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再现大唐荣耀 » 第一百九十六章 围城打援变强攻 上中下策判去从

第一百九十六章 围城打援变强攻 上中下策判去从

    一个小小的文书说有紧急军情要禀告节度使大人,王彦升压根就没想到王鹏贺能有什么像样的建议,不过王彦升还是给了王鹏贺一个机会。王鹏贺自然非常珍惜难得的机会,拜见了节度使之后,问了一个问题。

    王鹏贺非常恭敬地说道:“大人,您可曾注意到唐军步兵和水军安营扎寨,两军相距竟有数十里地的距离。”

    这个当然注意到了,王彦升以不为然,步兵把寨建在高处,水军建在彭泽,这不是再正常过的嘛!王彦升顺口问了句:“有何不妥?”

    王鹏贺婉转地说:“大人,步兵扎营于高处,水军扎营于彭泽边,都是正常的。可两军相距数里地,如何呼应呢?实在是牵强附会。”

    王彦升这下算是听出点门道来了。中原将领对于水军如何打仗布阵基本一窍不通,不过听王鹏贺这么一说,是有些不太符合常理。王彦升立即命人给王鹏贺赐座,让他慢慢道来,还让侍卫给王鹏贺送来茶水。

    见关子卖完了,节度使大人开始重视了,王鹏贺侃侃道来。“节度使大人,小人本为附近喻县人氏,每到枯水期,彭泽水会退去一半,甚至更多。每年自端午前后,开始降水,也就是所说的梅雨之季。到了梅雨之季,江水、赣水将滚滚而来,彭泽的面积将急剧扩大。”

    王彦升见王鹏贺顿了顿,让他继续说。王鹏贺又道:“到那时,江州将汇集数个江河之水,号称九江。那时此处将沟渠纵横,我大汉骑兵寸步难行,而敌军蒙冲斗舰则如入无人之境啊!”

    王彦升慎重的问了一句外行话,“像石大人那样,堵住行道也不行吗?”

    王鹏贺只好回道:“此处处处是航道。”

    王彦升终于明白了情况的紧急,连忙带上王鹏贺去见石守信。王鹏贺把情况又更加详细的报告给他,石守信明白了,唐军步兵和水军安营扎寨数十里之遥,是因为一旦梅雨季节来临,数十里地将成一片汪洋。难怪唐军迟迟不肯出战,他们不是坐以待毙,而是等着梅雨季节的来临,那时候大汉军队将不攻自破。

    石守信的想法一点也没有错。

    这战术有一个鲜活的例子。五胡乱中华的十六国时期,后赵大帝石勒拥有河东和齐鲁之地。石勒认为,与占据关中的匈奴刘曜争斗,两虎相争、未必能讨到好处,不如去攻打好欺负的东晋。东晋的防御重点在江水宽广的金陵,石勒选择了攻打非防御重心的荆襄大地。

    起初,一切都很顺利,赵军势如破竹,攻破东晋多个城池。打着打着,雨水来临,骑兵寸步难行,石勒只得退兵。回师途中没有食物,羯族为主的赵军开始吃被俘虏的妇女;再到后来,士兵之间互相把老弱杀死当军粮。如此一来,不仅汉族,其他各族如鲜卑、匈奴、氐族都对羯族非常痛恨。

    石勒死后,杀人不眨眼的石虎继位,把国家搞得一团糟。各族乘机清除羯族,羯族就彻底消亡了。

    此时,石守信和王彦升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石守信连忙问王鹏贺,“一旦水位上涨,是不是可以以江州固守?”

    王鹏贺不失时机的说,“大人英明。”

    照王鹏贺的说法,此时此地用围城打援策略完全是错误的,或者说是不合时宜。于是,石守信和王彦升商议后,王彦升立即率领归德军返回,同时告知陈末,当下情况十分紧急,务必两军不惜一切代价,尽快攻下江州。石守信也开始寻找合适的地方,一旦河水涨上来了,江州又无法攻破,部队要有合适的撤退地点。

    王彦生率领归德军主力又开始撤回江州,这一次他和陈末两人动真格的了。陈末是第一次外派,如果出来之后寸功未立,就灰溜溜的回去,更是没有办法交代。并不精于攻城的陈末一切听王彦升的指挥。幽州军和归德军各组织两路人马,主攻江州南门,每路人马攻六个小时,然后下来休整,四支部队不分昼夜,全力进攻。

