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再现大唐荣耀 » 第一百四十八章 盟友态度差异大 爱将随征报父仇

第一百四十八章 盟友态度差异大 爱将随征报父仇

    石守信领兵返回兰州,还留下了一些粮草给缺衣少食的吐谷浑人,慕容辉和首领们再次感激万分。唯独慕容辉送他的佩刀,石守信本想还给慕容辉,可是想到自己说过“代我主陛下收下”,收下了可不能再代我主陛下奉还啊…

    石守信走了之后,慕容辉非常纠结,吐谷浑人该何去何从?大赞普没有后人了…有部族之人劝慕容辉当大赞普。

    面对权力,慕容辉动心了,可也有顾虑,找儿子商量。慕容古卓当然支持父亲做大赞普。“父亲,您在这次对楼兰的战争中树立了威信,下面的军士都很佩服您,支持您的呼声很高。既然大赞普没有后人,可以顺应大家的请求,由您当大赞普。”

    慕容辉告诉儿子,“我有顾虑啊!此次虽然大功于吐谷浑,一时半会儿部族首领们会感恩,可时间一长呢?毕竟海西的大首领是大赞普的女婿,海南的大首领也有一定的实力,怕是难以服众。最担心的是,经此一役,我们吐谷浑元气大伤,若再起纷争,那又何必啊!”

    慕容辉又分析了地理形势。现在大汉控制了河西走廊,按照原来大赞普和汉朝约好的,兰州等地归大汉,给与不给都已经是汉朝的了,那么吐谷浑人要自保、要扩张,往哪边走呢?

    慕容古卓似有所悟,只能向南发展,正好吐蕃还在内乱。

    慕容辉再问儿子,“如果和吐蕃为敌,是不是只能倚仗大汉,就算不派兵,资源和物资都要靠与大汉交换。”

    慕容古卓说道,“父亲明智,孩子对父亲惟命是从!”

    慕容辉与儿子一番谈话,确定了将来的做法,准备向汉朝纳地归顺。慕容古卓有些困惑,此前大赞普也是向汉朝称臣的啊,有什么差异和必要呢?

    宰相慕容辉说出了自己的看法。纳地只是象征性的,皇帝也不可能派兵到高原上来,像原来的党项人定难军一样请封节度使,然后保举海南,海西的大首领,还有你,分别做海南,海西和海东刺史。这么做的真正意义是,把吐谷浑和大汉绑在一架战车上。

    慕容古卓还没有明白父亲的用意,争辩道,“与人为奴怎如自在为王来的逍遥自在?”

    慕容辉点拨儿子,说,“现在要想把吐谷浑变成我们家的,阻力还是不小的。海南和海西,还有牦牛城的首领未必真服。自封不如请封,借助大汉的势力。大汉皇帝既封我为节度使,也封首领们为刺史,就等于是承认了我们家是吐谷浑之主。首领们得了封号,如果认了、就是承认了我的地位,如果不认、就是违抗大汉皇帝的旨意。并且,你也看到了大汉的骑兵了。汉朝疆域广阔,现在一付蒸蒸日上之势,我们吐谷浑人少式微,正好借大汉的青云之力,一同发展。这样既对家族有利,也对吐谷浑有利,一举两得。”

    慕容古卓终于明白了,父亲要以汉朝皇帝为靠山,才能更加稳妥的成为吐谷浑之主。

    慕容辉说服了儿子,让慕容古卓亲自向皇帝请封节度使,还要看看汉朝的大官叫什么名字一并要封。慕容古卓问父亲,“那我带什么礼物?”

    慕容辉嘿嘿一笑,“看看牦牛城有什么值钱的、适当选一些,没有好东西就把牦牛城还有海东的羊皮地图送去,再禀明日后送去海西和海北的地图。”

    慕容古卓更加明白了父亲的深谋远虑,看为人奴,实则空手套白狼。

    新封的镇西将军西讫回力返回嘉峪关后,命人将皇帝的圣旨送到了瓜州。归义军控制的瓜州其实已经被挤压的很小了,大部分嘉峪关内的瓜州之地被楼兰人占领,当然,现在是汉朝的了。

    自从楼兰浑邪王战死夏州,楼兰可汗反而统一了政令,使得东楼兰军力不降反升。由于畏惧东方的汉朝,东楼兰把扩张的目光移向西边的土地。甚至有大臣们提出来要攻灭西楼兰,从而完成统一大业。东楼兰要想取西楼兰,归义军的沙州和瓜州是必经之地。

