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再现大唐荣耀 » 第一百三十六章 目标是西不是南 大汉首敌数楼兰

第一百三十六章 目标是西不是南 大汉首敌数楼兰

    送走了内阁大臣们,皇帝刘承讯和太傅姜成信继续商讨西川的布置。太傅并不赞成两位枢密使的建议:将李孝连的左川军放在剑州、周青的右川军放在夔州,和成都形成一个三角,相互倚仗相互驰援。

    太傅表示,剿灭了谢行本,陛下确应立即将塞北和两川的刺史对调。从塞北调到两川的刺史们是没有再次发生叛乱的根基的,而司马、判官有刺史制约、叛乱更无从谈起。太傅反问,“陛下,至此,谁是两川最不稳定的因素,谁最有可能和有条件叛乱?”

    刘承讯思考再三,说,“立即解散左右两川之军,将李孝连和周青等调到汴京任职。”

    太傅点头,表示同意。

    承讯又问,“太傅,那把刘继业放在成都,会不会无法制衡?”

    太傅说:“陛下所言极是。昌武军节度使对陛下的忠臣是毋庸怀疑的,可是……”

    不用太傅言明,刘承讯也明白,刘继业对陛下忠诚并非代表他能够服从皇太子。一旦政局有变,就算刘继业没有想法,他下面的人也会有想法,说不定就会有人鼓动他象孟知祥一样割据两川。

    承讯问计于太傅。太傅建议,调昌武军镇守夔州,一来可以远远瞄着东、西两川,一旦有风吹草动,即可令夔州的刘继业和秦州的石守信赶去平叛。将来一统天下或收服南平和南楚之时,顺势将昌武军调出东川。

    承讯问,“这样一来两川腹地是不是太空虚了?”

    太傅认为,蜀地之民生活富裕少有民变,要防的是大将而不是百姓。而且米仓道已经全线打通,一旦有更大的问题,禁军可以立即入川。

    承讯思索了良久,觉得太傅的部署更加合理。布置完成后,承讯又提到,原来想着两川既平,就准备大举渡江南下直指金陵;现在被归义军和吐谷浑说得又有点想征战河西,想听听太傅的看法。

    太傅表示,“臣的意见仅供陛下参考。蜀国已灭,陛下越晚打江南,他们抱的越紧。至于河西,先让吐谷浑和东楼兰打得两败俱伤,再以救世主的身份去帮助吐谷浑消灭东楼兰,岂不是利益的最大化吗!”

    经太傅这么一说,承讯自然明白他的意思。现在江南各国因为都害怕中原方才休战,正好乘着各国一时半会结不起盟来,赶快各个击破;至于河西,就座山观虎斗。那么,就先一统天下,再打通河西走廊。

    三月的汴京依然春寒料峭,萧淑沂就是这几天临产了,刘承讯只要有空就陪伴在她身边。

    二十二日晚,皇帝就在皇后身边等待,直到产婆亲手将儿子交给皇帝。

    刘承讯的嫡长子出生了。萧淑沂睁大眼睛看着承讯,非常激动。皇帝说了,“不是公主!”如愿以偿地生了儿子的萧淑沂面露微笑,闭目养神,刘承讯给儿子取名刘继棕。

    皇贵妃听到消息却没有太过惊慌。这一天她一直在等着,早已有了心理暗示;因此,当这一天真的来临,也没有太慌。本来,李沁努力安慰自己,儿子都已经是皇太子了,应该没有什么吧!可人言可畏,秀宁宫的太监宫女都说,贵妃娘娘不能掉以轻心,陛下可是给皇后的儿子取名刘继棕啊!太祖,世祖,将来陛下该叫太宗吧!嫡长子要是……,那继什么宗呢?

    表面上,李沁把宫人们一通训,不要胡思乱想!可实际上,她更坚定了之前的做法,好好培养儿子。后宫的事情,能交给钟芳芳尽可能交出去,还努力向太傅请教如何教导皇太子。太傅姜成信知道皇贵妃为何如此不安,他告诉李沁,“本来,有些事情臣不该说。可是又怕皇后和皇贵妃之间有隔阂。娘娘,陛下现在越来越认可皇太子。陛下还很年轻,再过十年八载天下一统后,仁孝的皇太子守天下挺好!未必要有太祖的文治武功、陛下的雄才大略才行。再说了,太子才九岁,谁敢说不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呢?”