    选择了一个初夏的凌晨,幽州军率先向江州发动了猛烈的攻击。骑兵掩护步兵,以攻城锤撞击城门,更多的部队开始从城墙两边进攻。汉军弓弩手从城外高台上向城上射箭,以火力助攻;江州城墙上的奉化军居高临下、还以颜色。

    第一天下来,汉军伤亡不小。江州毕竟城墙高大、城门坚固,并无被撼动的迹象。可一连攻了三天,江州的守军开始疲惫了。

    江州城是如此坚固,一连又攻了九日,江州城才有了松动的迹象,不过攻城的军队也疲累了。王彦升和陈末决定采取虚实结合的方式,制定部队轮休方式,但在轮休时,令远程攻击继续,使得江州城的守军和征调的民夫根本没法休息,而汉军则有了更多的休整时间。

    此时江州的守将奉化军节度使冯延术害怕了,老毛病就开始犯了。一遇到紧急的情况,他就开始骂,骂国主、骂齐王、骂朝廷,从上到下都没用,导致他孤军守卫江州。加上又有下面的部将怂恿,现在江水中西部防线尽失,就算是能守住江州城,将来朝廷也会怪罪,冯延术坚守的信心开始动摇。

    恰在此时,皇帝刘承讯派了礼部官员来江州前线犒劳将士,同时传达了紧急军情。从南边来救援的唐军很可能是敌军的御林军——神武军,指挥这支部队的是江南国兵马大元帅齐王李景达。李景达这个人,枢密使张浦曾经在江淮与其作战数个月,虽是缺少奇谋,不过沉稳干练。围城打援如果难以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当尽早攻取江州城,否则,不久之后,江南各处将一片水泽,骑兵行进就十分困难,步兵也好不到哪里去,江南水师将尽占地利优势。

    刘承讯是如何得知这一情况的呢?战争也是一种竞赛,唐军感觉到了武器方面的差距,努力改进弓弩和冶铁的水平,研究如何避开骑兵的锋芒与其作战;而汉朝刘承讯等人则早早从对辽作战与对唐作战中寻找不足,认识到了情报的巨大作用。

    农垦司二部早先收买了皇甫继勋的部将,又收买了皇甫继勋。现在,皇甫继勋和此人分别从常州和金陵向二部提供了情报,齐王率领神武军一半军力前往救援江州。照此推算,石守信遇到的就应该是李景达的部队。

    至于梅雨季节不远了,是林仁姝向皇帝报告的情报。林仁姝受命写劝降信给武昌军的将领,还是有相当一部分武昌军将军认为林仁姝不该写此信,坚定地要效忠朝廷,不愿意向中原投降。朝廷不该杀林仁肇大人,但武昌军也不能倒戈相向。最后,武昌军将领们定下了这个结论,因此,对汉朝有想法的将领只好选择了隐忍。一旦被他人知道了这个念头,是要被杀头的。武昌军和汉朝昌武军对峙于鄂州,同时还牵制了一部分归德军,根本没有投降的意思。

    和州的军队待命了好几个月,身在和州的水军副将林仁姝听说了武昌军的情况。林仁姝觉得寸功未立,于是写信给皇帝请战,并善意地提醒皇帝,五月初五端午节之后,江南将进入梅雨季节,到时候各湖泊水位将急剧上涨,大汉骑兵和步兵作战会非常不利。

    看完林仁姝的书信,刘承讯回信安慰她,要她耐心等待,同时他想到了还在江州围城打援的三支部队。刘承讯立即指示礼部派人前往江南前线犒劳将士,同时告知三位大将这个情况。

    王彦升和陈末请礼部官员转达他们对皇帝的敬意,同时请皇帝放心,两人,还有石守信将军已经对于即将到来的雨季开始着手准备。幽州军和归德军已经持续攻江州城近十日。两人带礼部官员观战,并请转达他们一定不负陛下期望,争取早日攻克江州的信心。

    当然,还有一个人,就是徐国公夫人钟云娘,比谁都兴奋又干着急。人处在的位置不同,思想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当年江淮之战,唐国军费吃紧,江淮和江南不断加大税收,甚至五月份就把年终的税给收了。钟云娘跟着村中百姓一样,日日骂中原汉国。等到河西做生意了,发现汉国兵士对把江南人氏还不错,稍微对中原的敌意少了一些。现在,她日日盼着汉军能够早日攻克金陵,以消她的心头之恨。

    钟云娘终于忍不住追问夫君董平,“大汉攻江南国,我们武宁军怎么就风声大雨点小,这会连动静都没有了啊?听说大批部队都调到西面去了,到底是什么情况?皇帝陛下是怎么谋划的啊?”

