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再现大唐荣耀 » 第一百三十二章 钟贵人乐此不疲 三路军围剿叛敌

第一百三十二章 钟贵人乐此不疲 三路军围剿叛敌

    十月上旬,钟芳芳已经完全康复了,还收到了姑姑钟云娘的家信,姑姑非常隐晦地告诉她江南有变。

    调整好心情的钟芳芳回信给姑姑。江南储君欲追封江南国主为帝,陛下本来不想同意。可那日陛下竟来征求我这个贵人的意见。本来后宫不得干政,淑沂姐姐就当一个特例了,可我实在于心不忍,思来想去还是建议陛下同意了。看来,陛下已经看穿我这个“钟氏大家闺秀”的身份了,我还是找个合适的时机把自己的情况向陛下说清楚吧。

    钟云娘收到家书,心想,看来母亲说的没错。真到了关键时刻,芳芳还是会心软的。不过钟云娘并不准备放弃。看到后面,她哈哈一笑,皇帝如此睿智之人,看来我们这个“钟氏大族”家境和芳芳的大家闺秀身份、拿出来的玉佩实在不相配,皇帝要是不怀疑那才怪呢!

    不过,钟云娘信心越来越足了。听说江南国主死了,她又默默地和姐姐比了一下,觉得自己此时已经领先了。原来是强国的国公夫人对弱国皇后,钟云娘自认为打了个平手;现在姐姐成了太后,太后当然没有皇后硬气,何况没了夫君才叫太后。之前,钟云娘一直跟别人讲,自己是个看透名利的人,只是想赚点钱养活一家老小…想着想着,她脸上露出了笑容。这段时间反反复复在比、在看,名利如此诱人,谁能看透呢?能看透名利的只有佛祖吧。

    钟芳芳这段时间忙碌的很,又开始管理后宫事务。每天早上,她按时按点去给母后请安,看看母后身体调理情况。毕竟自己生病期间,太后隔三差五就来看她,还安慰钟芳芳。你看,母亲都看开了,你也要像母亲一样,看得开。人越老心越善,尤其是像太后这样高位之人,看开了就无欲无求。钟芳芳得到了一个李沁和萧淑沂都没有的殊荣,太后亲切地称她“乖女儿”。

    每天看完太后,钟芳芳再去陪一会儿皇后萧淑沂,或者跟皇贵妃李沁谈谈宫中之事。看着萧淑沂口头上说,是儿是女都好,平安出生就行。可钟芳芳明显地感觉到皇后对儿子的迫切渴望。聊天之中,萧淑沂每每提到自己的两个女儿,都夸赞女儿们非常聪明,小小年纪很有魄力。萧淑沂连说都没说,钟芳芳从她的语气中就能感觉到皇后的言下之意,若不是我生的是女儿,哪轮得到皇贵妃的儿子当皇太子!再看皇贵妃李沁呢,能够主动提出来分权,普通事务皆由贵人做主,把时间都用在教导儿子上,明显是感觉到了压力!这种压力没有那么明显,可是后宫之人谁又不明白呢?

    在母后和两个姐姐身边周旋,还一边得闲就写字作画,一边再陪陪皇帝,钟芳芳也慢慢明白了,后妃一定要有儿子,才能是终身的依靠。这些时日,钟芳芳经常在皇帝身边,虽说后宫不得干政,可是哪能这么严丝合缝呢?钟芳芳脑中基本形成了大汉在两川的战局轮廓。陛下取两川之地后发生了叛乱,现在多路大军在两川作战。两川要是稳定了,是不是就要准备打江南了?钟芳芳觉得有些为难,不过她更希望皇帝出兵江南。

    大理国的使臣高武昌率领使团出使大汉。高武昌由东川经米仓道进入关中。在米仓道时,高武昌想,汉朝也不过如此!就数州还算繁荣,不出几百里地如此荒凉。结果到了汉中,才见一座巨大的城池出现在面前。

    高武昌还煞有见地的说,“大汉就这都城比我们大理国都城强一些嘛。”

    陪同的官员告诉高武昌,“使节大人,这里离大汉的都城还远呢。”

    高武昌将信将疑。一路在官员的陪同下,途经西安、渭州、陕州,再到洛阳,连繁花似锦的洛阳都不是都城,那都城能是什么样子?!