    感觉到战争迫在眉睫的归义军节度使曹元忠忧心忡忡,退无可退、如何是好?他想与其降楼兰、不如降汉。借助汉朝的力量打击东楼兰,自己就可得生存。曹元忠献上归义军瓜州和沙州户籍的目的和吐谷浑宰相慕容辉献上两城地图的想法颇有相似之处,只是象征意义。他比不上慕容辉的地方是,他没见过汉军的军阵,因此,希望见到的是汉军和楼兰军在东面打得两败俱伤,东楼兰再也无力西侵,而汉军也打不过来。

    从四、五月份之后,曹元忠明显感觉到来自东楼兰的压力在减小。嘉峪关的楼兰军队不再频繁的越界挑衅。他还以为汉朝和东楼兰打起来了,其实是楼兰内乱,然后楼兰和吐谷浑打起来了,再接下来汉朝和东楼兰开战了。自以为得计的曹元忠非常开心,两本户籍文书换来了和平与安宁。

    十月底,一份从嘉峪关楼兰人处送来的汉朝皇帝圣旨让曹元忠彻底傻了眼。大汉皇帝已经领兵打到了甘州,已经将嘉峪关纳入麾下了。东楼兰这么快就被打趴下了?!皇帝让他去甘州,曹元忠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户籍都送出去了,武力抗拒名不正言不顺,更何况根本打不过啊!曹元忠的谋士们也没什么好主意,只能先拖一拖。反正去汴京向皇帝恭贺新年的使臣已经出发了,就当什么也不知道,等到不能再拖了,就派使者以不明圣旨真假为由去甘州看看,继续拖,实在拖不下去了再去甘州。

    吐谷浑之危告一段落。从凉州往甘州而去的党项部队一路行军却没有粮草了,两千多党项人饥饿难忍,只能冒着暴露行踪的风险四处打劫楼兰牧民。党项人到达甘州前两日,就有楼兰人向首领们报告,有一批党项人四处抢劫,往甘州方向来了。

    马上要入冬了,这十几天里刘承讯首先考虑的是六七万人的吃饭问题。催了几次的粮草不知道现在到哪里了,也不好过于压榨楼兰人。一边思考河西布局问题,一边思考粮草问题的刘承讯接到了楼兰首领的报告,有一支数千人的党项部队好像朝着甘州方向来了。虽然现在夏州等地也有党项人,但在河西竟然发现党项人的踪迹,皇帝就来火了,死到临头还敢沿途打劫往甘州而来?刘承讯立即命令王彦升和张远征率领一万五千骑兵去消灭这股党项人。

    对禁军骑兵很有信心的刘承讯一下让王张两将率领一万多人去打数千人,可见真是恨透了河西的党项人。刘承讯的身边还有一个比他更恨党项人的,就是丁忠汉。丁忠汉的父亲——魏国公丁力就是被党项人杀害,至今连尸首都找不到,只能立了衣冠冢。丁忠汉不待皇帝下完命令,从刘承讯的身边走到正前方,双膝跪地,恳请皇帝让他随两位将军一同去。

    刘承讯站起来,一把扶起爱将,恨声说道:“忠汉,你不说,朕也会让你去的!”

    丁忠汉再次单膝跪下,“谢陛下成全。”

    王张丁三人通过询问楼兰人,知道了党项人的大致位置后,领着禁军从甘州城出发了。王彦升和张远征商量,由王彦升和丁忠汉带领一万人正面迎敌,张远征绕到党项人后面,前后包夹全歼党项军。指挥大军丁忠汉不会,但听到“全歼”二字,他倒是来了句“好”!

    正午时分,党项的部族士兵正在烤火烤肉,隗名行胜拉着三位部族首领边吃边商议,见了可汗该怎么解释。就在此时,哨兵发出尖锐的警报。隗名行胜慌忙站起来,问道,“有什么情况?”

    哨兵纵马疾行,甩蹬下马报告,“敌踪!大批骑兵!”

    隗名行胜再问,“汉军?楼兰军?”

    没移部首领在一旁说,“汉军?应该不大可能吧。”

    哨兵喘着粗气说,“不明!似是汉军!”

    隗名行胜吓了一跳,命令将士们赶快上马。此时大部分党项士兵都不相信,这里怎么会有汉军呢?再说都饿了半天了,刚搞来点肉,现在不吃就被人抢光了!大家都想先吃一口再说,拖拖拉拉不肯上马。片刻,视力好的士兵看到远处,大呼“黑色铁甲”!

    这一呼叫不打紧,大家都明白了,汉军的王牌来了!这下肉也顾不上抢了,纷纷上马。

    隗名行胜调转马头,带头撤退。党项军队拼命向东逃窜,汉军紧追不舍。跑不出二里地,隗名行胜绝望了。迎面又冲来大批汉军,这是前后包夹之势啊!

