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再现大唐荣耀 » 第一百二十一章 钟贵人巧医太后 王枢密临危受命

第一百二十一章 钟贵人巧医太后 王枢密临危受命

    刘承讯一直以为收到的第一份战报将是突破夔州或者攻占蓬州的消息,让他意想不到的是,在给刘继业发去“速决”命令的第三天,这份命令到没到刘继业手里还不一定呢,昌武军的战报已经到了。

    刘继业向皇帝禀告:陛下天威所至,伪帝孟昶之军纷纷归顺。大汉昌武军用了一天时间登上剑阁,攻占剑南治所剑州,正在清理顽敌。剑南李孝连秉承父命,归顺大汉,居功至伟……

    看完刘继业的战报,承讯心情大悦!剑阁天险无可奈何,只好舍近求远。原本把重任交给了攻打夔州的东路军,这样一来,不定因素就会增加不少。现在,昌武军直接进入西川,蜀军将首尾不能相顾。

    张浦请示,“要不要让朔方军增援刘继业?”

    承讯说,“先这样吧!三路伐蜀军队已经达到了十六万,物资调动压力也比较大。而且,现在河西也不安宁,增兵也得调禁军去。”

    王章及时打卡,“陛下选个如此年轻人领兵,本来我还有些疑惑呢!没想到陛下慧眼识人才,高!实在是高!”

    到了中午,承讯一甩袖子,“各自回家吃饭吧!朕就不请了。按照计划部署、各忙各的,有问题及时请示商议。”

    刘承讯和萧淑沂一同回到太平宫,恰巧李沁和钟芳芳也在。她俩正想着,什么时候皇帝回来,帮皇帝安安神呢!

    萧淑沂笑呵呵地说,“一起吃饭吧,讯哥心情大好。一会看看姐姐绣花、我和芳芳写字,应该就行了。”

    钟芳芳有点不敢相信地问,“怎么,前方的捷报就传到京师了啊?”

    萧淑沂知道不能向后宫透露军情,可她是个例外的皇后…她一本正经地说,“两川之地划入大汉的版图指日可待了。”

    钟芳芳连忙说,“恭喜陛下了!”

    萧淑沂笑她,“你看你,没见过世面了!一家人说两家话。”

    承讯坐下,感叹道,“汉辽之战,一路朕都在紧张。只是年轻那会儿,无儿无女,也没个像样的家,不知道怕。汉唐之战朕紧张了一个多月。这会儿伐蜀,就紧张了四天…”

    李沁笑说,“大汉国力蒸蒸日上,陛下操心在前,一切已成定局。”

    萧淑沂拍手道,“对对对。”

    承讯自我解嘲,顺便调侃一下,“对什么啊?若不是芳芳救了朕和淑沂,咱们三人就两个在天上,一个被囚禁。成功的路上除了运气,还要时刻警醒啊。不过这实在是很难。你们看我现在警醒自己,是不是又显得多此一举…”

    这确实是个问题。还是萧淑沂机智,人解决不了的问题就把天搬出来了。“很多事是我们没法管控的。不过,上天都是眷顾强者的!讯哥您是天命所归的真命天子,一切皆是自然。”

    承讯心想,当年帮萧淑沂脱困,说萧为刘臣是天命所归;现在她好嘛,又来帮我摇旗助威,说是天命所归!真是夫唱妇随啊。

    钟芳芳接着萧淑沂的话,“芳芳追随陛下也是天命使然,此事就不用再提了。不然好像承受芳芳多大恩情似的!芳芳通过此事改变了命运,也是受益匪浅。淑沂姐姐都说了,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李沁调侃,“现在陛下身边会说话的人多了,我都没法插嘴了。”

    承讯大笑,“好了好了,吃饭吧。”

    吃过午饭,承讯告诉三人,“这几日你们跟着朕都心神不宁的,下午都去好好休息一下吧!”

    然后,承讯独自返回御书房。萧淑沂回淑宁宫决定好好睡一觉,李沁则去看看刘继榶的学习情况。

    钟芳芳也回到了熙宁宫,闲来无事,拿起笔画起了水墨画,心思却想到别处去了。

    陛下是有亲和力,给我以莫名的好感,可是平时也没见陛下有多威武雄风。宫中之人都说,陛下是大汉不败的战神,将军们只要想到是为陛下而战就一定能胜,还以为是些奉承之语。可是这次,仗才打几天呢,淑沂姐姐已经说取两川之地指日可待了…

    继而,钟芳芳又想到了父皇的昏庸。父皇宁愿相信一帮被三叔说成“废物”的无用之臣,也不相信自己的嫡长子。还有母后,本来觉得离家出走有点对不起她,母后可能也是想自保。

    姑姑(其实是姨娘)说,别人做这事不正常,你母后钟婉娘做这事,再正常不过了。十八年前,她为了她的荣华富贵亲手把父亲送入了监牢,把两个哥哥送上了断头台。十八年后,为了保后位,让大儿子冤死、不了了之,也就钟婉娘能干出这种事情来。

