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再现大唐荣耀 » 第一百六十三章 丰碑树立玉门归 十万火急跃马回

第一百六十三章 丰碑树立玉门归 十万火急跃马回

    五月中,汉军从伊州向沙州撤退,归途之中张浦一直有点提不起精神,来日意气风发,归途有些悲壮。刘承讯问张浦,“是不是觉得五万余将士血洒高昌城,仅仅收回了伊州一城,有些得不偿失?”

    王景崇和王彦升也纵马过来,表示有此感觉。刘承讯先是向爱将们再次感慨了“一寸山河一寸血”,然后说道,“朕也曾以为,腹心之患在江南,可是皇后却告诉朕腹心之患在河西。起初朕不以为意,现在是越发体会到了。”

    王景崇说:“请陛下为我等指点迷津。”

    刘承讯笑道:“王爱卿,是在佛之国呆久了,佛语都出来了。好,朕就指点迷津。”

    刘承讯告诉将军们,“如果不来救援高昌,黑汗汗国很有可能就灭掉了高昌国。现在我们攻打黑汗汗国都如此的吃力,要是黑汗汗国把高昌再拿下,大汉和黑汗的国界就推到玉门关了。如此一来,得在玉门关驻守多少万大军才能保证河西的安全?”

    刘承讯给众将鼓劲,“诸位不要灰心,虽然看似功绩不大,伤亡惨重,可是我们这一战保障了大汉西北的安宁,是值得的!”

    刘承讯正说着,突然想起来,“唉,忘了一件事!”

    众将皆问,“陛下,什么重要事?”

    刘承讯微微一笑,“在避风驿光顾着祭祀,又见那里荒凉,因此没想起来。现在回忆起那里两边都是山,应该在山上雇佣工匠,刻上’大汉皇帝刘承讯,携枢密使张浦,大将王景崇、齐藏珍、王彦升、张远征,与众将士征战到此’。”

    众人都说,“是啊!此战如此艰险方才收复伊州,应该把陛下和我等的功绩留下。”

    刘承讯告诉众人,“等到了玉门关,一定要记得提醒朕,在玉门关外树立一碑,刻上’大汉皇帝刘承讯,携枢密使张浦,大将王景崇、齐藏珍、王彦升、张远征,与众将士救援高昌国、收复伊州,两渡玉门’。”

    刘承讯意味深长的对张浦说,“朕本来觉得有了大量的骑兵,已经开始满足于现状了。现在想来还是要大规模提升火器的威力啊。开发火器不放在武备司了,直接在枢密院设立火器司,招募工匠师傅,进展情况随时向朕汇报。”

    张浦领命,表示回到京城就和两位宰相协调,把武备司的火器研究的人员和设施调到枢密院,并继续在民间招募相关工匠。

    刘承讯心想,有张浦当枢密使确实是完美的大管家啊!各种战备工作都做的井井有条。事情只要皇帝想到了,提出来,张浦就能安排稳妥。这次肯定也不例外。

    果然,两日后,汉军抵达玉门关,碑亭已经建好,碑石屹然矗立,字也刻好了,树立在玉门关外。张枢密使还是那个风格,提前安排前哨至玉门关,把皇帝要求的事情办的妥妥的。事实上,重臣们都对皇帝的风格也心里有数。皇帝不是个讲究的人。提出要求后,什么事情该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只要掌握分寸,很容易让皇帝满意。

    在玉门关短暂休息后,皇帝接受了归义军节度使曹元忠的邀请,率军进入了瓜州城。二月出关、五月下旬返回,曹元忠直夸皇帝速战速决。

    刘承讯告诉曹元忠,汉军在高昌城下击溃了黑汗汗国二十余万大军,迫使黑汗汗国全部退出了高昌国。现在,从伊州一直到鬼谷口,都已经划入大汉的版图。陈氏已经被任命负责镇守伊州,以后你们这两块地方远离京城又强邻环立,要相互照应。

    曹元忠禀明皇帝,伊州和沙州本就相互照应,毕竟都是以汉人为主。此次,高昌国与黑汗汗国激战,归义军还是向高昌提供了帮助的。之所以没有出兵相助,一是高昌毕竟不是伊州,二是东楼兰很强势。

    刘承讯明白曹元忠的意思。在高昌签订同盟协定的时候他就知道,高昌国和黑汗汗国的领主们有很高的自治权,甚至比以前的节度使权利更大。伊州和归义军是半同盟,但是并不意味着高昌和归义军有多深厚的关系。这在汉朝是不被允许的,可是在西域似乎很正常。

    随后,曹元忠再向皇帝引见侄子曹延敬、儿子曹延禄、妻弟翟道等人。刘承讯想到了西出玉门时的想法,说道:“此次远征,朕更知西域广大,突厥、楼兰、党项之人皆能征好战,曹氏一门在这远离中原之地为汉人提供庇护之所,实在难能可贵,你们是英雄啊!”

