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再现大唐荣耀 » 第一百二十五章 国运与国力之论 道义与仁义之辨

第一百二十五章 国运与国力之论 道义与仁义之辨

    皇帝、皇后、皇贵妃、皇太子和太傅到了御花园,坐在清心亭中,宫女们准备好了糕点和水果。皇帝对皇贵妃说,“婉儿,今天讨论的事情你和榶儿随便听听就可以了,不用想太多。”

    承讯又说道:“淑沂、太傅,有一件事情,我困惑了很多年,希望与你二人谈一谈,以解答心中的困惑。”

    “为什么在中原作战,我感觉所学的《兵书二十篇》非常有用,可是在塞北与辽作战,书中所学感觉都用不上。每次打仗,基本上就是指挥部队向着目标前进,挡我者死!辽军也没有什么谋策,能打就打,打不过就跑。”这就是承讯长久以来的困惑。

    太傅姜成信在沉思,萧淑沂也在沉思。

    片刻之后,萧淑沂先开口。“陛下,在塞北的大草原上作战,既打不了伏击,也用不了火攻,围城打援也很难用上。基本上就是硬碰硬地打,凭借的就是勇气、信心和实力。”

    承讯说道:“有些道理,记得最清楚的就是‘坚壁清野’和运动战。”

    萧淑沂提起了祖辈和父辈的经历。在很早之前,契丹也很弱小,总是被楼兰人欺负,一忍再忍。终于有一天,各部落决定,不能这样下去,大不了跟楼兰人拼了!被逼出来反抗的勇气。四千契丹骑兵面对七万楼兰军队,人人高喊“天神保佑,为契丹而战”,打得楼兰人溃不成军,光是俘虏就有一万多。

    战斗结束后,直面死神的感觉荡然无存。祖辈们调侃,这楼兰人就是羔羊嘛!四千人砍杀他们好几万!还有人大笑说,我部落里奴隶圈都住不下了,现在只要是契丹人,全从奴隶转成了看管奴隶的自由民。

    从此,契丹人再也看不起楼兰人,每次打楼兰人都充满了信心,强者面对弱者的信心!从此,契丹就像一个新的王者,快速占领年迈的巨人——楼兰的土地。从辽东一隅之地开始,越打越大,实力越来越强。勇气、信心和实力都有了,契丹才把目光看向了中原。

    承讯似有所悟,我也是被逼出来的、反抗的勇气。耶律阮把我逼的太狠了。打败了辽军,从此信心倍增。一步步吞并辽国的土地,实力越来越强。直到后来,三者都有了。

    萧淑沂又提起,她觉得皇帝陛下的崛起出现在最合适的时机。早十年,遇到耶律德光,能收复幽云十六州就差不多了。

    承讯心知肚明,萧淑沂说的是假话。如果耶律德光在的话,别说收复幽云十六州,就算能当上皇帝,能当个儿皇帝挨到耶律德光死、就算谢天谢地了。晚十年,耶律阮巩固皇权之后,也不见得会败的那么惨。

    就是在辽国最脆弱的时候,大汉帝国出现了,给筋疲力尽的辽国致命连击。如果不是耶律阮执意攻打中原,如果不是厉害的火器与骑兵之术,辽国还能续命的。

    姜成信慢慢地说道:“陛下和娘娘谈到的其实就是国力与国运。国运,其实就是国家的运气。假使陛下和齐王性格对调,那大汉可能就没有这么强势了。当然也和外部情况有关。”

    太傅认为,这涉及有些不该说的话题,到皇帝这里讨论王朝更替、能者居之,显然是非常不合适的,甚至是找死的,就没有多说。

    承讯明白太傅的意思。这就是他之前想到的,倘若自己是一只豹子,感觉还挺厉害的,结果周围有两只老虎,豹子当然就没有什么生存空间了。同样,倘若自己只是一只狐狸,感觉不行;可若周围全是鸡和兔子,再弱的狐狸也如神一般漠视芸芸众生。运气不好,豹子遇到老虎;运气好,狐狸全遇鸡。

    “国力吗,就是国家的实力。战争打的不仅是一个个战术,更多的是消耗,也是打仗的将军们心中的底气。《三国》之中,魏国国力最强、蜀国国力最弱,所以司马懿能安心地跟诸葛亮耗,多以固守,少出战少犯错。”太傅进而分析。

    承讯求教太傅:“如何提升国运与国力呢?”

    姜成信说道:“提升国力,陛下能力在臣之上,臣心服口服。”

    承讯说道:“不忘先人的教诲,以威摄群臣,以恩抚万民。发展农工商,居安思危加强军力。总之,一堆做不完的事情。”

    姜成信点点头。其实,两人不需要说的这么明白,承讯是希望儿子也能慢慢听懂这其中的道理!

