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再现大唐荣耀 » 第一百二十九章 两川叛乱连绵起 炎炎夏日汉宫忙

第一百二十九章 两川叛乱连绵起 炎炎夏日汉宫忙

    正在积极收拢部队准备进攻大理国都城的石守信开始着手布置,准备回撤成都。有部下劝谏石守信,大理国有可能用的是缓兵之计,如果此时让他们得以喘息,后面很可能会试图夺回被大汉占领的土地。石守信又何尝想罢兵,可看到刘继业的告急信,成都危矣,后方不稳,不得不退。

    石守信率领一万禁军回师成都,刘继业也回师一万人,留下李孝连的部队一万蜀军和五千禁军驻扎在善阐府(昆明)附近,留下昌武军一万人驻守建昌府,以防大理国。

    听说汉军罢兵北还的消息,大理国宰相高建昌松了一口气,连忙命令兵败蜀中的大司马高显昌尽快调集部队拱卫都城大理。高显昌意欲整顿兵马再与汉军对战,哥哥高建昌劝阻了他。当前,首要的是击溃董氏,防止皇帝联合群臣清除高氏。谋士李子奇给高建昌出了一计,汉军离都城大理不到四百里,又无险要地形,不如迁都澜沧江西岸的永昌府,让高武昌镇守大理。

    此时,大理群臣尚不知高氏已派使臣向汉军求和,还在忧心忡忡,不知如何应对。高建昌、高显昌以及手下一干大臣谎称汉军来势汹汹,大理难保,建议皇帝迁都。皇帝段思聪虽然对高氏掌控朝政多有不满,但此时汉军大举压境,还得指望握有兵权的高显昌、高武昌等人。见群臣也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只得同意了高建昌、高显昌等人的建议。六月十七日,段思聪下旨迁都以避汉军锋芒。

    大理国的高氏忙着掌握朝政,回到成都的石守信忙着和刘继业一同平叛。两人还向驻守东川的邱衡和高怀德求援,同时向皇帝禀告,西川出现了较大的动荡。此时,由于低估了蜀军的力量,以为两川已定的刘承讯已经把高怀德的水军调到了金州(原邱衡的怀德军治所);而邱衡部队要重点掌控东川的夔州和渝州,也抽掉不出部队增援西川。

    考虑到刘继业对西川更熟悉一些,刘石两人商议,由石守信率领禁军镇守成都并清缴成都周边的反叛蜀军;刘继业则率领昌武军主力北上,清缴扶州和文州的蜀军。两人还在部署,就有利州传来消息,全师雄自称“兴蜀大王”,周边蜀人多有归顺,请求支援。事不宜迟,两人商量好之后立即出兵。

    此后用蜀兵称呼效力于汉国的原蜀军队,而反叛的部队仍称蜀军。刘继业率领昌武军主力声势浩大地开赴剑州和利州,而石守信调集八千禁军和五千李孝连部蜀兵在蜀州布下埋伏。反叛的雅州刺史吕翰果然中计。他见汉军大举北调,以为有机可乘,决定攻占成都。

    吕翰的岳父苦劝。此时叛汉,时机不成熟,叛汉乃是下策,静待观望才是上策。并且,成都以南唯有雅州响应全师雄,现在腹背受敌;即使反叛,也当放弃雅州、北上与龙州的万兴权汇合。如果偷袭成都,很有可能与汉军在平原遭遇,实在是下下之策。

    吕翰不听劝告执意要“光复”大蜀的都城,倾巢而出,率领约六千蜀军,偷袭成都。

    吕翰岳父再劝,六千兵士,只有两千是刺史军,剩下四千是临时召集的百姓,这样就想攻取成都,实在是笑话。吕翰大怒,将岳父杖责三十、留在家中。吕翰岳父在吕翰领军出征后,忍着疼痛、带领一门老小逃离雅州。

    吕翰率军匆忙赶往成都,途经蜀州时就被汉军发现。李孝连率领五千原蜀兵不动声色地绕到了吕翰的背后。吕翰的部队在离成都还有七十里的时候,与汉国禁军遭遇,吕翰心知难敌慌忙撤退,却被李孝连切断退路。禁军和原蜀国的正规军将临时拼凑起来的吕翰部打得落花流水。石守信与李孝连全歼吕翰所率蜀军,俘虏三千余人,唯有吕翰逃脱。李孝连率军直奔雅州,攻破雅州之后接到石守信命令,尽斩吕翰全族。随后,石守信将俘虏的蜀军全部斩杀。