    李沁倒有自知之明,觉得儿子难以超越皇帝,不过太傅的话多少给了她安慰。

    对于刘承讯来说,嫡长子也有了,更是全心全意处理朝中大事。萧淑沂也来了干劲,还没出月子就仔仔细细看两川的调整方案。萧淑沂也赞成太傅的观点,两川就暂留镇守夔州的刘继业,防御大理国的边陲军队,其他各州就由刺史管理。

    于是,皇帝正式下旨,调昌武军镇守夔州,管辖开、安、万共四州之地;封石守信为义成军节度使镇守秦州,管辖凤、成、阶四州;封郭守文为都指挥使,镇南大将军,领军镇守善阐府;左川军和右川军全部解甲;封李孝连和周青为文职正三品东川巡阅使和西川巡阅使。

    等到秦州、夔州和善阐府布置到位之后,再对调两川与塞北的刺史。五月初,相关工作全部完成。刘承讯没有立即撤回中书令府,而是想再等一年,害怕突然打破平衡而引起无法预料的风险。

    在征战天下的策略上,萧淑沂的观点和太傅不一样。太傅认为应该先南下,而萧淑沂两次问皇帝,是否先南下更合理?见皇帝没有完全明白她的意思,萧淑沂又问承讯,“天下君王也不少,为何陛下独独敬仰周武帝宇文邕。”

    刘承讯还没有给出答复,萧淑沂就胸有成竹地说道:“千百年来,唯有宇文邕敢以北国之力征伐突厥,同样,陛下敢以区区北国中原之地征伐辽国。宇文邕壮志未酬,陛下建功立业。淑沂想问陛下,如何看待宇文邕征突厥,而不渡江南下、一举消灭陈朝。”

    刘承讯想了想,“因为在宇文邕看来,陈氏王朝只不过是看守江南之地的狗,江南之地迟早是周朝的;而突厥是驰骋草原的虎豹,才是周朝的心腹之患。”

    萧淑沂等的正是这个回答。刘承讯思潮澎湃,“江南四分五裂,皇帝也好、节度使也罢,只是守地之犬,而河西尽是旷野的狼。难道心腹之患不在江南,而在河西?”

    萧淑沂再劝皇帝,“太傅可比武侯,可是眼光只在中原、两川和江东之地;雄才大略的讯哥应该放眼更辽阔的天下。让守地之犬多守一会好了,但岂能容忍旷野之狼做大做强,变成虎豹!现在,吐谷浑对大汉俯首称臣,可若他们尽占河西富饶之地,还会像现在这样对大汉吗?反之亦然,楼兰人要是击垮吐谷浑,同样会再谋秦陇之地。”

    承讯问萧淑沂,“坐山观虎斗不好吗?”

    萧淑沂坚定地回答:“陛下,两只狼在您真龙天子脚下互撕,有什么可观望的?灭掉楼兰、震慑吐谷浑方为上策。如果给他们以时日,万一狼吞狼变成虎豹,岂不追悔莫及?”

    刘承讯看着这个唤醒自己灵魂深处渴望的女人,是她和自己一起撑起了王朝大半的蓝天,她果真是值得用生命去陪伴的人。如果没有她,自己只是下一个赵匡胤,或者是拥有幽云十六州的赵匡胤,绝不会成为今天的刘承讯。

    刘承讯说,“淑沂,容我三思。”

    现在,刘承讯最信任和倚仗的两人在国策上观点相左,需要由自己来判断,到底是听太傅姜成信的,还是采纳皇后萧淑沂的主张。可是萧淑沂要是知道她的讯哥的下一个想法,或许会后悔今日之言。

    刘承讯觉得,皇太子和自己的差距没有感觉中的那么大。如果没有萧淑沂唤醒自己灵魂深处的雄心,自己会不会觉得榶儿不行呢?同样,也许在榶儿的内心深处也有这样的雄心,需要一个人去唤醒它。简而言之,刘承讯越发觉得换皇太子没有必要了。

    刘承讯亲了一下萧淑沂,转身要离开淑宁宫。萧淑沂笑问,“讯哥,这是去哪?”

