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再现大唐荣耀 » 第一百九十三章 前车之鉴不生搬 锦绣金陵醉云烟

第一百九十三章 前车之鉴不生搬 锦绣金陵醉云烟

    江南战事正酣,刘承讯倒是有闲情雅致带着皇太子、长公主和二公子,阮虎、丁忠汉、曹延红到猎场打猎。此时,刘继榶已经是十三岁的俊秀少年了,身高已然直逼刘承讯,骑在高头大马上,如此的娴熟老练。长公主刘继樰相貌上更像刘承讯,性格方面则很强势,甚至比萧淑沂更显咄咄逼人,凡事刘继榶和刘继榕都让着她。刘继榕相貌更像萧淑沂,性格上更多的取刘承讯妥协、温和的一面。用萧淑沂自豪的话说,哪家娶了二公主简直是修了十世的福分!不过,谁家要是娶了长公主算是倒了八辈子血霉。

    学习方面,刘继榶换了个太傅,不变的是繁重的学习任务。为君者什么都要学。刘继樰倒是像母亲,研究天文、地理、历史,没事就去找父皇谈古论今,比皇太子还能讲能说。刘继榕学完女德就开始学习女红之类了。

    五个年轻人,四人骑马一人坐车,一路上有说有笑。刘承讯看着这群年轻人热热闹闹,对阮虎说,“看着他们长大了,我们打下来的大汉江山有人来守卫,朕倍感欣慰!下次打猎,让你儿子也来吧,让朕看一看。”

    阮虎禀告,“犬子今年十六,是一名禁军骑兵,已经跟着曹彬和张永德一起出征江南了。”

    刘承讯大笑,连说,“果真是将门虎子!阮爱卿对徒弟和儿子都很严格,大汉又多了一个开疆扩土的将军。”

    阮虎谦恭的表示,“君上过赞了。”

    此前听钟芳芳说,董平有点不认可大哥董羽教育儿子的方法,过于溺爱。刘承讯也有点担心。现在看来,至少董平和阮虎还是与自己一样,时刻居安思危的。

    现在,打猎之事已经不需要刘承讯和阮虎管了。五个年轻人中,丁忠汉、曹延红都是猛将,皇太子刘继榶也学习了技击,刘继樰会耍两下子,加上有禁军护卫,安全不成问题。一会儿工夫,就打了不少黄羊、兔子,可竟然一头猛兽都没看到。

    果真还是刘继樰会说话,“父皇真龙天子出来,猛兽都不敢来了!”

    刘承讯和阮龙坐享其成,除了刘继榕还有点不习惯,其他人吃起生猛烤肉都是大快朵颐。

    和年轻人闹了一整天,本就不老的刘承讯从感慨人生中跳了出来,继续处理国家大事。正当臣子们又开始忙活着谁当宰相问题的时候,皇帝在御书房召见了中书令萧干。刘承讯希望由萧干来当右宰相,同时告诉大舅哥,要将中书令府改成由宰相管理的塞北事务司;如果萧干觉得有点太急了,就设第八部塞北事务部。

    考虑到范质是新升的左宰相、赵普是新提拔的平章事,不管怎么说,右宰相都是象征意义的首席大臣,论资历还是萧干更合适。萧干赞成撤掉中书令府,改为塞北事务司,可是不愿意担任右宰相。此前,皇后萧淑沂和哥哥长谈,言及大汉一统天下在即,萧干已有推荐萧括担任中书令,自己退而当个闲职的想法。

    当然,萧干给皇帝的理由是契丹人当首席大臣并不合适。刘承讯反问萧干,“你不当宰相,萧括一个人来主持塞北事务的改革,他忙的过来吗?”刘承讯让萧干不要纠结于塞北人、中原人、江南人还是岭南人,我们致力于民族融合,皇帝和宰相都在分汉人和契丹人,那能让别人相信吗?

    萧干说不过皇帝,两人商量好,由萧干暂任右宰相一职。等到塞北政务改革结束,大概干个三年五载,就由萧干任尚书右仆射。

    商量好之后,萧干又去见妹妹萧淑沂。皇后听说哥哥中书令没辞掉,还给皇帝任命成了右宰相,又好言相劝哥哥,当学长孙无忌,坚决不能干右宰相。搞得萧干非常为难,又去找皇帝。刘承讯见大舅哥又来和自己墨迹,猜到原因,让侍卫请来皇后。

    刘承讯告诉这兄妹二人,他明白国舅的想法。但是,范质儒弱、赵普资历尚浅又提升过快,现在正是用人之际。再次承诺,萧干只当五年的右宰相。萧干心想,妹妹让我请辞半天,原来的三年五载就成了整整五年了。见皇帝坚持,当着面,萧淑沂就不再多言了。

