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再现大唐荣耀 » 第一百三十七章 吐谷浑一败涂地 刘承讯亲驾征西

第一百三十七章 吐谷浑一败涂地 刘承讯亲驾征西

    经过了反复权衡,刘承讯将国策定为了先定河西消灭东楼兰,再根据西楼兰、吐谷浑和归义军的情况来决定是征讨西楼兰还是江南唐国。

    于是,皇帝向朔方军节度使慕容彦超下旨,密切注视东楼兰的情况,如有必要可以先进攻东楼兰再向皇帝报告。同时,下旨给秦州的节度使石守信,加快整顿部队,一旦东楼兰有变、伺机与朔方军联合,兵出中卫,扩大在河西的疆域。

    接下来,刘承讯继续做好两手准备,在谋臣和大将们的呼声中积极进取河西和江南,只好将休养生息暂放一边。毕竟,人生活在群体中,乱世中想以武力建功立业的人一个接一个,不断的怂恿、劝进和鼓动,皇帝也难以超脱世俗。

    江淮巡阅使向皇帝汇报,高怀德治军水平很是一般,疏于防范,建议皇帝派枢密院的人去督查。巡阅使是文官,这本不是他该管的事情;另外,作为一代名将高行周之子,皇帝对高怀德的领兵打仗能力还是认可的,也就没有管巡阅使的汇报。

    端午节后,从河西传来了急报,吐谷浑大赞普遭遇东兰楼伏兵,被杀身亡;吐谷浑征讨楼兰的的大军溃败;楼兰军顺势大举进攻吐谷浑都城牦牛城。各路吐谷浑军队急忙调动回撤、救援都城,结果被楼兰人夺去了兰州等地,原属吐谷浑的大片领地也都被楼兰人占领。吐谷浑现在举步维艰,大赞普之子慕容丽司潘以及兵马大元帅慕容建辉请求大汉皇帝出兵救吐谷浑于危难。

    吐谷浑的求救告急书刚到,石守信和慕容彦超之子慕容琪的战报就到了。石守信率领三万军与楼兰人激战于兰州和陇南一带。慕容琪则向皇帝报告,父亲慕容彦超自四月起卧病不能起身,无法率军出征,听说楼兰人大败吐谷浑,恳请皇帝让他领兵出征。

    现在是不先河西,也得先河西了。江南还算稳定,正如萧淑沂说的,不听话的狼要把与中原汉国并肩作战的狼吞掉了,就要成虎豹了。皇帝刘承讯紧急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张浦向皇后、太傅和内阁大臣们说明了情况。皇后当即表明态度,吐谷浑是大汉的盟友,绝不能见死不救,应当立即发兵。

    王守成附和。“皇后所言极是,眼看楼兰如此欺负吐谷浑,若再不相救,大汉颜面何存。”

    先河西后江南的国策已经在刘承讯的心中酝酿有一段时间了,这一次见皇后和王守成都赞成出兵河西,刘承讯环顾左右,问,“诸位爱卿,那么何人可领兵出征呢?”

    张浦推荐董羽或者王景崇,王波推荐张浦或者王守成。刘承讯思考再三,张浦倒是可以,可是显然他自己都没信心,怎么打?王守成缺乏指挥骑兵作战的经验,并不合适。董羽倒是可以,王景崇主要是还没有信任到能将十余万禁军交给他。

    萧淑沂再次煽动,“或许陛下御驾亲征更好。”难得她还用了或许…

    承讯起身说,“好,朕御驾亲征。”

    王章赶紧出来,劝皇帝,“陛下,远征太过辛苦,还是让大将们干吧。”

    直到此时,承讯才想起来看了看太傅,问起,“太傅以为如何呢?”

    姜成信说,“微臣本觉得不宜早早与河西楼兰开战,可是我们不想开战,楼兰人却迫不及待地开战了。打肯定是要打的。秦国公出征固然可以,可是无法有效集结朔方军和守义军的力量,此事还请陛下定夺吧。”

    承讯明白太傅的意思,皇帝亲征最好,可是他又不想劝皇帝出征,只能表明还是御驾亲征比较妥当。

    苏禹说了句,“陛下…”然后就没下文了。

    皇帝看着苏禹,又看了看欲言又止的王波和王守成,两年前的事情大家还心有余悸。刘承讯紧握双拳,开始说出战略部署。

    “皇后和太傅留守汴京,朕率领禁军骑兵五万,经过灵州带上朔方军,直奔楼兰都城甘州,张浦、王景崇、阮豹、齐藏珍随驾出征。”

    苏禹、王章、王波和王守成都说,“请陛下三思。”

    承讯毅然决然地说,“朕意已决!兵贵神速,楼兰人已经打到吐谷浑的都城,一旦城破将失去一个重要的同盟。命令张浦立即奉旨调动禁军骑兵集结,命令王章尽快准备粮草及其他后援物资,命令王守成给慕容琪下命令立即准备,待朕兵到灵州后随驾出征。”

    等大臣们都走了以后,萧淑沂有点不满,“讯哥,为何不带上我呢?”