    杀父之仇不共戴天,丁忠汉见党项人就砍,一阵切瓜剁菜。突见见乱军之中,一人看起来像个首领正左顾右看,抽出三支弩箭,嗖、嗖、嗖,三箭先后射出,正中面门,此人应声倒地。丁忠汉又一阵切瓜剁菜,砍出一条血路,冲过去砍下人头。

    可悲的没移部首领机关算尽、反误了性命。如果和野利、黑漠一起在凉州投汉还能不死,他是想借机支开两人找个机会杀了隗名行胜。到时候带着隗名行胜的人头去向汉朝皇帝请功,定能位在野利、黑漠之上。

    没想到几日下来,没有找到机会,今日匆匆逃命又被汉军前后夹击。他最后想看看隗名行胜在哪里,上去将他击杀然后投降汉军。正在东张西望之际,被丁忠汉看到了,三箭毙命。

    一万五千汉军很快将二千多党项士兵诛杀殆尽,王彦升和张远征要领军回去复命,丁忠汉却挨个在找谁、不愿离去。张远征不明就里,问,“丁小将军找谁呢?”

    丁忠汉只说,“找个活的。”

    张远征理解错了意思,以为丁忠汉要除恶务尽,表示这还不简单吗!突发奇想的张远征,命令禁军将士全部下马,将死去敌人的头颅全砍下来,然后以丁将军站的地方,向左右和向下,摆成一个丁字,告慰魏国公的在天之灵。

    将士们一起忙了半个小时,刘承讯也带领三千骑兵赶来了。刚刚恢复了一些的钟芳芳也跟着来看热闹。刘承讯远远见此情形,立即拨马挡在她前面。不明就里的钟芳芳好奇的探头看了一眼,吓得赶紧闭上眼。刘承讯带来了楼兰部族首领,请他一一辨认。丁忠汉带着首领到他杀的那个首级处,部族首领摇摇头,“这是党项的部族首领,不是隗名行胜。”

    王彦升和张远征这下明白了,丁忠汉要找杀父仇人!辨认了两个时辰,首领终于找到了隗名行胜的尸首。

    在血色夕阳的映照下,刘承讯走过去,看了看这具尸体,从记忆的深处寻找对隗名行胜的印象。这印象实在很淡了,只记得此人曾经时常站在李彝景的身后,感觉勇敢干练,原来当时领兵偷袭的是他。

    丁忠汉向皇帝请求把敌人的头颅带回去,放在父亲的衣冠冢上,以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刘承讯点头。

    一行人马正准备返回甘州,哨兵发出警报。将士们列阵准备迎敌,气氛再次紧张起来。对面只来了百十号人,两边一接触,才知道是守义军派来追击党项人的部队前哨。两边各自回营不表。

    回到甘州,休整了几日,已是天寒地冻,刘承讯每日里按部就班处理公务,催等粮草。这天,刘承讯和钟芳芳正在烤火取暖,张浦来向皇帝报告,“从凉州送过来的粮草到了。”

    刘承讯站起来,说道,“好啊,走,看看去。”

    一行人纵马到凉州城门口,粮草还真不少!齐藏珍派了五千人马沿路护送。家中有粮心不慌,刘承讯有了底气。护送粮草的都虞侯交完任务后,拜别皇帝、即刻返回。羽林大将军叮嘱道,快去快回,还有一批粮草要运。刘承讯又拨了三千禁军一同去凉州督运,也可避免凉州防御空虚。

    十一月下旬,天气越发寒冷了。一个个温暖人心的好消息传来。首先是石守信的战报送到了。石守信将吐谷浑宰相送给他的金刀献给皇帝,并说明了此刀乃是吐谷浑的传国之宝。刘承讯喜出望外。不用熬到明年开春再折腾去牦牛城了!楼兰可汗战死,楼兰在牦牛城的军队被全部消灭,东楼兰已经不复存在了。是时候隆重庆祝一番了。

    皇帝立即下旨,加封石守信为梁国公,加封王景崇为夏国公,齐藏珍加封食邑,一并封赐有功的将军。下令犒赏三军,大庆三日。

    庆祝的第二日,在甘州的吐谷浑使者请辞,希望绕道兰州返回牦牛城。皇帝从甘州皇宫挑选了一些宝物送与吐谷浑宰相。

    使者们刚走不到一个时辰,又回来了。原来,慕容辉的儿子慕容古卓到了甘州城,使者们又陪着他返回、觐见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