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再现大唐荣耀 » 第一百八十五章 先锋冒进尝苦头 潘美策划破韶州

第一百八十五章 先锋冒进尝苦头 潘美策划破韶州

    潘美以救援部队为奇兵,再一次让王铭搭建高台引诱贺州之兵出战,取得了几个小规模的胜利。可是贺州城的士兵多,依仗大城来去自如,双方始终僵持不下。

    四月中旬,南岭进入了雨季,原武平军众将们觉得中原兵士不习惯阴雨天气,不如暂回。潘美没有放弃。潘美考虑到如果现在返回,再次进攻至少得等到九月之后了,决定再坚持一阵,看看能否攻下。四处观察之后,潘美向昭州、连州、桂州乃至朗州求援,征调民夫。

    阮龙给予潘美巨大的支持。在几乎整个南楚征调了四万民夫,并从各州冒雨陆续抵达。贺州水系充足,水量巨大,潘美准备在六条水量大的河流上游筑坝。各地民夫来了之后,全被潘美调去建坝。

    五月中旬,耗时一个月,堤坝筑成。此时已经陆续有士兵因不习惯地理气候而生病。潘美觉得不能再等了,将部队安排到地势较高的小山之上,命令民夫在黄昏时分同时撅开六条堤坝,漫天洪水直灌入贺州城。

    一时之间,贺州城成了一片汪洋。加上很快天黑,无法救援和疏通,贺州城中军民被淹死者甚众。连日暴雨,水量源源不断,贺州城被长时间浸泡在水中。潘美远望贺州露出了胜利的微笑。现在就看守军怎么熬、能熬多久了,汉军所要等待的就是水退。水退之后把城拿过来就行了。

    半个月后,贺州城水退,潘美再次领军围城。张博会和朱涛二人早早把家人和财产都送走了,没有后顾之忧,还想顽抗。潘美已再次筑好了堤坝,正在犹豫要不要再次水淹贺州城。张朱二人的多名部将不想陪二人送死,众人一商议,贺州城内发生了内讧,甚至有人趁乱打开了贺州城东门。潘美抓住机会,派人强占东门。

    中原汉军养精蓄锐,而贺州守军与洪水斗争十余日,早已经筋疲力尽了。潘美指挥部队一鼓作气,将贺州拿下,诛杀张博会和朱涛,受降纳叛扩充武平军。

    为了安抚民心,潘美派人四处张贴榜文,告知百姓,贺州从来就是大汉的领土,只是被岭南欺世盗名之徒窃占。现在,大汉收复国土,百姓们无需担心。对于王者之师来说,淹城就是这点不好,攻破了还得自己收拾烂摊子。潘美遣送了四万名民夫,开贺州粮仓、抚恤百姓。雨还在一直下,并不适合出征,潘美一边原地休整部队,一边思考下一步的进攻计划。

    中原汉国全取四州的消息传到番禺,掌权太监龚澄枢惊慌异常,找卢琼仙和黄仙芝商议,要不要把此事报告给皇帝刘鋹。两个宫女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只好求助于刘鋹女巫樊胡子。请樊胡子给一支上上签,再请卢黄二人先到皇帝身边伺候,万一皇帝发怒,也好有个帮着说话的人。然后,龚澄枢就拿着樊胡子的卦签去求见刘鋹,告知皇帝四州失守,他惊慌中去向护国大法师求了一签,大吉。

    刘鋹看过卦签,起身就给了龚澄枢两脚,大吼一声,“来人啊”,侍卫应声而入。龚澄枢大呼,“陛下饶命!”卢琼仙和黄仙芝帮着劝,说龚澄枢一片忠心,怕耽误了陛下。刘鋹转怒为嗔道:“护国大法师乃朕专用,你胆敢去求签,得罪了上仙,以后就不准了。”于是命人将龚澄枢杖责二十。

    龚澄枢被拖下去打屁股,刘鋹竟然转嗔为喜了,对卢琼仙和黄仙芝说:“昭、桂、连、贺四州,本属南楚,刘承讯已然夺取就应该满足了,不会再南下攻打我朝了。”

    事已至此,刘鋹倒是坚信樊胡子的大吉之签,以为两汉之争结束了,还直呼刘承讯姓名,并没有称臣的意思。刘鋹简直是在做白日梦啊!

