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再现大唐荣耀 » 第二百章 一桥飞架江南北 铁骑直入金陵危

第二百章 一桥飞架江南北 铁骑直入金陵危

    汉军水师兵临池州城下,池州刺史闭门不出。按照现在的部署,林仁姝觉得只能遥望金陵了,她迫切地想要去问问李煜这个昏君,他是不是脑子不好使,哥哥林仁肇怎么可能会通敌卖国呢?!可是,张浦在临行前给陈元亮下过死命令,不破池州,决不允许分兵去往金陵方向增援禁军。

    林仁姝主动要求由她写了一封劝降信给池州刺史,陈元亮同意了。林仁姝提笔疾书,言辞恳切,说及自己是原大唐武昌军行军司马,现大汉水师都指挥使。兄妹二人本是一心为大唐效力,保卫江南百姓。可是李煜昏庸无能,听信谗言、错杀忠良,跟着昏君是没有好下场的。奉劝池州刺史顺应天命、归顺大汉,既可保全家小、也可保全池州百姓。

    林仁姝曾沉思良久、咬文嚼字地写信给武昌军的兄弟们,可是他们毫不动心。因此,这次林仁姝没有对劝降池州刺史报什么希望。可是,池州刺史显然没有武昌军人的血性,收到了劝降信之后感觉抓到了救命稻草,立即回复。他表示曾听说过林枢密副使的事情,深表遗憾与痛心。他愿意追随林都指挥使,率池州五千兵士和全城百姓归顺大汉。

    林仁姝看到书信哭笑不得,感情投降是追随我啊…不过,兵不血刃能占领池州总是好事。

    这下,汉军水师顺利攻取了池州,陈元亮留下镇守,同时答应了林仁姝的请求,分兵五千给她,让她去增援禁军。

    此时的曹彬和张永德就像离弦的箭一样,飞驰在江水的南岸,把给他们遇河架桥的武宁军水师和民夫们甩在了身后,即将兵临距离池州二百里的繁昌县。武宁军陈充则带领水军和民夫沿着江水,水路并进。

    繁昌有一支奉化军和成化军组成的混合部队,将近四万人。繁昌的唐军收到了来自池州的急报,汉军在池州登陆,正在一边加强戒备,一边等待来自金陵的指令。

    繁昌唐军的主将是原奉化军的统军,节度使冯延术的女婿周行。唐的军职和汉的军职不一样,节度使下有副使,然后是负责统领军队的统军和副统军。周行正在焦急的等待着金陵的命令时,哨兵在侍卫带领下来向统军传报,向西不到三十里地发现大批汉军骑兵疾驰而来。部队本是为了抵御想要渡江的汉军,现在汉军骑兵从侧面杀了过来。

    繁昌在三国时期称为春谷,周瑜曾经镇守春谷,被封为春谷长,还有两个担任过春谷长的是黄盖和周泰,全是东吴名将。恰巧周行被调过来在此抵御武宁军,还顺利的将已经登陆江水南岸的武宁军打退了,他不由得意气风发。周行熟知三国那段历史,对外人说起,繁昌就是周姓子弟建功立业的地方,手下见他如此之说,多有奉承,还说他就是大唐周郎。

    既然是周郎,总要有周郎的气魄。年轻气盛的周行下令部队迅速集合,列阵迎敌。部下劝周行,与汉军对阵实在不是明智之举,周行大怒。他厉声言及,前面刚有天策上将击溃汉军的战报,怎么就不能与汉军对峙?不将汉军打退回江北,怎么能保金陵之安危?

    七月的夏日,太阳刚刚偏西,不过依然酷热难当。曹彬和周行这两个即将交战的对手心头更加的火热,他俩一个想当为晋朝攻灭东吴的杜预,另一个想当弹指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周瑜。

    两军对阵,此时禁军当然也穿不了铁甲,一身轻装,否则会被晒成肉干的。曹彬远看敌军阵型凌乱,防护盔甲也不怎么样,心中底气更足了。曹彬一声令下,骑兵开始冲锋,他本人坐镇,副将张永德则领军出击。看着冲过来的敌军,不知是什么给了周行以信心,他走上战鼓亲自击鼓,下令进军。

    在江淮之战意识到自身弱点的李景达加强了神武军的装备,可这只针对神武军。因为财政紧张,根本没有资金来改善节度使部队的战斗力,所以奉化军和成化军装备还是老一套。倚仗江水天险,以及自身的水军优势,在长江沿线打打武宁军的水军还行,现在与汉军骑兵对战,无异于是送死。