    曹氏众人闻言大为感动,跪谢皇帝。刘承讯又对曹元忠说,“既然曹大人你都跪谢了,朕也不让你白跪,传旨,加封曹元忠为忠国公。”曹元忠再次谢恩领旨。

    想到此次远征中,王景崇和阮豹两位殿前军的羽林大将军都封公了,而齐藏珍一路负责守城和粮草运送,没有出过一点差错。齐藏珍在高昌城下也是奋勇作战,功劳和苦劳都是有的,可是一直没有封赏,索性一并封了吧。

    刘承讯又道,“齐藏珍。”

    “末将在。”

    “此次征战,你不远万里,守城、运送粮草,全无差错,作战勇猛,传旨,封齐藏珍为禹国公。”

    皇帝说完,齐藏珍却不谢恩领旨。王景崇猛拽齐藏珍,齐藏珍谨慎的说道:“禹,上古先贤,又为宰相的名号(苏禹),末将为陛下效犬马之劳,不敢领禹国公之封。”说的也很有道理。

    “那玉国公?’王’字带一点,鱼儿,鱼国公?”听皇帝自言自语,说到“鱼国公”,齐藏珍领旨谢恩。刘承讯大笑,“既然爱卿中意,那就封爱卿为鱼国公吧。”张浦、王景崇、曹元忠等人皆但笑不语。

    在沙州休整时,曹元忠私下求见刘承讯,把侄子和儿子的情况详细的介绍给皇帝,请皇帝帮着看看子侄们怎么样。

    刘承讯看着平日里时常会笑嘻嘻,诸多事情不予计较,可一听这话,心里有点底了。曹元忠绝不会平白无故有此一问。刘承讯平静地说,“朕觉得曹爱卿的侄儿和儿子都很不错。”

    曹元忠只好陪笑道,“陛下过誉了。”

    曹元忠的父亲是归义军节度使,传位给了曹元忠的大哥、大哥接下来传给了二哥,然后是曹元忠,说白了就是兄弟相传。考虑到情况的特殊,归义军虽然正式受封,皇帝仍给了曹氏举荐节度使的特权。按理说,他应该把位置传给大哥的儿子,不过现在,儿子也长成了,曹元忠还是想传位给儿子的想法。若真的传给儿子,在族内怎么给曹氏、翟氏和张氏等一个交代呢?曹元忠希望,要么皇帝说父传子天经地义,要么夸奖儿子曹延禄很好,哪怕是皇帝认为儿子比侄子好控制,自己托辞皇命难违就可以顺理成章的把位置传给儿子了。可是皇帝没有明确表态,皮球踢回来,留给他自己继续伤脑筋了。

    汉朝大军准备从瓜州返回甘州了,曹元忠夫人请求跟随大军前往甘州,之后与女儿团聚。刘承讯同意了曹夫人的请求。想去看看女儿就去吧,毕竟若曹延红嫁给丁忠汉就要远离故乡了,母女今后难得一见。

    当晚,曹元忠看着夫人准备带的人员名单,质问夫人,“你带侄女曹延佳做什么?”

    夫人轻声说道,“延佳不像我们家女儿。她一付大家闺秀的样貌气度学识,相貌俊美、知书达理,我想把她推荐给皇帝。”

    曹元忠责怪夫人,“延佳和张家四公子有婚约,都快要成婚了,你这么胡来,怎么跟张家交代?”

    夫人振振有词,“姐姐临死将延佳托付给我,我就是她母亲,她也是一直这么叫的。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我们曹氏要是出个皇妃,不也光彩吗?”

    曹元忠训斥夫人道,“皇帝的钟贵人就在甘州,据女儿讲,钟贵人有倾国倾城之貌,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你就别痴心妄想了。”

    随后,曹元忠又讲了一堆做人的道理,说得夫人只好同意夫君的要求,不带上曹延佳。曹元忠是个老谋深算的人,有婚约、钟贵人,都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曹元忠想的是,我现在想让儿子将来当节度使,延红喜欢皇帝的爱将,皇帝和贵人都有意此门婚事,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把女儿嫁到京城,正好给他哥做个帮手。夫人你好嘛,把侄子的亲妹妹弄到皇帝身边,到时候万一侄子变成了国舅,皇帝肯定会倾向于曹延敬啊,我还能谋划什么呢!

