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再现大唐荣耀 » 第一百六十一章 战争尾声各方惨 痛定思痛促和谈

第一百六十一章 战争尾声各方惨 痛定思痛促和谈

    众人在中军大帐商讨。张浦、王景崇、王彦升和三位楼兰首领还好,齐藏珍和张远征都受伤不轻。刘承讯索性说道,“今日我等君臣皆生死与共,就别站了,大家一起席地而坐吧。”

    皇帝先把自己这部分与敌对战的情况向众将说明,张浦又把前方激战的情况详细的向皇帝禀告。刘承讯自责表示,我们轻敌了。敌人竟然有约二十万之众,而且作战非常勇猛,不知道还有没有援军。

    张浦道,怪不得高昌王征调国内各城市兵力。不过,骑兵不擅长攻城,看这样子,只要高昌城物资足够,那估计是暂时守住了。我们虽无援军,可是近有盟友。

    刘承讯问张浦伤亡情况。齐藏珍禀告说,自己负责清点召集禁军将士,禁军伤亡七千余人,尚有二万三千余人。三个楼兰首领听到伤亡情况,忍不住悲痛万分。原来,多叶部首领阵亡了,楼兰将士伤亡不到四千,还剩下六千余人。大将阵亡,正是此战第一次出现,这场大战确实伤亡惨重,众将也均感同身受。

    刘承讯又问,“怎么不见慕容琪?”

    这时候大家才想起来,朔方军代节度使不知道哪去了,张浦只得如实相告。原来,慕容琪慌忙中向后独自逃窜,并没有遇到皇帝以及垫后的禁军,现在人都不知道在哪里。

    刘承讯见朔方军节度使如此,大战中部队表现竟然尚可,也没有出现一战即崩的现象,可见中层军官中必有支柱人物。刘承讯命张浦、王景崇叫几名朔方军军官前来问话。张浦和王景崇商量了几句,叫了一名朔方军军官前来。刘承讯上下一打量,此将身材高大魁梧,相貌堂堂。虽身上挂彩,但一身虎气。问及姓名,来将虽有些悲伤,仍打起精神禀告皇帝,“陛下,我乃朔方军都统赵匡胤。”

    王景崇还不忘提醒皇帝,“陛下,就是刚才那个都虞候的哥哥。”

    刘承讯点点头,问赵匡胤现在朔方军的情况。赵匡胤说的非常有条理。朔方军原有三万五千将士,阵亡二万八千人,还有七万余将士,两名都指挥使、三名都统阵亡。赵匡胤还报告了大战之后朔方军的军容军纪情况。

    刘承讯点点头,起身,众将皆要起身,皇帝示意众人坐下,然后宣布,“朔方军代节度使、都指挥使慕容琪阵前英勇杀敌、为国捐躯,追封太子太保、敬侯。朔方军都统赵匡胤作战有功,晋升都指挥使、奉义伯,代行节度使之职。”

    众将明白了皇帝的意思。慕容琪不死也得死,追封是给国家、皇帝还有慕容氏留个颜面。赵匡胤谢恩领旨,本要退下,刘承讯示意,既然已经是都指挥使,就留下议政。

    细细算来,此次远征高昌国十万大军,除五千留在伊州守卫的将士,现在一战下来,阵亡五万一千人,只剩下四万四千余人,可谓伤亡实惨。张浦和王彦升还提出,现在还有千余名俘虏怎么处理。刘承讯命令王彦升严格看管,明日午时再进军高昌城。皇帝态度很坚决,征战至此,不能虎头蛇尾,总不能连高昌城都没见到、就草草撤军。为了大汉版图,也把这次征战当做练兵良机,请各将回去安抚伤员、统一思想,准备明日的大战。众将均表示,陛下在此就是旗帜。将士们虽历经伤亡,仍战意旺盛,今日休整、明日出发、没有问题。

    此时,包围高昌城的黑汗汗国阿尔斯兰大汗非常后悔、极其悲痛,他同样低估了来救援高昌城的敌军。阿尔斯兰大汗以为留下三万人围困高昌城,以前阵十万、再派八万军队包抄,可以将敌人援军碾压粉碎。可是两场战斗下来,阵亡十二万八千余人,大军竟然死伤十之六七。大汗极其震撼!来的到底是一支什么样的军队?!

    楼兰人将领提出,来的军队应该不是高昌的部队,恐怕是契丹的军队。楼兰各部族被契丹人打得各走各路,东楼兰、高昌和黑汗汗国都有楼兰的部落,现在都各为其主而战;可是他们有一样是共同的,那就是对契丹深深的畏惧。

    阿尔斯兰大汗有点不太相信,契丹能不远万里派出这么多的军队救援高昌?这次兴师动众围困高昌城,不管来救援的是契丹军队还是高昌军队,明日整顿军队准备再战。

    多名将领欲言又止,阿尔斯兰大汗向众人挥手,将领们纷纷退下。大将们退出之后,同族的两个心腹将领互看一眼,留下来没走。

    两人极力劝谏,说道,先任大汗励精图治,黑汗国才压制了于真国、楼兰国。国教兴起、部族统一时间并不长,现在突厥各部归心,楼兰人、葛逻禄人还有波斯人依附于大汗,皆是因为国家强大。现在,契丹人远征而来,各部对契丹都有深深的畏惧,再打怕也是难以获胜,到时候国家可能就面临分崩离析的局面啊!