    高武昌彻底被大汉一片繁荣的景象征服了,对跟来的随从讲,“当初,大哥要与大汉和解,二哥、五弟和我还信心十足地要与汉朝决一雌雄。现在看来还是大哥明智。我等的想法无异于中原的一句成语——螳臂挡车啊。”

    到了汴京附近,远远望见汉朝禁军训练的场景,高武昌最后的一丝侥幸也没有了。

    在广平殿上,沿途走来,见识了什么才叫都城的高武昌心悦诚服地带着大理国王的旨意和宰相高显昌的敬意,向大汉朝称臣,愿与大汉永罢刀兵。高武昌向皇帝介绍了大理国的基本情况。当初,大理一直和蜀国友好,接到蜀国的求救,为了救援友邦方才出兵、得罪了大汉皇帝陛下,希望陛下能够宽宏大量。

    刘承讯沉声回答,“大汉朝对大理国从来都没有恶意。既然大理国王派你来汴京解释,朕就不再计较了。两国以澜沧和金沙两江为界,永罢刀兵。”

    刘承讯封段思聪为大理国主,封高显昌为太师。高武昌向皇帝敬献了大理国宝,一座有半人高的翠绿玉石佛祖像,还有两只白孔雀。刘承讯给大理国王回礼,并派太子太保李业陪同和接待高武昌。

    刘承讯并不像历史上的某些皇帝,属国、番邦进贡,君王并不看上眼,回赠的比进贡的还多。还处在创业期的刘承讯一般不给回礼…这一次算是例外,不过回礼也是象征性的。回礼比进贡还多,那算什么进贡!?至于高武昌来了,让李业陪着他好吃好玩好招待,那是礼节。

    得了两样贡品,刘承讯让宫人都带上,去淑宁宫看皇后,让她选一样,高兴高兴。等宫人搬上佛像,萧淑沂就觉得很好,承讯问,“外面还有两个,要不要再比一比?”

    萧淑沂觉得,还有什么能比这么大的翠绿玉石佛像更好呢?既然都拿来了,那就再去看看吧。

    到了花园,萧淑沂一见两只雪白的大鸟,高兴地问皇帝,“这是传说中的凤凰吗?”

    承讯说,“我也不知道如何解释。它们没有传说中的凤凰那么神,不过传说中凤凰的大致样子就是如此的。”

    萧淑沂这下又选择性困难了。对于皇后而言,价值是一方面,可是死的宝物怎么能比得上活的宝物呢!淑宁宫多两只凤凰,通体白色还正是她喜欢的颜色,那是多开心的事情啊!可是,她又觉得佛像也好啊!思来想去,无法抉择,她就问,“另一个给沁姐姐还是芳芳啊?”

    承讯故意逗她,“你要凤凰就两只都给你,总不能凤与凰分开吧。佛像你也不少了,这个就给母后吧!”

    萧淑沂有点小小失望,不过还是同意了。佛像给了皇贵妃或者钟贵人,她还能想办法换回来,到太后那里就没指望了。

    高武昌返回大理国后,向大理国王和宰相汇报了汉朝的情况,表示董氏等人执意要救援蜀国实在是误国误民。当初,明明是高氏和董氏赞同,想乘机开疆扩地,现在高武昌倒是撇的干净,还狠狠“咬”了对手一口。

    对于汉朝来说,从此两川的不安定因素——大理国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有两江作为屏障,在善阐府(昆明)驻扎重兵作为西南的国防要地,保障了西南的安宁。

    西川的战事已经完全被汉军所掌控。慕容彦超的以暴制暴取得了震慑效果,西川再无其他州加入到反叛的行列。离朔方军最近的荣州刺史更是坐立不安。部下们劝他早做打算,全师雄靠不住啊!他是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可官员们都是一家老小。本来衣食无忧,现在提心吊胆。部下们也都清楚,按照现在汉军的作风,上来从刺史到牢头还有家属全以叛乱之罪处以极刑,打击面太大了。现在,汉军是在对成都附近的六州做调整。调整好之后,随时可能会发动新一轮攻击,到时候很可能荣州就是首当其冲。杀本州官员各家老小以做榜样,到时候其他五州投降,是不是太亏了?!

