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再现大唐荣耀 » 第一百六十章 战高昌全军奋起 遇强敌伤亡惨重

第一百六十章 战高昌全军奋起 遇强敌伤亡惨重

    汉军加紧了行军的步伐,颇有战斗经验的刘承讯和张浦在离高昌王城还有一天路程的时候还休整了一日,养好精神准备与敌军一战。

    觉得一切准备就绪之后,汉军在早上十点左右兵临高昌城。为了对付可能的救援,黑汗汗国在高昌城附近设下了伏兵。可是自以为得计的黑汗汗国领军之将很快就发现,伏击策略对这支来救援高昌城的军队没有什么用处。

    擅长围城打援的张浦自然会防着对手采用围城打援的方法。他根据哨兵的敌踪报告很快就识破了敌军的伏击伎俩。这种低劣的战术在“围城打援”大师张浦看来简直就是小儿科。

    很快,战斗变成两军的阵地战。三万五千朔方军在张浦和慕容琪的指挥下,一冲就打垮了仅有数千的敌军。张浦和慕容琪都在想,原来黑汗汗国的军队也是不堪一击!

    继续进军,当又行进了二十里地的时候,随着前哨的尖锐的预警声音,张浦疾驰到阵前一看,大惊!铺天盖地的敌军布下了网状阵势。张浦一边指挥朔方军布阵准备迎敌,一边连忙纵马登上高处观察敌军。

    目测估计敌军至少有十万之众…单凭三万五千朔方军打这种阵地战,张浦完全没有把握。只能一面紧急命令军校向中军求援,告知皇帝,敌军至少有十万之众,一面传令部队收缩阵脚,减缓速度,准备迎敌。

    军校一刻也不敢耽误,奔袭六十里急报皇帝,张浦大人求援,敌军至少有十万之众。到了这一刻,刘承讯才知道自己还是低估了对手。来不及多想,立即命令王景崇、齐藏珍和张远征率领禁军三万和楼兰一万将士前去增援先锋。

    黑汗汗国的军队本来觉得汉军地势略高,准备等汉军行军到平缓地带再冲锋。可是汉军操练娴熟,开始有序收缩了。见汉军不肯进军,不想再等而又同样成竹在胸的黑汗军击响了进军战鼓。

    第一波黑压压一大片骑兵向汉朝朔方军冲杀过来;张浦和慕容琪只留下了五千预备队。总共六七万骑兵部队催马接近、弓箭互射,漫天的箭雨飞扬,前排骑手跟韭菜一样一茬茬倒下。

    两军继续接近,互射变成了肉搏战。两军骑兵高举马刀,互砍厮杀。战场上尘土飞扬,鲜血染红了黄土。骑兵与骑兵的对决基本就凭借力量、勇气和信念,再比就是谁的武器杀伤力更强、盔甲防御力更好。

    第一波冲杀下来,朔方军凭借良好的阵型和略微优良的武器取得了一定的优势。同样站在后方关注战场的黑汗汗国阿尔斯兰大汗似乎没有料到,四万大军竟然被敌军打得有点招架不住了。自信的大汗显然不肯就这样轻易罢休,立即命令黑汗汗国第一勇士阿里发指挥第二波进攻。

    阿里发率领四万大军再次冲向还在混战的两军,张浦只好硬着头皮命令五千预备队进攻。阿里发高喊“神主万岁,为神主而战”,率领部队就开始冲锋。虽然听不懂对手在吼什么,张浦却感受到了敌人的信心和勇气,人家也是来搏命的。此时的张浦心急火燎。如果皇帝的援军再不到,第二波或许还能打打,但敌军的第三波就无法抵挡,那时,朔方军就要全军覆没了。

    慕容琪不住的在张浦耳边念叨,人家分批次进攻啊,我们人数明显少,是不是该见好就收啊!对手剩余的部队比冲过来的人马还要多呢!怎么陛下的援军还不到啊,军校是不是搞错路啦?

    阵势实在差距太大了,慕容琪越来越紧张,等到后面,慕容琪把张浦的耳朵都快吵炸了,完全是语无伦次。

    紧张归紧张,张浦依然镇静。可他万万没有想到,一旁的慕容琪竟然拨马掉头,丢了一句,“我去向陛下求援”,留下张浦矗立高处,自己头也不回的纵马跑了。

    慕容琪是凤仪皇后慕容雪的哥哥,基于此、张浦对慕容琪颇有好感。张浦本觉得是皇帝和慕容彦超多虑,慕容琪作战挺勇猛,有什么不能放心的呢?现在看着他纵马远去,心想,幸好陛下让我当监军,否则慕容琪主帅一跑,朔方军就要溃败了。就现在,是拿也不能拿,动也不能动,都不好有过多反应,省的军士们疑心主帅临阵脱逃。

    正午已过,第二波骑兵相互厮杀开始了。黑汗军四万大军冲入了厮杀的乱阵,当然,汉军也有五千的新生力量。可毕竟黑汗军人数多远远多于汉军,加上旁边掠阵的黑汗军士兵,凭借着人数和心理的优势,黑汗军逐渐扳回了阵型和兵器上的劣势。阿尔斯兰大汗脸上终于了露出了久违的微笑,虽然即将取得胜利,但这是他有生以来最艰难的一场战斗。