    谈到国运,姜成信只说,“尽人事,知天命。”

    承讯说道:“我对于太傅话的理解是,运气总是倾向于强者一方的,提升国力其实就是在提升国运。”

    姜成信淡然地说,“陛下所言极是。培育好下一代君王也是在提升国运。”

    太傅说的好,“知天命”的意思,承讯何尝不明白呢?!有些事情是天意,是人力无可挽回的。就像那一日坠下黄河,位置稍有偏差;或若不是芳芳相救;还有之前邺城之战的那一箭…感谢上天照顾了自己,三次都没有死。可是对于一位强者,一位君王,总是不甘心这“天命”的。承讯向太傅问及《推背图》的事情。

    姜成信对此不屑一顾,“陛下,这都是些江湖骗子的把戏,那都是胡说八道的。”

    承讯有些失望,姜成信进言,“臣曾经也觉得有些道理,正是陛下的无神论让臣彻底认清了江湖骗子的把戏。现在的《推背图》怕是正好推到陛下了。试问,天下谁人不知谁人不晓呢?等到问及下一个到底是不是皇太子,这些江湖骗子就会说天机不可泄露。”

    姜成信很少说这么多话,这一次却是滔滔不绝。“假使真有上天,都说上天有好生之德,天子当以万民为重。我们不说夏桀商纣,就说石虎(十六国后赵国的皇帝),这种人上天还要给他安排当皇帝,只能说苍天无眼。天父要天子抚恤万民,自己却坑万民,让这个杀人狂登上帝位?别说‘不是不报,只是时候未到’。这种人多活在世上一天,就是上天的罪过。佛祖还要借他来传播于天下(石虎在位大力推广佛教,佛教在北方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佛祖又有何面目被世人所崇拜?!”

    说到此,姜成信有些顾虑,赶忙说,“臣失态了,仅是一家之言,陛下万勿见怪。”

    承讯平静的说,“普天之下,能和我说真心话的,我也能完全说真心话的人都在这里,太傅但说无妨。有些事情,承讯已经了然于心,与太傅共鸣;当然还是希望榶儿也能慢慢接触、慢慢明白。”

    “上天是有好生之德的,佛祖是仁慈的。他们俯视芸芸众生,不偏不倚。是世上的恶人破坏了上天既定的秩序,上天派陛下这样的明君来恢复世间的秩序。”萧淑沂说道。

    承讯、萧淑沂和姜成信相视一笑,承讯说道:“皇后说的在理!”

    国力和国运说完,太傅说起《兵书二十篇》。“此书毕竟是武侯对于其战略、战术的总结,武侯从没有在塞北的打过骑兵的对战,因此,很多战例无法直接应用。陛下,这很正常。从来兵家无常法。《兵书二十篇》真正的意义不在于它生动的指挥案例,而在于未雨绸缪、灵活机动、深思熟虑等等兵家思想的精髓。您对于《兵书二十篇》的理解早已超越了书的本身。”

    听太傅这么一说,承讯想到,一晃都十六年了,还依稀记得看过的武侠小说中说的“无招胜有招”。先得记住太极拳中的一招一式,就在脑海中形成了套路,成为高手。但是高手很受别人的关注,就会被别人研究透。要想提升,就要忘记一招一式。其实不是忘记、而是真正领会武学的精髓,灵活应变,才能傲视天下。

    汉国伐蜀之战接近尾声了,西路军的折子悦运气不错。四名带毒箭的死士可能会瞄准她,可是上天眷顾了她。

    全师雄刚安排妥当,等待汉军进入伏击圈,派去先回文州的部队有几名军士哭嚎着跑来,让刺杀大人快回去,再不回去就完了。

    全师雄怒问,“到底什么情况,把话说清楚了!”

    军士说,“汉军已进文州城,正在与司马大人厮杀。司马大人兵少打不过,汉军在城里见人就杀,正在进攻刺史府,大人快回啊。”

    全师雄当即就蒙了,汉军不是还在路上的吗,怎么就进城了呢?再问怎么进的也是废话,全师雄当即把部队全部收拢,速回文州。

    此时,折子悦还在往文州来的路上,到达文州的是都指挥使陆甬。刘继业分兵三路进入西川,自己为主力,折子悦为接应,还有一路就是率领五千兵马的陆甬。

    蜀国文州和汉国阶州直线距离不足百里,但是秦巴山地险峻的山岭几乎无法行进。都指挥使陆甬绕道山南小道,抵达文州既定位置后,飞鸽传书请示是否绕过文州去偷袭剑阁。此时刘继业早已占领了剑州,下令陆甬隐蔽好,伺机攻打文州。这也是折子悦对于攻下文州信心十足的原因。

    汉军几乎和从利州撤回来的文州司马殷浩一同进城。司马慌忙召集蜀国部队与汉军激战。奈何人少、战斗力又不强。城中百姓纷纷参战、抵御入侵,都指挥使陆甬只好无差别对待。

    全师雄率领一千名将士极速返回文州,见敌方兵士不多,号召百姓保护家园。全师雄平时对百姓很好,一呼百应、大人小孩全都抄家伙上了。陆甬眼见不敌,固守刺史府,将刺史府的男女老少全都押出来以为人质。

    双方相持不下。全师雄同意,只要先放了一家老小,就让陆甬带领兵士离开。陆甬要求,先让他们到城门口、再放一部分人质。全师雄此时的精力放在了解救家人上,没有想到汉军是两波人马,正在相持。折子悦率领汉军毫不费力地冲进了文州城。

    百姓毕竟没有军人那样镇定,呼号着跑来报告,汉国大军来了,刺史大人快撤吧。这一呼号,陆甬立即来劲了,大呼,“将士们,节度使大人已经率军杀到!冲啊!”

