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再现大唐荣耀 » 第一百八十章 太祖遗诏化隔阂 皇甫故纵解困局

第一百八十章 太祖遗诏化隔阂 皇甫故纵解困局

    帝后领着群臣来到皇宫正门口,太后一身素衣正立于门口。大臣们全都止步,皇后跟在皇帝身后去迎接皇太后。

    待刘承讯走到离母亲只有五步时,太后双膝跪地。刘承讯不能让母亲跪着啊,按礼节,也不能请母亲平身,只得面对面向着太后跪下。身后众臣也纷纷跪下。一时间,皇宫门口乌鸦鸦跪倒一片。太后说,“皇后,你把皇帝扶起来。”

    萧淑沂看看刘承讯,又看看太后,不知道如何是好,也跟着跪下。太后又说,“淑沂,这一次听母亲的,母亲是来认错的。母亲做错事了就该向儿子诚心道歉。”

    萧淑沂闻言作势要扶刘承讯,太后说,“儿啊!母亲错了,请你原谅母亲一时糊涂。”

    刘承讯叫了一声,“娘!”起身扶起太后,一路送太后回慈宁宫。太后和皇帝的隔阂竟然如此之快地,以这种方式结束,实在是出乎意料。

    皇帝扶着太后进了皇宫,往慈宁宫走,太监们已经去贺喜皇贵妃和慧妃,报说皇宫外,陛下和太后和解了,正往慈宁宫而去。李沁和钟芳芳赶紧带着王夫人来迎。

    见过太后,王夫人很是高兴,直夸,“老姐姐,我盼你好久了啊!这下我也有人说话了!要不先去秀宁宫热闹一下啊!”

    太后会心一笑,叫宫人先去慈宁宫,安顿好齐王世子,她要先去秀宁宫热闹热闹再回去休息。皇帝也欢欢喜喜的带着皇后和大臣们回去继续听说书、庆新年,还不忘通知大臣和夫人们,明天大宴继续,夫人们明日在慈宁宫继续宴会。

    太后为什么这么快就想通了呢?当日舟车劳顿,太后又强撑着去秀宁宫昭示了一下皇帝家事和谐。直至第二日晚些时候,太后拿出了太祖留在晋阳行宫的信。刘承讯方知,还是父亲算计长远,此次是父亲帮自己解决了难题。

    原来,太后到了晋阳皇宫之后,处理完三儿子的事情,管理行宫的宫人给了太后一封用蜡纸密封的信,说是太祖皇帝留给太后的。太后困惑,莫非知远知道我有一天会回到这里?打开蜡纸,里面确为太祖亲笔所书。

    三娘,吾妻。当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希望我已经走了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了。当然,我更希望你在汴京开心的长命百岁,永远看不到这封信。三娘,一个胸怀大志的男人,是以天下和事业为重的,就像我当年舍你而去闯一番事业,并不是我心中没有你,而是没有一番事业凭什么去珍爱你呢?纵使你觉得一起贫贱的生活只要长厢厮守就满意了,但朝不保夕那不是我想要的人生。所以我一直都感激你,对我离去的宽容。

    同样,承讯身在晋宫,我明知道承佑和承勋都不是成大器的料,可是我仍然不肯救援东都,不是我不爱长子,而是我知道要成就大业不能为亲情所累。所幸上天对我不薄,让我见到了与我同样胸怀大志的儿子,他定能代替我去实现人生未竟的夙愿!我能理解儿子,因为我们同样胸怀天下,同样不会被亲情所累。三娘你是性情中人,凡事看重亲情,希望你看在我的份上不要与儿子计较、他可能不能满足你的某些要求…凡事看开些,一切听儿子的吧。

    看完这封信,太后泪流满面。丈夫对她的爱可以说是震烁古今了。一位皇帝,在临死前还能想到为了妻子的性格、妻儿的家庭和睦而努力做些什么,他对妻儿的爱,是如此深沉。

    看完父亲留在晋阳的信,刘承讯感慨,父亲果真比我更了解母亲、更看透人性。太后告诉儿子,生日前一天、也就是正月十四,要去太庙向太祖皇帝谢罪。刘承讯安慰母亲,这谈不上“谢罪”二字。太后坚持说,别的事情都听儿子的,此事儿子就由着母亲吧!