    刘继业率领大军北上后,先是进攻反叛的龙州刺史万兴权部。万兴权见汉军来势汹汹,知道难以抵挡,主动放弃龙州、退往山区,和汉军打起了游击战。刘继业急着要救援利州,率领大军继续向东北前行,万兴权又率兵出山区不断骚扰。刘继业只得让陆甬率领八千昌武军与其周旋,自己则领剩余兵马继续往利州而去。昌武军抵达利州后,全师雄并不恋战,兵退文州。

    刘继业镇守利州,折子悦再率一万二千昌武军进军文州。全师雄本想以汉军曾在文州杀死反抗的蜀民之事激起文州百姓的群情义愤,没有想到的是,百姓固然拥护他,可也害怕再被报复,不愿意与蜀军一同死守文州。全师雄迫于无奈,放弃文州,乘折子悦不备,顺嘉陵江一路向南。

    折子悦攻占了文州空城。这一次,文州的里长、亭长战战兢兢、出城相迎。见此情景,折子悦安抚民众,只要不跟着叛军,大汉也不会为难百姓的。文州剩下的文官都虚与委蛇地表示,坚决服从朝廷,与叛军划清界限。

    全师雄领兵南下本想攻占阆州,可石守信的一部分节度使军有五千人马驻守阆州,并重新任命了汉将为阆州刺史。进攻阆州不利,全师雄继续顺着嘉陵江南下至果州。果州蜀将叛变响应,与全师雄合兵。听到全师雄的军队打到果州,果州西南的遂州响应,遂州南面的昌州、资州、普州等刺史均纷纷响应。

    这下,刘继业刚把西川的北部平定下来,两川的中部又乱了。就连镇守渝州的右川军周青的部将也想起兵响应,好在周青及时察觉、立即报告邱衡。邱周两人早早下手,将想反叛的部将诛杀。

    昌武军都指挥使陆甬与叛军周旋的过程中,老将万兴权采用了全师雄的老办法,以死士埋伏于树上,以毒箭射中了急着追击的陆甬。陆甬中箭身亡,昌武军放弃追击,慌忙撤往利州。万兴权又复攻占了龙州。

    两川的叛军越打越多,石守信和刘继业两人都害怕了,再一次上书皇帝,两川叛乱四起,恳请皇帝派兵救援。

    收到石守信和刘继业联名发的战报,刘承讯觉得没有必要多管。让大将们处理,不必指手画脚。刘承讯对叛乱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仅命令驻扎在东川夔州的水师改到金州驻扎,将夔州交由邱衡管辖,将怀德军调回金州,水师回驻地桐城。六十来天就攻灭蜀国使得皇帝开始想早点跨过长江天险,攻灭江南了。

    六月二十日,炎炎盛夏。刘承讯正坐在小亭中纳凉,由钟芳芳陪着,看些文学书籍。李沁来向皇帝请示,从蜀地送过来的宫女人数众多,能否将原来汉宫之中年龄较大的宫女遣散出宫。一开始,承讯觉得李沁的想法颇有道理,加上钟芳芳在一旁帮忙说,“沁姐姐的做法颇顺应人情”,就同意了李沁的建议。三人在一起闲坐片刻,承讯突然又觉得,李沁的做法是不是有些草率了。

    承讯思索着说,“现在男女比例严重失调,把这些宫女遣散出去,其实也并不一定有好的出路。补充蜀地之女,有点厚外薄亲。”

    钟芳芳在一旁听了,又说,“陛下说的也很有道理啊!”

    李沁向皇帝请示,到底怎么办。承讯提议,“要不然这样,原来你的方案是,三十岁以上没有主子的,没有宫中官职的、一律遣送,有官职的、如果自愿也可遣散;现在,改成所有二十五岁以上一律自愿遣散。另外,召集夫人们问问,有没有儿子、孙子想娶妻纳妾的,可从自愿离宫的宫女中挑选。”

    李沁表示,遵循陛下的指示,尽快再和管事的宫人们出一份令陛下满意的方案。

    李沁刚走,就有宫人来禀告,枢密使张浦和王守成大人说,有蜀地紧急军情要请陛下定夺。承讯感叹,“偷得浮生半日闲,就在这里安稳呆了一个时辰。”

    回到御书房,皇帝问两位枢密使,“两川有什么紧急军情?”

