣住了。折子悦、昌武军将领和怀德军将领都认为不能再往南打了。现在,从达州到汉中就有六百多里,已经是孤军深入,再到渝州,那纯粹是找死的。

    刘继业还怕是降官使诈,找来多人问道,都和第一个人说的差不多。满是疑惑的刘继业质问胡立,到底是怎么回事?胡立才支支吾吾地说,他是想建议朝廷大军从米仓道到巴州和平昌,从而进入东川。没有想到节度使大人是一军深入东川啊!

    半调子遇到半调子,刘继业就准备以三万昌武军攻蜀,这哪能行呢,果真是年轻无极限。“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怀德军将领干脆建议,把通州劫掠一番之后,退守巴州算了。其实,这未必不是一个好建议,只是刘继业没有采纳。刘继业又急忙向巴州回撤了二千军队,使得巴州的汉军达到了万人,以防止后路被蜀军切断。

    其实,现在蜀军驻守在阆州的保宁军节度使赵崇柏已经接到了逃过来的巴州判官的报告,数万汉军偷袭巴州。赵崇柏是蜀国开国功臣赵廷隐之子。赵廷隐为蜀国的建立立下过战功赫赫,两次以少胜多,击败后来成为皇帝的后唐大将石敬瑭;又在西川孟知祥消灭东川董章的大战中起了决定性作用。石敬瑭称帝后还想收复两川之地,所派军队又被赵击败。在孟昶诛杀骄悍的大臣们之后,赵廷隐急流勇退,得封宋王,六十六岁病死家中。

    赵廷隐的三个儿子显然不怎么样。长子赵崇祚就是两次出使汉国求和的那位。第二次出使,宰相母昭裔被扣留,结束出使任务后返回。二子也是嫡子赵崇柏继承了赵廷隐保宁军节度使的职位。三子赵崇韬,官居大司马,号称蜀国第一名将,但只能说“号称”。蜀国进军关中之战,赵崇韬就是总指挥,结果蜀国七万大军被汉军五千打的一败涂地。保宁军节度使赵崇柏不是武将,而是文官。在得到报告后,赵崇柏只是加强了治所阆州的戒备,同时向其他管辖诸州下达了严加戒备的命令,并不敢率军去救援新划过来的巴州。

    巴州原属于山南西道节度使的管辖范围。后来,山南西道的治所兴元府(也就是汉中)被汉国攻占后,山南西道节度使被撤销了,巴州就划给了保宁军。现在,孟昶杀光骄兵悍将的不良后果就显露出来了。孟昶认为让武人担任节度使难以控制,全部换成了文官。文官的节度使是听话,不会危害朝廷的安全;可是在这个混乱的时代,文官显然不是后世的王阳明,打起仗来不太行。

    与赵崇柏一样,宁江军节度使也不敢率军回撤,攻打被占领的通州。宁江军管辖的四州在一条几乎水平的直线上,通州在最西边,而最东边是治所夔州(今湖北宜昌)。夔州是从东面进入东川的战略要地,与南平国相邻,其重要性可想而知。肩负如此重任,所以宁江军节度使不敢贸然将主力部队调离。

    从两个蜀国节度使的反应来看,刘继业这一刀插的实在有些尴尬。现在,他手里新取的两个州,对于攻取川蜀的意义并不大;尤其是更加深入蜀国境内的通州,显然成了鸡肋。可是年轻的刘继业舍不得到手的鸡肋,积极地做出了防御的姿态,准备迎接蜀军的进攻。战争进入到了相持阶段。刘继业不敢继续冒进,以免孤军深入无法撤退,而离巴州和通州最近的两路节度使只是加强防备,也不敢单独进攻。

    乐安郡王孙汉韶的奏折提到,汉军两次兵临剑阁,两军对峙并没有发生激战。这些消息没有引起皇帝孟昶的重视。现在,皇帝乘着入秋已经出游了。战报先传到了成都,可是成都的大臣们在忙着找人。随后,战报传到了汴京,汉国刘承讯紧急召集皇后、太傅、左右枢密使,商讨应对策略。

    由于事先没有做任何的准备,刘承讯与四个决策者商量了半天,没有形成明确的应对策略,只做了如下部署。

    命令慕容彦超的朔方军调动至少八千人以上支援秦、阶两州以防蜀军出剑阁;命令怀德军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军队进入汉中,牵制并尽快消灭蜀国的武定军;命令禁军都统潘美率领马步各一万赴怀德军管辖范围,协防金州(今陕西安康);命令南平国调军以牵制宁江军。

    左思又想,又觉得不妥,找来禁军麒麟八将中的潘美和郭守文,命二人为正副将,郭守文先率领骑兵一万立即奔赴金州,潘美率领二万步兵随后赶到。到达金州后一是协防;二是如果昌武军有紧急军情,可以先行后报,帮助怀德军消灭蜀国武定军,或者向南平国借道进攻宁江军从蜀国东大门夔州入川。

    一切布置妥当,从当前的战略形势看,承讯问太傅,是不是没有必要守通州。

    可能是心里盘算过若干种灭蜀的战略,没有想到刘继业来了这么一招。现在,蜀国一定觉得很难受。可是,这支深入敌境的孤军面临被包围的危险,就这么退回来呢又觉得不甘心,太傅也在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