    萧淑沂坚持要去,承讯劝她,“你身体还没恢复,棕儿又还小…”

    萧淑沂却说,“可以让奶娘带,我身体可以了。”

    承讯又说,“上次把亲信都带走了,差点万劫不复!这一次留下你和婉儿,还有太傅辅助,我才能放心地出征啊!就像上次征战江淮,完全没有后顾之忧。”

    萧淑沂仍在坚持,“有太傅在就行了!”

    承讯坚决不许,见皇帝态度坚决,萧淑沂只好暂时退让。

    离开了御书房,承讯去东宫看皇太子,萧淑沂去找李沁和钟芳芳。萧淑沂把事情告诉了两人,李沁颇有些胆战心惊,说,“啊?陛下又要亲征?妹妹没劝劝吗?”

    萧淑沂回答,“讯哥心意已决,三名内阁大臣都劝陛下三思,讯哥却把战略部署都安排好了。”

    萧淑沂说出找她俩的目的,希望两人帮她说服皇帝,带她出征。不料李沁却说,“淑沂妹妹你最好别出征,女人家产后不到百日,棕儿又还小,这次真的要听讯哥的话。”

    萧淑沂本来觉得李沁会认为嫡长子对皇太子造成了威胁,可是李沁的话却让她觉得暖暖的。萧淑沂不甘心地说,“讯哥不带我去,我不安心啊。”

    李沁笑她,“这下你知道我这个留守的比你这个随驾出征的更不好过吧。”

    萧淑沂连说,“好好好,沁姐姐说的对,你就帮帮忙吧。”

    李沁只好说,“那我们三人一起去太平宫等等讯哥,看看情况再说。”

    等了一个多时辰,皇帝才返回太平宫。萧淑沂、李沁和钟芳芳齐跪请安。承讯问三人,“说吧!有什么请求。”

    萧淑沂说,“恳请陛下带淑沂出征。”

    不料钟芳芳却说,“臣妾是来劝淑沂姐姐在宫中休养,由臣妾随陛下亲征的。”

    萧淑沂没想到钟芳芳来了这一出。承讯看向李沁,李沁无奈地说,“臣妾不希望陛下出征,可是有自知之明,愿意为陛下留守汴京。”

    钟芳芳笑嘻嘻地劝说萧淑沂,“两个姐姐都已经位极后宫了,都有子女要教诲,淑沂姐姐更是生下棕儿不足百日,这建功立业的’好事’就让给芳芳吧。芳芳自幼也熟练弓马,不会成为陛下的累赘的!”

    这一说,萧淑沂倒是有点无法反驳了,不满地说,“拉个来说情的,没想到被摆了一道。”

    承讯表示,“不能带芳芳。江南女子,骑马再怎么熟练,远征河西都太苦了。”

    没想到剧情再次反转。在一旁沉默了一会儿的萧淑沂,思量再三,说,“请求讯哥带上芳芳,这样毕竟有个人可以服侍讯哥。”

    承讯见此情况只好说,“容我想想。”

    钟芳芳还在坚持。“臣妾在河西是呆过的,在船上一连数月,晕船臣妾也克服了。至于长途骑马,到了河西之后总有驻扎之地,臣妾不干涉军政,只在驻扎地服侍陛下。”

    萧淑沂连忙说,“对对对,在船上连块肉都吃不上,还晃的不行,我呆的都要吐了。”

    承讯笑笑,“要不今晚都在这,咱们一起聊聊?”

    本来今日是该萧淑沂独自回宫的,萧淑沂连忙说:“也好!一起挤挤吧,呵呵呵……”

    次日,皇帝早朝后,萧淑沂一本正经地对钟芳芳说,“我这次算是让着你了,不过我和沁姐姐有任务交给你。”

    李沁心想,淑沂姐姐有什么事情要拉上我呢?哪料萧淑沂告诉钟芳芳,“讯哥答应过我们的,封了芳芳后就再也不封别的女人了!这次你随陛下出征,可得把他看好了!”

    萧淑沂考虑的真是“长远”。原来,她见自己去不了,索性支持钟芳芳,让她去守着皇帝。李沁捂嘴呵呵笑,“还是淑沂妹妹想的久远。”

    萧淑沂说,“沁姐姐你别笑,咱俩就自不必说了!凤仪皇后是在征战的路上与讯哥相遇的;那个石延琪先是晋宫后是上京;在长江边上还放了个女将…征战河西时若不是我在,楼兰人就要把公主献给讯哥了!在船上,你看把我们芳芳魂都勾走了…”

    说得李沁和钟芳芳发觉,萧淑沂的话还真有道理。

    见两人认可了自己说的话,萧淑沂跟钟芳芳又讲,“你一定要在我和沁姐姐这里承诺,以死相争,不许讯哥再填充后宫!否则你就别去,让我去。”