    潘美已经在评估攻灭南汉国的进军路线。潘美犹豫再三,放弃了从贺州进入南汉国、正面直指都城番禺的做法,而是选择了避开南汉国的正面防御,同时选择地势稍微平坦的路线。

    六月,潘美以武平军一部分军队留守贺州,率领禁军和武平军约五万人从贺州返回连州,在连州待到雨季结束。天气变得晴热,终于可以晒晒太阳、伸伸懒腰了。潘美认为,此时是向南汉国腹地进攻的时候了,随后领军兵出连州,径直向东准备进攻番禺的北方门户韶州。

    潘美的策略对也不对。他出于作战常识性分析和对刘鋹的常人性分析。作战常识性分析没有问题。禁军步兵配有少量配合作战的骑兵,都喜欢在平原或地势平缓的丘陵作战;可是刘鋹并不是一个平常人,他幻想着中原汉国不会继续进攻了。南汉国西北方重点的防御在贺州。贺州被破,刘鋹竟然没有赶快调兵堵住缺口,而是依旧我行我素的玩。

    潘美如果从贺州直接向番禺进攻,或许能直插敌人心脏,不过番禺作为都城要是攻不下,也可能会陷入南汉军的包围。因此,潘美选择了进退自如的稳扎稳打,这就是他夺回南楚四州,再次进入南汉国选择首攻韶州的原因。

    潘美颇有儒将风范,也向董平学习,读书明智,作战颇有头脑。潘美有一项并存的缺点和优点,喜欢稳扎稳打,沉稳可是却没有魄力。这样打南楚和南平绰绰有余,前提当然是潘崇彻不出山。可千万不能让潘美以主帅身份去打北边和西边的游牧民族。在塞北与河西,一拼血性,二拼勇气,三拼魄力,打的常常是大范围穿插跑动的运动战;稳扎稳打终究难有大的作为。正因为如此,差不多搞定了潘崇彻后,刘承讯知人善用,觉得伪越交给潘美,他必能凯旋而归。

    禁军和武平军先是攻占了韶州的两个县城,之后大军休整。潘美以禁军和武平军两万人为先锋,向韶州城进军。大军进入地势相对平缓的区域,连续的胜利滋生了骄傲的情绪,领军之将也是疏忽了。韶州地处南汉、南唐和南唐三国的交界,还是番禺正北方的门户,是南汉军事防御的重点。就凭两万人就敢贸然大举进攻韶州,只能说中原汉军越打胆子越大了。

    中原汉军出现在北面的消息传到韶州,镇守韶州的都统李承渥立即布置,准备与中原汉军决战。南汉国的都统和中原汉国的都统职位完全不是一回事。中原汉国禁军的最高长官称为羽林大将军,地方军最高长官称为节度使,之后统一管制,分为都指挥使、都统、牙门将军、都虞候、千士长、百士长和队长。有个别的军队,比如怀德军有节度副使,暂时保留,后面也不再沿用。而南汉国有没有节度使,地方实行小州化,都是意在强化中央集权。都统在南汉国是个很大的官,基本上是最大的武官了,李承渥掌管的韶州守军就有十万。

    听说中原汉军来攻,李承渥有些信心不足。昭州和贺州都有重兵防守,都被中原攻破了,他连忙派人向番禺求救,一边寻找机会伺机与敌作战。李承渥和手下的部将们商量,各将都显得信心不足,认为中原汉国难以抵挡。不过探子连续的军情显示,中原之军并没有什么显得过人的地方,而且兵马人数感觉并不多,李承渥下定决心、迎战来敌。

    中原汉国的先锋部队先行抵达距离韶州仅八十余里的地方,连禁军都统都飘飘然了。探马回报,大批敌军出城,向我军方向而来。都统大喜,命令军队列阵准备迎敌。将禁军列于中央,武平军分居两侧,以骑兵集中成小股冲击。李承渥的前部还没有完全形成阵型,禁军和武平军不给敌军列阵的机会,直接冲击试图不给敌方形成严密部署。

    南汉国的先锋部队慌忙应战,还没有进入短兵相接阶段,先锋就撤退了。中原汉军先锋指挥官振臂一呼,士兵们加速追击。追出数里,只听一阵阵令大地颤抖的震动,中原汉军四向张望,停住了追击的脚步。武平军已经纷纷大呼,是象兵,快撤、快撤啊!禁军尚没有反应,两翼的武平军掉头就跑,禁军则本能的列阵迎战。

    一个个身披铁甲的庞然大物加速奔来,确实是象兵!大象背上顶着个小堡垒,一看就防御惊人,里面有数个射手。此时,中原汉军士兵们感到了久违的恐惧。有的禁军士兵在象兵相距甚远、不到杀伤范围,就忍不住将箭射了出去,当然是徒劳无功。

    象兵迅速接近。禁军射手射出密密麻麻的箭阵,可象兵在大象身上的小堡垒中,根本没什么效果。大象身上也批甲防护,更别提它们厚厚的象皮,本就极难射穿。对大象来说,要么是眼皮等薄弱部位、要么是重弩,方有效果,弓箭对它们来说简直就是挠痒痒…

