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再现大唐荣耀 » 第一百四十七章 宰相欲夺牦牛城 汉吐联合获全胜

第一百四十七章 宰相欲夺牦牛城 汉吐联合获全胜

    汉朝皇帝让吐谷浑宰相明年开春一起进攻牦牛城,而慕容辉现在就命令各部准备出发,明日就去进攻牦牛城。刘承讯可以等,可慕容辉不想也不能等。

    将军们劝说宰相,“大人,现在天气寒冷,甘州到牦牛城的路肯定已经被冰雪封住了。不如就按照汉朝皇帝的建议,明年再说,也好相互策应。”

    海东和牦牛城都在高原上,天气寒冷,道路却是畅通的。慕容辉怒问,“楼兰人占着牦牛城,我出城之时就知道城中所剩粮草和牛羊不多了。你们认为,今年冬天先饿死的会是楼兰人吗?”

    宰相慕容辉是个豪放而又理智的人。此前不出兵是因为他认为寡不敌众又士气低下,去了等于是送死。这下慕容辉有信心了,所以才这么直指大家的痛处。明年再攻,牦牛城还不知道要饿死多少吐谷浑人。

    慕容辉决定,现在就将楼兰王子三人诛杀祭旗,就像楼兰人对待吐谷浑的大赞普一样,还以其人之道。将这三人也吊在海东城墙上,告知将士们,吐谷浑的盟友——大汉已经攻占了甘州和兰州,并杀了一大半攻占牦牛城又想返回的楼兰人。这样,吐谷浑士气一定会大幅提升,就可以再激励将士们去救援同胞。

    慕容辉做好了布置后,从甘州回来的使者又向宰相禀告,“大汉皇帝说,如果宰相大人有需要,可以先向兰州的大汉守义军节度使请求帮助。”

    慕容辉大喜,如此一来就更稳妥了。他叫来儿子,命儿子带上厚礼,去向兰州的大汉将领请兵。

    儿子问慕容辉,“我们还能送什么?”

    慕容辉一愣,这次真没什么值钱的可以送了。上次他花了血本在吐蕃身上,结果一个兵也没求来。现在金银几乎都送光了,总不能赶着牛羊去吧,还得留下自己过冬呢!看来看去没有什么像样的礼物,慕容辉取下了心爱的佩刀。

    从他儿子到其他大将都知道这把刀。这把刀以纯金打造,并不是用来厮杀的,而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是吐谷浑人的祖先慕容吐谷浑传了五百多年的宝物。

    当年,有一位姓慕容的首领带领鲜卑部族从塞北迁徙到了青藏高原和河西走廊。这个部族的鲜卑人公认一位名叫慕容吐谷浑的首领是他们的祖先,于是自称吐谷浑人,这就是鲜卑吐谷浑的来缘。

    众人一见,全都跪下了。“大人,不能啊!”

    慕容辉振奋精神,说,“佛祖和祖先保佑!希望这把刀能给吐谷浑第二次生命!”

    慕容辉命令儿子立即去兰州,一定要恳请大汉出兵;又布置众将立即准备,明日兵发牦牛城。

    第二天早晨,太阳虽已高高升起,可温度也就是刚升到零度以上。吐谷浑二万三千人的军队,冒着寒冷向牦牛城进军了。

    行军两日,到达牦牛城下。慕容辉令吐谷浑将士把楼兰王子、大臣的服饰挑在长矛上,不住喝骂。

    莫罗而多得知后暴怒,硬是让侍卫扶他起来,整装欲与吐谷浑人一战。可皮甲才穿到一半他就体力不支,只好命两位将军出战。

    楼兰人大开城门,列阵迎战吐谷浑。几十年的仇恨积累,两军布好阵势,心照不宣,立即开战。

    两军骑兵战略对策都一样。骑兵相向冲杀,靠近后骑手对射。待靠的更近,就拔出长刀、相互搏杀。一场及其普通的骑兵对战。楼兰军素质确实比吐谷浑军高,而且他们有天然的心理优势。冲杀一阵后,人数略少的楼兰军反而占了上风,慕容辉不得不兵退十里安营扎寨。

    慕容辉再次召集首领们商议对策。本就信心不足的首领们经此一战,纷纷打了退堂鼓。一个人没救出来,反而折了三、四千人马,宰相大人,还是回去吧,等来年和汉军一起再战。

    对策没商量出来,反而退兵呼声很高,刚攒的一点士气又没了。慕容辉只好先坚持道,“我们在此与楼兰人对峙几日,再派人回海东看看有没有请来援军。”

    吐谷浑的海东镇守使慕容古卓到了兰州,求见守义军节度使石守信。此时,石守信从凉州返回已有三日,听闻吐谷浑使者前来,接见了来使。慕容古卓向石守信进献了礼品,说明了当前的情况,恳请大将军能兵发牦牛城,救牦牛城的吐谷浑百姓于水火。

    石守信请慕容古卓先去休息,此事重大,还容他考虑考虑。石守信想的是,现在兰州只有一万五千兵,如果派兵去救援吐谷浑,万一楼兰人再反叛,将难以应付。可是此时派兵,借吐谷浑之手,也是消灭楼兰的大好机会。

    思来想去,傍晚石守信再请慕容古卓,言明自己尚有顾忌,有几个问题需要了解清楚。第一,前方粮草是否充足?