    一日后,皇帝在御书房向内阁大臣们宣布了内阁改制,由六名内阁大臣改为五名内阁大臣,不再设中书令一职;任命萧干任右宰相,将原中书令府的事务交由新设立的由左右宰相管理的独立于七部的塞北政务司。内阁大臣们没有反对意见。

    三日后,皇帝又在朝堂之上宣布此事。这次,皇帝收到了不少来自于大臣们关于此事的不同意见,主要都是言及萧干是萧皇后的哥哥,担任右宰相似乎并不合适,容易导致外戚专权。

    刘承讯并没有理会文臣和御史们的不同意见。在这个尚是武人决定国家一切的时代,枢密使和监察使两个职务的设置已经大大削弱了宰相的权利,右宰相只是名义的众臣之首。宰相既不直管军队部署,也不直管监察,只是作为内阁大臣参与其中。刘承讯需要萧干与萧括两人一起来协助皇帝和皇后完成江山的一统,还有民族的一统。

    如果刘承讯已经五、六十岁了,他或许会觉得这样的安排会妨碍皇太子的顺利接班。但是现在,在刘承讯看来,天下未统,即便是塞北,也是统而未一。此时皇帝才三十四岁,正值青壮年,不需要求稳,需要加快改革的步伐。刘承讯始终把军权掌控在手中,他并不担心外戚的问题。萧干、王波、张浦、王守成和萧括五个人都是从战争中打拼出来的,皇帝更喜欢军人内阁。

    萧干担任右宰相之后的第一次内阁会议,商讨的是江南战事。王守成向皇帝报告,江南的江防非常严密,武宁军难以突破江水防线。东线暂时难有进展。而西线方面,看来林仁姝的劝降信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武昌军在负隅顽抗。归德军暂时没有机会渡江,幽州军和昌武军两路进抵鄂州。刘继业数次想逼武昌军决战,武昌军都避其锋芒。

    刘承讯问张浦,“石守信那边怎么样?”

    张浦回禀,“石守信的守义军只有两万余人。据可靠情报,洪城本是江南的西都,李璟曾大规模经营,洪城守军至少在五、六万。洪城城墙高大,人口众多,守将又是据城力守,不肯出城应战。石守信一时半会儿也没有什么办法。”

    王守成建议,要不要调动怀德军?刘承讯摆摆手,既然没有进展那就耗着吧。

    萧淑沂得意的说道:“各位卿家莫急。对江南之战,就如秦赵的长平之战,有赵奢之能的林仁肇已死,用廉颇是缓死、用赵括是速死。”

    张浦附和皇后:“娘娘所言甚是。李景达这个老对手,也就是个将才水平,让他当江南兵马大元帅,可是他的眼光也就在江南一隅之地。”

    正如长平之战中秦国击败赵国的根源在于秦国有富饶的关中平原、又得天府之国,秦国耗的起、而赵国耗不起。四十万男丁不耕不种,饭都吃不饱,迟早也就是败。皇帝的想法是先耗耗江南人的锐气,等到他们的斗志消磨殆尽,再来致命一击。战争全在江南的土地上发生,到了春耕不能春耕,看看他们能熬多久。

    李煜对周娥皇实在是不怎么地道。周娥皇不仅生前深爱李煜,临死还要给国主减轻负担,一再要求薄葬。可死去的人哪能管的了自己下葬之事呢,还不是活人在管!生前口口声声说是一生挚爱,这会儿李煜竟然真的将周娥皇薄葬了…剩下钱干嘛呢,当然是用在新欢身上啦!

    周明佳爱的只有李煜,每日只和爱人谈情说爱、诗词歌赋。不像周娥皇,既爱国主也爱李煜,时常劝李煜以国事为重。现在李煜真是耳根清净。时常劝诫自己的皇后长眠于地下,常常吵着要增加江防军费的枢密副使当叛徒杀了,李景达自然有事全包、独断专行。李煜每日只需要陪在周明佳身边,心情甚是愉悦。二女儿没功夫玩政治,周宗此时也没了依靠,安心当国丈了。

    当年,周娥皇与众妃嫔相处融洽。可怜她用妥协维护了自己完美的形象。周娥皇的悲剧在于明明国主有一堆小妾,可是渴望爱的唯一的周娥皇还在那里暗示自己,她们都是过眼云烟,而我才是国主心中的永恒。她还想学长孙无垢,做一个大度、完美的女人。周娥皇表面做到了,可是她的心做不到,妹妹的出现让她彻底崩溃了。

