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再现大唐荣耀 » 第一百一十八章 蜀军战败忙增兵 汉宫谈家看棋局

第一百一十八章 蜀军战败忙增兵 汉宫谈家看棋局

    攻破了阆州的石守信并没有满足于现有的成绩,而是升级围城打援战术。他先是命令五千禁军原路返回、回防巴州,再在通向阆州的各条道路上布下埋伏,静等阆州之军回撤,或者埋伏来增援阆州的部队。

    蜀国太尉李承勇这个人打仗小家子气,可小家子气也有小家子气的好处。他感觉到不对劲之后,率领军队不是回撤阆州,而是先撤退到了离阆州最近的蓬州。在蓬州做了妥善的布防后,由于没有打探到阆州的消息,仅仅派了一万军队回援阆州。当然,这一万蜀军有去无回,李承勇就没有再强求夺回阆州。面对这样的战局,李承勇不得不向朝廷请罪:因解通州之围,被汉军偷袭阆州,现在兵退蓬州固守。

    成都的孟昶再一次召集李昊、王昭远和赵崇韬商量应对。三人还是各持己见,商量不出一个结果来。孟昶又召来枢密副使韩保贞。

    这个韩保贞是什么人呢?当初,中原汉国初立,赵赞派人请降蜀国,两个宰相母昭裔和李昊都劝谏皇帝孟昶不要招惹汉国。赵崇韬提议还是接纳关中,不过态度不是很坚决;枢密副使韩保贞纠集一群武将恳请皇帝兵发关中。孟昶经不住以韩保贞为首的一群武将劝说,兵发关中,结果就是两路大军皆惨败,寸土未得。从此以后十来年,孟昶都记恨韩保贞,让他一边凉快去,没撤职、但是什么事也不让韩保贞掺和。

    现在到了危急时刻,孟昶又把韩保贞启用了,问计于他。韩保贞认为,阆州绝不可失。一旦汉军绕过蓬州直接进攻成都,则京师危急。应该立即调动武德军、永平军还有部分京师防御部队,不惜一切代价收复阆州。

    李昊不同意韩保贞的建议,认为大理国还是要防御的。万一大理国偷袭,成都不就危险了吗?!还有吐谷浑,听说是对汉国称臣的。一旦刘承讯向该国下旨攻打蜀国,这可如何是好呢?

    韩保贞晓以利害。大理国乃是佛之国,儒生无不崇奉佛法,佛家的师僧也都诵读儒书。师僧还能通过考试取得政治地位,大理国多用师僧为官。这样的国家能打什么仗呢?况且,大理国王军政不能亲理、皆为高氏所控制。高氏以掌控朝廷为目的,不会轻易出兵的。再说吐谷浑,该国虽然听命于汉国,但从来没有与蜀国发生过冲突。两国都依赖于茶马互市补充本国的资源不足,应该不会轻易对西川动武。而中原汉国乃是虎狼之邦,虎狼都已经到家门口了,还在防御鹿、犬这不是本末倒置吗?!

    经过韩保贞这么一说,孟昶听从了他的建议。下面,就是派谁为将的问题。韩保贞极力推荐文州刺史全师雄。韩保贞认为,全师雄治军严谨,很有威信,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孟昶有些犹豫,不相信一个小小的刺史能领十余万大军。李昊出谋划策打仗不行,推荐人很积极,举荐枢密副使、平章事伊审征为主将。伊审征和李昊关系很好,两人同是孟昶的儿女亲家,孟昶决定还是让伊审征领兵出征。

    下了朝,孟昶垂头丧气地回到后宫。花蕊夫人劝道,“现在两川之地还掌握在陛下手中,陛下应该振作起来,别再刻经书了!”

    孟昶摇摇头,“蜀国安危在此一举。伊审征如能夺回阆州,还能保全国家;如果败了,汉军只怕就要攻到都城了。”

    孟昶抱着花蕊夫人,叹气地说,“清除骄兵悍将之时,张公铎、安思谦和李肇等还算谦恭的大将我也一并勒令他们告老还乡了。张公铎临走前哭着跟朕讲,将来谁还能为陛下镇守四方,保陛下周全。当时不以为意,结果五十万户人口的大国竟然到了无将可用的地步!时至今日,悔不当初啊!”

    孟昶告诉花蕊夫人,“朕已嘱咐宫人,有军情立即通报。但只有在这里刻刻经书,朕才能心神宁静。”

    李昊乱做人情,伊审征才不稀罕领兵出征呢!接到出征任务后,听说是宰相极力引荐,气得来找李昊算账。李昊笑迎伊审征,伊审征却质问,“老哥,我平日待你不薄,你为何举荐我领军!”

    李昊随口问,“老弟对当今局势有什么看法呢?”