    荣州刺史想来想去不划算。本来官当得好好的,有消息说朝廷杀了皇帝孟昶一族,号召天下为蜀国而战,各州争相响应全师雄。自己审时度势也就跟着响应了!可是全师雄也没有与汉军硬战的能力,如何是好呢?为了保全家小、保全荣州,派出荣州判官秘密前往成都请降。

    慕容彦超和石守信接见了荣州判官,表示接受请降,只要不再与朝廷对抗,不仅可免于罪责,他俩还会向皇帝请奏,让各级官员继续任职。得到安全保证的荣州判官和汉军约定了接应的时间,立即返回向刺史报告。

    一路上,荣州判官感到甚为幸运。幸亏请降及时,在成都驿馆,他看到了同乡的资州司马。也就是资州也向朝廷请降了。

    荣州刺史稍微分析了一下,资州估计是怕汉军顺着沱江南下,第一个打资州。好了,这下两州都降了,更不用打仗了。

    十月中,朔方军主力果真沿着沱江南下进驻资州后,又南下荣州。两州刺史都解甲兵士,只按照朝廷的规定留用维持治安、防范匪盗的二千军士。朔方军平定两州之后,将矛头直指普州。而得到消息的刘继业从果州出发,向遂州大举进攻全师雄。

    全师雄是有些军事才能,可是政治才能欠缺。面对各州的响应,他没有积聚力量、形成一个整体,还是各自为战。等这些响应的各州被朔方军和昌武军各个击破,甚至被朔方军的凶悍作风吓得争相请降后,部将们开始对他颇有微词,认为这样下去迟早是死路一条。面对如此的困境,全师雄想的不是转战东川或者联合现有力量,而是铤而走险。

    十一月,全师雄在刘继业还没有全面围城之际,再次放弃遂州。全师雄派出一直追随他的原文州司马,现镇军大将军殷浩领军三千顺着涪江继续南下,自己则很快上岸向西进发。全师雄的策略是想让南下的部队大张旗鼓,吸引汉军的注意力,以为他要南下攻击合州或者是逃亡昌州。全师雄则率领主力二万余人,绕过简州偷袭成都,攻下成都之后,再次争取州县响应。

    可是全师雄的战略属于两眼一抹黑,流寇式的打法。全师雄这边刚撤出遂州,刘继业就攻破了遂州。这一次,刘继业向慕容彦超学习,只是没有爷爷那么狠。(慕容彦超和刘崇是同母异父的兄弟,而刘继业是刘崇的义孙,所以按照这个辈分算,慕容彦超是刘继业爷爷辈。)刘继业将遂州刺史一门以及从六品以上官员全部斩首。

    听说了遂州的情况,还在虚张声势往南撤的殷浩心灰意冷。当初追随全师雄是因为觉得他有家国抱负,可是现在这么多人跟他起兵都没有什么好下场,再这样下去自己迟早也完蛋!还有尚在文州的一家老小怎么办,跟着完蛋吗?!殷浩率军北还,向遂州的刘继业投降,并报告了全师雄的去向。

    得到全师雄战略意图的刘继业立即派人快马加鞭将情报送往成都,留夫人折子悦领军暂守遂州,自己则带领骑兵、步兵向西追击。即便没有殷浩的叛变,全师雄也很难拿下成都。作为西川乃至整个蜀国的象征,成都一直是汉军防御的重点,由精锐之师禁军防守。提前得到全师雄偷袭消息的石守信派出多路密探,并严防蜀军偷袭。还是李孝连人熟路子野,打探到了全师雄屯兵于都江堰,准备偷袭成都。

    这天天黑透后,石守信命令郭守文和李孝连去都江堰的敌军屯兵之处劫营。两人趁着夜晚带军靠近蜀军扎营处。此时的全师雄为了行踪隐蔽,湮灭灯火以防暴露,结果被汉军打得措手不及。黑灯瞎火中,蜀军看不清情况,一片混乱、四处逃蹿,郭守文和李孝连乘机掩杀。

    都江堰一战,汉军大破全师雄主力,全师雄身中两箭,仅带不到三千余人逃亡。郭守文率领禁军紧追不舍。全师雄本想向东南退到普州,可是刘继业率领昌武军截住了全师雄的退路。蜀军面临被前后夹击的风险。全师雄发挥了地形熟的优势,愣是领着两支汉军在岷江附近来回打转。

    此时,被汉军击溃后逃窜的吕翰又重新占据雅州。郭守文以为全师雄要退往雅州,去雅州方向堵截,结果失算、并没有等到退出来的蜀军。刘继业在追击一段时间后也失去了蜀军的踪迹,只好先到成都、与石守信汇合再做打算。其实,全师雄并没有跑远,探马见汉军不再追击,率领部队在金堂县休整。

    此时,全师雄大势已去,石守信和刘继业做好了最后终结叛军的部署。由刘继业率领昌武军攻打雅州,同时请慕容彦超率领朔方军攻打普州和昌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