    慕容古卓见石守信犹豫不定,万分难舍的拿出了父亲交给他的佩刀。慕容古卓说,“大人,这是我们吐谷浑人的传国之宝。宰相将它送与您,恳请您一定要出兵相助!至于粮草,吐谷浑确实不甚充足。但是,大汉帮助吐谷浑征战高原,就算我们将士少吃一点也会保障大汉将士。”

    见慕容古卓说的恳切,石守信下定决心,告诉他,“看来贵族将士已是上下一心,坚决要夺回失地了。那么我就不再多问,这就命令将士们准备,两三日后就出兵。这把刀既然是吐谷浑的传国之宝,佩刀还是请您送还宰相。”

    慕容古卓坚决不肯收回,石守信只好说,“那本将就暂代我主陛下收下宰相的盛情。”

    石守信还没动身,激动的慕容古卓就派人向牦牛城方向派去了信使,告知同族将士们,一定要坚守!大汉兰州节度使已经同意派兵一同攻打牦牛城了!

    石守信的军粮还是有些余量的。他决定带一万二千人去助吐谷浑,留三千人暂驻兰州,再派人向秦州调新兵。按照规定,归义军现在编制不足就出征了,管辖的四州还在募兵。

    三日后,汉军从兰州出发。兰州到牦牛城约有四百五十里,沿途海拔明显提升,汉军行军速度约为每日一百二十里。

    行军第一日,在牦牛城外驻扎的慕容辉等到了儿子派人急禀的好消息。慕容辉把消息告诉了随征的各个部族首领,才打消了一群人想回海东的念头。

    几日来,一到晚上楼兰人就来营寨附近骚扰,觉也睡不好,又是打多了败仗,人心惶惶。慕容辉无可奈何,面对吵着要走的首领们只好说,“你们晚上睡不好,那就轮班值守。你们几个部落排班,我带人晚上值守。”

    好在白天楼兰人也没敢大批出动、远离牦牛城,毕竟他们也怕城里的吐谷浑人造反。

    在牦牛城外又苦撑了三日,终于有消息,汉军离此地只有约二十里。慕容辉亲自出寨迎接汉军。看到汉军数量,慕容辉有些失望。汉军没有想象的那么多。

    慕容辉出于礼节、拜见石守信,石守信立即下马回礼。双方互相做了介绍后,石守信问及现在的敌情,请慕容辉立即领兵去牦牛城骂阵,引楼兰军队出城。且战且退,直到营寨附近。

    慕容辉说,“楼兰人数不少啊!”

    石守信信心十足,“二万人也无妨。宰相只要把他们引到营寨附近,我们有三万多人,就与楼兰人一决高下。”

    慕容辉按照石守信的要求,命令营寨兵马全部出动,到牦牛城下骂阵。楼兰大将们被困在牦牛城,加上天寒地冻,也不知外面的情况,还想着,吐谷浑人不知死活啊。至于伏兵吗,附近就不是打伏击的地方,于是整顿兵马再去应战。

    双方又是列阵相迎,相互冲杀。不晓得是因为有汉军援军到了,还是怎么的,吐谷浑军打的很勇猛。远远观战的一将问慕容辉,“宰相,为何今日我军人数不占优反而不惧楼兰人呢?”

    慕容辉感慨,“在楼兰人面前一败再败,将士们的信心没了。听说有汉朝援军,有了信心当然就不怕楼兰人了。”

    相持了一会,慕容辉命令收兵,吐谷浑将士转头有序撤退,楼兰人也紧追不舍。

    吐谷浑将士退到营寨附近,楼兰人也紧接着追来。只听“呜……,呜……,呜……”,汉军低沉的号角声响起。正如楼兰说的,此处地形根本不适合打伏击。石守信只不过希望吐谷浑军去消耗一下楼兰人的体力,打乱楼兰骑兵的冲击阵型,自己部队再反扑。

    听到号角,楼兰骑兵慌忙列阵,方见营寨边的汉军前排。楼兰人再次看到了一片漆黑的铁甲骑兵加速向他们冲杀过来。

    三年前,楼兰五万大军遇到了衣着如此的军队,几乎全军覆没。几十天前,从甘州附近退回来的军士体会到了穿这种铁甲的汉军防御好、弓弩射程远、刀刃锋利,对战完全不占优势。难怪吐谷浑人敢来第二波进攻,原来是汉军到了。