    这件事发展到现在,钟芳芳完全想歪了。她以为钟婉娘怕是知道,杀害李弘冀的就是李从嘉!但万一李从嘉暴露,皇位就只能由三叔或七哥继承了,因此,钟婉娘为了荣华富贵,保住小儿子。

    在钟芳芳看来,这是唯一能说得通的解释。只是她没有想到,还有另一种更能解释的通的原因…

    钟芳芳越想越气,这还算是父母兄弟吗?!她放下了笔,由两个宫女陪着,去御花园转转。

    来到湖心亭,遇到了太后正坐着赏景。钟芳芳向太后问安,太后请钟芳芳坐下。

    两人聊了起来。太后问了问对中原适应不适应,想不想家之类的,钟芳芳一一应承。然后,太后问起,“听说芳芳还会些医术?”

    钟芳芳禀告太后,“原来在家中闲来无事看过一些医书,跟一个女医还学过一段时间。”

    太后说,“最近哀家老是胸闷气短,那芳芳给我看一下吧。”

    钟芳芳有点不知该不该看,太后安慰她,“没事!太医也没看出来哀家有啥毛病。你看不出来也是正常。”

    钟芳芳仔细看了太后的面色,又给太后把了脉,边把脉边问太后,“母后,您除了胸闷气短,还有什么其他症状吗?”

    太后表示,“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有时半夜会出冷汗。”

    钟芳芳想了想,问,“母后,陛下是个孝顺的儿子,对吗?”

    太后笑答,“那还用问吗。”

    钟芳芳又问,“母后,皇贵妃姐姐是个孝顺的儿媳妇,对吧?”

    太后点点头。太后和宫女们心想,看来钟贵人是看不出什么了,开始打哈哈了。

    钟芳芳再问,“母后有可爱的孙子孙女,一切都顺心如意,母后……”

    太后打断她的话,“我一切都满意!”

    钟芳芳放开太后的脉,握着她的手,说,“母后一切都顺心如意,就忘记心中那道坎吧!让它过去了,母后就会好起来的。”

    太后愣在那里,突然放声大哭。宫女想要劝慰,钟芳芳摆摆手制止了。等到太后哭完了,钟芳芳跪下来抱着太后的大腿,也放声大哭,“母后,芳芳的哥哥被冤枉杀了人,还被别人杀人灭口,死不瞑目啊!呜呜呜……可是怎么办呢?活着的人就要好好活着,呜呜呜……”

    太后抱着钟芳芳,想到被人刺杀的最喜爱的儿子,原来芳芳也有同样痛苦的回忆…她也边哭边劝,“我们娘俩一起好好活着,好好活着。”

    大哭了一场,又陪着再哭一场,太后拭干眼泪,起身说,“芳芳医术高明,母后气顺了,感觉好多了。将来遇到你大哥的仇人,一定要让皇帝给你大哥报仇!”

    钟芳芳不住点头。太医已经在旁边候着了。钟芳芳对太医说,“母后患的是甲亢。”

    太医追问,“娘娘,我看不像啊?”

    钟芳芳告诉太医,“不是非常典型的甲亢。你按照甲亢抓药即可。”又嘱咐宫女,平时给太后做些海带、海蜇之类清淡的吃。

    北方三月的下午还是有点凉意,太后拉着钟芳芳去慈宁宫再坐一坐,钟芳芳愉快地同意了。

    汉宫之中,皇帝和皇后的紧张得到了缓解。可是在蜀国的战场上,战争还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在西川已经突破剑阁要塞的昌武军攻占或纳降了剑南军节度使所管辖的剑州、利州和集州。文州刺史全师雄和退往文州的剑南军都指挥使陈哲拒绝了汉国昌武军的招降,并不断骚扰利州,使得昌武军不敢贸然直逼成都。

    剑、利、集、文四州的地理位置是这样的。一个“两只耳朵长,一条腿短的”Y型横过来放,左面基本在一条竖线上的北面是文州,南面是剑州,中间的是利州,右面是集州。文州的地理位置并不好,蜀军只能从后方试图拖住汉军。当然,刘继业也不敢过于贸然向绵州和蜀国都城挺进,以防腹背受敌。

    刘继业以汉军和蜀国降军共计五千人防御集州,八千昌武军和五千蜀国降军防御利州,将重兵集中在剑州。

    刘继业与全师雄展开了拉锯战。全师雄和陈哲的兵力不过万余人,远少于刘继业。他们的优势在于更加熟悉地形,因此,主要采用游击战术。刘继业一时半会拿全师雄和陈哲也没什么办法,只好静静等待时机。