    王守成向皇帝报告了刘继业、石守信和邱衡的急报,还有刘、石二人的求援战报。刘承讯拿过战报后,仔细看了又看,然后问张浦和王守成,“两位认为该怎么处理?”

    张浦试探地问,“要不像江淮一样,安抚一下?”

    承讯问,“怎么安抚?”

    张浦想了半刻,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承讯问张浦,“是不是怕太傅说民心宜抚不宜压?”张浦尴尬地看看皇帝。

    刘承讯下令,嘉奖三位大将和两位降将,同时下旨,命令五位将军对反叛分子绝不留情。限定时日,如果还是一意孤行,凡是带头反叛者一律满门抄斩,从者一律罪不可赦!

    皇帝实际上是在肯定石守信和李孝连的做法,同时下令,朔方军节度使慕容彦超立即率军入川平叛,凡叛乱分子杀无赦。

    张浦还是犹豫,劝谏皇帝,“要不要再跟皇后和太傅商量商量?”

    刘承讯回答,“不必了。石、刘二位大将都已经十万火急地求救了,朕哪还能磨磨蹭蹭派个文官去和这些反叛之人谈判。这跟江淮民变完全不一样,不是百姓的生存问题。他们叛乱无非两个原因,一是大汉灭了蜀国,二是朕杀了孟昶一家,这都是无可挽回的。”皇帝再次肯定地说,“如有二心者,尽早诛之。”

    见皇帝态度如此坚决,张浦和王守成领旨后立即去布置相关事宜。在皇帝刘承讯看来,两川之乱并不是什么事关生与死的大事,所以无需太傅亲自费神商议,在他看来,东宫太子的培养才是事关未来的头等大事。

    最近,承讯觉得,儿子经过培养后变得坚强了一些,不像从前那样,被大姐欺负也不敢反抗;偶尔在两个姐姐吵架的时候也能跳出来吼两句,“有什么好吵的,你们女孩家一点小事就这么斤斤计较,能不能不吵,好好的说啊。”

    不过,反抗之后结局就更惨了。原来只是大姐欺负他,现在儿子攻击面太广,一句话下来,把两个姐姐都得罪了。两人联合起来不理他。

    皇帝和皇贵妃一边鼓励儿子,继续给儿子灌输,不理就不理,两个姐姐不理你就天塌了?同时还得教儿子,做事要有方式方法,不能上来就两边一起攻击。

    李沁现在除了管理后宫之事,其他精力都用在了儿子刘继榶的培养上,刘继枫大都交给奶娘了。因为有一件事情,让李沁多少有一点紧张:皇后萧淑沂有身孕了。连续生了两个女儿,第三个还能再是女儿?要是生儿子,就是刘继榶潜在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了。

    上次,皇帝说,如果刘继榶性格太懦弱,换皇太子首先会考虑刘继枫。这句话对于李沁影响深远,她牢牢地记住了这句话。李沁自己也明白,萧淑沂现在没有儿子,若生了儿子,刘继榶都受威胁,还能不能轮到刘继枫呢?

    李沁虽然不想跟萧淑沂争,太后现在都希望儿媳妇们和睦相处,大家达成了暂时的妥协,可李沁也没有放心到能拿儿子的皇位让出来那个地步。

    萧淑沂自然是呆在淑宁宫养胎。对于这一胎,她也很紧张。一会儿找太医问问,能不能提前预测一下到底是儿子还是女儿,甚至还想找神婆、大仙测算一下。

    事情被皇帝知道后,承讯跑去训她,“别在那里乱折腾,生男生女一个样。”当然是那种半喜半嗔地训,不是真的有多严厉。

    萧淑沂吐吐舌头表示,“知道了,我会安心养着的。”不过心里却很不服气。萧淑沂心想,当然啦,对你来说生儿生女都一样,可是对我就完全不一样了。有了儿子才会有更加踏实的依靠。

    现在就是钟芳芳有时间,没事往皇太后和皇帝两边跑,偶尔还插手管管后宫的事。皇后是压根不想管后宫之事,只要不涉及淑宁宫,其他一概不问。皇贵妃也乐得丢下一些手中的琐事,教教这个小妹妹,让她管理。于是,明眼的、头脑灵光的宫人们没事就跑来请示,这事行不行,那事怎么办,把钟芳芳忙得不亦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