    阿尔斯兰大汗听了这些陷入了沉思。许久之后,他让两人先退下,表示自己要好好想一想。

    次日清晨,太阳升起,又将孕育新的生命。可无情的战争已经葬送了近二十万的黑汗和大汉的将士,他们已经看不到升起的太阳了。

    刘承讯彻夜难眠。为了尊严,他选择了继续战斗。留半天时间,让将军们好好休整部队,然后再出发!

    阿尔斯兰大汗同样彻夜难眠。父亲励精图治一世,才让他有机会试图建立一个比肩突厥帝国的黑汗帝国。经过五年的准备,尤其又得到了二十万帐突厥部族的归顺,他把目标对准了东方同样地域宽广的高昌国。

    此次远征四千多里,离消灭高昌就差一步之遥了。可是所有的优势在昨日化为乌有。这个非常强大的军队肯定不是高昌的,否则高昌怎么会在都城苦苦挣扎守了一年多呢?在高昌城下消耗了一年多的时间,黑汗国粮草已经基本耗尽,唯一的优势是高昌城内肯定更惨。而这批契丹援军显然没有粮草问题,昨日看来也是斗志昂扬。速决不行、消耗战更是打不起的。

    经过一晚思考再三,阿尔斯兰大汗觉得同族将军们所言有理。高昌国拿不下还可以回去,考虑向南攻击于真或者向西进攻花刺子模,没必要在这里和强悍的契丹国耗。昨天契丹军似乎兵力少一些,可是两战己方都没有占到便宜,如此下去实在是得不偿失。如果一败再败,新归顺的各部也会有异心,是不是应该派使者去和契丹人谈谈?嗯!不如派使者去和谈试试。

    正午时分,太阳高照,汉军正准备行军,前方探马引领着十来个人过来。张浦报告,昨天的敌人派使者来了。张浦又报告皇帝,对手好像以为我们是契丹人。刘承讯想了想,那朕就以契丹皇帝的身份见见来使吧。

    张浦将领头的使节带到大帐,使节行了一个契丹礼,并用契丹语问好。刘承讯以质问的口气回复使者,“区区黑汗汗国竟然敢攻打我们契丹的属国?!是不知道死字怎么写吧!”

    使者竟然还挺精明,问道,“陛下恕罪,怎么我看你们不像是契丹人啊?”

    刘承讯装了多次契丹人,很有自信地反问使者,“契丹和中原一统了,怎么你们还不知道吗?”

    听这么一说,使者有点心虚了。刘承讯直奔主题,“说吧!见识过我契丹铁骑之后,今天黑汗国王派你来的目的是什么?”

    使者试探着问,“国王想问您为何前来?”

    刘承讯一脸怒容地说道,“你们攻打我的属国,来问我什么目的?你们是什么目的?!”

    使者表达了黑汗国王希望和谈的愿望,刘承讯命令使者转达自己的要求,要谈三方一起谈。因为对于刘承讯而言,他并不希望从黑汗国得到什么,只想得到更多关于黑汗汗国的情报,而这些从高昌国就能得知了。

    阿尔斯兰大汗同意了汉朝的要求,兵退高昌城三十里,汉军同样进军至离高昌城三十里,两方往城内送信准备和谈。

    高昌城被围困了一年多,中途虽偶尔有援军进入高昌城,可城中无论从粮草还是从心理都已经到了极限。尤其是去年秋天后,黑汗汗国持续从各处赶来的军队达到了二十余万,再无援军能进得了高昌城。现在,得知中原援军将黑汗汗国逼退三十里,阿斯兰汉大喜,立即派人出城向汉军表示感谢。

    所派之人回来禀告,大汉皇帝就在高昌城外,黑汗汗国的阿尔斯兰大汗已经向大汉皇帝表达了希望和谈的愿望,三方一起和谈。

    阿斯兰汉听到了从不敢想的好消息,喜出望外。他当然也不想打了。打了一年多,高昌城已经断粮近月,游牧民族不出城,牛羊都吃光了,士兵也即将死伤殆尽。丝绸之路也断了,生意也没得做了,每天都有百姓饿死。城内犹如人间地狱,只是知道打输了开城会更惨,士兵和民众才苦苦支撑。