    两军临近,汉军骑兵箭雨飞扬,唐军士兵忙举起盾牌来挡,可奉化军不成体系,平时操练也稀松,禁军马跑二百步的距离只是瞬间的事。一波箭雨没挡住,奉化军倒下一批,还没缓过神来,汉军骑兵已冲入唐军水军阵中。汉军高头大马,拔出斩马刀居高临下,挥刀乱砍。先是箭阵,再是骑兵击杀,不到半个时辰,唐军就抵挡不住了,前阵部队纷纷四散撤退。

    那边曹彬见唐军已有败退迹象,觉得不用再搞什么垫后了,下令剩下的部队随他一起冲锋!看到己方军队开始败退,周行一个劲的击鼓,见到击鼓不行了,他又将鼓锤交给鼓手,亲自带领兵士冲到阵前。

    真正到了阵前,年轻的周行仿佛才感受到了战场上的残酷。看着汉军骑兵拔刀怒砍,双方将士鲜血飞扬(主要是己方的)。再看又有大量骑兵冲击过来,一身豪情的周行陡然心虚了,抖抖霍霍地就往回撤,边撤边对部将下令,“鸣金收兵。”

    鸣金收兵一般是攻方停止进攻的命令,此时来个鸣金算个什么呢?这也不是春秋时代,打仗还玩个礼数。曹彬和张永德可不管你收兵不收兵,领着骑兵一路追杀,一直将唐军追至营寨之外,还想破寨而入。攻了三次,毕竟寨门坚固,骑兵又不带攻城设施,曹彬只好作罢。

    曹彬见敌军被打回营寨之中,立即派信使告知在后面的武宁军陈充,守繁昌的唐军水军被困于营寨之中,对岸的武宁军可以渡江了。当晚陈充接到了通知,连夜派人渡江去通知江北的武宁军。

    次日清晨,还在休整的的禁军曹彬接到报告,唐军有动静,似乎是要出动。不疑有他的曹彬连说,“唐军行啊,昨天被打成那个熊样,今天还敢出战,就等他们出来!”

    周行可不是想再战,他是想撤退了。可是又怕退路被汉军掐死,借着曹彬不熟悉水战,周行乘夜派出去的探子回来禀告,战船部队已经联系上了,将按照命令在凌晨返回到江边。周行算是心里踏实了许多,一宿也没有睡,盘算着撤退的方案。

    曹彬接到敌军有动静的报告,其实是周行佯装派出部队列阵。周行派出一支约有千人的部队向四处搜索性前进,目的是赶走汉军的探子。随后,周行下令所有军官往大船上撤,士兵们扛起蒙冲斗舰往江边冲,到了江边立即上船往江东撤退。一场古代版敦刻尔克大撤退,在繁昌上演了。

    两万余官兵撒欢了往江边跑,周行更是带头在侍卫的保护下往战船上跑,他的中长跑成绩非常不错,只用了不到一刻钟就跳上了战船。周行比他岳父冯延术强,并不急着下令赶快开船,而是命令瞭望哨时刻警戒,一有军情立即报告,那边还不忘指挥士兵们上船的赶快撤往江心。

    曹彬还在稀里糊涂中。江北的武宁军本来得到通知,今日可以渡江了。天还没透亮,江北的瞭望哨模模糊糊看不清江南是什么情况,就感觉乱哄哄的有动静。江北的武宁军指挥官做出了正确的判断,敌军可能是要撤退,于是下令战船和快船全速启动。

    江北的士兵开始登战舰、开动快船,江南这边就已经看到了,并连忙报告统军大人,江北敌军有动向。周行听说此事,就顾不得许多了,命令两千余人组成的快船队负责垫后,下令战船全速向东行驶。

    一见大船开始向东行驶,原本中规中矩按照计划轮流列队出寨门的士兵们心知不妙,吼骂着尽全力跑。奈何寨门就那么宽,还有万余人一起跑,很快寨门就被堵住了,一时之间疏散十分困难。更有士兵开始试图从寨门边跳出来,可是不跟部队没有船,出去有什么用呢?一下子部队闹闹哄哄的,唐军已经乱成一锅粥了。

    等了大半个时辰的曹彬没见汉军水师动静,却得到士兵传报,唐军是佯装再战,实则开始撤退了。曹彬命令骑兵赶快向敌军营寨进发,拦截企图撤退的唐军。等到汉军骑兵冲到唐军营寨,能跑的都跑的差不多了。只有两千余伤兵跑不动的,被俘虏了。曹彬和张永德气得跳骂,望江兴叹、无何奈何。