    心虚的楼兰人开始犹犹豫豫的冲锋。确实如石守信估计的那样,不需要太多数量优势,只需要打乱了楼兰人的冲锋节奏,又消耗了他们的武器装备,汉军就占据优势了。双方相互接触,互相砍杀不久,楼兰军就跟不上节奏,阵脚开始乱了。

    见汉军向楼兰人冲杀,慕容辉倒也聪明,率领吐谷浑人向楼兰人两翼奔去。在汉军和吐谷浑人的包夹下,楼兰人很快呈现败势。

    慕容辉亲率骑兵杀在最前。吐谷浑人在慕容辉的鼓舞下,在牦牛城下混战,任凭周遭倒下多少自己人,就是不退。汉军顺势杀到,楼兰军被汉军和吐谷浑军包围,在城下杀的天昏地暗。

    正在杀的难分难解之时,牦牛城的吐谷浑人发生了暴动。趁楼兰人全部对外征战,城内防御松懈之际,大批百姓冲上街头。先杀死了零星的楼兰守卫,然后和城门处的军士进行殊死搏斗。城头的楼兰将领一边顾着战事,一边赶紧命人到城内反扑。吐谷浑百姓见势不敌,索性处处点起火来。这一下城内局势就更乱了。一片混乱中,终于有人打开了牦牛城的城门…

    这下,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城外的吐谷浑和汉军裹挟在一起,高呼着杀进了牦牛城。没有支援的楼兰军难以抵挡,开始有人投降了。

    楼兰留守的一干人打开牦牛城西门,护送莫罗而多可汗向西狼狈逃跑。慕容辉进城后很快发觉西门大开,大敌不见踪影,亲率三千余人前往追击。所谓血海深仇、不共戴天,此时慕容辉啥都顾不上了。

    吐谷浑的首领们倒是按部就班,进城后安抚百姓,让大家回到家中,并命士兵将所带的粮食——青稞饼和糌粑一一分给百姓。可怜有些人已经数日没有食物,老弱病残们就在家中无望待毙,没想到救星终到。正如宰相慕容辉说的,如果不夺回牦牛城,等到明年开春,还不知道要死多少百姓。

    汉军负责清理楼兰残军,并沿途打扫战场、寻找阵亡将士,清点人马。此役,汉军伤亡四千人之多,确实伤亡惨重。

    待汉军再次整军进入牦牛城后,受到了吐谷浑百姓夹道欢迎,甚至有吐谷浑人伏地跪谢。随汉军一同前来的慕容古卓告诉石守信,伏地跪谢是吐谷浑人跪拜佛祖和大赞普的礼节,连宰相都没有此种殊荣。百姓们是在用最隆重的礼节感谢汉师救他们出地狱。

    剩余的楼兰军护送可汗出逃很及时,可毕竟不是在他们的家园内,很快在西海(青海湖)附近迷失了方向。在数次打转之后,慕容辉的追兵赶到。楼兰护卫们奋力拼杀,可寡不敌众。可汗命令近卫将自己杀死扔进西海,捍卫自己的尊严。随后,剩余的楼兰军士们纷纷绝望地自杀殉主。

    慕容辉完成了使命,返回牦牛城。果如他所料,楼兰可汗没给大赞普留下一个后人。按石守信的要求,慕容辉组织人力在牦牛城西挖了一个大坑,将阵亡的汉军将士安葬于此。慕容辉提出,把吐谷浑阵亡的将士与大汉将士一同安葬,并在此建一座碑,见证大汉和吐谷浑生死与共的情谊。

    吐谷浑百姓扶老携幼,冒着寒风,前来帮忙。没有工具,就拿石头凿,拿手捧土,很快建成了一座巨大的坟茔。随后,吐谷浑人纷纷跪拜,口念经文,超度浴血厮杀的将士们的亡魂。

    楼兰可汗已死,楼兰大军已灭,石守信完成了使命,报答了皇帝的不杀之恩,救赎了他曾经对皇帝深深的愧疚。石守信找来信使,向皇帝上奏。守义军节度使石守信率军增援吐谷浑,帮助吐谷浑宰相夺回牦牛城。十一月二日,在牦牛城全歼楼兰军。据吐谷浑宰相慕容辉亲眼所睹,楼兰可汗在西海自尽身亡……

    次日,慕容辉请石守信参加宴会,准备犒劳众位汉军将士。石守信谢绝了。牦牛城久历战争,百姓们尚且没有过冬的食物,实在不愿再扰民。大汉军队在牦牛城再休整一日就准备返回,以防兰银二州有变。

    慕容辉单膝跪地,说,“将军义薄云天,慕容辉愿拜将军为兄长。”

    石守信这一场大战下来,也是深深佩服慕容辉仗义。他一把扶住慕容辉,高兴地说,“敢不如兄长所命。”

    两人交换生辰,石守信年三十三,慕容辉年三十九。石守信坚决不为兄,称慕容辉为兄长,并命人取来酒水,歃血入酒,一饮而尽,结为异姓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