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拯救大宋:从汴梁保卫战开始 » 第15章 秦会之

第15章 秦会之

    孟安一听赵桓如此郑重其事,连忙谢恩。

    “官家,老汉虽有一身好武艺,但不通兵法,不堪大用。老汉和犬子只想担当一个选锋之将,为皇宋冲锋陷阵。”

    “既然如此,朕现在就封你为侍卫马军司的一员正将,孟林则担任你的都虞候。”

    封完了孟安的官职,赵桓意犹未足,再次摸着颌下黑色的短须说道,

    “但区区一员正七品的马军正将不足以酬孟老英雄之功。朕要给你封爵!”

    随后赵桓看着一众文官问道,

    “诸位爱卿,你们觉得朕该赏孟老英雄一个什么爵位?”

    大多数文官全都沉默不语。

    一个无官无职的乡野武夫,虽然擒下了一个金国贵人,但一下子就跃升为正七品的马军正将,已经足以酬谢他的功劳了。

    没想到赵桓竟然直接准备奖励孟安一个爵位。要知道爵位与官职不一样,那是可以世袭的。

    但是有了耿南仲和何栗的前车之鉴,大多数文官决定用沉默来回答赵桓的问话。

    吏部侍郎李若水上前一步,对赵桓拱手说道,

    “官家,孟老将军擒下完颜阇母,固然是一件大功。但官家一下子赏了他一个七品官,已经足以酬谢他的大功了。

    如今还要用爵位来封赏,未免太过!

    官家应该知道,就算有经天纬地之才的张文定公以布衣之身向太祖皇帝献定国十策,也才被太祖皇帝赏了个九品官。

    所以,微臣认为,如果孟老将军以后再立奇功,再封赏爵位也不迟。如今封爵,恐怕众将不服啊。”

    张文定公就是大宋开国时的名臣张齐贤。赵匡胤去西都洛阳视察时,张齐贤以布衣之身,拦在赵匡胤马前,献了定国十策。

    赵匡胤大喜,当即给张齐贤封了个九品官。

    后来张齐贤出将入相,四践两府,堪称大宋首屈一指的名臣。

    李若水用张齐贤只封了一个九品官来提醒赵桓,你封孟安的官职已经足以酬谢他的大功了。毕竟孟安再厉害,也不足以与张齐贤相提并论。

    赵桓深深地看了李若水一眼。

    他知道李若水是个铁骨铮铮的忠臣。但不得不承认,也是一个才具和眼界都十分有限的忠臣。

    在真实的历史上,赵桓前往金营议和,被金兵扣留,完颜宗翰逼他脱去龙袍,换上小厮的青衫。

    当时随驾众臣皆不敢言。

    惟有李若水破口大骂完颜宗翰不讲信义。完颜宗翰割掉了他的舌头,他便怒目而视,以手相指。最后完颜宗翰把他挖目断手,凌迟处死。

    死得确实无比壮烈。

    但是很多人却不知道,正是李若水怂恿赵桓前往金营议和的。

    如果非要与后人作比较的话,李若水其实与明末的史可法差不多。确实是有气节的忠臣,但也是能力很不堪的忠臣。

    “李爱卿,朕不认同你的看法。”

    赵桓直截了当地反驳李若水。

    “张文定公固然是我大宋名臣,那是他后来出将入相时的功绩。若是单拿那十策来说,他的功绩远远比不上孟老英雄今日生擒完颜阇母的功绩。

    所以朕认为,今日不封孟老英雄一个爵位,根本不足以勉励汴梁豪杰,天下英雄!”

    赵桓最后一句话说得特别重。

    他是在提醒李若水,你不要再与我抬杠了。

    我如今已经失去了汴梁民心,也失去了天下人心。我现在要利用这次胜仗,一点点重塑我在皇宋百姓心中的形象。

    但是李若水明显不是一个会揣摩人心的人。

    他竟然没有半点退让的意思,直愣愣地看着赵桓说道,

    “官家此言差矣!

    张文定公的十策乃是安邦定国之大计,孟老将军不过一战之功,岂能与张文定公相提并论!”

    孟安看到李若水如此小看自己,气得胡子都飘了起来。

    孟林更是恶狠狠地看着这个三十多岁的文官,恨不得一脚把他踢下城门。

    赵桓看到李若水如此固执,也是心中有火。

    正想训斥他几句,一个穿着御史衣服的文官闪身出列,先向赵桓施礼,随后看着李若水说道,“秦某不敢苟同李侍郎的意见。”

    李若水向这位文官一拱手。

    “不知秦桧秦大人有何高见?”

    秦桧淡然一笑。

    “秦某认为,谈论国事不能刻舟求剑。

    张文定公的定国十策固然高明,但是没有张文定公,也不耽误太祖皇帝横扫群丑,统一天下。

    但是今天如果没有孟老英雄,又有哪位将领能够擒住完颜阇母呢?