    伊审征与赵崇韬一样都是得益于父辈能征善战,为蜀国开国立下汗马功劳,从而荫及子孙,轮到他们头上。伊审征与李昊时常一起讨论时局,都是典型的投降派,因而也不遮掩,回答李昊,“这还用问吗?汉军入蜀难以阻挡。你这让我领军出征,不是让我去送死的吗?”

    李昊扶着伊审征坐下,端上一杯茶给他,非常认真的问,“老弟啊,呆在都城就不是等死吗?”

    伊审征依然气的满脸通红,“情势不对可以……”

    还没说完,李昊堵住他的嘴巴,语重心长地说,“可以是可以。去了之后,老弟是想继续荣华富贵呢,还是种地耕田呢?你我和那边一点交情都没有,人家能善待我们吗?我这是给你找个机会,让你出去送点人情,将来退路更宽广一些啊!”

    这下伊审征有心情喝茶了。“老哥你也不事先通知我一下,让我虚惊一场!”

    李昊说,“国家大事,朝堂之上,迟疑半刻机会就没有了啊!”

    伊审征双拳一抱,“老哥谢啦!你弟媳妇还在家怨你呢,我先回去了!”

    李昊笑了笑,嘱咐道,“送人情可别忘了帮老哥送一份啊。”

    伊审征回复,“尽请放心!”然后满心欢喜地回家了。

    伊审征回去之后,夫人见他满心欢喜,问他,“宰相帮你把那差事辞了啊?”

    伊审征得意大笑,“妇人之见,妇人之见!我正欲率军出征呢。”

    夫人不明就里,笑他被李昊忽悠了,伊审征告诉她,“放心吧!我得去赚些人情回来,才能有更好的退路。”

    蜀国几个重臣的亡国信心比汉国皇帝攻灭蜀国的信心还要坚定。不过,这一次刘承讯下定决心了。其实,刘承讯一直认为蜀国很大,而他又非常不喜欢多路大军齐头并进的作战方案,认为这样容易分散兵力,因此迟迟没有下灭蜀的决心,而是让石守信先搅和搅和看看。准备等到赵普修好米仓道后,一路大军先取东川再取西川,让刘继业伺机行事在西川策应。

    可是石守信的一个个击溃蜀军、攻取阆州、又伏击蜀军的告捷战报,让皇帝对于攻灭蜀国不再有疑虑。蜀国在准备救援阆州的时候,汉国皇帝刘承讯向内阁宣布了枢密院制定的对蜀作战计划。这一次,以攻灭蜀国为目标,并向各方下达了作战命令,同时命令内阁负责为作战部队提供各种物资和粮草。

    皇帝刘承讯决定三路大军合击蜀国。给南平国王高保融下旨,在归州让开通路,令怀德军节度使、东路军总指挥邱衡率领四万军队为东路军,借道归州;命令淮北水师统领兼副总指挥高怀德率领水军四万。两部分军队共计八万,水陆并进,由东川咽喉之地夔州进入东川。随后,怀德军进攻通州,水师逆流而上取东川第一重镇渝州。

    中路军由石守信任总指挥,由阆州攻取蓬州。西路军由刘继业为总指挥,在中、东两路打破蜀军部署后,伺机夺取剑州。最后,三路大军进攻蜀国都城成都。

    在齐心协力办完太后的寿宴之后,大汉的后宫暂时恢复了平静。萧淑沂和李沁算是都接受了钟芳芳这个妹妹。太后在被四个儿媳妇感动之余,想起了娘家两个哥哥和一个弟弟都不是什么好东西,现在想给他们的儿子安排到塞北做官还嫌这嫌那,难不成还想要唯一对我好的小弟(李业)的地位?想到这里,太后心想,不值得为他们打算,都已经到了耳顺之年,还管那么多干什么!从此,太后也不再跟李沁提要提防萧淑沂,一心一意带着三个孙女一个孙子玩乐,享受天伦之乐。当然,还要时不时去看看,或者召来最喜欢的皇长孙。

    此前对钟芳芳有一丝怀疑的皇贵妃李沁没空管这个小妹妹的身世背景了,李沁每天必去东宫查看儿子的学习,和儿子谈心。儿子倒是很听母亲的话,要是有点不顺心呢,就默默流泪。看到这种情况,李沁就心中有苦说不出,认真地努力改变儿子的怯懦性格。

    这日,祝月带着小儿子李园求见。祝月向女儿报告,现在她父亲李业和大哥李雄在家闲来无事就遛狗斗鸡、不务正业,不过谨记皇贵妃教诲,不去烟花之地,不去赌场。

    李沁笑问母亲,“怎么,还派人跟着呢?”