    太祖实在是棋高一招。在刘承讯看来,这封信是在帮儿子解围,而在太后看来,看到这封信,就等于是太祖在委婉的责怪她。不要用管理小家庭的方式对待皇家事。事情管得太宽、太多,干涉朝政和儿子,都闹到回晋阳了…当然,这封信也给了她一个台阶下,太祖要她和儿子和解。

    刘承讯答应了母亲,并表示,让皇后陪着母亲去。太后继续拒绝了。确实,太后和皇后两人实在没有共同语言;而皇贵妃和慧妃又进不了太庙正殿,不陪去也罢。

    皇后和皇贵妃的区别在于,不管皇贵妃宫殿住的有多大,后宫全归她管,皇贵妃是不能进太庙主殿的。生前不能进,死后也不能。当然,照目前的情况来看,至少亡后李沁迟早能进去…作为皇太子的生母,就算皇帝不给她追封皇后,皇太子即位肯定会追封母亲为皇太后的。

    经此一事,萧淑沂不忘以此教育女儿刘继樰。凡事要圆滑一些,你心里向着父皇、可以背后跟父皇说,或者在父皇和母后这儿说,不要当着两位娘亲(李沁和钟芳芳)的面说,更不要当着外人说。你看,前段时间帮着父皇和太后吵架,现在太后和父皇和解了,是不是有些尴尬啦?

    萧淑沂摸着女儿的头,又夸女儿,对谁好就直白地让他知道,这是非常有魄力的表现,不过也要讲究策略。

    与母亲之间的矛盾得到了妥善的和解,刘承讯心情好了许多。年后处理国事,接见各国使臣,遥远的西面来的国家增多了,却少了南平与南楚。南下的大军在忙着稳固既占的南平和南楚的领土。南平四州的情况好,百姓生活富足。治所迁至荆州的昌武军节度使刘继业上书,四州百姓生活一如既往,通商往来比以前更加便利。

    潘美、曹彬和张永德都上书给阮龙,并转至枢密院。南楚情况不容乐观,尤其是永、道、全三个与南汉接壤的州,由于战乱连连,百姓流离失所、一贫如洗。左宰相范质感慨,南楚大力发展商业,曾有“易天下百货”之称,曾经的富饶之藩竟然贫困如此,真是一切毁于战争啊。

    范质是个书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再安宁、富有的国家,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总有一天会挨打的。矛盾的是,强大的军事力量都是打出来的。因此,刘承讯一直在思索一个问题,长治久安如何能与金戈铁马并存,当然,他至今也没有答案。张浦和王守成,就来了一个,愿陛下早日一统天下,使大汉再无纷争。

    中原汉国与岭南汉国之间已经是零距离了,刘承讯派使者出使岭南,敦促刘鋹纳贡称臣。放眼天下,唯我独尊,刘承讯并不急着攻打南汉,但前提是刘鋹去帝号,请封汉南国主,即天下只有一个皇帝、一个汉朝。

    把视线再转回唐国。齐王想搞死枢密副使,不是像弄死个小官那么容易,否则,当年李景达看冯延巳等人不顺眼的时候,也不至于那么郁闷了。

    李煜知道此事后,思来想去觉得疑点重重,要找林仁肇当面对质。李景达赶忙阻止。此事事关重大,万一抓了林仁肇走漏了风声,武昌军可能会乱;汉朝大军在荆襄之地数量庞大,一旦有机可乘,顺江水南下,大唐危矣。

    李煜问李景达,“那王叔说怎么办?”

    李景达建议,“授皇甫继勋以圣旨,让他掌控武昌军;如有不服者就地正法。立即捉拿林仁姝,从林仁姝入手破解难题。”

    李煜不解,“皇甫继勋是武昌军节度使,还要圣旨才能震慑诸将?”

    李景达认真地说道,“我这个兵马大元帅能调动皇甫继勋,却调不动武昌军。”

    李煜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自己竟然犯了和父亲一样致命的“书生式”错误。立即叫来枢密使魏岑,让他协助齐王彻查此事,为国锄奸、或者还林大人一个清白。

    叔侄两人主意已定。李煜下圣旨,皇甫继勋节制武昌军,如有不服、就地正法。李景达下令给皇甫继勋,让他彻查林仁姝。

    正月初八,圣旨和齐王的指令同时到达,皇甫继勋非常高兴,立即下令抓捕林仁姝。当然顺带,把汉朝皇帝刘承讯写给林仁姝深情的信也一并“搜”出来了。皇甫继勋得意,冤有头债有主,林仁姝这下你落到我的手里了。

    皇甫继勋立即预备对林仁姝严刑拷打,农垦司二部安插在皇甫继勋身边的人即时提醒他,如果林仁姝不招或者死了,你知道后果是什么吗?一语惊醒梦中人,齐王命令要从林仁姝身上获得口供,说明想动林仁肇没那么容易,要从林仁姝身上突破。

    诬告总是有点心虚的,皇甫继勋心想,可这个女人是个软硬不吃的主,搞不定她的话、光凭这些书信不一定能送林仁肇上断头台。林仁肇上不了断头台,情况就再明显不过了,齐王来个弃卒保车,皇甫继勋诬告枢密副使。皇甫继勋可不想给林仁姝陪葬,还弄不好是全家给她陪葬、更是划不来。

