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再现大唐荣耀 » 第一百五十章 多民族实乃华族 朝中臣喜闻胜报

第一百五十章 多民族实乃华族 朝中臣喜闻胜报

    张浦陪着慕容古卓,向他解释汉朝的官制。西宁公,公是汉朝功劳最大的官职;检校太师,太师是朝廷威望最高的官职,正一品。太师一般是文官,则检校太师都是武人。至于节度使是最有实权的官。

    慕容古卓算是完全明白了,皇帝给父亲封了个功劳最大、最有威望还是最有实权的官,表示满意了。

    慕容古卓既而又问道,“那给我封的是什么官?”

    张浦又解释。节度使一般管理三到五个城。当然,大汉还有管二十多个城的节度使。节度使手下管理每个城的官员叫刺史。平章事是正二品,也是文官;若为武人,就封同平章事。

    吐谷浑人会说汉语,可是词汇没有那么丰富。慕容古卓心想,这同平章事意思就是和平章事一样吧!父亲第一,我第二。慕容古卓刚想说,皇帝对我真好,突然想起来,怎么父亲是三个头衔,他才有两个?又问,“比’公’低一点的叫什么官?”

    张浦心中直笑,看来胡人对皇帝不要钱的头衔还挺在意的,就对慕容古卓说,“陛下是封太师,然后给太师权利,让他为你们上表,请封官职。不过见你来了,陛下或许是觉得不忍心你辛苦跑一趟,才主动给你封了同平章。本来按道理,应该等太师给你请封,陛下再封你官职的。”

    慕容古卓大喜,“原来如此,谢谢陛下厚爱。不过现在大雪封山,不能从甘州直接去牦牛城,绕道兰州来去又要花费很长时间。太师给了我权利,希望一趟搞定。”

    张浦心想,这个吐谷浑人改称呼倒是快的很,已经不称他父亲为宰相,改叫太师了。还怕花时间太长,希望一趟搞定呢!张浦说,“不用担心,陛下在大殿之上就说明此意了,你可代太师上表。”

    慕容古卓念念不忘,“那’公’下面叫什么?”

    张浦心里直吐槽,下面,什么下面…“叫’侯’。石守信大人之前也是封侯。这次因为助你们消灭楼兰,才得以封公。”

    慕容古卓一听开怀大笑,不住点头,这个好这个好,表示一定要请皇帝给他封个侯。

    和慕容古卓商量好后,张浦又告知他,每级官员都有官服的。不过得等皇帝班师回朝,然后命人从汴京送到牦牛城。慕容古卓现在心满意足,连连表示,官服不急。

    大庆第三日,张浦求见皇帝。进议事厅后,见钟芳芳正在一边吹笛,张浦本想告退,刘承讯招招手,问,“爱卿,公事还是私事?”

    张浦平静的说,“不是机密要事。”

    刘承讯道,“那就说吧!芳芳就坐在一旁。只是可惜你没这耳福,听不了芳芳的仙笛了。”

    张浦失笑,“陛下,臣可是忙得很!”边说边拿出了慕容古卓代慕容辉上表的请封,请封慕容古卓为侯,另外三人也请封同平章事、封侯还有刺史。

    刘承讯也边看边笑着说道:“当然该你忙了!来甘州的重臣中只有你算能文能武,其他的大老粗们带兵打仗行,处理这些个政事可不行哦!唉,难怪武平军、武安军套了三层节度使,也难怪梁、唐、晋,几十年来检校太师、同平章事都泛滥了,臣子们都很喜欢啊!是人都想来一个!皇帝管不住地方,只要还算听话,一人送一个或几个不花银子的头衔很好使嘛。”

    张浦禀告,“慕容古卓并不知道大汉还有封侯,还问起他父亲有三个头衔,他才两个,怎么会少一个呢!”

    张浦把两人的交谈捡重要的禀明皇帝,刘承讯点点头,表示张浦办的很好。继而,刘承讯又说,“反正给吐谷浑人封侯也是象征性的,只是一下子封四个侯,名字难想啊!”

    张浦建议,海东侯、海西侯、海南侯、海北侯,这样最省事…刘承讯看着旁边一脸新奇的钟芳芳笑问,“芳芳你说呢?”

    钟芳芳说,“这不算后宫干政吧?!”

    刘承讯哈哈大笑,“但说无妨。”

    本以为钟芳芳有什么好建议,她却夸赞道,“东西南北,挺好的!”

    刘承讯真不知道说啥好了,哭笑不得,“芳芳啊!你为了说七个字,要铺垫八个字啊!”