    汉军将全师雄一家老小全杀了,个个信心百倍向外冲杀。全师雄要与汉军拼命,司马等人架着全师雄从西门夺路逃走。折子悦与陆甬里应外合,很快占领了文州城。

    占领文州城之后,陆甬气得挨家挨户搜查,但凡有男子看起来壮实,像是能打架的、全部拖出去砍了。

    折子悦说了一句,“为何如此残杀百姓,不太好吧!”

    陆甬和他带来的人都说,“夫人有所不知!文州这边人人皆敌!若不是您带兵过来,我们几千人就全交代在这了。就这样,还伤亡一半,全是给城中所谓的百姓杀的。”

    毕竟论官职,昌武军中陆甬最大,折子悦这个昌武军监军是皇帝暗许的,二品诰命夫人又不能管昌武军。见陆甬说的恳切,折子悦也不好多说。

    随着剑南四州皆定,刘继业召集各部准备进军绵州了。折子悦、陆甬到达剑州后,偷偷有人告诉刘继业,陆甬在文州杀全师雄一家,还把城中把不少百姓全杀了。

    刘继业听说此事后大怒。挨家挨户搜人抓出来杀掉,这影响太坏了。刘继业不待多想,立即下令将折子悦和陆甬拿下。那边士兵战战兢兢跑去找折子悦,说,“节度使大人请您去节度使大堂。”折子悦还以为什么事情呢,跟着去了。到了大堂之上,却见陆甬跪在那里。

    刘继业一拍惊堂木,怒问,“折子悦,你可知罪?皇帝陛下交代我们,两川之民现在虽然是蜀国人,很快就是汉国人。不可为难投降的蜀军士卒,更要善待百姓,做到要秋毫无犯。你们残杀百姓,是想震怒一方吗?!”

    陆甬很讲义气,表示,“此事与夫人无关,都是我干的,一人做事一人当。”

    折子悦也是个很讲义气的人,怎么能把责任全推给陆甬呢,何况当时的细节一概不问,从哪里听来的谣言就直接审问我们?!折子悦质问刘继业,“论官职,你是昌武军节度使,正二品;我是二品诰命夫人,咱俩正二品对正二品。在皇帝陛下那里,你是节度使,我是监军,凭什么你二话不说就审问我啊?我比你大,你还敢坐在这里迎接上官,还在这里大呼小叫的,来人啊,把刘继业给我拖下来!”

    当然,没人敢上去拖。其他军官想偷笑又不敢笑,都想,夫人说的对啊,夫人是皇帝派来管节度使的,节度使怎么能上来审监军呢?而且,已经有识相的把太师椅给搬来了。

    折子悦往太师椅上一坐,又说,“来人,先给陆甬松绑!陆甬你先起来,当着众将面把事情说清楚。咱们昌武军自家的事情,搞的上公堂干什么啊?要是请罪,也是节度使大人和我向皇帝请罪。”

    刘继业这下给夫人一说,也是无言以对,不耐烦的说,“看什么啊,赶快给陆甬松绑啊!”

    有了节度使“认怂”的命令,陆甬手下的都统立即给他松绑。

    陆甬当着众人面把情况说了一遍。折子悦说,“陆大人的情况不和你刘大人在利州的情况一个样吗?!利州之人私藏蜀军,你也是挨家挨户搜查有没有私藏蜀军的,这就说明陆大人搜查没问题,对吧?!在利州,私藏蜀军算是谋逆,满门抄斩。在文州,不是这帮暴民,陆大人可以轻松攻下;可要不是我及时赶到,五千将士就全死在文州了!就这样,现在都死伤过半,陆大人所做之事,我觉得于法于理于情都不为过。”

    不管折子悦说的有没有道理,众将都劝,“马上就要向成都进军了,就让陆大人戴罪立功吧!”算是给了刘继业一个台阶下。

    刘继业此时也冷静了下来,心想,一会还得哄老婆呢,唉!“这件事是我失察,不该贸然来质问夫人和陆大人。此事到此为止,众将不要再论及了。一会儿,我向皇帝陛下请罪。众将当全力以赴,早日为陛下平定西川!”

    众将应诺告退,只留下节度使夫妇。见众人皆走,刘继业连忙请折子悦上坐,折子悦不怒反喜说,“算了算了,我也是气头上,不该当着这么多人不给你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