    刘承讯派王彦升保护张浦前去和谈,自率部队警戒,其间还不忘派人回伊州,再调三千五百骑兵过来,防止再战。

    三方在三角对峙的中间地带选了一个地方,搭了二十来个毡帐,开始讨价还价,讨论地域的归属。第一天,三方就在打通丝绸之路、保障商贸流通方面很快达成一致。无论三个国家哪国的商人,只要拿着本国的通关文牒,在丝绸之路沿线都可以畅通无阻。毕竟是造福各方的事情,对于各国都有利,容易达成一致;但是在如何打通、各国商人待遇方面,各自的要求都不一样。

    汉朝和高昌国、黑汗汗国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汉朝没有跑丝绸之路的官商,天下都是皇帝的。高昌和黑汗都是领主制,王室也要雇佣一些商人,也就是官商帮他们跑生意,给王室赚私房钱。这两国都希望官商能得到相应的关照,享受使臣能够享受到的部分待遇,比如住驿站,这样能够保障货物的安全。对此,张浦第一个不同意:总不能我们什么都没得到,还倒贴吧!于是三方开始继续相互压码、讨价还价。

    直到第四天,张浦和高昌国基本达成了一致。考虑到伊州本是归义军的领地,高昌国将天山以南、鬼谷口以东库鲁克塔格山脉以北,即原归义军拥有的伊州以及附近两个汉族人较多的小城划给汉朝。当然,高昌继续向大汉纳贡称臣、汉朝封高昌的阿斯兰汉为高昌王,这个还是不变的。张浦同意了高昌国使臣的要求,给予高昌官商待遇,并承诺将汉朝的半使臣待遇和手中的俘虏打包作为高昌国与黑汗汗国谈判的筹码。

    高昌国与黑汗汗国纠缠的焦点是高昌国要求黑汗汗国退出高昌全境,而黑汗汗国不愿意退出塔里木河以北、龟兹(原唐朝安西都护府所在地)以西的领土,理由是那里楼兰人并不多,主要民族和黑汗汗国一致,必须归属黑汗汗国。

    张浦追问黑汗汗国使者,你们的官商在大汉境内的半使臣待遇,你们拿什么来换?至于安西,这还是大唐的国土呢,怎么能算得上是黑汗汗国的领土?后面,就是高昌依傍汉朝和黑汗汗国一点点的谈。

    经过了十天的磋商,终于基本达成了一致。汉朝与黑汗汗国互给半使臣待遇,(虽然汉朝暂时不需要,也得先谈下来放着)汉朝归还所有黑汗汗国俘虏。黑汗汗国退出高昌国全境,归还高昌国被俘将军、士兵以及各部族之人。高昌国给黑汗汗国十万两白银,分十年付完、用以赎买相应的国土。同时,三家结盟,高昌国不得再与于真国结盟。

    黑汗汗国本来也希望汉朝也遵守结盟后不再与于真结盟的约定,不过被张浦拒绝了。张浦表示,大汉与于真相隔甚远,于真使臣偶有入朝,不会对黑汗汗国的军事造成威胁,没有必要作此承诺。

    最后,张浦带着结盟合约递交给皇帝,对此,刘承讯已经没有疑义了。看来,黑汗汗国收兵回去,就想对于真国动武了,这个大汗还挺好战的。刘承讯细想了一下,确实对于真毫无映象,高昌国不与于真国结盟反正也和汉朝没什么关系,那就同意了吧。

    正商量着,高昌国的官员来求见皇帝,张浦告诉皇帝,正是此人代表高昌谈判,职务相当于宰相。

    宰相拜见皇帝,行礼之后,向皇帝表达了高昌王对于以十万两白银赎回西部的郡县有一些犹豫。刘承讯问,“国王是嫌贵了?”

    宰相尴尬的说,“高昌不像中原地大物博,每年一万两银子,压力还是很大的。”

    刘承讯安慰他,“不用担心,丝绸之路畅通之后,生意还是好做的。高昌国丰富的马匹、皮毛和药材资源,还是很值钱的。”刘承讯还想到了一点,说,“现在河西走廊畅通,你们的好马不止大汉需要,一定能卖个好价钱。”

    宰相说,“好是好,可绕道太远了。”

    刘承讯想起一事,问宰相道,“高昌王城被围后,你见过陈向庭吗?”

    宰相摇摇头,“陈向庭去汉朝求援后,高昌城的敌军越来越多,他压根是进不来的。”

    刘承讯沉默了一会,看来陈向庭一定是回来之后,在伊州附近组织人马救援王城,不知现在是生是死。关于河西走廊,刘承讯告诉宰相,“你们不用担心,河西之地已尽归大汉,以后来往中原做生意不需要绕行了。”

    听皇帝这么一说,宰相稍微安心,拜别皇帝,回去复命。

    四月二十日,按照约定,三方在高昌城外设立高台,汉朝皇帝、黑汗大汗和高昌阿斯兰汉各带一百骑兵,将士分立于三侧。三位君王登上高台,在国书之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宣告耗时近两年,二十余万将士血洒高昌国的战争终于结束了。姓名签下的那一刻,高昌城内举国欢呼,黑汗汗国大军和汉朝的士兵也都同声欢庆和平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