    母亲祝月很是得意,指指袖子,意思是财物都她管着,买鸡买狗都听她的。

    祝月对李沁说,“经历一些事情后我也就想开了。李业爱玩就让他玩吧!李雄愿意就跟着一起玩吧!将来再不济还有你和外孙罩着,还能继承他爹的爵位,总算衣食无忧。可是李园不行啊,女儿啊!你帮找个差事吧。”

    李沁还没说话,祝月就接着说了。“我知道女儿不容易。而且呢,看你爹那样,也怕李园不成器,别尽出去惹事。太后之前不是让李氏子孙去塞北攒功名吗?女儿啊,你能不能跟皇后要个人情,把李园弄到中书令府去。”

    李沁有些为难,“中书令府为官怕是要陛下御批啊。”

    祝月坦然地表示,“不要当什么官。李园就不会当官,官当越大祸也闯的越大。先去那边跟着跑跑腿,请皇后的哥哥带带,先攒些本事,将来有能耐再去当官。”

    李沁惊喜地看着母亲,夸奖说,“三十年前,一家子兄弟就我爹有眼光,其他都是蠢货。三十年后,蠢货们还是蠢货,就我娘有见地。母后想给他们子孙安排县令还嫌小嫌远,只有我娘想着要弟弟先锻炼本事,不急着为官,先跟大官们一起长见识。”

    李沁问弟弟李园,“弟弟啊,你愿意去那里锻炼锻炼吗?那里可是偏远,不像汴京繁华啊!”

    李园表示,“自己也年纪不小了,和大哥还不一样,总得出去谋个出路。我一定不会让姐姐失望的。”

    李沁非常高兴弟弟能有这样的想法。“那成,这件事就包在姐姐身上了。”

    随后,李沁和母亲谈起,“榶儿的性格有些懦弱,什么事情稍微说他一下,眼泪就要下来了。这可怎么办啊!我真是苦恼。”

    谁知祝月不以为然,告诉李沁,“这有啥啊!你十来岁年纪以前跟你说榶儿的情况差不多!你爹稍微说你两句,你就哭哭啼啼的。等到十三、四岁了,不一样挺有主见的嘛!你爹一言不合就要打我,不都是你不愠不火地跟你爹讲道理,弄的你爹哭笑不得嘛。”

    说到这里,祝月擦了擦眼泪,说道,“女儿啊,这些年你到皇宫不容易,你娘我也跟着受苦。你一离开,我少个帮手,被你爹欺负了好一阵子。”

    李沁拉着母亲的手,顺手就把自己手上带着的镯子推到母亲手上,安慰母亲,“这不苦尽甘来了嘛!现在全家都听你的。”

    祝月这下喜笑颜开,接着刚才的话又说,“再到后来你大了,要进宫的那一次,你爹要让你穿的光鲜亮丽一些,而你非说,按照父亲说的,姑姑一定是喜欢朴素大方的,你爹不愣是没扭过你。你看你,现在不一样整个皇宫上下给你管理的有条不紊嘛!榶儿将来也一定能把天下治理好的。”

    李沁听了母亲的话,压力顿时减轻了很多,心情大好地留母亲和弟弟吃过饭再走。临走时,还让宫女又取出一些吴越的丝绸送与母亲、嫂子和弟媳妇做衣服穿,再让弟弟回家等消息。母子俩各有所得,高高兴兴地回去了。

    李沁送走两人之后,就去找萧淑沂帮忙。恰巧钟芳芳也在皇后宫中,两人正在下围棋呢!

    李沁笑问,“不是听说前方要打仗了吗,怎么淑沂妹妹还有雅致在这下棋啊?”

    不想皇帝刘承讯也在,只是刚才出去更衣(小解)去了。承讯从屋外进来,说,“战前心情有些波澜,我们特来平复一下。本来淑沂要叫你的,听说你母亲在,也就没打扰你们。”

    见皇帝也在,李沁把刚才母女商量的事情说了,请帝后帮忙考量。萧淑沂忙着下棋,就说,“一切听讯哥安排。”

    承讯点头,“看来岳母还挺明智的,朕同意了,随时可以去。让淑沂写封推荐信,就是别说是朕推荐的。”

    承讯坐下看两人下棋,李沁又问了一句,“讯哥怎么不下啊?”

    只见萧淑沂似恼非恼地朝她使个眼色,承讯笑了笑。“被淑沂忽悠了八、九年,一直以为朕下围棋水平和她差不多,两人下棋互有胜负。看她平时里和朕下棋都是嬉皮笑脸,还以为她就是这个习惯。前日撞见她和芳芳下棋,才知道她二人才是棋逢对手。朕站在她身后一个时辰她都没发觉。感情以前都是一切尽在掌握,哄朕开心的呢。”

    萧淑沂、李沁和钟芳芳都抿嘴笑,承讯说,“现在看她两人下棋,一样能够平心静气,等待战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