    阿尔斯兰大汗高傲地想,敌军很强大,不过我的军队更强大。这下看他们还能够支撑多久,一旦敌军溃败撤退,我们就能顺势扩大战果了。

    王景崇、齐藏珍和张远征接到皇帝的命令,立即杀奔前方,赶来支援朔方军。此时,朔方军正逐渐战力不支、露出败势。援军来的非常及时。就在阿尔斯兰大汗觉得胜券在握的时候,但见远方尘土滚滚,大汉的援军到了。

    片刻之后、映入眼帘的是大片身着漆黑色钢铁铠甲的汉军。汉军如死神一般气势无边的冲向正在搏杀的军阵。王景崇、齐藏珍和张远征振臂高呼“为陛下而战”,禁军将士气壮山河的吼声,让黑汗汗军士兵感受到了汉军的坚定信念。

    张浦此时终于松了一口气,阿尔斯兰大汗此时意识到自己低估了对手了,怎么办呢?大汗还是有所倚仗的,仗打到这等地步当然不能轻易放弃,所以他也选择了“梭哈”。他大吼几句,身边的传令兵迅速下达命令,还剩下的两万大军全部投入进攻。

    禁军铁骑兵的加入彻底改变了战局。精神力量是难以突破坚硬的锰钢铠甲的,即便还有两万援军,黑汗军依然挡不住汉军的猛烈攻势。一直杀到黄昏,眼见十万大军死伤惨重,阿尔斯兰大汗仍没有等到他希望看到的援军,只好下达撤军的命令。

    黑汗军确实也是一支强军,虽然伤亡惨重,仍然有序撤退,汉军乘势追击。汉军追了一会儿,张浦也下达了收兵的命令。

    王景崇、齐藏珍和王彦升本来领军杀的正欢快呢,听到鸣金收兵的声音不情愿的收兵回撤。楼兰部分军队的配合还是差了点,竟然没有注意到收兵指令,继续追杀黑汗军。

    收兵之后,王景崇见楼兰人还在追杀得欢,找到张浦,用有点责怪的语气问,“为何不乘势掩杀敌军?”

    张浦心事重重地问王景崇,“我大汉数万人已经杀到,敌军应该能判断出来是打不过我们的,那为何还要坚持厮杀如此之久才见势不敌撤退呢?”

    王景崇在思考,张远征没有想太多,回答说,“肯定是他们误判了。”

    张浦说,“但愿如此吧,但是还有一种可能…”

    细思极恐,张浦没有理会王景崇的追问,命令齐藏珍留下来清扫战场,命令王景崇和张远征立即收拢禁军,向皇帝的中军靠拢,一刻也不要耽误。

    刘承讯调集主力去增援先锋之后,率领两万禁军稳步前行。行军不到十里地,王彦升禀告皇帝,有敌情,发现大批敌军在向我方后方移动,明显敌军应该是意图包抄我军,来个前后夹击。不知道前面打的怎么样,刘承讯冷静的对王彦升说,“敌军前方有十余万,还有大批包抄部队,人数看来多于我军啊。”

    此时,汉朝君臣才知道低估了对手,还以为十万大军足以轻松击溃黑汗汗国的军队。刘承讯来不及多想,立即命令王彦升指挥一队五千军冲击敌军,打乱敌军企图包抄的部署,剩下的军队列阵全面戒备,准备战斗。

    在一名都虞候的率领下,禁军突然杀出,使得正在向东前进的黑汗军猝不及防,出现了短暂的混乱。不过毕竟人数多,黑汗军立即调整了布局、在大将的指挥下有序组织反击。领军的禁军都虞候率领军队故意骂战连连,激怒黑汉军领兵将领,且战且退。这支黑汗军被动作骂声都极大的禁军刺激到了,顾不上战斗意图,将领们调集部队追击汉军。

    前哨报告了敌军主力位置后,刘承讯以三千军垫后,调集一万二千人,由王彦升率领迎战追击而来的敌军。

    禁军训练有素,都虞候看到前军旗语,立即指挥后撤的部队向两边分散。黑汗国军显然一心追击,没有太多的战争素养,追击过程中阵型都已经乱了,完全是一股劲的向前猛追。

    待靠近到一定距离后,正静待敌军的汉军禁军弓弩齐射,明显压制住了黑汗军的骑兵,汉军乘势掩杀。黑汗军见势不妙,纷纷后退。王彦升指挥军队一路追击。领军后撤的禁军都虞候也很勇猛,整顿部队、稍事休整之后,又立即领军随着王彦升反杀敌军。刘承讯则指挥垫后的军队严阵以待,等候王彦升返回。

    等了约莫一个多时辰,探马急奔而来向皇帝报告,王大人与大批敌军遭遇,正陷入苦战。刘承讯想,难得敌军的主力没有和先锋以及派去增援的王景崇等人遭遇,而是运动到这里来了…再一想不对,如果是这样,不可能连前方一点消息也没有。如此看来,敌军的人马相当多,远远超过了估计。

