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拯救大宋:从汴梁保卫战开始 » 第13章 小张将军的血是热的!

第13章 小张将军的血是热的!

    看到完颜阇母被擒,滞留在城头的近七百汉儿军在杨大山的带领下全部举手投降。

    被堵在城头的二百多女真军确实不愧强军之名,他们一直战到最后,也没有任何人选择投降。

    他们的顽强正好遂了宋军的心意。

    毕竟一颗人头值50两银子呢。二百多女真军就是一万多两白花花的银子。

    当最后一个生女真在三个京东壮士的围攻下被捅成筛子,耳挂金环的脑袋也被一刀剁下,城头的战斗终于落下了帷幕。

    但在这个时候,城头上又发生了戏剧性的一幕。

    受伤最重的张仲熊在两个士卒的搀扶下走到跪地请降的杨大山面前,大声骂道,

    “狗贼,今天你杀了我十二个兄弟,你没有资格投降。”

    话音刚落,他就举起熟铜棍,一棍把杨大山的脑袋砸了个稀巴烂。

    新郑门上的君臣全都看到了这一幕。

    李邦彦当即阴阳怪气地说道,

    “小张将军好威风,竟然当着天子的面虐杀降将。”

    其他文官也纷纷附和李邦彦的话。

    因为这些文官看出来了,今天张叔夜在守城战中立下了大功,肯定会获得赵桓的奖励。

    他们认为张叔夜如今的权力已经太大了,如今既然打了胜仗,就应该把他的兵权卸下来,安排一个闲职给他。

    不要以为这些文官的操作不靠谱,这是北宋重文抑武的国策。

    不管是曹玮还是狄青,他们只要立下大功,第一时间收到的绝对不是奖赏,而是文官群体的弹劾。第二时间收到的就会是卸掉军权进京自辩的圣旨。

    只不过李邦彦等人却忘了现在的汴梁形势危如累卵,依然按照惯性找张叔夜的麻烦。

    张叔夜当然也明白这些文官的心思,赶紧单膝跪地,向赵桓请罪。

    “官家,犬子无故阵前杀降,实为大罪。老臣一定重重责罚他。”

    赵桓淡淡地看了这群文官一眼,心中暗骂:这帮软骨头,要么是蠢,要么是坏。但老子不是以前那个无主见的赵桓了。

    国难思良将。

    张叔夜虽然算不上良将,但绝对是汴梁城里最会打仗又有一定威望的大臣。老子不重用他,难道重用郭京那个狗道士吗?

    “张卿先别忙着请罪。”

    赵桓不回应那些文官,只是伸手把张叔夜搀了起来,笑着说道,“先陪我到城墙走一趟,朕要记住今天大败金狗的每一位皇宋豪杰的脸。没有他们浴血厮杀,也许朕就变成金狗的俘虏了。”

    张叔夜连忙摇头。

    “官家,如今战场还没打扫干净,官家不可以身涉险。因为我们要小心那些诈死的金兵偷袭官家。”

    赵桓拍了下脑袋,笑着说道,

    “朕不晓兵事,竟然忽略了这个问题。”

    既然不能前往城墙与士兵近距离接触,玩一把亲民秀,赵桓就让几十个立功的将佐自行过来。

    孟安孟林父子得意地押着完颜阇母,至于那些受伤的将领,简单包扎了一下,也都在亲卒们的搀扶下赶到新郑门。

    谁都知道赵桓肯定会给立功将佐加官晋爵。谁也不想错过这个一辈子可能只有一次的机会。

    看到一众身上染满鲜血的将佐齐刷刷地站到自己面前,一脸期待地看着自己,赵桓的心里突然涌出一股豪气。

    谁言大宋无男儿?

    这些京东壮士连皇宋的正规军都不是,却千里迢迢冒着生命危险赶来勤王。而在整个大宋,像他们这样的男儿至少有数百万。

    只要君王有勇气,群臣有决心,就算没有一名正规军,单凭这些热血男儿也足以杀光女真族。

    如果说之前的赵桓还在担心自己会被历史的惯性碾碎,现在他一点也不担心了。

    作为一个历史老师,赵桓当然知道宋朝和明朝的巨大区别。

    很多人把南宋的建立归功于没有人与赵构争抢皇位,把南明的灭亡归咎于几个藩王的争权夺利,自相残杀,其实那些都是表面现象。

    北宋和明朝之所以拥有不同的命运,乃是因为两个王朝有着本质的差异。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说,

    北宋除了皇帝不行,其他人都行。上层虽然腐烂透顶,下层却蕴育着勃勃生机。

    明朝则恰恰相反。

    在权力狂魔朱元璋的精心设计下,皇权前所未有的强大,整个大明的老百姓被彻底原子化。

    整个大明,除了皇帝行,其他人都不行。

    很多人只看到了赵构一根独苗,就认为因为没有人与他抢位才让他侥幸建立了南宋。他们却没有发现,南宋初期,各城的守官守将有七成以上都是城破战死,两成弃城而逃,投靠金兵的官员将领只占了一成。