    连发三问,董平心知夫人着急,劝她稍安勿躁。之前,是不想让她知道,也不能让她知晓国之重事,现在则是他真不知道皇帝陛下的战略。董平顺带自我解嘲地说,“为君者岂能让我等大将轻易就看透呢,夫人你就放心吧!陛下不会无缘无故让武宁军时刻做好战斗准备的。”

    钟云娘以怀疑的眼光看了一眼董平,董平一脸正色的说,“决无虚言。”

    钟云娘还以尴尬的一笑。这几日她没事就问儿子战况,儿子倒是“老实交代”,毫无进展、也没有下一步的作战命令;换到夫君这里还是一样的。钟云娘有点担心,别又像江淮之战一样,夺了江南的西面之地,然后再让李家还有钟婉娘逍遥十年八载。

    没有让皇帝等待太久,礼部官员离开江州城外的第四天,陈末坐镇,以一支部队再攻南门,然后将所有的兵力投入对东门的攻击。主攻部队由王彦升指挥,连留在东面以防江南救援的归德军也上了。江州守军已经到达疲惫的极限,能调动的力量早调到南门去了,没有想到汉军竟然全军攻东门,根本没兵可以再调了。

    汉军从东面的城墙登城成功,一举攻克东门。东门既克,王彦升一刻也不停留,分兵两路,一路杀向南门,一路杀向节度使府。江州守城将士见汉军从背后杀来,一些部队就放下了武器,还有一些试图顽抗的、很快就被从背后杀过来的归德军消灭了。节度使冯延术倒是提前做好了准备,一听到汉军攻破东门,立即在江州城打开北面的闸口,带领二十名亲兵和家眷,坐上了大船入江水准备逃回金陵。

    端午节前的两日,五月初三,汉军最终以两万人伤亡的代价一举攻克了江州。攻克江州之后,王彦升和陈末立即加固城墙、安抚民心,王彦升责成江北的归德军各州县调粮食到江州、从归德军属地又征调了三千民夫。

    端午节当日晚上,皇帝正在由妻儿陪着吃粽子。宦官来到太平官门口通报,左右枢密使张浦和王守成求见,刘承讯立即起身去了御书房,萧淑沂也一同前去。王守成向皇帝贺喜,一千三百里外的江州传来好消息,王守成和陈末两位大人已经攻克江州。

    江州即克,刘承讯问张浦和王守成,“两位卿家认为李景达将作何应对呢?”

    取出了长江流域的地图,张浦说道:“陛下请看,江州扼江水中游要冲,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如果能够守到今年入夏,我大汉骑兵就可以顺利的渡过江水,必能在短期之内攻灭江南。”

    刘承讯再问张浦,“如果你是李景达,你会怎么办?”

    张浦回答皇帝:“上策是,一旦梅雨季节来临、水位上涨,以他在江州附近的神武军,以及繁昌的部分军队,再调动武昌军弃鄂州,三路大军合围江州。争取夺回江州,如果石守信、王彦升和陈末三人不能守住江州,李景达在会师之后,可以逐步迫使我怀德军和昌武军后撤。”

    “中策和下策呢?”刘承讯再问。

    张浦分析,“按理应该是放手一搏,否则真是不好办。中策应该是接应鄂州的武昌军,舍洪城的镇南军,将主力和武昌军悉数退往金陵。如此一来,大军汇集于金陵附近,一时半会真不好打。大汉只好把敌军封死在江南的狭小空间之中,以经济拖垮江南。”

    张浦再说下策,“下策就是兵退洪城、解镇南军之围。看似江南只是暂时失去了江水以南的江州附近之地,但是兵力分散。若唐国用此下策,陛下只需命令怀德军、归德军、幽州军和守义军截断或拖住敌军。金陵附近只剩下半个神武军加繁昌的那点军队,可先攻破金陵,再图洪城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