    刘承讯同意了请封,让张浦告诉慕容古卓,明年开春请太师到甘州一叙,还请太师放心,如果自此期间有人谋太师之位,就是与大汉为敌。张浦领命,先行告退。

    处理好吐谷浑事情之后,刘承讯又请来了楼兰已经归顺的各部首领,向他们询问归义军的情况,并打听归义军西面还有一个楼兰的情况。

    首领们告诉皇帝,现在的归义军与原楼兰关系尚可,能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两边少有战争。直到七年前,楼兰国力上升,以浑邪王为首的一部分首领就不断建议可汗攻灭归义军。本来差不多已经成行了,浑邪王又被党项人说动了,去打夏州等地,结果反被陛下击溃。莫罗而多可汗篡位后,就有人怂恿他东御大汉和吐谷浑,向西发展再攻归义军、一统楼兰。

    皇帝问他们,“如果命令你们去攻伐归义军,有信心吗?”

    楼兰人不敢肯定皇帝的想法,西祁部首领谨慎地问皇帝,“陛下,归义军是汉人。”

    刘承讯一脸不屑地说道:“朕从来不分自己的臣民是汉人还是楼兰人。你们看,现在楼兰人是朕的子民,而归义军不是。”

    听刘承讯这么一说,首领们知道了,原来皇帝和归义军没什么关系,纷纷来劲了。大家都敢直说了。

    “归义军不堪一击。陛下,您看镇西将军西讫回力的五千大军防御归义军都绰绰有余。楼兰人敬畏您的铁骑,可打他们,小菜一碟。”首领们对归义军的蔑视全写在脸上了。

    张掖河一部族首领还说,“禀告陛下,几十年前…”说着他掰手指又细算了一下,改口道,“大概五十年前,应该是老可汗的爷爷那会儿,归义军的头领还认了当时的可汗为父呢!”

    刘承讯又问起西楼兰的事情,首领们都表示,对西楼兰一无所知。就知道他们也是楼兰人,跟他们也没什么感情。陛下都说了只认子民,我们也只认陛下。只要陛下一声令下,我们就揍他们,也没听说那边的有多厉害。

    刘承讯笑了笑,看着这帮首领一边喊口号,一边捋袖子,还挺有趣的,不像是个朝廷,俨然成了个山大王带了几个当家的。

    接见完几个大首领之后,刘承讯找来了张浦、王景崇、阮豹、王彦升,并且叫来了慕容琪。刘承讯习惯了与禁军将领商议事情,结果也习惯性地叫一群禁军将领喝酒,喝着喝着才想起来堂兄。慕容琪好歹也是都指挥使,还代行朔方军节度使的权责。

    在皇帝说明用意之后,慕容琪立即向皇帝自荐,如果归义军迟迟不肯归顺大汉,愿意带领朔方军去讨平两州。

    刘承讯答应了慕容琪的请求,让他先准备准备,不急于一时。就算要攻打也要等到明年开春,现在冰天雪地的不宜出征。慕容琪欣然领命。

    众将退去之后,张浦留了下来,说有事禀报。他向皇帝陈说慕容琪不宜为主将的理由,认为不能因他是慕容皇后的哥哥而迁就他。

    刘承讯明白张浦的想法。此前,慕容彦超曾对皇帝说过,很欣赏周王的明智。当时,刘承讯没有听懂说的是哪方面,慕容彦超继而表示,如果皇帝让他推荐朔方军的下一任节度使,他会推荐慕容燕的夫婿,只可惜那孩子有勇有谋没运气。自己百年之后,请皇帝把儿子调回汴京,继承国公,安排个朝廷官职让他为陛下效力,了此一生。打起仗来,儿子的能力不及女儿三分之一,还专门强调,儿子即便到现在,也不及女儿当年的三分之一。刘承讯正是听了这句话,有点忽视了慕容琪。

    直到昨日,看见慕容琪在众将的欢声笑语、觥筹交错中一个人默默地喝了一通酒,然后踉踉跄跄地走了。刘承讯有些不忍,也从酒席中溜了出来。

    刘承讯带着几个侍卫跟着慕容琪,却见他又进了一个小酒馆。刘承讯站在酒馆外等了半晌,慕容琪一直在里面喝闷酒,不得不走进去坐在慕容琪身边,叫了声,“堂兄”。

    慕容琪实在喝的太多了,看见皇帝忍不住哭诉起来。他不需要倚仗妹妹和父亲的光环,也不想活在父亲的阴影下。请求皇帝给他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

    这些话让刘承讯想起了刘承钧。刘承钧觉得活在父亲的余荫之下挺好的,当个逍遥王悠闲自在;而慕容琪觉得父亲给自己的不是余荫,而是阴影,他希望证明自己。

    想起这些,刘承讯对着张浦叹了口气,说,“毕竟慕容彦超有功于社稷,还有朕和皇后之间的情谊,怎么说,朕也要给慕容琪个机会,哪怕是让他证明自己不行。”

    张浦苦劝皇帝,用将不能义气用事,不能把千万将士的生命托付给一个能力不够的人。

    刘承讯问张浦,那有没有什么折中的办法。

    张浦思来想去,表示,“要不然派我去当朔方军的监军吧!”