    各地百姓也纷纷自行组建民壮,与金狗殊死战斗。太行义军甚至与金兵缠战了一百多年,直到蒙古国攻灭金国时,太行义军始终是金国的心腹之患。

    反观明朝末年呢,八旗大军所到之处,明末官员和将领大多望风而降。如果不是多尔衮发布剃发令,整个江南都可以传檄而定。

    就连英雄的江阴百姓,也是在多尔衮发布剃发令后才愤起反抗,之前同样接受了清廷委派的官吏统治。

    整个大明,城破战死的官员和将领连百分之一都不到。

    至于百姓们,如果不是剃发令,更是几乎没做任何反抗。

    赵构不管被金兵赶到海上,还是被叛将废掉位置,所有的宋将,即使与赵构毫无交情,依然把赵构当成皇帝。

    反观明末,有多少明将行了废立之事?有多少大明藩王不是死在降清的明将手里?

    之所以两个王朝的百姓会有如此迥异的表现,主要还是因为大宋虽然武力拉垮,但它经济发达,对百姓的管治也相对宽松。

    大宋百姓面对异族时,自有一种心理上的优越感,和文化上的自豪感。所以才会宁死不屈,全民皆兵地与金兵死磕。

    反观大明百姓,他们之所以对入关渡江的清兵不做任何反抗,正是因为他们认为,谁来统治他们都一样。

    剃发令发布后的大举反抗,与其说是百姓在保卫大明,不如说百姓是在保护自己祖宗的衣冠。

    两朝百姓对皇室的认同感也不可同日而语。

    南宋初期的义军,不管是河北的忠义社,还是京东路的“打狗联军”,以及陕西规模数以十万计的义军,他们全都奉赵构为主,发自内心地拥护南宋朝廷。

    明末江北的义军呢,小规模的还会挂上大明的旗帜,只要规模一大,大多都会自立为王,根本不理会江南的大明藩王。

    两朝百姓的斗志同样也不可同日而语。

    南宋初期的义军大多都有与金兵铁骑死战到底的勇气。明末义军,除了李定国等少数异类,大多都是畏满清八旗如虎,大多望风而溃。

    很多人喜欢说北宋的民间起义历代最多,却忽略了北宋的很多所谓起义只是一个乡镇的范围和规模。并且起义者也不是为了推翻朝廷,而是为了被朝廷招安,加入厢军混饭吃。

    这种规模的起义,在其他朝代根本不会被记上史册。

    而在宋朝,文官群体为了限制皇权,所以才会利用这些丁点大儿的民乱给皇帝压力,桩桩件件地全都记了下来。

    反观明朝,凡是被记上史册的起义,最小的规模也是席卷了几个县。

    所以,南宋的建立绝对不是偶然,明朝的灭亡也不是偶然。如果说赵构赵九妹和文官群体对不起北宋百姓的耿耿忠心。朱姓皇室则根本配不上明末百姓的浴血厮杀。

    闲话休提。

    再说赵桓,看着这些面色浑身是血,面色坚毅的京东壮士,他的心头涌起了战胜金兵,重兴大宋的强烈信心。

    他缓步走到张仲熊面前,笑着问道,

    “小张将军,你刚才为什么打杀那个汉儿降将?”

    张仲熊狠声说道,

    “那个狗东西,今天一个人就杀了我的十三个兄弟,罪该万死。末将认为他没有资格投降,没有资格披上皇宋的战甲。”

    “狂妄!”

    宰相何栗听了张仲熊的话,当即喝道,

    “你一个小小将领,有什么资格认为敌将没资格归降?你究竟是居功自傲,还是没把官家放在眼里?”

    张仲熊愣了一下,他忽然感觉自己私自打杀杨大山已经触犯了军法。

    “孽子!”

    张叔夜大声骂道,

    “还不快向官家请罪!”

    张仲熊赶紧在两个亲卒的搀扶下跪在地上,因为动作过大,刚包扎好的伤口再度迸裂,鲜血渗透了裹着的布条,又一滴滴地滴到地上。

    赵桓看到这一幕,当即大踏步上前,伸手把张仲熊扶了起来。

    随后赵桓又用手摸了一下张仲熊布条上的鲜血,微微闭眼,似乎在感受鲜血的温度。

    “小张将军的血是热的。我相信小张将军的心也是热的。我也相信其他将士们的血也是热的。”

    赵桓一脸笑容,眼睛却十分犀利地盯着宰相何栗,一字一顿地问道,

    “将士们今天浴血厮杀,取得了金狗围城以来的第一次大胜。你身为宰执,不想着奖励将士,反而第一时间鸡蛋里面挑骨头,试图治罪小张将军。你究竟是何居心?

    你是想彻底寒了皇宋男儿的忠君之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