    曹元忠为了儿子开始谋划,可是家族之内各种关系复杂,比如翟道,既是曹延敬也是曹延禄的亲舅舅,心里向着谁,连曹元忠都难以确定。再看女儿曹延红,平日里最爱和堂兄切磋比武,怕是两个哥哥在她看来都是不偏不倚的。曹元忠知道,稍有不慎就会引起巨大的矛盾,所以此事暂时只能自己先看着办,连儿子和夫人都不能说。

    伊州和归义军已经安排好了,皇帝归心似箭,大军立即返回甘州。北方的六月还不算太热,大军一路狂奔,又途径嘉峪关向甘州进发。

    此时的甘州皇宫内,大家都在焦急的等待皇帝的归来。一份十万火急的江南国进攻安庆和巢州的战报,正在静静地躺在皇帝的行宫书房桌上,汴京留守的重臣们请求皇帝速回汴京。钟贵人和丁忠汉都不知该怎么办才好,阮豹还卧床不起。现在,是派人把战报往西送呢,还是暂时不管呢?正在焦头烂额之际,好消息传来,皇帝陛下击败黑汗汗国,收复西域一州两县,大军已到嘉峪关,即将返回甘州。已经怀有七个月身孕的钟芳芳总算松了一口气。曹延红笑她,“姐姐平时里不关心政事,真有事,还是不能宽心啊!”

    两日后,皇帝返回了甘州。丁忠汉将皇后送来的十万火急的战报交给皇帝,刘承讯看后非常吃惊。

    皇后领衔太傅等人向皇帝禀告,乘着江水枯水期,江南唐国偷渡江水,偷袭大汉水师,水师统领高怀德为国捐躯,大汉水师受到重创,江南唐军借机大举进攻。武宁军节度使董平、归德军节度使阮龙正在向安庆和巢州救援。内阁商议以王守成为主将率领禁军步兵五万前往迎敌。

    看完战报,刘承讯愣住了。他“认为”江南国不敢过江,可是江南国打过江水了;他“认为”高怀德是个可用之才,可是四万水师竟然受到重创。所有这些都出现了巨大的偏差,使得刘承讯再一次告诫自己,历史改变了!十几年前,你本该死的,可是没有死,一切不会重复,要凭借自己的能力重新审时度势。当初,多名御史、巡阅使都禀告说高怀德治军不严,江水中段存在安全隐患,自己居然凭借“历史”经验,付之一笑、不去核查。

    祸不单行。皇后还在战报最后禀告皇帝,宰相苏禹于正月二十六日病逝于家中。因陛下远征在外,怕陛下分心、没有立即禀告。

    “王守成临危受命领军迎敌。江水门户洞开,京城所剩兵力大约只有四万多。”张浦非常严肃的对皇帝说,“陛下,当立即返回汴京啊。”

    刘承讯点点头,想到立即安排回兵,才发觉阮豹不在,丁忠汉方才支支吾吾的告诉皇帝,阮大将军卧床不起。一听爱将竟然卧床不起了,一定病的很重,刘承讯当即要去看望阮豹,张浦连忙拦住皇帝,“当以国事为重。”

    现在中原危机,刘承讯当即做决断,封赵匡胤为朔方军节度使,管辖甘州、凉州二州,将剩余的五千和屯田的一万朔方军都交给他,令其再招募河西青壮重建朔方军。将甘州皇宫的金银器皿全部用于抚恤阵亡的朔方军、楼兰各部阵亡将士。下令所有禁军整装,明日立即返回京师。

    现在还有一个难题,钟芳芳怎么办?钟芳芳好说歹说,觉得留在甘州不适应,要求跟着一起返回汴京。刘承讯觉得她说的有道理,也应该考虑孕妇的心情要求,可是他是准备率大军长途奔袭、一刻也不停留的赶往京城,这一路孕妇怎么跟?

    丁忠汉和曹延红再次请命,率领一千人马保护钟贵人随大军明日出发,迟缓行军,陛下可放心的速返京城。

    刘承讯心想,果真如芳芳所说的日久生情,这两人现在颇有点夫唱妇随的模样。这样也好,刘承讯点头同意,“难为曹夫人来甘州见女儿一面,明日就得道别。你们母女今天好好谈心吧!”

    一切安排妥当,刘承讯去看阮豹。见到爱将,刘承讯非常心痛,这才不到四个月,阮豹已经基本处于昏迷状态。问及随军大夫,大夫不敢隐瞒。阮大将军头部受了重创,之后并未完全休养好,加上这几个月来酒喝的太多,又纵欲过度,怕是活不了几日了。

    听了此话,刘承讯估计是阮豹在京城时,军纪甚严,酒色沾的少。攻克甘州后,大庆三日没人管,阮豹酒色全沾,结果一发不可收拾。那日阮豹还说喜欢楼兰美女,自己就当个小插曲没有多想。等到皇帝远征高昌,阮豹更是没人管了…丁忠汉能管得了他吗?头疼睡不着就喝酒,喝晕乎了好睡觉不觉得疼,醒了估计更疼…越喝越疼,越疼越喝,怕是还不忘找楼兰美女…

    刘承讯叹了口气,暂时管不了爱将了,只好托付楼兰首领延请名医、好好照顾。等中原局势好转再看阮豹的情况,能否回汴京再请名医吧…在这个时代,头出了问题基本是个死结啊!

    次日,顾不得夏日炎热,刘承讯率领五万余禁军骑兵,从甘州城出发,返回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