    禁军的箭阵对付比铁骑兵更胜一筹的铁甲象兵,效果微乎其微。转眼间,大象冲进中原汉军步兵阵中,即便有良好防护的兵士也扛不住大象的踩踏和象兵的长矛乱扎,更别提这庞然大物对普通士兵的心里震慑了!禁军都统慌忙下令退兵。如此混乱的景象在中原汉军的禁军中已经很多年没出现过了。唯一能捍卫禁军尊严些许的是,骑兵还在骚扰象兵,掩护步兵们后撤。而此时的武平军将士拼命四散狂奔,只恨爹妈没多生两条腿。

    先锋大败的消息传到了中军,潘美方知韶州敌军众多,还有象兵助阵。为了防止象兵冲击中军营寨,潘美只得组织所有军士立即在营寨边缘挖掘壕沟。潘美对此还挺在行的,大象不善于跳跃,所挖壕沟顶部宽度4米,深度为2.5到3米,两侧斜坡坡度45度左右。

    等到傍晚,先锋部队退回来之后,士兵们纷纷跳入壕沟,在中军帮助下连滚带爬跑到中军大阵中。象兵追击而至,但也已渐追渐缓。好在大象无法跨越壕沟前行,只得暂退。李承渥获此大胜信心倍增,下令部队在中原汉军二十里外扎寨,与中原汉军对峙。

    潘美清点人数,先锋竟然折了十之五六,两万余人就剩下八、九千人。先锋都统贸然攻击、轻敌大意致使损兵折将,潘美知道不能全怪他。连番大胜,所有人,也包括自己都轻敌了。没料到韶州就是敌军的重点防御之地,潘美下令,将都统杖责三十、以示惩戒。一连十数日,李承渥都派军到寨前骂阵,潘美坚守不出。

    中原汉军兵临韶州,李承渥告急。太监龚澄枢,宫人黄仙芝等人劝皇帝刘鋹,中宗皇帝都曾想纳贡称臣,陛下不如纳贡称臣算了。刘鋹却坚决不许,怒说,“大汉尚有带甲将士数十万、象兵数千,岂能不战而降?!”众人皆怕刘鋹,不敢再言,于是刘鋹派李拓率领一万余人协防韶州。

    潘美几天来一直带领部将们评估,如果集中陛下为了此次征战特意配给潘美的改进武器——火炮和发射机弩攻击大象,能不能将象兵击退。发射机弩在此前攻城中已用过,射程和威力都奇佳。

    此时,中原汉国的发射机弩已经发展成为重型三弓床弩炮。床弩是一种大型远程弩炮,外形类似一架放大的弩弓。这种武器早在东汉就出现了雏形,是专门对付骑兵的利器。刘承讯将武备司交给张浦后,全面强化了武器装备的设计、试验和保密,要人找人,要待遇给待遇,因此中原汉军的重型床弩比以前朝代的性能有了巨大提升。

    采用大型复合共组合技术以及反趋弓技术设计而成的三弓床弩炮的射程大大提高了。三弓床弩炮的弓背使用多种材料制成,是典型的复合弓,爆发力极强。而且,为增加射程,武备司刚研制出一门弩炮联装三张强弓的技术,其中最后一张是向相反方向安装的。箭支以及材料也不断进行改良。现在安装的箭支形状类似标枪,三片铁翎就像三把剑一样。箭头则是钢制三棱型穿甲箭,主要用于远程打击有重甲保护的目标。

    火炮的威力比重型三弓床弩炮更强,两者的不同点是火炮攻击的是面,而三弓床弩炮攻击的是点。火炮的缺点是装填弹药慢,不像三弓床弩炮经过不断改良,就像轮船的舵一样,又类似一个超大版的左轮手枪,可以旋转连发三箭后快速装填箭支。另外,此时制作火药难度较大。此等国之利器,为保密起见,分步骤制作,掌握制作方法的匠人也较少,因此产量低下。加上运输、储存难度很大,所以禁军携带的数量有限。

    有了大致攻击象兵的利器,潘美命令士兵多砍伐树木,并将木材全都晒干,要求部将们练习焚烧木材,准备将三弓床弩炮的箭头烧以明火再射出,扰乱象阵。其实,潘美是未虑胜先虑败。他想,万一不能有效地打击象兵,可以将木材点燃,延缓象兵的行军速度,为部队的撤退赢得时间。

    稳扎稳打的潘美出征打仗不仅考虑打赢了怎么办,还考虑打输了怎么更好地撤退。当然,士气是只能鼓不能泄的,潘美并不对部将们多说。除此之外,潘美还想选一个能够最好地打击敌军的地形。如果在平原上拉开阵势,数千头大象一排冲杀过来,显然没有那么多的火炮和重型三弓床弩炮。

    潘美带领王铭、王栋等部将向北寻找最佳的决战地点。数日后,找到一处两山之间、大约有五、六百米宽的地段。虽然潘美觉得不是很理想,不过也没有更好的选择了。一切准备工作都做好后,潘美下令汉军趁夜拔寨向北撤退,迷惑敌军,造成中原汉军欲北还的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