    皇帝等的就是张浦的这句话,立即说,“归义军节度使来甘州最好,如果不来,就劳烦爱卿跑一趟,以爱卿为朔方军监军,以慕容琪为主将,率领朔方军去征讨。”

    张浦年纪轻轻,倒是个劳模性格,欣然同意了。

    十二月中下旬,王守成正在枢密院协调河西的军粮和物资,进行进一步调配,河西已定的消息传到了汴京。一名从河西归来的都虞候来枢密院,向枢密使递上了皇帝的书信。皇帝告诉内阁大臣们,自己正在东楼兰的都城甘州——萨满之城。大汉已经占领了东楼兰的全境、消灭了这片土地所有的敌对力量,遥远的嘉峪关正在由大汉的楼兰将士镇守,吐谷浑也划入了大汉的版图。

    看了书信,王守成连忙派人去请皇后、太傅还有内阁其他成员到御书房议事。王守成带着都虞候刚进御书房一会儿,皇后和皇贵妃就进来了。

    萧淑沂一进来就问,“军情如何?”

    王守成说了句,“陛下神威”,将书信交给皇后。

    萧淑沂仔细的看信,李沁听到王守成的话舒了口气,悬着的心总算落下了,然后说,“那我回宫了,就不干扰你们商讨要事了。”

    萧淑沂送别李沁,带着有点怪异的口气对王守成说,“这么快?连吐谷浑都归顺大汉了,还请封了节度使。”

    萧淑沂让都虞候介绍作战情况。都虞候简单描述了一路来的行军情况,攻取凉州,入夏之前又攻占甘州。萧淑沂插了一句,“楼兰的兵呢?”

    都虞候回禀,听说吐谷浑本想进攻甘州,被楼兰可汗伏击,连他们的大王(大赞普)都被杀了,而后楼兰可汗率领大军反扑,攻克了吐谷浑的都城,甘州防御空虚。陛下攻破甘州后,在甘州布防,伏击大破楼兰返回的部队。

    此时,王章、王波也到了,都虞候继续汇报。本来陛下想等到开春再去解吐谷浑都城之围,石守信将军在另一路联合吐谷浑人夺回了吐谷浑都城,听说伤亡很大,不过楼兰可汗战死,楼兰军全部被消灭。陛下还在甘州附近消灭了党项一部。

    听完报告,三位内阁大臣都满面笑容,只有萧淑沂气的直跺脚,大骂党项军混蛋、王八蛋。

    骂完了,萧淑沂跟王守成说,“明日早朝,就麻烦枢密使在朝堂上宣布大好消息吧。”

    王守成问皇后,“那粮草和物资还往河西送吗?”

    萧淑沂反问王守成,“陛下有说不送了吗?“萧淑沂和刘承讯详谈过,知道皇帝有可能继续西征,按照法度,皇帝没说不送当然要继续送。

    出了御书房,萧淑沂又习惯性地往李沁那里去。最近承讯不在,她习惯跟李沁谈论儿女经。李沁正跟宫人们回事呢,见萧淑沂面色不悦地来了,笑问萧淑沂,“陛下大胜,妹妹似乎心有不甘啊。”

    回到皇宫内,大臣们不在,萧淑沂说实话了。“真是气死我了!楼兰不过如此!混蛋党项人,不是他们叛变,上一次就攻灭楼兰了!本该有我份的功绩,这下全白白便宜了钟芳芳!不管怎么说,钟芳芳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这会儿恐怕已经是皇妃了。”

    李沁故意说,“不可能,讯哥肯定会尊重你我的,封个皇妃也得跟皇后、皇贵妃商量一下吧。”

    萧淑沂倒是没多大信心,认为李沁纯属自我安慰,于是两个人打起赌来。萧淑沂看好了李沁那座五米高的珊瑚树,李沁倒是很淡定地问萧淑沂,“那妹妹拿什么出来赌?”

    萧淑沂倒好,说自己不会输,在李沁的一再要求下,萧淑沂才表示,输了给李沁一个南汉国送来的白色雕刻。萧淑沂想的多,追问,“那封没封,以什么时间来看?”

    李沁很不计较,约定进了汴京城之前封了都算皇后赢,进了汴京城之后封的就算她赢。萧淑沂嘿嘿一笑,觉得满意了。

    次日早朝,竟然通知的大朝会,自从皇帝西征之后就没召开过大朝会了。王守成一进大殿,多个将军问他,“枢密使大人,是不是皇帝陛下在河西大获全胜啊!”

    众人多少都能猜出来了,十三年来,打胜仗已经不稀奇了,打败了才是稀奇事。唯一一次出了大差错,事实证明,也不可能让众人皆知。

    王守成当众宣读了皇帝的书信,大臣们都高呼万岁。听完后,几个禁军将领都说,“知道肯定会胜,可是没想到胜利的如此彻底。整个东楼兰都被皇帝陛下灭了,还顺带收服了吐谷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