    武宁军还在江上追杀逃窜的唐军,追着追着遇到了殿后的快船队。殿后的唐水军本来应该在水上训练有素,可毕竟跟着节度使一通逃窜,心慌意乱下竟然被追上了。两波船先是对射,靠近之后更是在江上就以长矛互戳。武宁军感觉到敌人在逃,自身来了气势,快船与快船靠近相互厮杀之时,有水性好的士兵更是直接跳入水中,试图凿漏敌船。

    本来唐军是水军,水上功夫比武宁军只强不弱,见武宁军玩花子,终于激发了血性。你凿我船对吧,我也去凿你船,大不了大家都在水中泡着。战斗还在继续,在水中泡着的,也不忘要和汉军拼。这次,好汉遇到了不要命的,武宁军水手被逼的手忙脚乱,渐渐和唐军船只拉开了距离。周行虽然比起周瑜差远了,不过比蜀国的“五代诸葛亮”王昭远强了不少,凡是能够逃到垫后快船队前面的船只,基本上都安全撤退了。

    武宁军一部分部队度过了江水,与曹彬、张永德的骑兵在繁昌会师。张永德本想立即率领骑兵再往金陵,曹彬比较谨慎。枢密使传达过皇帝的命令,禁军骑兵三个目标,第一是渡江,第二是破繁昌,两个都已经实现了。第三则是汇同各军攻克金陵。曹彬深知,单凭一己之力是难以破金陵的,现在虽然离金陵只有三百里之遥,一切还需慎重,单单一个粮草问题就让人头疼。

    接下来,曹彬开始休整部队,并等待友军们的消息,顺便帮助原江北的武宁军向江南运送物资和粮草。很快,从水路沿江过来的陈充也到达繁昌。他本以为有仗要打,所以没有等民夫,而是率领部队先行而至。一日之后,有军校来报告,水师都指挥使林仁姝将军已经追上了民夫队伍,离繁昌约有五十里地。

    听了军校的禀告,曹彬有点没好气的说道:“这个女的急吼吼往金陵冲干什么?我看陈老将军也不复当年雄州之勇,什么都听女人的!”

    曹彬说的是公元948年汉辽开战,陈元亮随高行周征战。作为中原的第一道屏障,陈元亮阻击辽军,一仗打得气壮山河。那时候的曹彬只有十六岁,因为亲缘关系在郭威手下当一名亲兵,看着英雄们纵横天下。

    十七年后,轮到曹彬纵横驰骋了。作为追随太祖从晋阳一路走过来的禁军将领,曹彬心里是看不起地方军的。给武宁军面子,那是因为武宁军的节度使董平既当过禁军殿前军的都指挥使,也当过近卫司统领。曹彬敬佩董平,所以在他看来武宁军是自己人。

    水师则不同,临时成军。据说皇帝陛下把水师看作是第二支禁军,钱粮大把往里面投入,结果成了天下的笑话。从来不敢北渡江水的唐军随随便便就把水师打残了。现在好嘛,让陈元亮当水师大将军。本来曹彬久仰陈元亮之名,还算客气,后来发现陈对一个女降将言听计从,感慨英雄老矣,并开始轻视陈。

    张永德倒是和曹彬的看法不同,帮着林仁姝说话。“曹兄,听闻林将军巾帼英雄,和江南有血海深仇。女子如此实在难能可贵。陈老将军和我等一样是北方汉子,水师事务多听林将军的建议,未必是偏听。”

    见好兄弟帮林仁姝说话,曹彬不再多言。有时候人的理解与不理解完全是心境的问题,张永德也有一个不为曹彬所知的个人隐私。张永德的父亲在当刺史之时,因逼娶一名曹姓部下为妾,(当然此人只是与曹彬同姓,两人没有半点关系)部下怀恨在心,杀了张永德的父亲,怕朝廷怪罪、举家逃了。

    不忘杀父之仇的张永德多方打听。功夫不负有心人,听说此人已经逃至金陵,还在江南国当了官。本来曹彬和张永德远征南楚和南汉,回来时间并不长,皇帝不准备让这支禁军部队出马征唐。曹彬还以为是自己请战成功,实际上更多的原因是张永德恳求皇帝给他个机会去报血海深仇。感同身受,因此张永德完全能够理解此时林仁姝的心情。

    曾经钟太后为李煜求取一签曰“命中有时终须有”,钟太后因为有自己的秘密,所以理所当然的理解为,该是李煜的一定会是他的。生性潇洒飘逸的李煜接过了大唐的帝位,他却不知道,自己一样承载了多少人对大唐的仇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