    承讯说,“我要一个人静静地考虑考虑。”

    其实,作为一个决策者更需要大智慧,需要选择最有利的方向。刘承讯来到常悦阁,坐在台阶上,默默地评估到底是先江南还是先河西。

    战国时期,韩魏互伐,两虎相争,秦国静待两国相互厮杀,然后顺势先灭韩,再灭魏。本来对待吐谷浑和东楼兰,承讯也是这么想的。可萧淑沂认为两者有本质的区别。韩魏都在秦国的眼皮底下,有什么风吹草动,秦国尽收眼底;河西两国离汴京近三千余里,越是不管,就越发鞭长莫及。

    承讯渐渐觉得自己和太傅的想法太过保守。趁着吐谷浑和归义军极力邀请,出兵河西是更有魄力的做法。让石守信和慕容彦超合攻河西,也有优势。对于大汉的军队来说,驰骋沟壑和草原比渡过长江要更加容易。至于利益问题,钱粮先放在那里好了。就像南平,如果收回来,还得减少赋税、安抚民心。不收回来,攻蜀,南平国借了道,还让归州刺史犒劳大汉军队。灭蜀后,今年才几个月,高氏一年四次送来重礼…显然是高保融和高保勖害怕了。那么,四州就让他南平王暂管着吧。还有吴越国……

    正想着,一个人默默地坐在承讯的身边,半晌,承讯一偏头,才发现钟芳芳来了。

    钟芳芳嫣然一笑,“陛下沉思的样子真有男人的魅力。”

    刘承讯笑问,“芳芳怎么会找到这里来?”

    钟芳芳笑而不语,承讯一再追问,她只好说,“听说陛下曾经做过质子。四下没有找到陛下,心想或许陛下来这里了,就怀着侥幸的心情来看看。”

    萧淑沂是看透皇帝壮志雄心的人,钟芳芳是看透他孤独的人。承讯握着钟芳芳的手,带着安慰的语气问,“芳芳还想家吗?”

    钟芳芳很坚定的摇摇头,“陛下在哪里,芳芳的家就在哪里。自从在河西见到陛下的那天起,就已经注定了,我的家在汴京的大汉第一商号。”

    听到钟芳芳的话,承讯笑了,问,“有什么急事到处找我?”

    钟芳芳回禀道:“刚才姑姑来信,她已怀有身孕了,徐国公也是欢喜万分。”

    刘承讯呵呵一笑,“董平这算是中年得子了!不过,他白赚了两个儿子,这一次会不会想要个女儿呢?”

    钟芳芳很是不解地说,“陛下想法与众不同。臣妾觉得,徐国公当然希望有个儿子啦。”

    承讯逗她,“芳芳希望第一个生儿子,还是女儿啊?”

    “陛下,臣妾也不能免俗,当然是想要个儿子。”钟芳芳倒是没有遮掩什么,在这个时代这个想法才正常。

    “一口一个陛下,还是和她们一样叫讯哥吧。叫陛下,显得比当初叫萧公子还要生分。”刘承讯说。

    “遵命,讯哥。”钟芳芳爽快地领旨。

    刘承讯继而问道,“芳芳,你是江南大族之女。李煜、就是李从嘉,李景达,哦对了,我还扣留了一个叫冯延鲁的,这几个人你有没有听说过?”

    前两个对钟芳芳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了,一个是她的亲哥哥,一个是她的三皇叔。钟芳芳心中一震,回复,“讯哥,江南李氏乃是皇室,多少听说过一些。”

    刘承讯问,“那芳芳知不知道这三个人都是什么样的人?”

    钟芳芳不知该如何回答,心想夸夫君总不会错的,应付了一句,“听说李从嘉是个纵情山水的主,李景达也只是中人之资,对陛下来说都是不值一提的。至于冯延鲁,这个人我没有印象。”

    听了钟芳芳的话,承讯又想了想农垦司二部关于刘鋹、周行逢、高保融、李煜和钱俶这些人的情报。正如萧淑沂说的,就让他们先守着江南之地吧。刘承讯想通了之后,问钟芳芳,“芳芳准备去哪里?”

    钟芳芳却说,“陛下让我去哪,我就去哪里。”

    刘承讯呵呵一笑,“那就一起看看常悦阁吧。”

    走进这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阁楼,钟芳芳突然想起一件事情。当初,淑沂姐姐说讯哥有五个老婆,让她伤心了好一段时间,怎么问来问去就凤仪皇后,淑沂和李沁姐姐,没有另外两个人啊?

    承讯一本正经地问,“怎么,淑沂还给你编过这个故事啊?说来听听。”

    钟芳芳想起了,当初萧淑沂说另外一个出家了,还有一个回娘家了。

    承讯思来想去,萧淑沂说的这两人是谁?最后,告诉钟芳芳,“出家那个是皇后胡扯的,其实是和我在这里一起渡过五年时光的侍女。回娘家的那个应该是晋朝的公主吧,我和她有过一段心灵的依恋,但不曾有过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