    商议已定,皇甫继勋立即召集全体武昌军都统以上将领;不少将领还想见节度使呢,问他凭什么抓林司马。皇甫继勋当众宣布,枢密副使林仁肇意欲降汉、已经被朝廷缉拿诛杀,现在国主下旨立即捉拿林仁姝,三日后问斩,首级送往金陵。

    众将多有不信,皇甫继勋顾左右而言他,对众将说:“我自来到鄂州、甚是欣赏林司马,虽为上官也不忍加害,怎奈皇命难违。”意在撇清关系,我虽仰慕林司马,可是抓她是朝廷下的命令,跟我没关系。

    说的跟真的一样。皇甫继勋显得无限惋惜,表示如果有将领想跟林将军道个别,无需通报,他已经知会看押的守卫、可以去。

    李松等人立即去看望林仁姝,并告知,林大人因被诬陷,已经被害死了,现在朝廷下了圣旨要抓你,还说三日后要斩首。林仁姝听说哥哥已经死了大哭,然后大骂皇甫继勋,“肯定是这个狗贼干的。”

    李松安慰林仁姝,也有其他将领帮皇甫继勋说话。“皇甫大人再不好,到了鄂州也没有欺压过我们。他也不可能陷害到林大人。这次能顺利来看林司马,还是皇甫大人网开一面。”

    这倒有点出乎林仁姝的意料。武人都比较直爽,说的也对,皇甫继勋竟然让原武昌军将领看望她,反倒让林仁姝觉得,是不是不该把皇甫继勋想的那么坏。

    李松问林仁姝还有什么心愿未了,林仁姝一脸正气,苦笑着表示,一死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本来几年前就应该死了,这下多活了六七年也是赚了。只是有点遗憾,本还想着为了朝廷夺取南楚,没想到将军不能马革裹尸而还,竟然死在自己人的刑场上,实在心有不甘。

    众将安慰林仁姝,一切也许还有转机,李松却沉默着与众将离开了。

    一连两日不见动静,皇甫继勋有点沉不住气了。下属劝他别急。已经准备好了,明晚三更,就算李松他们不救,我也准备好了、就以皇甫节度使不忍伤害为由送她走,或者以新年为由、要求大人网开一面等过了正月十五再斩不迟。皇甫继勋点点头。

    其实,忠于林仁肇的武昌军将领们早就在商量搭救林仁姝之事了。第三日二更时分,十余名武昌军将士摸到节度使大牢门口,岂料这些守牢的人竟然都已经被灌醉了。李松带人轻轻松松进了牢房,打开牢门。

    林仁姝问李松,“你这是干什么?”

    李松不管林仁姝的反应,命人捆上她,两人扛着就走。

    一路很顺利,一直跑到江边似乎才被皇甫继勋的人发觉。节度使府灯火通明、四处拿人。

    武昌军将士把林仁姝送到江边,已有一艘小船在此接应。李松解开林仁姝,林仁姝说,“李将军,我不能走,走了就会连累大家的。”

    李松看着林仁姝,今天终于可以一吐为快了,“我知道你喜欢他,至今都觉得自己多活了六七年,是他给你了第二次生命。你去找他吧!我迟迟没有动手,是因为担心家人,我也有私心的。成都统家中只有老母,已经让人去安置了,他受林大人救命之恩,愿意帮我等顶罪,会一人扛下此事,你就放心走吧。”

    林仁姝说道:“那我……”

    李松怒道:“你还有完没有,像个娘们似的,快走!”

    林仁姝本来就是个娘们,在武昌军将士的眼中她就是个爷们,可是大家又很喜欢她。林仁姝与李松以及另外十五个将士一一惜别,抱拳脱口而说的竟然还是那句话,“青山不改,绿水长流,林仁姝谢谢兄弟们的救命之恩,有缘再见。”

    皇甫继勋搜不到人反而乐了,一切尽在掌握。此事就差个替罪羊了。

    次日,皇甫继勋把高级军官们都找来,怒问,“是谁胆敢私劫节度使大牢,放走了林仁姝?你们这么做太没人性了,不是要致我皇甫继勋于死地吗!”

    还没骂完,成都统下跪,表示一人做事一人当,当年林仁肇大人救他一命,是他乘着看牢之人疏忽、私放了林司马。

    皇甫继勋也不为难他,故作万般无奈的说,“罢了罢了,收押起来。把情况交代清楚,我自向朝廷请罪。”

    如此一来,皇甫继勋不仅解决了后顾之忧,还获得了武昌军将士的好感。明眼的人都觉得,节度使怕是故意的吧,好色本不是男人的大错,他还挺有情有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