    而周明佳是不妥协的。她依仗着皇帝的宠爱、谁的账也不买,俨然成了江南的杨贵妃。李煜舍三千佳丽,独宠她一人。某日,嫔妃刘姝身体不适,李煜前去探望。此事情被周明佳知道了,等李煜次日来见她,周明佳明着不怪国主,可总让李煜觉得爱妃有点闹情绪,小性子。没想到李煜就是吃这一套,越发对周明佳我见犹怜,陪着周明佳的时间越来越多,其他妃嫔都懒得见了。

    有道是亲人或余悲,他人亦已歌,可在这,亲人也不悲伤了。周娥皇仙逝不足一月,她的妹妹周明佳已能穿着她那身最爱的碧绿长裙,脚着金线编织的金缕鞋,与国主谈音律、做诗词,载歌载舞。周明佳喜欢焚香,焚香本是琴茶的必备程序,李煜自然也是喜欢。可是,此时珍贵的香料中麝香为最、龙脑其次,而这些江南都不产,购买也相当昂贵。李煜和周明佳索性就地取材,一起研制新型熏香。

    关于熏香,汴京皇宫开始都不知道怎么用…前些年,清远军留从效向皇帝进贡了十斤龙脑香,李沁和宫人们都不知道这东西能用来干什么。直到今年,皇帝感冒并感觉头晕,钟芳芳找来了香炉熏香,以助皇帝安神,才首次使用熏香。刘承讯感冒好了之后,龙脑香也就不用了。萧淑沂和李沁两人都是用一次觉得挺好的,然后就忘记了,只有钟芳芳偶尔用用。

    年终时,一个个好消息从前方传来,让李煜心神大定,汉军在各处的进攻均被大唐军队击退。神武军粉碎了武宁军突破江水防线的企图,令其无功而返;武昌军北拒汉军,南向打败了汉军使其兵退八十里;洪城守军无忧。总之,汉军毫无作为,本来颇有些紧张的李煜得到了释放,并坚信皇叔指挥有方。

    在鄂州南向的两支汉军中的幽州军遇到了大麻烦,一直带病出征的主将慕容延钊竟然病死了。幽州军没了主心骨,通知昌武军的刘继业,向南撤退了八十里,并向皇帝禀告当下的情况,请求皇帝任命新的领军之将。趁此机会,现任武昌军节度使张刚谎称与汉军交战,斩敌四千余人,汉军兵退百十里。

    金陵的春节热闹非凡,丝毫没有战争阴云笼罩的气氛。李煜大宴群臣,钟太后也宴请夫人们,还邀请各家十五岁左右的未婚千金来皇宫做客。国主弟弟李从谦已经到了婚娶的年龄,各家闺秀都打扮的漂漂亮亮,希望能被太后和鄂城公相中。

    李从谦继承了金陵李氏的优秀基因,善于书法、下棋和写诗。曾经在看国主下棋时,李煜请从谦作诗一首,李从谦片刻成诗。

    《观棋》诗曰:竹林二君子,尽日竟沉吟。相对终无语,争先各有心。恃强斯有失,守分固无侵。若算机筹处,沧沧海未深。

    李从谦才情直逼国主李煜。本来他对周明佳一见钟情,不料意中人早与哥哥有情,李从谦甚是失落。太后也知道此事,安慰儿子并表示,一定给儿子找一个令他满意的。此次,太后也是少有的高调,广请众人,意在鼓励公侯之女都来参选。

    正月十五,国后仙逝刚满百日,李煜就迫不及待的想册封周明佳为国后。本来,李煜还想先封后,等到过些日子再举行封后大典,可是拗不过周明佳的柔情似水。

    周明佳的情商一点也不亚于姐姐,而且全用在人身上。除了陪国主,有点时间就去陪陪太后;有什么好东西除了自己用,多余的都亲自送给太后。钟太后非常喜欢她,觉得周明佳比周娥皇机灵,会讨人欢心。例如新研制的熏香,周明佳立即送些给母后,还亲自给点燃,细心介绍功效。听到李煜预备封新后之事,钟太后虽然觉得不太妥当,也只是委婉的提了一下,见李煜坚持也就不再多说了。

    江南唐宫的六十四张牌传到了汴京,刘承讯的封后大典竟然不知何时也传到周明佳的耳朵里。周明佳给自己精心设计了八龙四凤钗,配一身青色的国后服。汉国皇后正服蓝色比较深,而周明佳喜欢绿色,因此,她给自己设计的国后服更偏向于蓝绿色,当然还配着她那同样做工精美的金缕鞋。封后流程,全部参照汉朝。

    本以为一切都准备好了,周明佳封后的事情遭到了大臣们的强烈反对,李景达、魏岑等人都劝,李煜只好把封后之事定为与中原之战结束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