    此时,东川和西川交界的阆州与蓬州之间,汉国石守信的部队已经准备与蜀国李承勇的部队决战了。按照李承勇的想法,汉军应该不可能把主力放在他这一边的。因为蜀军在此有两路军队,另一路十一万人。一旦十一万人的大军冲杀过来,汉军将难以抵。因此,这路汉军只能以主力防御伊审征,以少量部队防御他这一边。

    李承勇当然没想到,他的友军,拥有十一万大军的统帅是来送礼的。而且前来送礼的伊审征接到李昊送来的情报,汉军已破剑阁,更加无心打仗了。不明就里的李承勇还在想着,尽快与汉军决战完成皇帝的命令,再向东增援以解夔州之围。

    夔州的压力非常大。蜀国宁江军节度使高彦俦只有三万人,而通州的武泰军又增援了一万。汉军水陆并进、人数众多,攻城武器非常先进。蜀军守城每日伤亡高达上千人。汉军连续攻城九日,蜀军伤亡近半,高彦俦一个劲地向都城求援,希望能够尽快有援军。

    蜀国皇宫内气氛非常紧张,孟昶质问,“现在剑州到底什么情况?”

    宰相李昊战战兢兢地回答,“听说守将阵亡,也有消息说是被俘。汉军连克剑、利、集三州,文州也危在旦夕。”

    王昭远鄙夷地说,“怕是被俘的可能性更大吧!”他又发觉这样说打击面太大。大司马赵崇韬兵败大散关、也被汉军俘虏过,这样说等于同时得罪李昊和赵崇韬,于是,王昭远又努力将话岔开。“请陛下速速定夺,否则汉军突破绵州,后果将不堪设想。”

    不怀好意的李昊强烈建议,“现在情况如此危急,而王大人历来对抗中原态度坚决,应该临危受命,率领成都的近卫军火速进抵剑州,收复剑阁要塞,以保都城安宁。”

    这一次被得罪狠了的赵崇韬表示,“宰相所言极是。”

    两人本待看王昭远的笑话,不料王昭远欣然上前,“臣愿领兵出征,为陛下驱逐汉军。”

    看到这个时候枢密使王昭远抗击汉军态度如此坚决,孟昶算是长舒一口气,加封王昭远为太师、山南招讨使、剑南节度使,将成都所有的近卫军交给王昭远,让他尽快出师北伐。

    王昭远叩谢皇帝,孟昶亲自走下龙椅扶起他,情深意切地告诉王昭远,“朕交给你的是蜀国的最后精锐之师,一定要为朕立功!”

    王昭远信心十足,“敬请陛下放心,臣一定不负陛下所望。”

    出了议事厅,赵崇韬有些疑惑地问李昊,“看那王昭远信心百倍,莫非他真能击退汉军?”

    李昊冷笑,“用我们关中的话说,那就是个二锤子!成天自比孔明,我看他就比孔明少两字。”

    赵崇韬没听懂李昊的冷笑话,问,“少哪两个字?”

    李昊阴笑着说,“孔明比他多个(葛)亮,他就是诸(猪)!”

    赵崇韬大笑,“论文字功夫,宰相若称第二、无人敢称第一啊。”

    李昊赶忙纠正,“陛下第一,陛下第一。”

    两人正说着,宦官追出来,“请宰相回去,陛下请进宫再叙。”

    听到宦官的传唤,李昊心中一惊,转而又想,皇帝找他回去也属正常,一切要淡定,不能让皇帝发现有什么破绽。

    李昊来到御书房,孟昶问,“凤仪公主(孟昶第四女)心情如何?”孟昶嘱咐李昊,一有李孝连的消息要立即告诉他,还让李昊老婆去驸马府多陪陪公主。

    李昊应承道,“请陛下放心,臣夫人和小女都在驸马府陪着公主。”

    孟昶有些忧伤的问李昊,“你觉得枢密使王昭远此去胜算有多少?”

    见李昊欲言又止,孟昶让他但说无妨。此刻,李昊有一刹那的感动。皇帝从来就对他们一家不薄,极度自私的李昊说了一句真心话,“王大人志大才疏,此去恐凶多吉少啊!陛下当早作打算。”

    孟昶看着李昊,“让他去吧。”

    与李昊不同,赵崇韬认为王昭远肯定没有能力去抵御汉军,可是赵崇韬还是有一份忠君之心的。即便知道自己能力有限,赵崇韬还是返回皇宫,恳请皇帝不能将所有的军队交给王昭远。

    见赵崇韬请求再三,孟昶分了一万近卫军,任命大司马赵崇韬为山南节度使一同前去抵御汉军。韩保贞听说此事大惊,心想,这下全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