    看看身边剩下的三千禁军,刘承讯静静的思考了五分钟。几分钟的时间就好像有数个小时那么长…刘承讯决定了,高呼,“众军随我前去救援被困将士!”率领仅剩下的人马,让探马带路,杀向敌军,仅留下百余人保护数量庞大的军粮。

    奔袭约半个时辰,眼前只见混战一片,黑汗国军数量至少是汉军的两倍,刘承讯一声令下,三千余骑兵,高呼“为陛下而战,为大汉而战”冲向混乱的搏杀阵中。

    刘承讯指挥三千骑兵保持箭头阵型,一马当先,身边是给自己布防的精锐将士,直冲敌军,将黑汗军薄弱处直接击穿。击杀过程中,脱离胶着状搏杀的禁军也有序加入到箭头阵型之中。击穿之后,见身边将士有增有减,又高声鼓舞大家,再回冲了一个穿心箭。

    如此一个来回,这一边的黑汗国军队终于支撑不住了,部分军队涣散后撤。刘承讯借机命旗手打起旗语,寓意“陛下在此”!周围禁军将领士气大增,不断向旗下汇合。王彦升也汇合过来,更是势如猛虎,一把长刀所向无敌,不断聚集分散的将士。

    一名身中数箭的禁军都虞候奋力冲向敌军主将,一刀正中敌将心口,敌将回首一刀,两人都倒地而亡,死前还怒目圆睁,瞪着对方。汉军的猛烈冲击加上黑汉国军队主将被杀,黑汗国军宛如被最后一根稻草压倒的骆驼,毫无组织地四散溃逃。

    见到敌军阵脚已经完全混乱,刘承讯抓住机会穷追猛打,筋疲力尽又感觉逃亡无望的黑汗国军骑兵开始有人放下武器,选择投降。刘承讯指挥一部分军队停下来休整,并将俘虏们集中到一起,王彦升则继续追击。

    看着这些被俘虏的敌军,猛然间一个可怕的念头闪过刘承讯的脑海,怎么这些人的外貌特征和他记忆中的父亲还有叔叔刘崇如此相似?!

    从一群被俘虏的敌军中找到了几个会说一些简单汉语的,刘承讯一边突击审讯,一边派出侦查骑查看附近地形。原来,这批部队里有相当一部分人来自突厥初月部,还有黑汗国本身骑兵。一年前,四处迁徙的二十万帐突厥初月部族加入了黑汗汗国,方才组建了如此强大的骑兵队伍。

    此时,侦查骑回来汇报说附近有一处高地,可以容纳部队夜间安营,刘承讯立即命令一名都虞候带领两个千人队前往接应粮草汇合,又命一队骑哨寻找我军主力。

    刘承讯对于突厥初月部这个名词没有任何印象,也不知道此部族非常能征善战。正是遇到了有大量初月部骑兵的黑汗国军,才使得汉朝的军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重创。此时已征战疲累的皇帝,还在疑惑于刚才的念头。当然,没有人能告诉他,你好战的血液正是来自突厥初月部,初月就是沙陀。进入中原的沙陀融入进了炎黄子孙的血脉,而留在塞北、河西和大漠的沙陀族还在继续游牧。

    静静看着血色的夕阳,刘承讯在等待各部分部队的讯息。王彦升已经返回,按照皇帝的命令把将士们的遗体尽量收拢并取下士兵们的姓名绳,等待返回汴京之后登记造册。此战伤亡惨重,阵亡近一万二千将士。

    王彦升将那名战死的都虞候遗体带了过来。刘承讯看着这名怒目圆睁的英勇小伙子,感慨万分。王彦升告诉皇帝,这名都虞候叫赵匡义,年仅二十二岁,是原幽州副将赵弘殷的二儿子,作战非常勇敢。

    听了这个名字,刘承讯心中一震,原来自己还在担心的另一个人的弟弟在这里,或者说,还在担心的另一件事情的一半在这里。历史的车轮在邺城的一个时间点被微微的改变了,然后偏差就越来越大。虽然还是有重合的地方,可是这样的重合越来越少。刘承讯又凝视远方,沉思了良久,才想起来追封赵匡义为禁军都统、光义伯。

    过了一会儿,天色渐渐昏暗,王景崇率领禁军赶来,看见皇帝立即双膝跪地,“末将救驾来迟,请陛下恕罪。”

    刘承讯摆摆手,战场上讯息万变,只能牢记使命,灵活应对。听取王景崇做的前方战报,刘承讯才知道,黑汗国军前阵就有十几万军队,派来包抄汉军主力的确实是另一支部队。因此,张浦等人才大意地以为自己追击的是黑汗国全部军队。其实是黑汗国的军队实在太多了。

    刘承讯想到出征前还曾犹豫,是御驾亲征,还是让张浦和慕容琪带领五、六万人马过来,现在唯一可以庆幸的就是他亲率大军来了,方可力敌。刘承讯连夜收拢部队,找了一处地势高的地方安营扎寨,加强防备,防止敌军偷袭和劫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