    钟芳芳只好表态,“有两位姐姐撑腰,我一定底气十足,坚决不许还有第四个人。”

    一言为定,萧淑沂还不放心,李沁反倒劝她,“你看你在船上呢,也没看住芳芳,芳芳肯定也不想再有第四人。可这种事,只要尽力就行了。”

    钟芳芳再次表态,“请两位姐姐放心!我一定照顾好陛下,坚决不允许有女人靠近陛下。”

    商量好后,三人各自去忙。萧淑沂和李沁都去看儿子,钟芳芳则回熙宁宫写封家书给钟云娘,告诉她有段时间不能回信了。

    皇帝刘承讯在朝堂上宣布要御驾亲征,有不少大臣再劝皇帝,派大将、不要亲征。刘承讯表示心意已决,在河西还有遗憾,一定要去弥补。然后,正式布置战略部署。张浦、王景崇、阮豹和齐藏珍随驾出征,王景崇部两万骑兵、阮豹和齐藏珍各一万五千骑兵,共计五万骑兵救援吐谷浑,两日后出征。王守成负责粮草供应,苏禹和王章全力配合。众臣领旨,而后皇帝处理了当前的一些紧急事情。

    退朝之后,刘承讯去慈宁宫向太后道别。太后似乎没有受到上一次事情的太多影响,现在又专心致志的带齐王义子,只嘱咐儿子,“大汉天子的安危最重要!保重身体,好男儿志在四方,尽管去吧!后宫由母后我和婉儿管着。”

    承讯告诉母亲,“这一次皇后不去。”

    太后想想也对。承讯问母后,“芳芳要跟着去,带还是不带呢?”

    太后想了想,说,“母亲有点舍不得她去,不过还是希望她去,可以照料一二。”

    和太后说完正事,又看了看齐王义子,承讯说,“哎呀,这孩子叫什么来着?”

    太后颇有些不满,嗔怪地拍了拍儿子的手,“皇帝啊!果真不是自己儿子哈,连名字都没记住!叫刘继楷啦。”

    承讯哈哈一笑,随即拜别母后,离开了慈宁宫。

    两日后,刘承讯与萧淑沂和李沁依依惜别,带上钟芳芳,率领五万禁军骑兵,由麒麟八将中的王彦升和张远征任先锋,向灵州进发。

    走了三日,李沁开始不习惯了。萧淑沂笑她,“还在行军路上,有什么好担心的?至少十日方能到灵州呢!”

    李沁说,“还是把淑沂留下好,不然你看我又白担心十来天。”

    用了十天时间,大军行军二千余里到达灵州。慕容琪已知大军抵达的大致时间,早早在灵州城下敬候皇帝。刘承讯和慕容琪见礼之后,立即去看慕容彦超。

    慕容琪禀告皇帝,“父亲听说陛下亲临,硬是要出来迎接,被母亲和妹妹劝阻。陛下此来行军十余日,要不要先稍事休息、再容父亲觐见。”

    刘承讯知道慕容琪的意思。皇帝前来,慕容彦超没有来迎接,还要皇帝去看他,怕父亲承受不起。刘承讯表示没有什么。“皇叔为朕镇守西北,又为朕扫平西川。现在,朕来到灵州,第一个就想见见皇叔。”

    见皇帝执意如此,慕容琪只好引着皇帝和钟贵人一同前往节度使府。进了慕容彦超的卧室,夫人和一身素服的慕容燕拜见皇帝。看到慕容燕,就像看到了活着的慕容雪,承讯心中有一丝丝淡淡的酸楚,还有些奇怪,怎么她会在这里。

    没有来得及细想,刘承讯坐在慕容彦超的床头。慕容彦超挣扎着想要起来,见皇叔如此痛苦,承讯轻轻压了压他的肩膀,示意他躺下。

    慕容彦超喜笑颜开,说道,“见到陛下…真是太高兴了。”

    承讯知皇叔说的是河西一别,他和大臣们一样,担忧了许久。承讯握着皇叔的手,让皇叔好好休养,保重身体,并问及慕容夫人皇叔的病况。

    夫人说,“大夫说可能是关节问题,可是别人关节病痛不似这般疼痛啊!”

    承讯想了想,说道,“传朕旨意,去太医院请个太医来给皇叔看看。”

    立于一旁的钟芳芳提醒,“陛下,您不是带着太医来的吗?”

    承讯看了看钟芳芳,太医?突然想起来,站到一边,请钟芳芳给皇叔诊断一下。

    “芳芳不提醒,我倒是急着见皇叔,忘了给皇叔引见一下。”

    慕容夫人和慕容燕见过钟芳芳,钟芳芳多看了慕容燕一眼。在宫中倒也听说过她,尤其是听说凤仪公主刘继沐的生母和凤仪皇后非常像。钟芳芳心想,长得倒是颇有些姿色,不过也就是感觉和沁姐姐不相上下。在她面前,钟芳芳对于自己很有自信,继而想到,男女之间看来陪伴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