    何况如今数十万金兵把汴梁围得水泄不通,我们身为臣子,应当为陛下分忧,大力鼓舞军心民心,而不是还试图打压武将。

    我们应该明白一点,如今眼下第一要务就是守住汴梁。除此之外,再无他事。”

    说到这里,秦桧不再理会李若水,面向赵桓说道,

    “官家,微臣以为,孟老英雄不但立下了我们抗金以来的第一大功,擒住的又是完颜吴乞买的亲兄弟,这等功劳,理应封爵。

    不封爵不足以酬孟老英雄之功。不封爵不足以励天下壮士之心。”

    作为历史上最擅长揣摩上意的奸臣,秦桧对人心的把握堪称炉火纯青。

    赵桓怒斩耿南仲时,秦桧还不敢确定赵桓的真实想法。不知道赵桓只是纯粹出于泄愤,还是真的要励精图治,与金狗死磕。

    但是赵桓亲临新郑门,面对近在咫尺的金兵,依然没有回避之意,随后又贬了宰相何栗,重赏一群立功武将,秦桧当即心中透亮。

    他断定赵桓准备与金兵死磕到底,并正在准备改变重文抑武的国策。他虽然也不明白往日里优柔寡断毫无主见的赵桓为什么突然变了一个人,但他却知道这是自己的一个机会。

    特别是看到其他文官都在用沉默对抗赵桓,被赵桓看重的李若水又弄不懂赵桓的心思,秦桧立即抓住了这个机会。

    秦桧认为,就凭自己这番话,绝对能在赵桓心里留下深刻印象。

    但是秦桧不知道,就算他缩在群臣后面,他照样在赵桓心里占有一席之地。赵桓本想初步稳住汴梁局势后,直接找个罪名把秦桧给活剐了。

    不为别的,就为了这厮害死了岳王爷,千载之下依然令人意难平。

    但是赵桓怎么也没想到,这个秦桧如此擅长揣摩之道,他说的这番话,正是赵桓渴望从李若水嘴里听到的。

    看着一脸正气的秦桧,赵桓的心里突然多出了一丝明悟。

    先有昏君,后有奸臣。

    靖康年间的秦桧,不但没有犯下卖国之罪,反而还献出了一些有用的策略。

    去年金兵退去时,秦桧同样向赵桓上奏折,希望赵桓派西军追击归心似箭的完颜宗望,千万不要把太原中山河间三地割让给金国。属于拒绝与金兵议和,死战到底的三十六大臣之一。

    就算历史上金兵攻破汴梁后,试图立张邦昌当伪帝时,秦桧照样敢上书金酋,希望金酋拥立赵氏后人为帝。

    后来的秦桧之所以变成奸臣,只能说这厮在金国当了几年俘虏,肯定遭受了极其强烈的屈辱,以致被彻底打断了骨头。

    再加上他擅长揣摩赵构心意,最终冤杀岳飞,同样也把自己彻底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赵桓心中暗道,像秦桧这样的大臣,其实每个皇帝身边都需要有一两个。因为这类大臣,不讲是非,不讲道德,只是惟皇帝之命是从。

    他们是皇帝的忠犬,也是皇帝最好的背锅侠。

    赵桓哪怕再厌恶秦桧,但在所有大臣都用沉默对抗自己的情况下,他还是决定动用接受秦桧的意见。

    赵桓呵呵笑道,

    “秦爱卿此言有理。朕决定封孟安为破虏候,赏邑一千户,世袭罔替。”

    不管是文臣武将,听到这个封赏,全都倒抽了一口冷气。

    他们本以为赵桓就算封孟安为爵,顶多封个子爵或伯爵就顶天了。

    没想到一下子就赏了个候爵。

    好多文官的心里都打破了醋坛子,酸得要命。武将们则恰恰相反,他们内心一片炽热。

    再迟钝的人也能够看出来了,赵桓准备重用武将了。

    既然如此,他们这些武将,日后还怕挣不到一个能够传给子孙的爵位吗?

    孟安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泪流满面地说道,

    “官家如此重赏,孟安纵然万死也难以回报。”

    赵桓笑道,

    “朕只希望孟爱卿好好活着,咱们君臣携手,齐心协力,不但打赢这场汴梁保卫战,还要彻底打垮金狗。

    朕希望有朝一日,朕能在孟爱卿的护卫下兵临燕京,饮马翰海。”

    孟安厉声吼道,

    “孟某就算粉身碎骨,也要为官家完成这个夙愿。如果微臣不能,我的儿子也要办到。如果我的儿子不能,我的孙子也要办到。从今而后,孟家子孙愿意为皇宋开疆拓土,不死不休。”

    “哈哈,好!”

    赵桓再度把孟安搀扶起来,笑着说道,

    “朕相信孟氏子孙将名将辈出,成为我大宋最显赫的将门。”

    这可不是赵桓在瞎说,事实上孟家确实一连出了几代名将。

    孟安,孟林,孟邦杰,孟宗政,孟珙。特别是孟珙,这位是全世界都公认的机动防御大师,堪称不世名将。

    其实赵桓之所以一出手就给孟安赏了一个候爵,同样也是看在孟珙的面子上。

    就在这时,新郑门下突然传来了一声大喊。

    “宋王在上,马和尚这厢有礼了。”

    赵桓听到这个名字,当即笑着对群臣说道,

    “看到没有,完颜宗望开始着急了。派出了自己的首席谋士赎人来了。